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脱贫的创新之路“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习近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摘自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精准扶贫实施三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的总目标,按照“三个需要、四个不动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要求,树立全面、科学、绿色、可持续的扶贫观,让全县 5890 户 17809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壮有所用、居有所安、利有所享、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截至目前,全县
2、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 98.7%,年底将实现整县脱贫、同步小康。1、搭平台抓契机壮有所用“扶贫,就是要给贫困户提供契机,让他们能抓住这个契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6 月 22 日,刚调任长沙县委书记不到一个星期的曾超群,在农裕村和蒲塘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时强调。长沙县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三年来共带动 385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走上了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就地生产增收。长沙县青山铺镇赛头村村民朱柱,身患严重残疾,两年前他还依靠吃低保度日,去年,在青山铺镇政府的精准扶贫下,他种起了芽苗菜,每月纯
3、收入 3000 元,实现了脱贫致富。全县产业扶贫坚持“绿色”产业与产业“绿色”可持续结合,目前共有 70 个产业扶贫项目,涉及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2035 户。县工商联组织 47 家市县非公企业“企村对接”,对合作社产品进行兜底收购。全县坚持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全方位带动,如“绿色”生态蛋鸡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通过养殖兜底收购、发展特色腊制品加工、旅游带动蛋鸡销售,“三产融合”带动 58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 1 万余元。慧润公司立足青山绿水,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 5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绿色”脱贫。全县涌现了一批产业扶贫典型,如荣获“全省最美扶贫人”的曹宇和
4、盛大蛋鸡、自成肉牛、军芳农场、哲农粮食银行、湘丰集团、洞田香等,带动贫困户发展的路越走越远。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就近就业乐业。“包了吃住,还有一份收入,比住在屋里强得多。”白石源村贫困户袁皓高兴地说。今年 36 岁的袁皓双手被烧伤丧失部分工作能力,但他在县人社局组织的就业精准扶贫招聘会现场顺利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就业岗位。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县人社局建立了详实的就业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人手一份“就业服务卡”,针对贫困劳动力实际开展了系列精准就业培训和服务,实施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并将技能培训和用工招聘会开到田间地头,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点对点”就业扶贫。截至目前,全县已有 544
5、6 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近就业或创业,实现“就业一户、脱贫一户、乐和一户”。同时,强化电商扶贫,建立电商服务站;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创客平台建设,将北部农村 1100 平方公里全面升级为农村创客基地,成为实现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新的增长极。加强创新、加大投入、加深整合,提供源头活水。长沙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实际,召开政府常务会打开政策“绿灯”,追加1086 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全县产业扶贫资金达到 1700 万元,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县水务局加大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安排 1880 万元用于贫困村小水利工程及管道灌溉项目建设,提升贫困村农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县旅
6、游局立足“绿色”扶贫、拉动三产融合,投入 400 万元用于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 6 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 32 个特色旅游景点,激活了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县残联为 28 名残疾人创业对象申请省市残联创业扶持资金 32 万元,投入资金 38 万元对 380 名残疾人个体工商进行自谋职业奖励。同时,按照“12+13+2”模式,全县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3559 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项目提供了源头活水。2、搬得出稳得住居有所安“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长沙县按照
7、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年来共完成生态移民 218 户 638 人、易地搬迁 113 户 301人、危房改造 895 户,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村公路已提前完成所有行政村村级主干道的硬化,农村公路在册的四类危桥均已改造完毕,今年继续对 12 个省定贫困村完成了 79 公里村级公路硬化、239 公里公路管理养护,实现了中压配网主干线进村、供水管道入户,确保了公路达标、农网通达、用水便捷、水质安全、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农户自愿,实施生态移民。“要想公路通,黄粱一梦中;要想电灯亮,晚上看月亮;要想媳喊娘,除非去招郎。”三句“土话”,道出了长沙县金井镇西山村曾经的无奈。西山村,村如其名
8、,全村 12 平方公里中,只有 10%左右的耕地,其余多是莽莽青山。而恰恰在这“与世隔绝”的山坳之中,曾经住着8 个组 500 余名村民。长沙县政府在 2011 年就出台了长沙县生态扶贫移民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全县生态扶贫移民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乡镇为主、群众自愿、政策帮扶,对生态扶贫移民按 5 万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助,让生态扶贫移民工作有规可循。人移下来,山也活了。“靠山吃山,过去不是砍树就是喂猪,移民后村上进行了封山,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村民林金良说,现在金井镇引进青山狩猎场项目,有一部分就在他们村里的山上。除了安居、乐业,还有一件事,同样让不少西山人津津乐道。“山
9、坳里的七八个单身汉,四十多岁了娶不到老婆,自从搬迁下来,家里富裕了,说媒的一拨又一拨。”林金良说,这几年喜酒他可没少喝。整合资金、多措并举、光伏扶贫,实施易地搬迁。为准确确定搬迁对象、合理选择搬迁地点,长沙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公示、确认搬迁对象。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是实施易地搬迁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国家投资额度有限,考虑到易地搬迁户居住环境恶劣、搬迁愿望强烈,但经济条件较差,为杜绝搬迁户因搬迁致贫,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在上级 5.7 万元/人的补助基础上,长沙县政府积极整合各行业项目资源,补充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资金 1500 万元。在搬迁安置点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按照 5KW/户的标
