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李 军(2008 年 11 月 27 日)听了匡校长所作的杂志社工作报告,很受鼓舞。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这本杂志从 1984 年创办以来,经历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个历程。我这些年一直接触杂志的工作,所以对她很有感情。回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座的陈(钟颀)老师等亲历者这方面的感受可能会更加深刻。最近,温总理提出,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要注意“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要认真总结昨天的历程和经验;要立足今天,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要科学规划明天的发展。把这句话用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我觉得也是
2、合适的。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是研究生教育三十周年;后年是学位条例颁布三十周年。现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应该说在全世界有其影响力。所以我们应该自豪。三十年来,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有 100 多万博士、硕士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我了解,在“神七”的研制、发射的科研队伍中,骨干力量绝大多数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硕士。所以我们应该自豪。三十年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完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位制度的建立,对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质量提升,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更加密切
3、。所以我们应该自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有了,现在我们有 120 多万在校研究生。高等教育已提出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我们研究生教育应该怎么办?宏观经济的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发展对学术质量提出的要求?我们总是讲研究生教育是高端,培养高层次人才,那么,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之更好地结合?还有,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全球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现在金融危机已威胁到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对人才的竞争,具体来说是对留学生的竞争在加大,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培养的学生都送出去了,这恐
4、怕不是好办法。如何吸引全世界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是最大的,在构建更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中,我们怎样发挥作用?我想,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一、如何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对于学位工作,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国际竞争力,核心就是要抓住质量。关于质量标准,我的判断,质量总的来说就是社会满意度。但具体到各个专业、各个学位,要有具体的标准。我们的观念要有转变,在全面综合质量观的前提下,要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质量标准,不能只有一个质量标准。每一种学位,从培养方案到学位标准的制订,都要下工夫,切切实实地把质量保证好。同时,在
5、这个过程中,质量监督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内部的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扩展到整个社会,与外部的质量监督评价机制相结合,要考虑社会的评价。现在,各学校盲目申报学位点的冲动已经冷静下来了。大家都认识到要回归质量。下一步还要强调质量问题。培养机制改革,包括经费投入办法改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多方面、多环节地把质量工作做实。在质量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导师的问题。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培养规模的扩大与师资队伍的扩大,导师的问题还会比以往更加突出。因为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与各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加强,导师的作用、导师的功能在加强。培养机制改革更加突出了导师的作用。导师的问题,
6、不仅是学术水平、科研项目,还包括为人处事、情操道德。无论社会风气如何、社会评价如何,我们导师如果做好了,研究生教育风气就会比以往更好。因此,对于青年导师,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培训。总之质量仍是下一步要关注的首要的问题,没有数量不行,但滥竽充数更不行。二、如何增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服务全局、服务和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结构调整上来。高等教育这些年飞速发展,但始终有一个问题困绕着我们,就像十七大提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它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
7、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在扩大,但不等于要求大家都去搞研究生教育,都培养博士生,这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学位办的角度考虑,这些年各高校申报学位点的激情一直存在,这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有盲目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不是很清醒。其积极作用在于,在学位授权点调整过程中,利用学位工作的杠杆作用,可以在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盲目感在于,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需要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但也需要本科教育,也需要高职高专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道理都明白,为什么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落实到具体的学校中就变味了呢?所以我们考虑要发挥杠
8、杆作用,通过学位工作把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特点显现出来。这会遇到巨大的压力,但没关系,我们共同来努力。层次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结构也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现在在校研究生的规模已达到 120万,其结构是否合理就很值得关注了。我只举一点:研究生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在满足人们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高等教育 2700 万在校生中,研究生只占 120 万,好像比例并不大,但这些年研究生就业率逐渐在走下坡路。所以一方面要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增强研究生教育的适应能力。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另外,在结构上要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这么
9、大规模,又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独立层次,把它定位在哪儿更合适?学术研究型?还是其他的考虑?我想我们要更加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把应用型人才的比例调到更大。这就涉及培养目标定位的调整。总的来说,学术型人才培养要少而精,着眼于为博士生教育做准备;要更多地培养能直接走上工作第一线的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快,对这样的人的需求会更大。三、如何更有力地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体制完善、创新?学位工作是综合性的,涉及多个方面,与科研体制、用人制度、行业准入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生教育三十年的一个重要成就是促进了学位制度与社会各行业的结合,下一步要更加重视与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要重视各级管理部门职能的
10、转变与职能转变后工作的强化的问题。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来说,她的主要职能就是宏观规划、统筹、政策的制订,有些具体工作要更多地转移或放掉。各省市学位委员会的区域统筹功能要加强。各培养单位在培养人才上的自主性会更大。有的学校有一些新的想法,要允许去尝试。中国这么大,要允许在深入思考、仔细论证基础上去创新。我们可以做了之后再总结,哪怕总结出来是教训都没有问题。后年,是学位制度建立三十周年,好多东西要好好地总结,未来如何,也要更好地谋划。四、杂志以后怎么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这些年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发行量说明了很多东西。关于杂志下一步的发展,我想首先要做到三个结合:1政策宣传与研究探索的有机结合杂志的性
11、质和定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必须宣传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总体思路、发展方针、工作部署,特别是在促进研究生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要起到有效的引导、舆论作用。同时,处在新的起点、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需要探索的问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为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中带头的、顶尖的杂志,在研究探索方面也必须加强。如果办成政府公报,读者群就要失掉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迈过了早期的经验介绍和交流阶段,对工作探索、理论研究必须加以重视,尤其理论性需要进一步提升。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杂志的主流声音必须是反映政府意志的,其舆论作用必须贯彻。因而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首
12、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这是杂志的使命与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杂志没有投入,这要求杂志也必须考虑经济效益。但经济效益的产生,要靠杂志的办刊水平与影响力,使读者群不断扩大。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办成八卦式的杂志来吸引眼球,谋取经济利益。要找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3竞争与合作的结合当今社会,媒体相当发达,将来还会创造出许多新的花样。网络如今已经成为第四媒体。我们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遭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面对竞争?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在也不是独此一家了。刊物越来越多。除了圈子之外的竞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范围之内也有竞争。这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面临的压力。我们如何去承受?我想,这种竞争不应该是恶性的,恶性的竞争只能把自己毁掉。要考虑如何去合作。各地区、各学校以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刊物,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合作,更好地利用研究生教育领域里的资源,更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效应。在这方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