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莫呈武摘要:本文基于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行为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研究成果的梳理并列举笔者艺术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加以阐述。关键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一、 前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它并不仅限学校里传授知识,凡涉及到动作、语言、技能、生活、记忆、认知、思考等都属于学习心理研究范围内。大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毫无疑问的是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相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单词我总记不下来?为什么这个曲子我怎么练习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反而越练越
2、差?”等等。尤其是作为将来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它关系到你将来是否能顺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做一名合格的人民音乐教师。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如家庭因素、身心因素、学校因素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学习问题,这些问题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如厌学症、习得无助症、注意力障碍症、学习过度焦虑症、恐学症等等。二、案例岩岩今年七岁了,他是个智商很高的小男孩,自尊心、自信心强,虽然年纪小,但却是整个小学二年级的佼佼者,曾获得全国儿童英语比赛一等奖。刚转到我这儿学琴时,他已经学了三个月钢琴了,第一节课时,我就
3、发现了他过人的天赋,但有一点令我不满意的是在别的孩子上课时他经常会讥笑他人的缺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2 -点。第二次上课时,他有一个曲子速度太快,音符颗粒感不强,我示意让他放慢速度练习,但他不听,于是我示范了两种演奏效果,一种是速度很慢但音符非常清晰的片段,一种是速度很快但音符含糊不清的片段,接着问他喜欢那一种演奏效果,他沉默了一分钟,紧锁眉头,突然哇地一声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点手足无策的感觉,他扑向妈妈的怀里,大声哭喊着:“妈妈,我再也不学钢琴了,学着没意思,老师说我弹得不好听”学钢琴没意思,是我最怕听到学生说的话。我忙解释道:“老师没有说你弹得不好听,只要你慢弹就会更好听了
4、,小男孩不应该哭鼻子的。”这下可好,他哭得更凶了,抱着妈妈要回家。于是我问了岩岩的妈妈他的情况,他妈妈说原来上课也哭过,但原来的老师从来都是夸奖他,因为他聪明,全家都宠着他。此时,我明白了原因,但已经迟了,他的问题就出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给了他太多的强化物,致使他缺乏战胜挫折的勇气。此后,他虽然经常来艺术班上音乐基础课,但再也没碰一下钢琴,他妈妈也没有办法。现在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心中就充满了愧疚,他是我手上第一个流失的学生,也将是最后一个。针对上述种种学习问题,归纳出三个学习流派,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其中重点阐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机制、学习条件及其影响方
5、面的学说。但学习现象本身却是复杂的,特别是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的变化过程并不能被直接观察,人们便从各自学派的观点立场出发,形成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发达的研究领域之一。早在冯特(W.Wundt,1832-1920)1879 年建立科学心理学之前,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教育家、思想家就对学习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尤其以我国古代的学习思想最为系统、丰富。在学习实质方面,他们提出学习是积累知识、技能与贯通运用相结合的过程的观点。所谓“ 积习既多 ”、“脱然有语”、 “豁然贯通”(朱熹,朱子四书或问卷二,大学或问)便应证了上述观点。并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立志(形成学习动机)、博
6、学(广泛获取知识)、审问(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慎思(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明辨(思维活动中的分析过程,掌握知识)、时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笃行(付诸实践)。这七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3 -个阶段比较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学习活动的完整过程,足以见得当时我国教育思想家的超前意识。从 西 方 学 术 史 看 , 科 学 是 哲 学 的 衍 生 物 。 后 来 , 科 学 独 立 为 与 哲 学 并 行的 学 科 。 科 学 与 哲 学 有 互 动 关 系 。 科 学 产 生 知 识 , 哲 学 产 生 思 想 。 所 以 在 进行 学 习 理 论 时 , 我 们 首 先 来 探 究 一 下 它
