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359346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啃“硬骨头”战胜贫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啃“硬骨头”战胜贫困随着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愈加临近,扶贫减贫的紧迫性逐年凸显。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致贫原因的变化,扶贫工作将进入越来越难的啃“硬骨头”阶段。一些接受采访的地方扶贫干部呼吁,未来要从加大投入、融合扶贫、兜底“济贫”等多方面入手,打好扶贫攻坚战。扶贫步入攻坚向贫困宣战、扶贫减贫,一直是贫困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年伊始,安徽就提出,2015 年将通过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对已经确定的贫困村采取“整村推进”“限期脱贫”,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中,确保减少贫困人口 75 万人以上。经过多年扶贫开发的努力,相比 2011 年国家提出开始新一

2、轮扶贫开发任务时,安徽省已实现了“三个下降”:贫困人口数量比 2011 年减少了 217 万人;贫困户数量比 2011年减少了 53 万户;贫困发生率比 2011 年减少了 4.08。2014 年,该省通过精准识别,在 70 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确定了 3000 个贫困村、180 万户贫困户和480 多万贫困人口,解决了过去底数不够清、情况不够明、指向不够准的问题。同时,对 3000 个贫困村共落实 4913个包村帮扶单位,派驻 3000 个扶贫工作队,工作人员超过万人,贫困村的贫困户都一一确定了帮扶责任人。“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贫困地区多是

3、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生态脆弱地区,特别是深山区和沿淮行蓄洪区,贫困程度较深,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安徽省副省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梁卫国此前在 2014 年安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发布的最近一次贫困调查报告也显示,2013 年底,安徽全省 200.7 万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而致贫的有 86.8 万户,占 43.2,是农村致贫的第一大因素;其次有劳动力素质低,如智障、精神疾病等,占13.8;第三是家庭无合格劳动力,占 13.5;其他还有因学等导致家庭负担重、土地面积少、经营失误等。上述调查报告也提出,由于病残和无劳力,这三类贫困户家庭一方面收入渠道变得极为狭窄,另一

4、方面还要花钱治病,家庭生活雪上加霜。特别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这些贫困户即使有产业也无法参与,有项目也无法工作,帮扶措施实施困难,贫困程度很深,几乎无法通过“勤劳致富”来实现脱贫的。“从致贫原因看,前三项主要致贫因素占全省贫困户的70.5,说明安徽面临的贫困群体已经从以往水患等自然灾害致贫、缺乏致富手段为主,变成了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贫困。”安徽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说。基础设施“卡脖”随着距离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剩的时间越来越少,扶贫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都逐年递增,扶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贫困人口的分布来看,地区分布十分集中,几乎都是连片贫困地区。安徽省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的

5、贫困人口中,阜阳、安庆、亳州、六安、宿州这些大别山和沿淮淮北地区的五个市,就占了 75.6;国家确立的20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部贫困人口的 54。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贫困地区普遍要素资源匮乏。以农村主要要素资源的土地为例,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由于多年水患,可耕地稀缺。如临泉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八分;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槐树湾乡,人均可耕地仅为 0.31亩。这些地区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太多的问题。“这里表现在首先就是道路,其次是水利,包括生产水利和生活用水,第三是电力,即电网改造滞后。”刘永春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首要“卡脖子”因素。如阜南县洪河行洪区里,有

6、着 4万多人口的整个方集镇只有一条窄小的进出道路,镇内道路几乎全为泥土路,农田水利也多年失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正在大力发展贫困户光伏电站的金寨县,也面临拿着农网标准低,部分地方“发了电也上不了网”的困境。此外,还存在投入不足等问题。一位地方扶贫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 年中央财政扶贫预算为 433 亿元,当年公布的全国贫困人口为 8249 万人,人均为 525 元;同年,安徽投入的扶贫资金为 13.44 亿元(包括中央下拨的 11.64亿元),当年贫困人口为 573.2 万人,人均为 234.5 元。一些贫困地区自身无力投入。如安徽某贫困县 2014 年财政收入为 8 亿元、支出为 3

7、0 亿元,不足部分几乎全部依靠转移支付,维持县级政府的运转和其他日常工作都有压力,已无力加大扶贫投入。扶贫需有“硬措施”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贫困户能够过一个“暖冬”和“放心年”,安徽在今年春节前部署对贫困户进行了再梳理、再排查,对特殊困难的家庭采取特殊救助措施,仅在金寨就筛选出 3000 户居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年老体弱的特困户,安排 100 多万元专项资金,实行特殊救助,主要救助内容为大米、猪肉、食用油、过冬衣被等贫困户最急需、最实用的物资。“救急”的同时,如何从根本上“救穷”?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扶贫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重点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加大投入,人均扶贫资金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

8、均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会花钱”,把人均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好的项目如光伏扶贫等,为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收入。其次,在“大扶贫”的理念下,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融合扶贫”、精准扶贫。“扶贫不是扶贫办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以扶贫办为纽带,调动各方的力量。”休宁县扶贫办主任王敏说,“比如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残疾人贫困户由更为了解残疾人需要的残联来负责送技术、送项目、送产业;有能力发展种养殖的贫困户,由农委、农技部门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贫困户、有留守儿童的贫困户,由妇联、教育部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等。”最后,对确实难以脱贫的特殊困难群体,可考虑变努力“扶贫”为直接“济贫”,予以兜底解决,并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根据安徽调查总队专项调查,2013 年安徽农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2067 元,其中,来自于政府的转移性收入 684.1元,占家庭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是平均水平的 4.4 倍。这说明,贫困家庭收入渠道狭窄,政府提供的低保五保、临时性贫困救助、养老保险、新农合及医疗救助等转移性收入项目,已经成为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发挥了巨大的效用。“兜底解决是最后一道屏障,不仅要有,而且要提高标准,给足给够。”金寨县扶贫办副主任时培甫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党群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