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忘初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我们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兑现这一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成就。01 习近平总
2、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2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国内考察就选择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进村入户看真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了连片特困地区。先后在河北阜平、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 39 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 2016 年省级党委和
3、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和推进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作出重大决策,作出重要指示。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系统阐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关于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包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的本质要求思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
4、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艰巨任务思想;“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的政治优势思想;“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的改革创新思想;“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精准扶贫思想;“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的内生动力
5、思想;“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的合力攻坚思想;“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的阳光扶贫思想;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我们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致力于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携手减贫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源于他 40 多年来从农村到县、市、省、中央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源于他一以贯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长期实践,源于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6、复兴的使命担当。这些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02 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了体制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中央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中西部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贫困县党政正职攻坚期内保持
7、稳定,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扶贫责任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契合精准扶贫实际,有利于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建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并出台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 100 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了“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内容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的措施,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建立脱贫攻坚投入体系。中央明确,扶贫投入力度要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在财政投入上,2016 年中央和省级财政
8、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 1000 亿元,其中中央为 667 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为 493.5 亿元,同比增长 56.1%。“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向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主体注入约 2500 亿元资本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在金融支持上,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的支持力度。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 3113 亿元,共支持了 868 万贫困户。保险业扶贫、证券业扶贫的工作力度也明显加强。建立脱贫攻坚监督体系。中央出台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对各地各部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开展督查巡查。督查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巡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扶贫部门加
9、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审计、财政、媒体、社会等监督力量的全方位合作,把各方面的监督结果运用到考核评估、督查巡查中。建立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体系。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从 2016 年到 2020 年,每年开展一次考核,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主要考核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和贫困县退出计划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群众帮扶满意度、扶贫资金绩效等指标,树立脱贫实效导向,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03 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减贫治理提
10、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合力攻坚,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大规模减少。20132016 年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 1391万人,累计脱贫 5564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底的 10.2%下降至2016 年底的 4.5%,下降 5.7 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12 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资金 404 亿元,地方各级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380
11、亿元,搬迁贫困人口 591 万人,有效拓展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可以预料,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将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继续走在全球减贫事业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精辟概括为: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实质上就是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这将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加强领导,就是发挥政治优势,落实责任。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严格执行脱
12、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把握精准,就是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脱贫成效。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完善建档立卡,强化驻村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完善政策体系,打好组合拳,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对贫困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出台特惠扶持政策,丰富完善中央和地方“1+N”政策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确保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虚假脱贫。增加投入,就是坚持政府投入的主
13、体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加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20132017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财政专项资金 2787 亿元,年均增长 22.7%。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助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投资创业。设立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各方参与,就是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平台、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落
14、实平台和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十大精准扶贫行动,实施贫困村提升、扶贫小额信贷工程等十项精准扶贫工程。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推进军队和武警部队帮扶,开展多党合作脱贫攻坚行动,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形成社会合力。群众参与,就是尊重贫困群众扶贫脱贫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培育具有较强经营创业能力、适应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其自我组织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