10、准,给贫困户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替代从电网购买电量,年理论发电量 5500 度。农户自用之外的余电可以直接并网销售,按照每户每天 10 度电的标准,年结余电量约为2000 度,并网销售每户年均可获千元左右收入。同时,配套产业扶贫等举措,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精准对象、提高补助、不断创新,实施危房改造。积极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精神,使危房改造真正成为群众的暖心工程、放心工程。对居住在农村危房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户及其他特殊困难户,且经“个人申请、村委评议、镇(街道)审查、县复查核准”程序认定,从往年每户补助 2 万-4 万元,
11、提高到 6 万-8 万元,实现“拎包入住”,免去贫困户后顾之忧。改变以往开大会、发传单的单一宣传模式,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官方微博微信渠道,通过制作简单易懂的危改政策动画、政策明白卡,危改专干下村解答,送文艺下乡等形式,扩大政策知晓覆盖面,政策宣传更亲民;县危房改造工作组联点分组包片、区域包干与镇(街道)交叉验收相结合,对 6 万-8 万元的援建户,做到户户上门,有效压实主体责任,实现部门联动,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探索按“一户一档”健全援建户基础档案,以扫描数字化录入的方式对接已有危改信息系统,解决资料空间占比大、查询难度高、重新归档易出错等问题,提高档案可利用性,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化
12、。3、提标准保生态利有所享“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助推县域可持续发展。”10 月 31 日,长沙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张作林在专题调研环境保护工作时强调。一直以来,长沙县一方面举非凡之力保护生态,另一方面创新机制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长沙县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三年来共带动 4260 户贫困户,通过生态补偿、担任村级护林员,实现增收脱贫。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2010 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即出台了长沙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办法(试行),全县除公益设施建设外的所有土地出让,每亩新增 3 万元用于生态修复和保护,2014 年 1 月 1 日起又将全县
13、生态补偿基金计提标准由 3 万元/亩提高到 6 万元/亩。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由县财政非税收入局在土地出让资金中计提,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计提了 1.97 亿元。经过多年调研论证,长沙县政府于 2013 年 10 月正式出台长沙县生态公益林管理与补偿办法,全面建立和落实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全省将各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 30 元/亩,且纳入财政预算和政策保障,全县现有已补偿的各级生态公益林面积 45.6万亩,涉及 426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村级护林队伍,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实惠。北山镇福高村贫困户熊刚上有年迈父母,下有正在读高中的小孩,其母亲患有脑瘤,为了养家糊口,他渴望找到一份合适的
14、工作。2013 年底长沙县出台加大绿色创建力度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办法,在全县全面建立村级护林员队伍,优先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护林员,熊刚经考核成为了北山镇护林员,“扣除保险等,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 1800 元,加上平时一些突发情况的加班、值班等,一年总共能拿近 3 万元。”熊刚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既保护了森林,又照顾了家庭,有个这么好的工作不容易,我们都很用心。”4、全覆盖斩穷根学有所教作为全国百强县,长沙县有着骄人的经济发展速度;作为经济发展的“筋骨”,长沙县的教育同样令人瞩目。长沙县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三年来共投入 1.14 亿元、改造了 22 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组
15、织 371 人成功申报国家“雨露计划”63.55 万元,发放助学金 4341 万元、让 39521 位贫困学生得到教育帮扶,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 100%。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一方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金井镇横山小学等 22 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改造升级。同时,依法保障贫困地区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对因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对口帮扶,在经济和人文关怀上给予关爱;保障贫困地区幼儿能及时入学入园,全县幼儿园毛入学率达到 93.4%。另一方面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对扎根农村中小学、任教 30 年以上的乡村教师和担任农村
16、中小学校长 20 年以上的现任校长,进行表彰奖励;制定长沙县农村义务教育边远学校、特校教师补贴办法长沙县乡村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细则,从 2012 年开始,对 39 所学校正式教职员工进行边远学校教师补贴。边远学校教师根据教龄长短每人每月分别补助 100-300 元,每年全县共补助 120 万元;将 16 个乡镇和 6 所县属学校的教师纳入乡镇补贴范围,共补贴 3283 人,补贴金额 1315.6 万元。多渠道提高奖、助学金标准,不让任何人因贫困失学。2003 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目标,构建了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多渠道筹措助
17、学资金的三维助学体系。从 2004 年至 2016 年,长沙县教育基金会共募集到账资金(含办事处)1.36 亿元,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一扶一、一帮一”结对助学 1.44 亿元,资助大、中、小学学生达 12.4 万多人次,连续 13 年确保全县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先后两度获评“湖南省扶贫助学工作先进县”。从 2016年秋季开始,全县免除建档立卡高中学生学杂费,人数共计 253 人。今年金秋助学活动期间,精准扶贫助学热潮更是高涨,全县共扶助学生 12551 人,资助金额 1454.538 万元。订单式培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贫困户龙小凯是果园镇果园中学应届毕业生
18、,原计划外出打工,但因未成年无技能没有单位接收。联村干部戴理昱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龙小凯的家庭情况告知了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立即为龙小凯办理入学手续,并纳入特困学生救助体系。三年来,长沙县对家庭具备劳动力,却因缺乏技术技能或者产业知识的贫困户,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其子弟到职业中专开展各类技术技能短期培训。2016 年对初中毕业贫困户学生提供到县职业中专免费就读机会,目前已安排 58 人。近三年来,12 个省定贫困村共有 416 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学得一技之长。5、重保障兜底线病有所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长沙县按照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三年来对 3137 户符合条件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家庭应保尽保,加强医疗保障力度,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