7、 的 思 想 根 源 。 从 哲 学 的 视 野 讨 论 学 习问 题 属 于 认 识 论 ( epistemology) 的 范 畴 。 “我 们 是 怎 样 认 识 世 界 的 ? ”“我们 怎 样 学 习 新 知 识 ? ”“什 么 是 知 识 的 源 泉 ? ”等 , 一 直 是 哲 学 家 们 一 直 争 论不 休 的 问 题 。 其 中 最 具 影 响 力 的 是 两 种 相 互 对 立 的 观 点 : 经 验 主 义( empiricism) 和 理 性 主 义 ( rationalism) .经 验 主 义 认 为 经 验 是 知 识 的 唯 一 源 泉 。 他 们 虽 然 不
8、 否 认 有 些 知 识 可 从 各种 经 验 之 间 的 关 系 的 理 性 思 考 中 推 衍 中 出 来 , 但 特 别 重 视 感 觉 经 验 。 其 思 想根 源 可 追 溯 到 古 希 腊 哲 人 亚 里 士 多 德 。 他 坚 信 理 念 不 可 能 独 立 于 外 部 世 界 而存 在 , 人 们 感 觉 的 外 部 世 界 是 所 有 资 源 的 源 泉 。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洛 克 、 休 谟等 。 其 中 洛 克 提 出 了 两 个 对 经 验 主 义 影 响 较 大 的 观 点 , 一 是 他 认 为 构 成 知 识的 观 念 来 源 于 两 类 经 验 ,
9、即 外 部 经 验 ( 感 觉 ) 和 内 部 经 验 ( 内 省 ) 。 二 是 联想 论 , 即 人 获 取 复 杂 的 知 识 主 要 是 通 过 联 想 , 将 零 碎 的 观 念 汇 集 成 系 统 的 知识 。 这 些 观 点 都 为 联 想 心 理 学 做 了 理 论 准 备 , 到 世 纪 末 , 演 变 为 联 结 主义 , 同 时 观 念 之 间 的 联 想 转 变 为 刺 激 反 应 之 间 的 联 结 , 由 此 产 生 了 行 为 主 义 。理 性 主 义 认 为 理 性 是 知 识 的 源 泉 , 是 自 明 之 理 的 天 赋 直 觉 和 演 绎 推 理 。知 识
10、 、 信 仰 、 行 为 的 唯 一 可 靠 基 础 是 理 性 资 料 , 而 不 是 感 觉 资 料 、 神 灵 的 启示 或 直 觉 。 其 思 想 根 源 可 追 溯 到 柏 拉 图 , 他 认 为 物 质 世 界 虽 然 是 通 过 人 的 感觉 反 映 出 来 的 , 但 只 有 通 过 人 的 理 性 的 思 考 才 能 真 正 知 道 物 质 世 界 。 主 要 代表 人 物 有 康 德 、 赫 尔 巴 特 、 黑 格 尔 等 。 其 中 康 德 是 理 性 主 义 的 集 大 成 者 。 他认 为 外 部 世 界 实 际 上 是 无 序 的 , 之 所 以 会 被 人 们 理
11、 解 为 有 序 , 是 由 于 理 性 认为 它 是 有 序 的 , 理 性 在 认 识 世 界 中 有 重 要 作 用 , 理 性 给 予 经 验 的 某 些 形 式 是天 赋 的 。 理 性 主 义 的 先 天 结 构 思 想 对 尔 后 欧 洲 的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产 生 了 重 大 的影 响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4 -行 为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其 典 型 的 、 核 心 的观 点 是 将 学 习 看 做 是 个 体 外 显 行 为 改 变 的 历 程 , 学 习 是 被 动 的 , 对 学 习 时 个体 内
12、 在 的 心 理 历 程 是 否 改 变 一 般 不 予 解 释 , 而 个 体 外 显 行 为 的 改 变 主 要 显 示在 刺 激 与 反 应 的 联 结 上 , 主 张 人 一 切 行 为 是 由 环 境 决 定 的 , 是 历 史 上 著 名 的极 端 环 境 决 定 论 和 教 育 万 能 论 。 行 为 主 义 的 旗 帜 是 由 华 生 (J. B. Watson 1878-1958)树 立 的 。 就 此 , 他的最著名的、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
13、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三、代表人物例证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的试误学习理论(trial-and-error learning)对学习的实质、过程、规律、迁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学习研究的人,建构了教育心理学上最早、比较系统的理论,并且确立了用实验法来研究现象,被后人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但他的理论最大的不足就是将学习看做一种盲目的行为,把动物的学习规律类推到人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观,忽略了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14、。在实验中,他制作了一个迷箱,观察猫是如何踏到机关,逃离迷箱并得到事物的。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猫初进迷箱动作是紊乱的,只是偶然碰到开关,逃离迷箱的,但在以后的重复练习中,紊乱的动作随着练习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后学到一进迷箱就能开门取食。由此,产生了他著名的尝试与错误系统的学习理论,其主要内容如下: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联结,这种联结包括人为联结和非人为联结,而获得联结的方式即是试误学习,它虽然是从动物实验中得到的,但它是有一定的正确性的,试误学习的确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当人们解决新问题时更是如此。人类文明史从某种程度讲,就是一部尝试错误的历史。爱迪生有段话是对试误学习最好的解释:
15、“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项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今天看来,它也是我们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西方主张让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5 -学生大胆自己去探索,而中国则迫不及待地把所谓的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这便是中国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源,习惯了长期接受知识,使他们极度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逃避,依赖他人来解决,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前面提到的岩岩的案例即是这样的情况,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四、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他总结了三条重要的学习律: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准备状态主要指一种动机状态,
16、但为涉及知识结构上的准备,这是他的不足之处,学习者是否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与学习者本身是否做好准备有紧密的关系,正如猫在实验前必须处于饥饿状态一样。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也称作进废退律。包括使用律(law of use)和失用律( law of disuse):一个已经形成的联结如果加以应用,那么此联结的力量就会得到强化,反之,则削弱。但他后来承认单纯的重复练习不会无条件的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力量,只有当学习者看到练习后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有作用。所以当我们练琴时要多动脑筋想想是否正确,不能一味埋头苦练,否则错误的联结将会得到强化,影响效率,同时老师除了给学生提要求
17、之外,还要对练习方法进行指导。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这个道理,这就解决了前面提到的为何反复练习也达不到老师要求,反而越练越差的问题。3、效果律(law of effect):某一反应之所以与某一刺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行为(碰触开关)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出笼得食)。这是试误学习的基本原则。假想当猫好不容易逃出来看到的是大狼狗,猫还愿意想方设法跑出来吗?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若学生千辛万苦将一首难度系数大的曲子结结巴巴弹下来后,得到的却是老师的厉声责骂或满不在乎时,可想而知学生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但也要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定。老师点评学生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先说优点,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
18、,然后再提不足之处。桑代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theory of identical element)也是值得研究的。17 世纪开始,欧洲教育界受形式训练说的影响,相信迁移是无限的,但他提出,只有当原先的学习情况和新的学习情况有相同要素时,原来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相同要素的多少与迁移程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6 -度呈正比。正如小时候学会骑小自行车,有助于长大学习大自行车,但对学习开车却影响不大。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1849-1936)的经典条件学习是行为主义比较早的代表,属于最简单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他重视动物与人的行为
19、和神经系统的关系,通过条件反射来研究大脑皮层的活动。他在对狗做条件反射的试验中,得到了几条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结论,但他把学习当做一种被动、机械的行为,这是不恰当的。下面是笔者对他研究成果的梳理。无条件刺激(UCS):未经学习的反应动作中,引起反应的刺激因素。在巴氏试验中,引起狗分泌唾液的肉即为 UCS无条件反应(UCR):学习者本身具有的行为,即 UCS 引起的反应。在巴氏试验中,肉引起狗分泌的唾液即为 UCR条件刺激(CS):在学习过程中引起反应的刺激。如狗学会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其中的铃声就是 CS条件反应(CR):学习过程中,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在试验中,狗听到铃声后分泌的唾液即为 C
20、R五、后人将他的试验概括为五个学习律:1、 习得律(acquisition):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2、 消退律(extinction):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或消失。3、 泛化律(generalization):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一些相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新刺激越接近原来的刺激,泛化现象越明显。4、 分化律(discrimination):对事物差异的反应。实现分化的手段可以是选择性强化,也可以是消退。5、 二级条件作用(secondary conditioning):把已经习得的条件反射当做无条件反射,加入另
