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经理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4)一、培养目标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经理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3、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知识以及现代调查分析技术,同时加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技术工作能力的培养。
2、了解有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问题和矛盾,具有较广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协调能力。4、 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5、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二、研究方向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森林经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概括为下列 4 个方面:1、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及指标体系的研究;森林资源的评价及资产评估,森林调整基本理论的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及补偿机制的研究;森林调整规划;风景林和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决策优化技术。2、森林资源监测技术森林抽样技术研究,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方法研究;测树数表
3、研究,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林木空间格局研究。株数分布和干形曲线研究;测树工具改进;“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研究。3、遥感与 GIS 应用技术地物的光谱学特性研究,森林植被的光谱特征提取技术;几何校正,大气校正,辐射校正技术;图像增强和分类技术;计算机边界自动跟踪技术;GIS 应用技术,虚拟现实和“数字地球” 。14、统计预测与控制森林系统模型和状态方程的研究;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技术;参数和非参数估计问题;大系统理论;常规和非常规的预测技术,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 学年,论文
4、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 1 年,在职硕士可延长 2 年。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学位课公共学位课(7 学分)自然辩证法 2 学分第一外国语 5 学分基础课理论课(5 学分)多元统计分析 3 学分抽样理论、方法与监测技术 3 学分图像处理 3 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6 学分)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3 学分森林经理研究法 2 学分生物数学模型专题 3 学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评价 3 学分测树学研究法 2 学分遥感研究法 2 学分选修课文献检索与利用 1 学分系统工程学 2 学分森林资源经济学 3 学分森
5、林经营规划 2 学分2控制理论基础 3 学分生长及收获预估 3 学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3 学分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3 学分经济学原理 3 学分景观生态学 2 学分微分方程 3 学分随机过程 2 学分模糊数学在林业中的应用 2 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 2 学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F 等) 3 学分VB 3 学分Delphi 3 学分网络数据库 3 学分区域规划学 2 学分现代管理学 2 学分林业项目评估 2 学分森林环境经济学 2 学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2 学分林政管理学 2 学分“3S”技术应用 3 学分环境影响评估 2 学分矩阵论 3 学分土地利用规划 2 学分试验设计 2 学分运筹学
6、 3 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2 学分实践性环节)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 18 学分,非学位课程(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12 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位考的考生需补修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习班 2 学分的总学分) 。2、课程说明3(1)自然辩证法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3)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包括概念、哲学观、必要性与可能性、可持续性的评价体系)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可持续性发展林业的
7、不同观点,中国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的方法与途径。林地及林木资产评估,森林效益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 。(4)多元统计分析多元正态分布、多元统计回归、组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典范相关等多元统计方法。(5)抽样理论、方法与监测技术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抽样调查特点,抽样方案确定原则,抽样估计原理与方法,各种抽样方法的概念、抽样估计、特点及效率分析,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正交变换、图像增强、图像恢复与重建、图像编码、图像分割、图像分类与图像形态学等理论及其应用技术。(7)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的拓扑和矢栅结构,空间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及
8、GIS 的应用技术。(8)森林经理研究法森林经理学原理与方法,高新技术和 3S 技术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9)生物数学模型专题生物统计数学模型,生物分类数学模型,生物演化数学模型,马尔柯夫链,微分与差分方程模型;生物系统控制论。(10)测树学研究法4测树学研究对象及相应测定体系,各对象的现状测定技术及动态估计方法,测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角规测树专题,数表编制专题。生长收获模型专题,林木空间格局专题。(11)遥感研究法遥感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步聚,几种主要遥感影像数据的光谱特征,校正和配准方法,分类技术等专题中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五、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
9、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 160 个学时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协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 2 个学分。导师或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 1 篇论文记 1 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 ,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 10 次及以上学术报告(讲座) 。六、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
10、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1、论文工作应包括的内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2、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年。3、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完成后应在 3 个月内申请答辩。七、培养方式和方法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报告会及实验
11、操作等多种形式。森林经理学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的论文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因此,要求研究生驻点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提交所驻局、场的生产情况报告。5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科或教研室作用的培养机制。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
12、治学的态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八、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经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1、考核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2、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表现;业务方向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3、考核形式:由学科组组织专家 57 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总支组织进行。4、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缴费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