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517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 0 页 共 12 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历来众多学者对其的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冲突、恋爱婚姻的矛盾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围绕着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关系,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尤其是封建贵族阶级生活的面貌,创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在封建制度的重压下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被毁灭了的各种各样的年轻妇女的形象,林黛玉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重要人物,作者以深刻、细致之笔勾画出这位封建贵族女子形象。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两个半世纪,人们对林黛玉性格的研究、评论也进行了二百多年,但对林黛玉的永恒价值至今

2、仍无定论,国内外的红学家对林黛玉的研究经久不衰,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可又必须对林黛玉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所以本文拟从她的日常的语言行为、诗词以及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分析论述林黛玉性格产生的原因及对待这种性格的态度。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深入地挖掘,试图对其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1 林黛玉性格的体现我们从开篇就已知道, “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 ,受神瑛侍者的浇灌而成长,后来人世以毕生之泪偿还报恩。也因为有此缘故,所以绛珠草转世为林黛玉后,身体先天娇弱,生性忧沉,皆因其是草木之体的原因。林黛玉六岁时来到贾府,作为荣国府的至亲贵戚,受到了盛情的接待,而且此后

3、贾母对她的“万般怜爱” ,把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倒且靠后”了,而且“饮食起居,一如宝玉” 。面对如此的生活,长辈的疼爱,宝玉的知心,她却不满足,在这个矛盾重重的封建大家庭里她敏感多疑、嫉妒刻薄、孤傲清高的性格让她尽情地耍着小性,伤心感慨,不知自爱,最后爱情亲情一无所有,在绝望之余郁郁而终。这所有的悲剧,皆是其性格的悲剧。1.1 林黛玉敏感多疑的性格体现林黛玉未进贾府时就“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造成她在贾府的“留心” ,并产生敏感的性格,因为敏感,渐渐变得多疑,这是性格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这是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

4、,是无法分而述之的。林黛玉对人情的敏感,对世故的敏感,使她不懂得与人相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只凭自己的一时心情。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敏感:“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算是什么话呢?顺道送花哪能有什么先后顺序?她竟敏感到这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让一个只是顺道带东西的人怎么想呢?因此,一向自认为还体面的周瑞家的也不做任何回答了,因为素知这位姐儿的性格。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了她是这样敏感的一个人,即使令她敏感

5、的并非真是如她所想的那样。 1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1 页 共 12 页她对事物的敏感慢慢转化为对自己的爱情多疑,她怀疑任何可能威胁自己爱情的人。如果说薛宝钗慢慢成为她爱情中的一道障碍而嫉妒的话,也还可以理解,但她对史湘云的多疑则有些说不过去了。在第三十二回中,她明知道贾宝玉见史湘云“一定是说麒麟的缘故” ,却还“心下忖度着” ,怕“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由小物而遂终身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这一“悄悄”二字用的真妙,试想,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姐,蹑手蹑脚地去捉奸的样子,真是令人可笑可叹,她竟多疑至如此地步。1.2 林黛玉嫉妒刻薄的性格体现说起红楼梦中的女

6、子来,最有比较性也最普遍的比较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了。如今的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在年轻人中, “黛不如钗”的论调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看林黛玉了。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林黛玉的嫉妒刻薄却是贾府尽人皆知的。1.2.1 林黛玉嫉妒的表现有许多人都认为林黛玉嫉妒是因为生怕爱情的丢失才慢慢造成这种性格的,其实不然。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说道,那些小丫头因”薛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这是曹雪芹描写的林黛玉见宝钗受众人欢迎时的反应 2。而那时薛宝钗是因进京待选,后因贾母、王夫人

7、挽留才住在贾府的,只因性格随和就招致林黛玉的暗中嫉妒,真是无奈之极。在第二十回中,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宝玉听了,连忙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儿走,瞧瞧他去。 ”说着,下了炕,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了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正值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 ”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道:“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 ”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这里一个“冷笑

8、”充分说明林黛玉的嫉妒之心,贾宝玉只不过是“偶然”和薛宝钗说会儿话而已,她就反应如此大,嫉妒之心可见一斑啊! 3 同样在此回中,宝黛“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 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 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见一个打趣一个。我指出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 黛玉便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个好的。 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可那里敢挑他呢? ”在原著中,林黛玉“冷

