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李雪龙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是世界各国的永恒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扶贫开发“永远在路上”。今年,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部门,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密度、速度构建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阶段转向深入推进具体落实阶段。实践是检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的唯一标准。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永远在路上”。一是有的政策设计“先天不足”。有的“看起来很美”,却很难落实落地,比如,贫困村集中供水工程,上级只明确按人头的补助标准,却要贫困村
2、自己设计、施工,而很多贫困村却没有这个能力;有的“仓促应战”,落到基层存在“缺项”、“漏项”,比如,有的专项扶贫政策,市、县出台在前,中央、省制定在后,存在内容不一、标准不一、程序不一等问题;有的“车马已动,粮草未行”,成为了“镜中月,水中花”,比如,有的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来作保证的专项扶贫政策,由于年初未列入财政预算,或者追加有困难,或者基层无法落实配套资金而无法实施。有的“简单移植”,没体现精准扶贫要求,比如,有的将过去针对困难群众的资助补助政策,简单移植过来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政策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够精准。二是有的政策执行“水土不服”。有的支持力度不大,贫困户在接不接收政策时“犹豫不绝”,
3、成为“烫手的山芋”,比如,贫困户危房改造的财政补助标准还是“十一五”时期的标准,没有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提档提标,导致有的地方危房改造指标被贫困户退回的现象;有的程序手续繁琐,看似设计科学周道,却让基层“知难而退”,比如,针对贫困户的慢性大病救助政策,每月都要申请、提供证明、审批等程序,有的贫困户为此跑了很多的冤枉路,对政策的落地很有怨气。有媒体报道,广西部分地方扶贫资金还躺在财政帐上,有的基层干部不敢使用;有的项目实施时间过短,比如,有的地方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管理中,从项目申报、立项到项目验收的时间过短,不符合农时季节的要求,有的才开始把生产资料放下去就开始项目验收,很难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4、。当前,年关将至,各地精准扶贫工作进入了贫困退出、年度总结、绩效考核和谋划明年工作的模式,必须坚决破除政策设计“一劳永逸”的观念,把完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要认真总结,评估政策。对今年的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每一项政策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作为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的依据。扶贫部门要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专题调研和督查,对完善扶贫政策提出建议。二要完善方案,细化政策。对一些上级政策出台在后的专项扶贫政策,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确保上级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三要确保投入、落实政
5、策。抓住各级都在编制明年财政预算的契机,认真做好精准扶贫政策分项财政投入的测算工作,包括:投入标准、享受人数、总投入、省市县怎么分担、本级需要投入多少等,向政府写出报告,并积极与财政、人大预算委等部门汇报衔接,确保专项扶贫政策所需财政投入的落实。四要简化程序、兑现政策。专项扶贫政策的落实部门要按照“于法周严、于事简便”的原则,简化程序、优化流程、精简手续,建立扶贫政策落实“绿色通道”,让贫困村、贫困户少跑路,及时享受政策。五要尽早尽快、落地政策。遵循扶贫项目实施规律,及早开展扶贫项目申报工作,尽快确定下达明年的扶贫项目计划,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以便基层尽快启动开工项目,确保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