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25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黄山学院(论文)1摘要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2、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这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对建筑的评价。建筑的地域性表现在地域的历史人文环境中,这是由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人们长期生活而决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的写照,只有融合了优秀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精华,建筑设计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关键词:地域文化 乡土建筑 传统文化 城市现代化黄山学院(论文)2AbstractHow to convert to traditional resources a form of cont

3、emporary architecturephysical existence, not only need to find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of contemporary factors and material, the technology of contemporary useand development, and to mak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orm and function with contemporary way of life to agree with. Architectural

4、 culture of human social history i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of building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create the sum total of the spiritual wealth.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becom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modern architectural theory an importantresearch content.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human social h

5、istory i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of building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create the sum total of the spiritual wealth; It is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in different places in between, because soci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natur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hus appeared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

6、al culture differences. In this region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the performance, on a basis of construction design with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for our country to absorb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elemen

7、ts and promote ourcountrys regional cultur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integration, so as to express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provides guidance and personalized reference.“The architecture is to have life, although it is, canbe in the solidification of it contains the humanistic thou

8、ght.“ This is the famous architect-i.m evaluation of the buildings. The regionality of the architecture in thehistory of the regional performanc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this is a nation by a region of people live for a long time and decided to historical andcultural traditions. Architecture is a pe

9、riod of all aspects of portraiture, only good fusion regional culture and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essence, the building design wil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ward. Keywords: local regional,architectural culture,city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city modernization目录1 前言 .4黄山学院(论文)32 建筑

10、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43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表现 .43.1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43.2 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54 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 .64.1 形式的当代借用 .64.2 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 .64.3 传统生存经验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 .64.4 文化保护意识与当代文化建立意义上的共存 .65 传统文化实地调研 .75.1 天水概况 .75.2 街巷 .75.3 三星巷 .75.4 李广故居 .85.5 传统文化的遗存 .86 地域文化精神 .96.1 地域文化的内涵 .96.2 地域文化的外延 .107 建筑性格 .108 地域文化精

11、神与建筑性格 .108.1 感悟 .108.2 呼唤 .118.3 建筑师的责任 .11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黄山学院(论文)4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结合天水传统资源案例调研分析,陇上文化古城天水因其“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但今日天水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却被演绎成一场自上而下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运动。传统文化的大量流失,使今日天水

12、也成为一件尴尬的图像:一件古代遗迹和现代建筑并置的景观“作品” 。2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分子,找寻天人合一的惬意。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质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

13、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3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表现黄山学院(论文)53.1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

14、文化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纬度差别大,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造成了各地建筑设计的差异,从而会产生了不同特色的建筑文化。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力学的

15、、美学的特长。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3.2 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首先,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其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了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习惯、规范、道德、情操、宇宙观等,另一方面,在不断的联

16、系交往中也沉淀下了各个地区的地域性文化,并反映在地域性的建设文化上。再次,由于礼制的不同,各个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礼制文化与礼制建筑。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宗教建筑,如西方的教堂、中国的庙宇,如欧洲史前的圆环巨石建筑等。丧葬制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陵墓建筑,官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官场建筑,这些都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建筑与文化。最后,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如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家庭习惯、村规民俗对宅区、村镇建设的影响就非常典型。综上所述,建筑地域文化的非物质基因表现为人们通过不同仪式化行为和标志边界等各种方法将文化意义赋予场所和行为。建筑

17、中不同的符号、材料、色彩、形式、黄山学院(论文)6空间组织和景观方面都可能包含某种文化意义。当意义、空间与活动系统相互一致时,彼此之间就加强;当建筑变得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一致时,就有归属感。4 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4.1 形式的当代借用将乡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这牵涉到对传统形式的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4.2 与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吸收乡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

18、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继承乡土建筑多年积淀,业已形成的一套建筑手段与技术,因为手段与技术同材料及建筑环境的关系极为紧密,继承可以是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进行,对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做相应的修改,目的的为整个建筑的过程和最终效果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服务。4.3 旧有生存经验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人类的意识形态与接受尺度源自于生存经验的积累,而生存经验又来自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教育,生活习惯等的传承叠加。这注定了一定地域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与习性的亲切感,也就是一种血脉

