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内容,研究背景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攻读学位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研究背景 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胃粘膜病变,常伴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是一种重要的胃癌前疾病。随着对胃癌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因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生物致癌因素的EB病毒近年来已成为胃癌发病方面的研究热点,在过去十年里,EB病毒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断被发现新的证据。,EB 病毒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已被WHO认定为类致癌病原体,在人体内常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可以致机体表达多种与其潜伏感染密切相关的病毒蛋白,其中潜伏膜蛋白1(LMP1)是其潜伏感染的主要指标,也是唯一被公认
2、的能够促进细胞癌变和转移的具有瘤基因功能的EBV编码的基因产物。,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EBV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EBV相关性胃癌在EBV相关恶性肿瘤中占重大比重,因此研究其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检测EBV潜伏膜蛋白1在作为癌前疾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目的,144例胃粘膜标本全部取自2012年6月 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检查和治疗的病人45例CSG、63例CAG伴肠化黏膜标本均取 自来我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36例胃癌标本均取自我院外科手术病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入选
3、标准慢性浅表性胃炎纳入标准: 胃镜下表现:胃窦黏膜 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黏膜较光滑。 取活检病理学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对象,CAG 伴肠化纳入标准: 胃镜下表现:胃窦粘膜 粗糙,粘膜红白相间,以 白为主,粘膜变薄,粘膜 下血管网清晰可见。 病理学诊断:CAG伴肠化。,研究对象,3.胃癌纳入标准: 术前胃镜检查,取活检行病理学诊断示胃腺癌。 术后切除病灶送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胃腺癌。,研究对象,CSG及CAG伴肠化黏膜标本采集:胃镜直视下用活检钳于胃窦处取活检组织2-3块胃癌组织采集:于我院病理科取胃癌患者送检胃癌组织2-3块标本取完立即甲醛固定,12h内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SP试
4、剂盒(上海金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MP-1单克隆抗体(即用型)(上海金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脱石蜡剂:二甲苯 (dimethylbe nzene)复染剂:苏木素(haematoxylin)磷酸盐缓冲液(PBS)无水乙醇(absolutea lcohol) 双氧水(aquae hydrogeniidioxidi)以及载玻片等。,试剂及来源,石蜡包埋机(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 SHAN DON HISTOCENTRE3) 冷冻工作台(孝感泰康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化蜡机(SHAN DON PARA TRIMMER) 切片机(LEICA RM2135 GERMANY
5、) 烤片机(LEICA HI1220 GERMANY) 恒温培养箱(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BX51全自动显微照相系统(日本OLYMPUS公司) 显微镜(V-TV1X-2日本OLYMPUS公司) 日本OLYMPUS EVIS240系列电子内镜 Pentax公司3500系列电子内镜 Wilson-cook胃镜活检钳,主要设备及来源,石蜡切片梯度脱蜡水化胰酶抗原修复过氧化氢溶液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滴加一抗、二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PBS溶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结果为阴性,无显色反应实验结果:阳性反应为棕黄色,免疫组化主要步骤,以细胞染色程度及范围
6、做以下评分 : 着色强度:无着色为0,浅黄色1,棕黄色2,棕褐色3。 阳性细胞面积:无着色为0,着色面积2/3为3,两项结果相加3为阳性。,结果判定,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处理,SP免疫组化染色EBV-LMP1在CSG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A. CSG中EBV-LMP1阴性表达(X100) B.胃Ca中EBV-LMP1阴性 表达(X100),结果,A,B,结果EBV-LMP1在CAG伴肠化黏膜中的表达,EBV-LMP1在CAG伴肠化黏膜阳性 表达(X400),C,D,.,.,讨论,CAG和肠
7、上皮化生是比较常见的胃癌前状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胃癌的发生经历CSG CAG 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型增生胃癌几 个阶段,其中向胃癌转变过程的关键环节是肠上皮化生。因此在CAG伴肠化阶段检测相关指标,及早采取措施,对早期胃癌的预防、发现、治疗及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讨论,随着对EB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发现其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其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致瘤蛋白是EB病毒LMP1。 EB病毒LMP1是一个跨膜蛋白,由38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EB病毒编码的主要致瘤蛋白,现有研究已证明其具有促进细胞转化和永生化、介导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和凋亡、促进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讨论,EB病毒L
8、MP1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但在由CSG向胃癌发展的过程中LMP1主要在哪一期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EB病毒LMP1在CAG 伴肠化黏膜中的表达远高于CSG及胃癌组织,而肠化又是向胃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据此推测,EB病毒LMP1主要在胃癌形成早期起作用,胃癌形成以后可能会关闭LMP1基因表达,通过降低免疫原性去促进肿瘤生长,而不是依赖LMP1介导的细胞增殖效应。,讨论,尽管目前在对EBV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EBV是如何进入胃黏膜上皮细胞的?EBV的存在是胃癌发生的原因还是胃癌变化过程中的结果?引起胃癌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CAG 伴肠化组织中存在EB病毒LMP1表达,其表达率明显高于CSG及胃癌组织,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在胃癌发生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