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领域代码:S430123)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考虑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学科方向,各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均应有所不同,为此,我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拟按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两个方
2、向进行分领域、分类型培养,制订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交通运输工程技术实际问题。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二、培养方向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含
3、物流管理、项目管理、交通工程)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1学制、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实行学习年限 22.5 年的弹性学制,本科非本专业的学生辅修大学本科课程可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最 长 不 超 过 3 年 。学习分为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课程学习包括必修、选修和专业综合课程,其中第 1 学期为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课程在第 2、3 学期分散安排;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践等,安排在第 24 学期进行。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毕业获得总学分数不少于 24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16 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 8学分。四、培养模式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
4、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扩国际视野” ,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3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 1 年的实践环节。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五、课程设置1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综合课程和必修环节等(见表 1) ,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 8 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 6 学分,专业综合课程不低于 2 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 8学分。2专业必修、选修课程中的部分课程由具有企业高工职
5、称的行业、企业兼职教授讲授(见表 2) 。专业综合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双师型”教师、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表 1、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含物流管理、项目管理、交通工程)方向课 程类别课 程编 号 课 程名称学时学分开 课学期 开 课单 位是否与 职业认证 有关的 课 程是否 “双 师型 ”联 合 讲授的 课 程备 注1941102 自然辩证法 18 1 1 文法学院 否 否0341001 基础 40 2 1 外语学院 否 否1341002 外国语 专业 20 1 1 交通学院 否 否共 4学分公共必修课程 0541006 应用数理统计 40 2 1 理学
6、院 否 否任选 1门不少于2学分1441027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原理 36 2 1 交通学院 否 否1441028 现代物流基础理论 36 2 1 交通学院 否 否专业必修课程1441033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改善方法 36 2 2 交通学院 是 是按研究方向选修,不少于2学分1442036 运输组织学 36 2 1 交通学院 是 是专业选修课程1442041 物流企业管理 36 2 2 交通学院 是 是按研究方向选修,不少于6学分开题报告 1 3 是中期考核 1 3 是课程实践 2交通学院培 养 基 地 或行 业 部 门 是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 4 2 3 培 养 基 地 是共 8学分六、实践
7、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本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部分。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由指导老师负责落实,可采取“助教
8、、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 2 学分。2、综合实践: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岗位实际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需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 4 学分。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另外,通过部分双师型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可进一步实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
9、认定,如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注册物流师等。七、培养基地1、在交通运输行业发达地区,依托政府和相关企业,“政、产、学、研”相结合,共建 3-5 个研发中心和专业硕士培养基地,通过联合建设保证校外基地具备教学和实践的各项条件。每个基地拟培养学生规模:10-15 人。2、坚持校内外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聘请实践基地相关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成为本专业硕士部分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所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选题,利用研发中心的条件完成专
10、业学位研究生论文。3、培养基地由校内、校外培养基地共同承担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见表 3) 。其中,校外培养基地分二类型:一类为共建培养基地,可批量接收和集中安排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实习;另一类为结合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进行的实践实习,实践实习内容往往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表 3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实践基地概况基地 类 型 基地名称 必修 环节 名称 对应 的培养方向备 注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武汉交通交科检测咨询有
11、限公司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校内基地武汉马房山理工工程结构检测有限公司 课程实践、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校外基地(类型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可批量接收研究生进入基地实习实践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武汉市公交四公司 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 )宜昌市公路局 专业实践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校外基地(类型 )基地名称依指导教师横向课题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而定 专业实践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各方向结合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进行的实践实习八、选题及中期考核1、选题:论文选题
12、应直接来源于应用课题、工程实际问题或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某一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研究生须通过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选题和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者计 1 学分。2、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开题报告由学院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0 个月。3、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
13、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中期考核通过者计 1 学分。九、论文标准及答辩环节1、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位论文字数一般 23 万字。2、论文形式包括研究论文、设计报告、
14、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论文指导应聘请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工程项目,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3、撰写规范除按学校的论文规范要求外,还要增加附件以证明所进行的科研、设计、监(检)测、技术开发工作,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监测或检测数据、程序清单、实验报告、相关照片或工作录像等。参考文献和综述要偏重于实际应用(如工程报告等可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国外文献和近期文献的比例可适当降低要求)。4、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
15、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5、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6、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 2 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 35 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十、其他1、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 。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 2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硕士研究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 1 次、社会实践阶段至少每月 2 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并将导师的指导意见填写在指导教师-研究生联系手册中,交导师审核签字。4、本培养方案从 2011 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