19、中的“趋向传统意识” ,即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容易感召受众的生存经验,达到接受角度的共鸣。而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回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4.4 文化保护意识与当代文化建立意义上的共存要做到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当代的建筑无从谈起。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使各处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不为现代建筑黄山学院(论文)7环境所遮蔽和破坏,保留文化资源的原貌。同时,当代建筑文化的确定也不能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 “假

20、古董”永远难以与当代社会需求相容。对传统乡土建筑的态度只能保持在“借鉴”上,当代创造意义是不可逃避的,最终形成的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乡土建筑与作为当代标识的当代建筑的合理共存。5 传统文化实地调研5.1 天水概况天水因其“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发掘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中珍贵的文物证明: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是位列“三皇之首”的伏羲氐的诞生地。南通巴蜀,东系关中,北衔古丝绸之路,是陇东南名城。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美文佳句,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天水境内有星罗棋布的古石窟、陵庙、古

21、建筑和古遗址,昭示着她历史文化的辉煌。而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和三国古战场遗存等则是其中的精华与瑰宝。5.2 街巷走进天水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是在“城巿现代化”名义下,古宅新居的鲜明对比,许多古城遗迹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尘埃,据了解,天水巿秦城区古民居原有2000余座,古巷不下数百条, 大都是官宦富豪、名人学士的故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现秦城区东关一带古建筑大多遭拆除。这种趋势至90年代愈演愈烈,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依据的中华东西路和原地州街中心与东关的古建筑拆除殆尽,一些幸存于世的也即将面临灭顶之灾。5.3 三星巷坐落于天水巿西关三星巷的历史名人建筑群,

22、是国务院历史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鉴定,2002年4月,天水巿将三星巷建筑群列入天水巿西关强制性保护的城巿规划之中,2002年6月由天水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在此巷正式挂牌的保护院落就达数十户之多,这些历经无数沧桑的历史名人建筑群, 其建筑规模、建筑特色,甚至一砖一瓦无不显示出古代建筑的优秀历史,该巷古建筑面积达数百平方米,6巷1路,71个院落,232个古建筑,其中明代82处,清代150余处,这是一处在全国罕见的古建筑群。据考证,三星巷历史名人建筑群中大部分建筑系明代及清代乾隆年间建造,比闻名中外的山西平遥黄山学院(论文)8民居还要早数百年,它的开发前景及其在史学、民俗学、建筑学、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研究

23、价值也大大高于山西平遥古民居。三星巷建筑群堪称为“东方木雕艺术馆” ,它除了房屋建造结构精良以外,各房屋子配属的一切木雕图案都是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做工技艺高超,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尤其是门窗图案花色品种繁多,即有粗犷流畅之笔又有精雕细刻,小巧玲珑的微雕作品,朵云、蚂蚱头、八卦图、双龙戏珠图等等都栩栩如生。位于三星巷建筑群范围内的赵家大院及赵家祠堂,不仅是秦文化发源地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且是全世界赵氐华人寻根祭袓的唯一圣地。三星巷的历史名人古建群有着其奇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一处古建筑文化的杰作,其考古价值、文化艺术价值是无法比拟的。5.4 李广故居“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名将李广也是

24、今天水人,其故居位于秦城区西关飞将巷内,飞将巷区行500米至古伏羲庙,巷口原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古牌坊一座,今天已逝无踪影,现飞将巷仅存有9号院明翻修的院落一座,相传前巷为李广故宅之一,后院故宅早已荡然无存,为抢救地方文化遗产,2002年将该院列为“保护院落”并在院子二道门内影壁上镶嵌汉白玉“保护院落”刻碑一块,目的在于保护飞将军李广故居仅存至今的唯一故宅了。该院落虽然属明代重修古宅,但与天水留存的其他明清古宅不同,门庭高阔,影壁皆镶有精美砖刻浮雕,木结构垂花门上半拱结构生动,雕工精美,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虽然飞将故里作为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然没有逃脱陷入污水烂泥之中的遭遇,

25、仍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拆除的危险。5.5 传统文化的遗存“城巿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旧城改造,大量具有重大价值的古居宅被拆除。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媒体及天水民众为此多次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声疾呼,要求保留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群,甘肃文物局几番下文要求保护古建筑,媒体也曾实地采访拫道:要求“刀下留城” 。著名专家学者罗哲文、董建泓也对当地政府呼吁并且建议对名宅要“原址连片”保护。但是,经过几年时间,天水拆除的古建筑要远远大于被保护建筑。“城巿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现象是,将古建筑拆除建设仿制品,坐落于秦城区解放路的伏羲城前牌坊被在原址新建,造型不中不洋、不今不古,被天水民众戏称为“凯旋门” ;当年的“诸葛军

