1、第3课时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第3课时 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 水循环,第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熔化和凝华,1熔化和凝固,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2.晶体和非晶体,有,没有,不变,升高,不变,降低,相同,吸,放,第3课时 考点聚焦,点拨 (1)常见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2)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注意 (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_(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继续_热这是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2)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_;继续_热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液体才能凝固(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2、,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吸,凝固点,放,第3课时 考点聚焦,第3课时 考点聚焦,3. 固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如图31所示),图31,第3课时 考点聚焦,点拨 熔化、凝固图像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线段,则这种固体一定是晶体,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这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时间就是这种晶体熔化(凝固)所用的时间;若没有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线段,则这种固体是非晶体,第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升华和凝华,注意 碘、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吸热后直接升华,没有熔化、汽化过程;放热后会直接凝华,没有液化、凝固过程,固态
3、,气态,吸,气态,固态,放,第3课时 考点聚焦,点拨 日常生活中常说“下霜”,实际上霜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有:碘的升华和凝华、冰冻的衣服变干、灯泡用久了发黑、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放在衣箱里的卫生球变小消失、霜的形成等,凝华,第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之间循环,这种循环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伴随着物质(水)的流动和能量的转移,即吸热和放热,第3课时 考点聚焦,知识纵横,第3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一 熔化和凝固,命题角度:(1)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2)晶体的熔化、凝固条件及
4、特点(3)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B,第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C、D选项中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像A表示物质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B表示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第3课时 归类示例,第3课时 归类示例,第3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二 升华和凝华,命题角度:(1)升华和凝华现象(2)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吸收,碘的温度,第3课时 归类示例,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温度急剧升高和降低时,物质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直接发生的变化,中间不经过液态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卫生球变小、灯丝变
5、细、干冰制冷、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有霜、雪、雾凇等的形成,第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第3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三 水循环,命题角度:(1)区别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质状态(2)判断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3)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海洋,液化、凝华,对于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分及形成原因的解释是考查的重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主要有:云、雨、雾、雪、霜、露、雹等,第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的97.3%是海水,淡水只占约2.7%,并且大多数淡水分布在地球两极的冰雪中图中是水蒸气变成水或小冰晶的过程,是液化或凝华现象,第3课时 归类示例,类型四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命题角度:(1)判断物态变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2)实例考查生活中对吸热、放热现象的应用,D,第3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物态变化吸、放热的判断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固、液化、凝华都需要放热;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所以D选项正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物质从固态液态气态时是能量增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反过来物质从气态液态固态时是能量减少的过程,要放出热量,第3课时 归类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