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创业是个大坑,你敢跳吗?移动互联网时代,农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涌现出一个新的群体新农人。每天新农人这个群体开创全新农产品商业模式 、革新农业传统链条、融资成功等报道和消息满天飞,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下得田,上得网;懂得产,擅长销”具有互联网基因屌炸天的新型农民。在这批新农人当中,大部分是跨界而来,他们可能来自餐饮业、建材业、媒体圈、文化圈、公务员等各行各业。其中一部分人在原来的产业里已是成功的企业家或积累了成就,早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往往从零开始亲自涉足农业生产、流通或相关配套服务,同时也满足了自身追寻田园生活或回归本真生活的新理想。另一部分人则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 80 后、
2、90 后。这群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相对传统老农民他们骨子里根植着互联网基因,他们善用微博、微信、SNS 社区、社交媒体等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用来学习、交流、建圈子,甚至搭建网络平台服务、销售各地特色农产品。总之,这部分人是在受到了媒体及政府的鼓吹渲染后,看到了泛农业的市场前景,以期在农业的不同领域投石问路、谋生立业。然而农业的水很深,这批新农人怀着对“田园生活” 的美好理想无畏而来,却有可能被呛得险些丢了性命。“新农业” 在接触了大批的新农人后,发现农业不是那么容易玩转的,这批新农人也并非像媒体渲染得那样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我们近日和一位卖茶的新农人(每时茶创始人秦海)聊天,当初也是面对
3、农业的美好前景摩拳擦掌,满腔热情,但是一年的经历下来,把早前的积蓄都投入之后,才发现农产品创业就是一个大坑!上游:源头很混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渠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产品,源头活水才是这个产品的根。 农产品就正是这样。没有好源头,东西不靠谱。你在前方推几下子就把自己信誉毁了,从此你就别想在这行混下去了。我不知道其他农产品源头市场的情况会怎样。但就我了解的茶行业来讲,好一个乱字了得。我选择的是从安化黑茶开始。在安化黑茶市场,表面一派繁荣,实则混乱不堪。大品牌卖的真的是品牌,而不是茶。安化黑茶市场,有两个比较大的品牌,名字不表。它们市面上卖的茶很多不是本地正宗茶,而是收集周边省市
4、原料做的。但它们的技术可能比较稳定,可以稍微掩盖原料不正宗的不足。在我深入产地后了解到,一个大品牌在一片茶园的入口 500 米处横跨公路支起了一个横幅广告XX 品牌万亩茶园基地。因为公路不宽,进去的路两边也多是树和山,给人的感觉就是从此进入的地区茶园都是它家的。而这里进去的茶园第一个就是我们家亲戚的,再往里走也没有这个品牌的茶园。原来,该品牌就是搞宣传用的,若有电视台来,随便拍一下,感觉真有万亩茶园的错觉。但它为什么能支在那里呢,用钱解决,小地方的事情嘛。更有甚者,就在亲戚的茶园里,显赫的挂起来了另一个品牌的宣传架子。茶园是亲戚从村里包的,包了二十多年。但那一个品牌比较有钱有势,就跟村里说了,
5、也要挂一下。而另外一个大品牌,它们的创始人就是临县的。做的基本就是临县的茶,但一直都是打着安化黑茶的牌子在卖。这里要说下,源头为什么这么重要,真不是有意夸张。原料好坏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土壤水质等因素决定的,换了一个地方就是不是一个味儿。要不,我们的农产品特产也不会有那么多地理标识。非标:质量不可控农产品靠天吃饭是个大难题。今年安化连续下雨两个月,有茶厂库房离河边不远被水淹的。因为长期湿度大,有茶被发霉的。我们的首批茯砖茶,正是因为存放的库房是二层的木房子,环境比较阴凉干燥才保存得完好。同一批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差异。拿我现在主推的茯砖茶为例,在同一箱茶中,偶尔就会出现某一块
6、没有别的发花好。这是因为在加工的工程中,可能因为某个局部因素导致品质状况不统一。同一个师傅的产品不同批次都可能存在差异。手艺人做事情,靠经验和直觉,这点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工艺熟练,经常做出来的东西没有问题。但保不齐某一次一个失误出来的东西就会有问题。这是与他们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有关系的。如果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去做,长期的形成统计数据,完全可以把做茶的各种指标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农民:打交道难这其实是城乡融合中的一个问题。现在做新农业的,都是在大城市回归的年轻人。做事的节奏、态度完全习惯了大城市的作风,回到小地方,会面临很多问题。1、是不是能够真正让农民跟你踏踏实实好好干,而不是你不在了就背地捣鬼;
7、2、在沟通中,如何解决做事方式跟不上你节奏的问题?3、农民除了朴实的一面,其实小农意识也很重,年轻人要怎样才能让他们往积极的发挥。这些一方面关系到自己心态的调整,另一方面关系到与他们相处的方式方法。我原来是个直性子,喜欢把事情安排的紧密锣鼓的,在他们这里几乎不管用。只能改变自己,提前预留时间多往复沟通几次来解决。还有,关系不深、资源不厚、不丰富,被蒙是很有可能的。农产品有个问题,有的看外观能看出好坏,有的却不能。茶叶就是不能仅凭外观定好坏的典型,口感好才是硬道理。所以,目前市场上,谁要是做农产品,不深入产地研究,而是倒买倒卖,产品品质是有很大几率出现问题的。运转:效率有点低基于如此众多原因,目
8、前农产品运作效率还是非常低下的。生鲜类产品,对物流的要求高,损坏率高。茶叶类产品,虽然保存运输相对容易,但靠天靠手艺,而且流程链条非常繁复。在整个环节上,要整合好所有的稳定可靠资源,没有一年半载很难有所成效。因此,要在农产品项目上马上进入,除非你亲爹,自己家就是干这个的,其他的运作起来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你没有天天在产地的地里干活,自然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够掌控的。运作的效率,还有一个是时间的效率问题。有的农产品就只有那一季、那一个月,其他时间你干嘛去,如果产品规模不大起不了量,最开始这样的量是很痛苦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什么褚橙、潘苹果、柳桃。别再提这个了,请问年轻人谁敢拿六七年从
9、头去种树,还不挣钱,还存在无数个未知,反正我是不敢的。那潘苹果、柳桃,你看看他们现在有多少人买账吧,还不是在苦苦的前行。我只会做,我马上就能卖出去东西收回来钱,又值得长线投入的。中国农业的市场化,这会是一个时代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推动的过程。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公司、或者资本能够短期改变的,因为人才因素不匹配。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的创业大潮下,在混乱中一定会有一批既懂得规范运营、又具备较强推广能力、产品资源过硬的人能够脱颖而出。那些奔着农业美好愿景,揣着田园梦想的跨界而来的新农人,要做好穷得起、撑得住、能改变的准备。因为即使你拥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结构,雄厚的财力,也都面临着巨大考验。99%具备了,1%不做不好也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