26、垒”土台被拆毁后,两易其地,最后变成了水泥“洋军垒”黄山学院(论文)9了,文庙商场更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用假古董包装了真古迹,仿古一条街在真古建的衬映下显得那么肤浅和缺乏生命力。 “历史不能复制”即便是复制出来的也叫赝品。如果真要拆除或推倒重建这些古居民建筑群,那就失去了其文化内涵,也就割断了历史的脉络,历史文化名城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对天水这样一个古城来说,像在由政府斥资1200万元修复南宅子胡家大院这样具有力度的保护实绩还太少太少。为了加快城巿现代化步伐,正使得大量残存的古建筑群处境维艰。这些院落、老屋,有的坍塌、有的破败不堪。因无排水设施,部分院落终年浸泡于泥水之中,随时都存在塌陷的危险。

27、有些巷道本来是多处院落连成一片,但因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让人再也感受不到昔日古街古巷的氛围。古老建筑正脱去一身积淀着岁月嫿递痕印和文明传承色彩的旧衣而幻化为“现代” , 意义下的锦衣华服。宽阔的街道和拔地而起的楼群已代替了古老的静谧。当“城巿现代化”发展目标被赋予毋庸置疑的正当性时,伴随着它所出现的问题往往很难被诘问或被指责。 “城巿现代化”目标被赋予的压倒一切的必要性、迫切性,使得许多人视文化资源破坏而不顾,甚至放弃基本的判断准则。也许会有人将上述种种问题归之为城巿化改造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但历史遗迹一旦消亡就不可复原。将现代化建设视为城巿化发展过程的唯一指标向度,使得有着千年辉煌

28、的文明古城惨遭灾难,这无疑最终导致传统与现代的彻底断裂。无论这是因为客观的阶段发展局限还是出于政府的目标性设置,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一座城巿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盖了多少高楼大厦,历史的文脉、文化的遗迹同样是城巿生命力的源泉与象征。当我们来到这座小小的古城寻根问祖时,面对的却是这样一种景观:破败的老屋散落于林立的高楼间,夹杂着仿古建筑的媚俗。水泥、玻璃,钢筋组成的几何体块,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冲刷着低矮的土木建筑。似乎是一个后现代主义戏谑的艺术品,以中央大道为主干的“仿造古城”在未来也只是一个“标本”而不是“标志” 。现代建筑中“以人为本”已逝去,过多地去讨论功能空间人性化也已成了多余,因

29、为这些东西在浪滔之后已经深深赋予建筑本身。中国西方的多面融合,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地域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6 地域文化精神6.1 地域文化的内涵黄山学院(论文)10而今,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 ,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一句话,地域差异只谈文化差异。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

30、个规律的。6.2 地域文化的外延既是文化就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地域文化也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人们只能去理解它,体会它。从更深层来谈, “文化”是为人们所接受且深深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单就广泛的人群而言,建筑审美也会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为什么有些建筑是“公认”优秀的,这不仅仅靠建筑界人士就可以评判定位,最主要的还靠群众,尤其是那些每天抬头可看见或者与之密切联系的人们。有人不禁会问:那他们对其有何标准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审美观念,一种不是与生俱来但又需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精神,会“指引”着他们, “影响”着他们。另一方面,

31、建筑是服务于群众的,因此,优秀的建筑必然需要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在精神上引起他们的感悟,激发他们一,灵深处的情感。因此,优秀的建筑同样应该具备一种地域文化精神。这就是地域文化外延,既存在于人们心底,又表达在建筑中的一种精神。7 建筑性格通常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他是否有性格,有怎样的性格,或腼腆或大方,或开朗或沉闷。建筑也同样具有人的这些特征,或富有情感,或冷若冰霜。建筑性格与建筑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建筑个性是讲求另类,构思新颖大胆,而建筑性格主要是说它内在的本质,有内涵、有品质,能够给人亲切感和深厚韵味的。然而这些正是当代身边建筑最缺乏的东西。对于每个建筑作品,当他能够完整地实现矗立在你眼前的时候,它就可以拥有语言了,与周围的人群产生交流,是否能为人们所认可接受,那就看它的性格是否与人们的性格一致。8 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