21、一个中性条件刺激,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虽然巴甫洛夫形成年代早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克服人的焦虑、恐惧情绪十分有效。我将以一个案例证明: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7 -有些孩子进第一次幼儿园或上学(UCS)有恐惧情绪(UCR),教师就可以用系统脱敏法解决这种情绪障碍,不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尽快熟悉环境,喜欢新环境(US)排除焦虑,达到放松的目的。(CR)如今有些失败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可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来分析,如严厉的教师,枯燥的五线谱(UCS)将引起孩子的厌恶、恐惧情绪(UCR),而音乐课(CS)本身并不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但经过 UCS 和 CS 反复成对出现时,音乐课
22、已成为与消极反应相联系的事物刺激。这是当今音乐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的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斯金纳(Kenneth W. Spence 19071967)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设计了“斯金纳箱” 研究动物的学习,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的理论,更好地解释了那些有机体自发发出行为的情况下产生的学习,避免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难以解决的学习现象;将原理、概念的解释置于操作条件作用之上,使人们能够较为有效的控制、预测行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桑代克的效果律的延展;他提出的对直接经验的重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拿我们自己本身来说,学校一直很重视我们艺术实践的能力,因为在校期间,我们通过实践能获得书本上
23、无法学到的直接经验,有利于我们走出校园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他的理论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强调外显行为的塑造,难以解释复杂的学习,夸大强化的作用。二是过分强调直接学习,其实人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后来提出的间接学习。三是过于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地位,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兴趣等“内在因素” 。比如他能很好地解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但却不能解释出淤泥而不染的现象。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的主要内容有:他认为存在两类行为,即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s )和操作性行为( operant)。巴甫洛夫研究的就是前者,而后者是由未知的刺激引起的,有
24、机体自行发出的行为或反应。斯金纳不同于桑代克的地方也就在于桑代克认为强化的结果是加强了 S 与R 的联结,而斯金纳认为刺激是未知的,并且与学习无关,联系是在反应和强化中形成的,发生在操作性学习的中的是一个反应被强化。使之被重复的可能性增加了。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8 -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中最值得学的便是强化原则:在条件作用中,凡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的频率增加,或维持的刺激,都称为强化(reinforcement ),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称为强化物(reinforcer)。强化物可分为一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r )和二级强化物 (generalized reinforcer
25、) ,一级强化物指有机体不必学习就具备的强化性,与先天的需求与或驱力有关,如食物、水等。二级强化物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假若与一级强化物反复结合,它自身就能获得强化的性质,可以是物质的,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像金钱对于婴儿来说,就不是强化物,但小孩知道金钱能买糖果、玩具时,金钱也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所以教师选择强化物时,要十分注意,不要总依靠物质方面的强化物,学生会过分依赖强化物,就拿我们许多钢琴老师来说,学生作业完成好就奖励小贴画,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贴画不再感兴趣,其实精神强化物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动作足矣,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作用分为正强化(posi
