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5211)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影响深远的学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引起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上的巨大变革。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不仅改进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本校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授权点主要包括信息融合技术、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检测及控制技术等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从事工程实践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以面向国防建设为显著特色,近年来取得多项科研
2、成果。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并有多项成果分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先进,毕业生就业面向计算机行业的企业、高校及管理部门。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胜任科研院所、工厂企业及高等院校本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管理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 信息融合技术;2. 计算机网络
3、及数据库应用技术;3. 计算机检测及控制技术。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5 年,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校外导师由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达到 30-36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不低于 12 学分。公共学位课不少于 4 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 8 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 6 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 6 学分。四、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S00000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4、实践研究 18 1.0 讲座 考试S0000002 自然辩证法 18 1.0 讲授 考试公共学位课S0000004 基础外语 60 2.0 讲授 考试S0000005 数值分析 54 3.0 讲授 考试S1400043 专业外语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91 面向对象案例分析与程序开发 36 2.0 讲授 考试专业学位课(不少于 8学分)S1400045 人工智能 54 3.0 讲授 考试S1400076 数字视频处理与检索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73 流媒体技术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68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与应用 36 2.0 讲授 考试S14
5、00046 数字图像处理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78 注册工程师(基础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S1400079 注册工程师(专业考试) 54 3.0 讲授 考试S1400085 计算机科学研究导论 18 1.0 讲授 考试专业选修课一S1400086 实用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67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5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92 分布式系统与大数据处理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71 高级 Internet 程序设计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60
6、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49 信息安全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50 语义 Web 与信息集成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51 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87 高级软件工程与项目开发 36 2.0 讲授 考试专业选修课二S1400093 并行程序设计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88 项目案例分析与实践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82 嵌入式系统设计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53 嵌入式操作系统 36 2.0 讲授 考试S1400054 可编程控制器及程序设计 36 2.0 讲
7、授 考试专业选修课三S1400084 计算机测控技术 36 2.0 讲授 考试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 18 1.0 讲授 考查S0000011 Matlab 语言及应用 36 2.0 讲授 考查非学位课(不少于6 学分)公共选修课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18 1.0 讲授 考查实践环节 S1400200专业实践环节(计算机技术)不少于半年6.0 考查五、开题报告在做开题报告之前,必须在本学科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做了充分的文献检索、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紧密,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题目。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中期
8、完成。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技术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预期达到的目标、存在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开题报告需经本学科评议小组审评通过并经过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六、中期考核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达到本学科要求的学分,是否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考核情况认定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并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七、专业实践环节学生根据导师的安排参加校外的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专业实践活动由校外导师指导。通过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了解科学研究或科技开发的一般过程,
9、了解学科的应用状况和最新前沿。提倡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 3 或第 4 学期进行,要求完成后提交实践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不合格者必须重新进行。八、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要求1、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论文答辩:(1)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至少 1 篇(含录用待发表) ;(2)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作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软件登记 1 项;(3)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与硕士学
10、位论文相关的课题并通过省级鉴定的。注:以上成果必须署名为河北科技大学。2、学位论文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做到主题明确,内容有一定的创新,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方案完整,实验数据真实准确,结论正确可靠,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论文行文流畅,论述条理清楚,格式符合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学位论文完成后须经研究生导师审核,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后方可向学位委员会提出论文答辩申请,最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河北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满足相应学分要求、完成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颁发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