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359342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扶贫一线的经验: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陕西延安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在黄土高原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江西赣州依托脐橙产业,在赣南红土地上种出了“摇钱树”;甘肃定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西北干旱地区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近年来,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蹚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源头活水,经验值得推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从“输血扶贫”逐步转向“造血扶贫”的一大体现。从我国扶贫工作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

2、难以持续脱贫。一方面,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都需要通过产业的长足发展给予支撑,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就业与增收,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发展产业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不久前发布,旨在通过产业扶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了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走产业扶贫这条路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总的来看,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是产业精准,我国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面向市场、科学定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3、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二是受益精准,让贫困户精准受益是扶贫产业发展的前提,应找准特色产业与脱贫增收的结合点,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三是保障精准,围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弱点,强化政策扶持,解决好贫困地区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配套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产业扶贫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真正让特色产业自己立得住、扶贫见成效。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面对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的紧迫形势,面对数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各地都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的位置去研究谋划,让特色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

4、精准脱贫输送力量,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充盈起来,彻底拔“穷根”、栽“富根”、开“富路”。产业精准扶贫究竟难在哪里?李雪龙产业精准扶贫瞄准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一政策要求,是贫困户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最近,参加市级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验收,与基层干部、帮扶主体和贫困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精准扶贫是好事,更是难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产业精准扶贫绝非易事。那么,产业精准扶贫究竟难在哪里?一难:风险管理难!农业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这一特点决定了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考验。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影响,风调雨顺才能顺

5、利产出,稍有自然灾害就可能受损,甚至颗粒无收。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起伏,生产过程较长,当产品产出时市场行情可能变化,造成销售困难、丰产不丰收。二难:对接路径难!有社会责任感、想参与产业精准扶贫的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等帮扶主体很多,贫困户中有产业发展愿望和能力的也不少。从产业精准扶贫供需关系来讲,供给方和需求方均有,但是双方的对接路径不畅,帮扶主体不知道从哪里去精准找到贫困户,贫困户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到帮扶带动主体。这需要政府和基层组织来搭建沟通对接平台。三难:激发动力难!贫困户 “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现象客观存在,有的贫困户观怕承担风险,不愿意发展产业项目。有的贫困户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

6、,特别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难得费那个神、操那个心,还不如不搞。有的基层干部认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费力不讨好,有效果还好说,如果效益不佳还要落得贫困户埋怨;有的干部认为贫困户本来就穷,风险承担能力就不足,若是冒然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担心出现市场风险影响稳定而裹足不前,还不如对贫困户发钱发物来得直接。四难:建立信任难!一些帮扶主体告诉我们,在没有基层干部随行的入户调查、宣讲产业扶贫办法、征求意见阶段,贫困户对帮扶主体普遍抱有怀疑态度,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哪有这么好的好事。还有部分贫困户认为帮扶主体可能是骗子,对参与产业项目产生抵触情绪。这说明,基层组织的主动参与和协调配合,是产业

7、精准扶贫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所作为。五难:控制成本难!帮扶主体反映,贫困户居住分散,扶贫战线过长,需要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一家一户送生产资料上门、送技术服务上门、收购产品也还要上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市场交易成本过大。大家都觉得,在帮扶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确需要一个中间组织来承担协调沟通任务。六难:项目管理难!在帮扶主体提供了周道服务的基础上,项目成败关键还取决于贫困户是否用心管理项目,是否按技术要求做好项目管理。产业精准扶贫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属性,还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有的地方大包大揽、一切免费的做法,对于项目成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贫困户不用心管理项目、不按要求进行管理,有的项目因

8、此就半途而废,长此以往,还会造成贫困户“等、靠、要”的恶果。部分帮扶主体反映,由于贫困户的原因,项目出现了问题,有的贫困户反倒责怪帮扶主体,让帮扶主体心寒无语,严重挫伤了他们继续开展产业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七难:长久长效难!按产业精准扶贫政策设计,最为理想的效果是:通过帮扶主体带动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贫困户掌握一门致富技术,学会一项增收本领,能够继续将产业做下去,成为家庭稳定增收脱贫的门路。但是,这种理想状态在多数情况下还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真正变成现实的并不多。怎么长久长效?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最大难题,也成为需要破解的最大困境。说了这么多难,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要知难而进,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解决这些难题!推动产业精准扶贫,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帮扶主体、贫困户的通力合作,光有责任和担当还不够,光有爱心和情怀还不够,还需要智慧,而且是大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党群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