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基质效应,叶桂样,相关概念,基质(matrix):又称基体或介质,是指在分析样品中,除了分析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物质和组分(包括溶剂),称为该分析物的基质。基质效应(matrixeffect):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的定义:,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它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能力的干扰。广义来说,基质效应也应包括已知的干扰物(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坏血酸等干扰物),但目前只将基质效应限于生物材料中未知或未定性的物质或因素(如粘度、pH等)的影响。,基质效
2、应产生的原因:,基质偏差(matrix bias),基质效应所致分析结果的偏差,基质偏差=调查偏差-校准偏差,调查偏差(survey bias):用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制备物(如室间质评样品)时往往得不一致结果,这种差异称作调查偏差,校准偏差(calibration bias):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同一批新鲜血清的结果一致,表示这项常规方法没有方法误差,如有差异则代表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calibration bias),基质效应的评估:,回收试验EP14-A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s.Wayne,PA: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
3、tandards Institute.2001,回收试验:,评估分析方法是否受基质效应的影响,EP14A:评估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过的样本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存在基质效应,实验材料,待评估检测系统:包括待评估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等对比检测系统:包括对比方法的试剂、校准品及仪器系统等处理过的样本(processed samples):如待评估的控制品等2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其内含分析物浓度或活性的分布范围应覆盖处理过样本的分析物浓度或活性,实验步骤,按产品说明书的步骤准备处理过的样本将处理过的样本随机排列在2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之中,用待评估方法对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用对比方法对2
4、0份新鲜的患者样本、处理过的样本进行检测,步骤同上,数据分析:,离群点检查绘制散点图:首先计算新鲜患者样本以及处理过的样本每一方法(X为对比方法,Y为待评估方法)三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 和 )以 为 x轴、 为y轴绘制散点图回归分析:如果散点图中新鲜患者样本的数据点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且所有数据点均匀分布在回归曲线两侧,则可对数据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如果散点图中新鲜患者样本的数据点呈曲性关系,则可对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如果散点图中的数据点与回归曲线的分散度随分析物浓度的递增而按比例增加,则应该先计算 及 ,再以 为x轴, 为y轴绘制散点图,对新画的散点图进行直线回归
5、分析或多项式回归分析。,计算预期区间:根据回归曲线,对已给定的 值可以计算出一个预期 值再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的95%预期区间=式中:n为绘制回归曲线所使用的患者样本的数目;Sy.x为回归曲线的标准误,其计算公式可以参考CLSI最新的EP9文件; 为第i 个患者样本或处理过标本比较方法3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均值,但是本实验判断结果时只需要计算处理过样本的预期 值的预期区间; 为所有患者样本对比方法重复测定结果均值的均值。,结果解释,将处理过样本的 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到其预期 值,并将 、 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 的95%预期区间,如果处理过样本的 值在 的95%预期区间之外,说明处理过的样本存在基质效应,反之则说明其没有基质效应,减少基质效应的主要措施:,改进室间质评样品,使其作用更像新鲜人血清;改进仪器设计及试剂组成;选择方法及方法学参数,使其适应性更强,且容易掌握,对制备物(校准物、室间质评样品与质控物)基质的确切性质不敏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