9、笑”了许多次,尤其是针对薛宝钗,并多次因别人称赞宝钗时“冷笑” 。自己给别人留不下好印象,却时常明里暗里的嫉妒别人。 林黛玉因为嫉妒,所以行为做事也不讨人喜爱,尤其是说话极其刻薄,无论什么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 2 页 共 12 页场合随性说话,不给人留丝毫情面。1.2.2 林黛玉刻薄的表现林黛玉的刻薄是出了名的,什么人情事物及话语到了她的嘴里,不管对方是谁,总能说出让人下不了台的话。在贾府有几张利害的嘴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如凤姐的“嘴” ,贾母的“嘴” ,晴雯的“嘴” ,尤三姐的“嘴” ,小红的“嘴” ;林黛玉却有一张更利害的“嘴”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

10、害。 ”薛宝钗也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因为说话刻薄,很不招人喜爱,只是因为上层的疼爱及维护,所以其他人任其嘲讽。在第三十四回中,宝钗因昨夜哥哥的无理取闹而在房中哭了一夜,清早“也无心梳洗,便出来瞧母亲” ,但林黛玉“见其有哭泣之状” ,不但不安慰,反而“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 ”这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说的话?幸灾乐祸,说话如此刻薄。这还不算,她甚至公开嘲笑薛宝钗,在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向惜春介绍画画的工具,林黛玉不懂反而给探春说:“你瞧瞧,画个画儿想必她把嫁妆单子也写

11、上了。 ”在那种环境下,明知不是却趁机取笑,话语刻薄,让人难堪。在第三十九回,宝玉道:“老太太又喜欢下雨下雪的,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不好吗?咱们雪下吟诗,也更有趣了。 ”黛玉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说着,宝钗等都笑了。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话。试想贾宝玉如果是个多心的人,该怎么想呢?自己只是出个主意而已,让大家高兴一下,林黛玉就趁机当众取笑,说话刻薄,而且不止这一次,亏得贾宝玉性情好,换个人, “林妹妹”恐怕就得落个贾迎春的下场。在红楼梦里,下人对主子的评价,一般都是客观或较为真实的。就如兴儿向尤氏姐妹评价凤姐以及其他的人,这些评价都是

12、被学者认可的。所以小红曾说:“别人倒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所以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曹雪芹的态度,林黛玉在别人眼中因其自身的原因,尤其是说话,并不招人待见,不只是下人,主子们只是碍于情面和身份嘴上不说罢了 4。1.3 林黛玉孤傲清高的性格体现林黛玉在贾府给别人除了上述的印象之外,还有的就是孤傲清高,但在贾府能真正称得上这个词的应该是妙玉,真正的不惹红尘俗世,连给宝玉的帖子也署名“槛外人” ,这还可以从她的身份来解释,毕竟出家人自有一种超然脱俗之感,别人亦不会反感,但是林黛玉就不同了。活在俗世之中,却不懂俗事,她不懂得和别人处好关系,只和自己看的上的人说话,其他“不入流的”正眼都不瞧,即使是

13、长辈。 5在贾府的女人中最不令人待见的就是赵姨娘了,但是因为身份问题,别的姑娘小姐也要敬重一些,但是林黛玉我行我素,从不管这些。有一次赵姨娘来看宝玉,屋子里的人除了凤姐和她外,全都起立让座,她连正眼都没看一下,依旧和凤姐说话,她一直抱怨自己的身世,寄人篱下,不敢给人留下话柄,这就是她该有的行为吗?无怪乎赵姨娘后来说:“若是个林姑娘,他把我们娘俩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3 页 共 12 页”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威胁也不会惹到她,她为什么会如此对人?恐怕对待别的下人小厮就更不用提了。2 林黛玉性格的成因有果必有因,任何事情都是有其源头的。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也必然

14、有其原因。同样在贾府这个大家庭生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姿多彩的性格呢?像薛宝钗的平和大度,探春的刚强不屈,迎春的懦弱惧事,最有特色的就是林黛玉的性格了,一人有多重性格,相互作用又各自呈现。林黛玉的性格除了先天遗传或者说是前世缘故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爱情。2.1 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而家庭环境又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经济环境方面,林黛玉六岁以前生活的林家是“钟鼎之家” ,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使她从小便产生了优越感,形成了较高的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

