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专题一,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2,三省六部制,近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古代政治体制有某些合理性,对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借鉴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材料考查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评价,也可以考查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三省六部制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是隋唐的创造,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3,(1)掌握三省六部制的沿革、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和各部门职责;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2)通过与西方三权分立的比较,掌握它们的不同。,4,三省六部的职权划分和运行程序是怎样的?,【提示】职
2、权: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承旨、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运行:皇帝诏令中书省(草拟、颁发)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操作)。,5,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提示】三省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和监督;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
3、策具有民主性质,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学生可能容易受教材知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的影响,从而不能较好地理解材料。由题干中唐中宗“心怯”、“不敢照常式封发”、“不敢用朱笔”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在封建社会,君权至高无上,故A错误。在材料中无法反映出C与D。答案为B。,8,通过材料,考查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科举制的背景、影响、变化、评价),考查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文明成果。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在明末清初传到西方,对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此考点,不
4、仅可以考查对科举制的理解、评价,也可以考查中西文明的交流和相互影响。,选官制度的变化,9,(1)知道自汉至清的选官制度;(2)掌握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在选官标准方面的不同;(3)能够全面评价科举制、理解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10,汉代到隋唐,选官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提示】察举制:汉武帝创立,西汉实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科举制:隋朝建立,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基
5、本特点是: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到以学识才能为主;选官方式由以地方评议为主到以考试作为主要依据;选官权力由地方为主到以中央机构为主。,12,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它褒贬不一。你怎样评价科举制度?,【提示】科举制的发明,最大限度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公平;科举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不无夸张,却是这种流动性的形象反映。这种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稳定的重要条件。,13,但科举制必然也有其弊端。其一是考试内容狭窄单一,并且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最终形成“八股”;科举制
6、的另一重要弊端是“官本位”,教育、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官”。所以与科考无关的知识都被视为“形下之器”,是君子不屑的“奇技淫巧”。自然科学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科举无疑是一重要因素。,14,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制度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15,【解析】考查对材料、对中国古代制度的理解。据材料中“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可知评价的是选官制度,排除B、C;据材料中“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7、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中央吏部组织的,排除A,D为正确答案。,16,【例1】(2011山东文综)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7,【解析】 C。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首先应理解材料的意思,其次对备选项中的四项制度应有全面、准确的把握。由于科举制使封建社会普通下层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科举制通过选拔人才,出任各级各地官员,效忠皇帝,从而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
8、中央之统治”。C符合题意。,18,【方法技巧点拨】全面理解材料信息在做材料选择题时,要避免两大问题:一是抛开材料、先入为主;二是获取部分材料信息,以部分代整体。因此,在做材料选择题时,一是要坚持论(备选项)从史(材料)出,即正确选项必须在材料中有对应语句;二要全面理解材料,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把材料视为几个部分,正确选项必须符合材料的各个部分。,19,三省六部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易混易错分析:认为两种体制都体现了民主。辨析:(1)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2)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易混易错点,20,(
9、3)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体现的是专制色彩;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体现的是民主特征。,易混易错点,21,【例2】(2011长沙市高三四校联考)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22,【解析】 C。根据题干“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可排除A;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皇帝和三省的联系,故排除B
10、;根据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故排除D;根据门下省可以封驳审议皇帝经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故应该选择C。,23,【方法技巧点拨】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24,【考点】隋唐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例3】 (2011江苏历史)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25,【解析】 D。注意图例中的信息。830名进士包括三个阶层的子弟,但士族子弟占有极大比
11、例,D项符合图中的信息。,26,【方法技巧点拨】牢记各种图表选择题的解题关键点地图类:注意地图名称和图例。漫画类:注意表面信息所包含的真实信息。饼状图类:注意各部分比例。折线图类:注意曲线的变化情况。表格类:注意栏目及数据的变化。文物图类:注意名称和时代。场景图类:注意图中人物、反映的现象、时代。,27,【背景材料】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时表示,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热点导练,28,【教材链接】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中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9,【例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30,【解析】 D。注意关键语句“隋唐以前考定父祖官爵、门第”。隋唐以前,国家选官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注重父祖官爵、门第,到了隋唐,随着科举制度产生后,科举制度打破门第对国家官吏更替的决定权,该现象逐步消失。答案D。,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