26、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说到此处,不得不提到正惩罚(positive punishment )和负惩罚(negative punishment)。我在此,将对这四个概念做比较全面的分析。所谓强化的目的是强化某种行为。正强化指某行为出现后增加的一种刺激来强化此行为,比如说奖励就是最常见的例子,如学校一年一度的奖学金、三好生评定。负强化目的同样是增强某种行为,但它采用此行为出现之后,解除不愉快的刺激。如一位学生临考前,还在看电视,不复习功课,而母亲就一直在他身边唠叨,直到他去书房看书,母亲才停止唠叨。所谓惩罚,目的都是要使某种
27、行为弱化。正惩罚指行为出现后增加一种弱化某行为的刺激,批评、处罚就是惩罚中常见的手段。如一学生上课说小话,被老师批评,并罚抄课文。负惩罚同负强化一样,都属于撤消性的,不同的是,负惩罚是通过撤消令学习者喜欢、愉快的刺激来达到弱化原来某行为的目的。这一点其实就是皮墨克原则。如只要不认真上钢琴课,父母就不带孩子去游乐园。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9 -在强化过程中,斯金纳得到了两种强化程式类型:连续强化(每次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和间歇强化,其中间歇强化分为比率强化(据正确率来说)和间隔强化(据时间间隔来说)。经实验证明,间接强化中的比率强化是最有效果的。正确掌握强化程序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岩岩这个案例就
28、是最好的证明,滥用强化程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它有可能将学生推上绝路。最后,斯金纳对自己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最重要的是小步子塑造(shaping),后来用在心理治疗上就是著名的系统脱敏法,他先把一种要求习得的复杂的行为反应分解为若干比较简单的反应,先对动物容易做到的动作进行强化,然后逐渐加大动作的难度,逐个强化,达到掌握复杂动作技能的目的。马戏团都是用这种方式训练动物的。有个小故事能充分说明这个道理,有个放牛娃,放牧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因为放牧要过河,但河太深,小牛过不去,牛娃只能抱着小牛过河,年复一年,牛娃长成少年时,牛已经又高又壮,但牛娃依然抱牛过河,大家都赞叹牛娃的神
29、力。这种方法对智障儿童的教育非常有效。现在,我将以我的一个学生为例来实证小步子塑造理论。她叫婷婷,今年六岁,平时非常文静,特别喜欢学琴,每次最早来,上完课都不愿回家,要再玩会儿,照正常的孩子来说,这么喜欢练琴、学琴的孩子,应该是最优秀的,但她却是所有孩子中进度最慢的,三个月后,仍然不认识五线谱,一秒钟刚讲完音符宝宝的名字,接着问就忘了,这可急坏了我,于是我问了她的姥姥学其它东西的情况如何,她姥姥支支吾吾的,大概意思就是非常慢,我判断她肯定是智力发展滞后的孩子,于是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每节课用各种方法认识一个音(先从高音谱号开始)包括五指线谱口诀游戏、用彩笔画音符、找琴上相对应的音,等等,每认识三
30、个音为一个阶段,我就将这三个音编成儿歌,我帮她伴奏,她一边唱,一边在五线谱上指这几个音符。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学会的音符越来越多了,高音谱号的七个音认识后,我让她自己找规律,她很快知道音符宝宝都是一个一个排排坐的。之后进行低音谱号的学习,为了不让她混淆,每节课我同样只教一个音,但增加的难度是让她自己找音符,并和高音谱号的音对比,找到琴键上的音。现在听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老师需要极度的爱心与耐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做一名好老师的不容易,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10 -每个孩子我基本上都上满了一个小时(正常课时量为 45 分钟)。但令我欣慰的是,六个月后,这个孩子能完全认识高音谱号
31、的七个基本音级了,虽然低音谱号还不太好,但我相信,在她姥姥的积极配合下,我的悉心培养下,她一定会学得很好!之后的消退、泛化、分化理论大致和把普洛夫的相同,在此,我将不再重复。行为主义发展到斯金纳相对来说已经相当完善了,但行为主义只解释外显行为,而很少涉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较好地解释简单行为,而不涉及复杂行为的弊病人没有得到解决,班杜拉、托尔曼等对行为主义提出了质疑,其观点介于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之间。行为主义虽然是最早的学习理论流派,但一些学习问题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包括上面所提到的案例基本上都能用行为主义观点解决(如强化程序等)。相信对大家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但毕竟人是复杂的生物个体,每个人
32、除了有共同的社会性外,还有个人的特性。笔者认为没有一个学派能完整概括人类学习的,都存在自身的局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们正确判断学生存在的问题类型后,因材施教,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这三大流派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教育心理学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前进方向。参考文献:1 汪凤炎教育心理学新编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 Guy R. Lefrancois 著,佐斌译 美国教学的艺术M 华夏出版社,20043 彭珃龄普通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 B . R . 赫根汉著,郭本禹等译心理学史导论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霍德杰斯著,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