15、欲求,情绪上表现为自尊、自重。在阶级意识上,她也已初步形成了上流社会富家小姐的自我意识,情绪上表现为清高。然而六岁时来到更加显赫的贾家,一种经济条件的落差又使她产生了自卑感,后来又来了一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大家闺秀薛宝钗,以及“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侯门千金史湘云。这一类参照群体又进一步增强了她的自卑感,但这种遭遇同时冲淡了她的阶级意识,使她可以很好的和另一阶级的人物建立亲密关系 6。可以说,正是这种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她形成既自尊又自卑、既清高又亲和的矛盾人格。教育环境方面,林黛玉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贾府的小姐,其夫妇二人是极有才华的,研究表明,高文化水平的父母倾向于

16、选择民主型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养态度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但她六岁时母亲的去世造成了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这是她在后来生活中处事不够灵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的关键所在。薛宝钗的平和大度和林黛玉的执迷不悟正是这一类的童年经历所决定的。加上林氏夫妇只有她一个女儿,故宠爱有加。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又使她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后来到了贾府,她的家庭教育更是成了真空。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她远离封建礼教的熏陶,人格才得以自由发展,早期混沌

17、的自我意识也逐渐生长成熟。2.2 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道家思想对林黛玉的影响最大,南怀瑾老先生说过:“儒学思想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 4 页 共 12 页是粮食,但道家却是药。 ”林黛玉由于其特殊的遭遇,而选择了道家思想。陶渊明的清净淡泊和道家思想比较接近,对林黛玉影响最深。历来学陶诗的人不少,却很少能学到他的诗中真味,没有对人生艰难的深切体验,和在达到这种体验之后仍然不失对人生的亲切爱恋的情感,是不可能写出这种思想的诗来的。林黛玉正是因为深刻体验了生活,历经了亲亡家散,疾病缠身,寄人篱下,才把她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爱

18、情和诗词上来,只有这两者才是她的全部向往。她学到了陶渊明的孤标傲世,学到了千古高风,学到了率真,却没有学到达观知命。因为她不能像陶渊明一样逃离社会,逃离现实,还因为她是一个女性,一个清灵聪慧的女性。这一切使得她的人生道路必然不同于陶渊明 7。另外道家思想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关注造就了林黛玉的独立型人格;尊崇人格的自由发展保存了她的自然本性;批判社会的精神诱导了她的叛逆性格。除了道家以外,儒家思想对林黛玉也有很大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成为了集体无意识。虽然林黛玉充满了叛逆,但是从不敢

19、对封建的道德观提出异议。第四十二回中宝钗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对于这种正统的道德导向,她只“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字。 ”注意,这里她并不是口是心非,而是心下暗伏,可见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她的骨髓里了。第四十五回她对宝钗的知心之语:“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便是力证。这两种思想都从最深处影响着她,使她既叛逆、又顺从,所以她的心理充满了矛盾和压力 8。2.3 爱情的影响一般读者都承认红楼梦是沿着宝黛钗的爱情线索发展的,这也说明爱情对林黛玉的影响极大,可以说

20、是占主要的的地位。她和贾宝玉从六岁相见,就已埋伏下爱情的种子,虽然贾宝玉自称“绛花洞主” ,但只有对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爱情关系,对其他女子只是爱慕欣赏之情。可惜的是,林黛玉因为自身各种性格的原因,她对爱情极不自信,或者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进而怀疑专情的爱人。在书中,凡是林黛玉奚落或言语不恭地对待薛宝钗时,大多都是因为吃醋或嫉妒引起的。有的人认为这是她对爱情的捍卫,但更主要的是她要打压或是要把薛宝钗排挤在她的爱情外。有一回中,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闻此言,登时将脸放下来,问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说的是什么!你家倒有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明儿都死了,你几个身子去作和尚?等我倒把这

21、话告诉人去评评理。这明明是贾宝玉对她所示的真心,她却闻言生气,不能不让人怀疑她对这份爱情的真实想法,其实她还是因为极度的不自信,在这种极度不自信的心理压力下,林黛玉本就不正常的性格、心态慢慢变得更加忧郁、敏感、多疑,也因此非常明显的表现出刻薄来。爱情给她带来安慰和幸福,又给她不幸和痛苦。她执着地追求着排他的真爱,但封建传统观念又时时威胁着她渴慕爱情的心,以致她把封建家族的当权者看成自由婚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5 页 共 12 页姻的保护者,这必然造成她悲剧的结局。即使宝黛如愿以偿地结为终身伴侣,依然还是一个悲剧,悲剧的总根源在于 18 世纪的中国不可能找到一块容纳林黛玉这种少女的国土

22、。林黛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 9。3 对林黛玉性格的深层解读林黛玉的性格,在本文看来,她有着敏感多疑、嫉妒刻薄、孤傲清高等性格特征,这些特点使她在贾府的生活以及在人际关系等方面处处受制。虽然林黛玉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受,但除了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外,全是她令人不愉快的性格所造成的。本文选择了从行为学、精神分析法的原理加以区分,这不仅有助于避免红学爱好者对其中人物的盲目崇拜,也有助于红学的发展研究和传播。3.1 从行为学角度分析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称为行为学,行为是生命的特征,而生命由躯体和灵魂所组成。躯体是生命组成的有形因素,灵魂是生命组成的无形因素,属于行为学

23、研究的范畴。灵魂不能脱离躯体,躯体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生命。人的灵魂包含性格和知识两大要素。性格是先天赋予的行为本能:包括欲望、情感、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知识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依据:包括习俗、技艺、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意识理念等方面。每个人的灵魂都不会相同,因为每个人先天赋予的性格和后天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都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行为的特征,也就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个性,行为由自己的性格来主导 10。行为学通俗的讲,就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它包括的性格方面中有智力、思想方面的内容。在林黛玉的身上,主要表现在她的诗词作品上。红楼梦一书中有很多涉及诗词的地方,这些诗词在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

24、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曹雪芹就是用诗词这种艺术手段塑造出红楼梦里面很多的艺术形象,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抒发欢乐与爱情、表示抗议和叛逆,从中体现人物性格特征。林黛玉是拥有“咏絮才”的才女,所以著作中有她大量的诗词作品,当然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葬花吟 。葬花吟忧伤而哀婉的情调,展示了林黛玉复杂的心理状态, 表现了她对青春的无限热爱和对青春即逝的哀叹和惋惜;表现了她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对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与悲痛;这无疑把黛玉那自悲自怜,多愁善感却又清高、大胆叛逆的性格有机地融和在了一起。面对花开花落的自然情境,她却能作出如此哀婉的诗作,全是因为本身所带有的那种敏感,清高的性格所致。在此作中

25、,最有名的也是一般拿来做她“生活写照”的一句诗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很多学者以此来证明,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是极其难过的,一年没有一天是舒心愉快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 6 页 共 12 页暂且不说贾母的真心疼爱,她对薛宝钗说,在贾府一针一线都要用别人的,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可怜。但是在第四十五回中,薛宝钗命婆子送燕窝时,林黛玉“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她可以毫不犹豫的赏下人“几百钱” ,但是真正的贾家三小姐贾探春为了让贾宝玉买些小玩意,要积攒几个月才能省下几吊钱来。而且书中没有说过给林黛玉发过月钱,她的银钱花费都是从贾母处直接拿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不是

26、她去要,而是贾母定时或不定时的送钱。怡红院的丫头去给林黛玉送东西回来后说, “正好遇到老太太给林姑娘送钱,林姑娘随手抓了两把给我。 ”这“两把”的量恐怕能让探春买“几车小玩意” 。在六十七回中,紫鹃道:“再者,这里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也为是姑娘的病好。 ”在第五十七回中,贾母“每天让人送来一两燕窝来”给林黛玉,这还不表示关心吗?同样在此回,标题就是“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她的“情敌”的家人来安慰她关心她,她还不满足。在诗中只是表述一些自己臆想出来的情景,她的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表现的如此突出 11。实在难以理解她所谓的“严相逼” ,到底是何人所逼了?她的丫环忠心侍奉,

27、贾宝玉真心对待,贾母的疼爱,连薛姨妈都来安慰相劝。如果说她不承认这些那就真是不识好歹了。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黛玉的一首堪称悲婉之绝唱,诉说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愁情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悲叹。她看出此时的大观园对她来说“已是秋窗秋不尽”的逆境了,她以为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与支持,相反却是“风雨助凄凉”,不断遭到贾府内外人士的围攻和打击。她自以为意识到的四面受敌使她认识到自己与宝玉的爱情终将成为泡影,“惊破秋窗秋梦绿”是她对爱情终将在横遭摧残中毁灭的不祥预感。眼前的景况是“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而展望未来却是“不知风雨几时休” 。在这样的残酷

28、现实中,一向多愁善感的潇湘妃子见到的只有一片肃杀气,她的眼泪在她所见到的小天地里已找不到任何出路, 她只能够“自向秋屏挑泪烛” 。 12她的一生都在这样自我想象的不幸中生活,也因此影响到他人对她的印象,首先的就是贾母,其次就是王夫人,她所说的“风雨助凄凉”应该就是王夫人了吧?但是,有哪个母亲会同意自己的儿子和整天只是耍小性儿,又敏感,又嫉妒的人在一起呢?在第三十二回中,王夫人因要拿衣服装裹金钏儿,可巧没有新的衣服了,只有林黛玉新做的几件,但是却不用,因为“林妹妹素日是个有心的岂不忌讳” 。她给人的就是这样的印象,难道也是别人强认为的吗?3.2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分析精神分析心理学主要讨论病态

29、人的无意识,所述内容主要有人的梦、过失、焦虑、冬季冲突、情绪紧张以及人格的病理表现。其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主要从临床经验探究病人致病的原因,从而深入到病人的无意识心理的动机、情绪和人格等问题。这里择要说明林黛玉的焦虑、人格的病理表现,因为这些与她所外在的性格表现联系最紧密。林黛玉因为对爱情的不自信,或说是多疑,使得她常常陷于焦虑的境地,她没有办法当面发泄出来,所以就因爱生妒,在面对自己的“情敌”时,总是进行言语攻击,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7 页 共 12 页这些刻薄伤人的话,不假思索的就说出来了,从不考虑造成的后果。在第九十六回中,她的焦虑达到了一个顶点。当她听见傻大姐

30、儿说贾宝玉要娶薛宝钗的话时,居然直接迷了本性。也许有人说这是爱情方面突然的打击所造成的,实际仔细想想,还是因为她平时的性格所造成的这一切,当初贾母并非没有想过要宝黛二人成婚,这在原著中可以找到根据的。首先王熙凤在和林黛玉开玩笑时经常说,贾家的家世,贾家的人,哪一点配不上林黛玉。并且把她往贾宝玉身边推,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且如果王熙凤没有领会到贾母的心意,她是不会这么开玩笑的。而且袭人也相信“宝二奶奶”一定是林黛玉,所以甚至于去试探林黛玉,看她以后是否能“容得下自己” 。而且贾母更是知道他们各自的心思,在宝黛二人吵完架,林黛玉大病并很快好起来时,作者就明确说出贾母“明白了二人的心思” 。

31、但正是因为林黛玉的性格一向不招人喜爱,所以最后连一直疼爱她的贾母也渐渐失去了耐心。并且贾母为贾宝玉择媳的标准很简单, “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林黛玉在模样上绝对是完全符合的,但是在性格上就太差强人意了,也许贾母就是这样在侧面规劝林黛玉,要改改性格了,这并无不可能。可惜林黛玉并未领悟反倒在后面越发的刻薄薛宝钗。当她慢慢发现自己离自己的爱情却来越远时,她的心中就越来越焦急,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她的焦虑的产生。这种互为因果的性格使她慢慢崩溃,以至于最后在焦虑中“魂归离恨天”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主题有两个方面:3.2.1 从潜意识角度分析潜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翻译为“无意识” 。

32、无意识主要在精神分析看来,不只是察觉不到、不在意识之中的意思,是心理的基础部分或底层,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而被压抑或排斥在意识之外,而进入无意识领域 13。林黛玉的这种潜意识主要表现在她的说话及思想上。她说话一般不经过大脑,只是凭着性子遇事随感而发,例如: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是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

33、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第八回)再此例中,林黛玉在对话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格。她表面上是在责怪丫鬟雪雁不听她的话,只听紫鹃的话,实际上是在讽刺宝玉不听自己的话,只听宝钗的话。这是林黛玉吃醋的一种表现,但是她并没有经过思考,只是碰巧有一事可供她使用,就借题发挥,不管身边有多少人。对雪雁来说,她也会因此产生无故受冤的心理。因此,林黛玉双关的使用在这里是很不得体的。在别人面前,她由此显得尖酸、爱讽刺人、爱吃醋,从而使别人对她的性格特征留下了不好的印象。3.2.2 从力比多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 8 页 共 12 页力比多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常用以指心理能,尤其是性本能的能。弗洛伊德认为

34、,人的行为都有它的动机,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而动机是心理的,主要是由力比多心理能的性本能所驱动、所支配的。林黛玉敏感多疑、嫉妒刻薄、孤傲清高的性格是她本能的表现,她所有的动机都是为了得到“主人”的地位和所谓的爱情。但这种动机在林黛玉的身上是矛盾的,她自身就表现出矛盾来。在第二十六回中,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明明是林黛玉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她的“动机” ,她每天都在“情思”希望得到爱情,但是在贾宝玉用同样的话表示时,她却“登时急了,撂下脸来” ,哭着说拿她取笑儿, “成了替爷们解闷儿的了。 ”一面哭,一面下

35、床来,往外就走。她只允许自己看“混帐书” ,说“混账话” ,却不允许钟爱自己的人这样说,这本身就是矛盾。可是在接下来,在晚上去怡红院看贾宝玉时,明知道晴雯的脾气,并非是贾宝玉不让开门,但还是“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了。 ”并“越想越觉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她的各种性格尤其是敏感多疑的性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林黛玉如此的性格,在贾府这样的封建社会大家庭里,注定是得不到统治者的喜爱的,俗话说:如果改变不了现实,就要适应现实。林黛玉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却依旧

36、保持这种孤高的性格,并且说话、行事刻薄、敏感,她的人生悲剧其实就是她的性格悲剧。林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思想、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社会里,她并不懂得保护自己,同时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和同别人处好关系,她的一切言行举止几乎都是率性而为,有许多的研究者都说这是“真性”的表露,也是红楼梦中最具有叛逆精神的一个人。但是,表露真性就是能随意用刻薄的言语讥讽别人吗?叛逆精神就是最后惹得人人不快,亲情爱情都得不到吗?显然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研究林黛玉,就得从大环境,大背景下去进行,也得从原著的思想方面去考虑,林黛玉既然生活在那样的社会中,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周汝昌先生的红楼夺目红之雪芹批评林黛玉 、 林黛玉的言

37、谈两文中,对林黛玉的性格做了不留余地的批评。尤其在前文中,周先生甚至认为曹雪芹“不客气地评论了她从盛赞湘云之品格而反衬出婉批黛玉的缺陷” ,并认为是曹雪芹自己本身就不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指斥林黛玉有“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等性格缺陷。在后一文中认为,林黛玉自认的寄人篱下、是个“一步不敢多行的人”,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情况是无从说起的, “怪哉”!认为她性格尖酸刻薄,没有怜悯心,对她“反感强烈” 14。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林黛玉的态度,也是比较客观的一种思想。曹雪芹对薛宝钗的评价只是一个字:“时” ,这个字也可作“识”解释,说薛宝钗识人、识文、识事、识时务,但这流于表面未触及实质,

38、她的“识”是“时”的表现,她骨子里是“时”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9 页 共 12 页合时和待时。即是她做事合乎时宜,人际关系处理妥帖,便是为了待时钗于奁内待时飞 15。林黛玉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不懂为人处世之道,这一切都是她的性格使然,也注定让她的人生以悲剧收场。参考文献1龙双,王欣.林黛玉的性格初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7).2范会洋.浅谈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差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1).3程改荣.钗黛性格差异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4吴敏,赵谦,王占梅. 林黛玉性格浅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4).

39、5柳东梅.林黛玉性格的再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04,(13).6董晔. 二十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J.明清小说研究,2003,(4).7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8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9崔耀华.否定群雄解红楼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张昊民.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苏芩.非常品红楼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杨萍. 论林黛玉的双重性格在其诗词中的体现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6).13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4周汝昌.红楼夺目红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15胡邦玮.红楼梦悬案解读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