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657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及其启示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0202 班 童媛媛指导老师: 秦元东摘要: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力形成的基础,而儿童早期又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儿童艺术创造中, 想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儿童愿望的表达。教师对儿童想象的了解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指导策略对儿童的艺术创造,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关键词:想象;艺术想象:儿童;儿童的艺术;艺术创造一、选题原由(一) 理论上,目前,国内外关于想象、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和儿童艺术创造及在儿童艺术创造中想象力培养的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研究和同类文献甚少。其次,在研

2、究影响儿童艺术创造中的想象时,更多的是从表象、记忆以及目前的教育现状、方式、制度方面阐述,较少从儿童的逻辑、理性和情感的角度去研究。(二) 实践上,教师在儿童艺术创造中的指导策略的存在着一些遗漏点。想象是由多种因素融合成的,教师在指导儿童艺术创造和评价儿童艺术作品时,没有把儿童的理性、逻辑和情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却只是在一味地强调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表象、记忆,鼓励儿童大胆想象,或在一味地批判当前的教育方式及制度。其中的“大胆想象”这一策略又导致了一个负面的现象:有的孩子为了吸引老师和同伴的关注,为了哗众取宠,盲目的求奇求异,故意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些荒谬、荒唐的想象。这就引起了一个有争议的课

3、题儿童在艺术创造中的想象是否应该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即教师的指导策略应从哪个角度去定位。(三) 另外,目前在儿童艺术创造中的想象教育中存在着两个极端的观念:(1)过分强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求与别人不同和脱离现实而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2)与前一种相反,脱离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过分强调现实,把孩子局限于现实世界。因此,本人认为此选题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希望能探讨一下存在着的和被忽视的这些问题。想象对儿童的艺术创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希望能提供给幼儿教师多一些认识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价值的具体建议,多一些在儿童艺术创造中的指导策略,使一些相关的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促

4、进儿童艺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同儿童的其他认知活动相比,想象及其发展和对艺术创造的价值的研究比较少,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原因是研究想象的指标难以确定。一一一想象与艺术创造1、 心理学家对想象概念的界定想象力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五个成分之一。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在儿童想象力方面积累的资料不多,对想象概念的界定也不统一。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对想象的定义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朱智贤、林崇德认为“从想象的本质来看,它是在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以记忆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和综合的加工和改造作用,创造出未

5、曾知觉过的甚至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地过程。 ”彭聃龄认为:“想象是对头脑中那个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前苏联学者对想象做过较多的探索,他们对想象概念也作了不同方式的界定。A.B.彼德罗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出乎意外、异乎寻常的新结合和联系中对现实的反映。其实质是表象改造的过程,是在已有形象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 ”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对想象的定义是:“想象是表象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形象。 ”“想象的实质是对记忆中保持的过去的经验进行改造。 ”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的心理学对想象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头脑里表象出过去未曾感知过

6、的东西,创造一个人过去未曾遇到过的物体和现象的形象,产生尚待创造的东西的观念,这一切组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活动想象。 ”马努依连科著的心理学给想象下的定义是:“形象就是在改造从前所感知的东西的基础上创造对象和现象的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鲁斯卡娅认为:“想象是对反映客观现实的表象的改造和联合的过程,它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过去从未直接知觉过的新形象地创造。 ”西方心理学者很少提到想象这个术语,但他们在对意象或心象的研究讨论中反映了想象方面的问题。在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和克雷奇的心理学纲要中都可以见到。上述定义都强调了想象是形成新的形象地过程,强调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作用,强调对表象的加工、改造的作用。2

7、、艺术想象滕守尧在艺术与创生指出:艺术想象与一般性的认识或科学认识(或逻辑思维)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的形成,必须通过异质事物或性质的联系、拼接、组合、对话等,产生出新的东西。在达到交融和组合之前,人对各种异质事物的性质是有一定的认识的,但这种认识与纯粹的科学认识不同。艺术想象中的认识必须是一种同情式的认识,即它必须密切地与人的感情生活和切身经验密切联系着。人们一般称这种认识为一种直觉性的和感悟的认识,其特征是总是伴随某种具体“形象”出现,而且这种形象又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是按照感情和感悟的发展,与其他性质导致的形象发上联系和拼接,不断生成新的性质和新的形象。他在审美心理描述中认为想

8、象是构成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重要元素,分为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如果说感知的作用是为进入审美世界打开了大门,那么想象就是为进入这个世界插上了翅膀。张同道在艺术理论教程认为,艺术想象是指对记忆表象进行综合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具体可感性和非逻辑性。想象不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是以鲜活的感性形象进行思维,浮想联翩,它得到的不是科学结论,而是艺术形象。想象力是艺术家的特殊能力,而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可见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象对艺术创造有着巨大的价值。3、儿童想象的研究陈荟昌和夏菡在儿童的想象与幻想指出:首先,关于儿童想象发展水平和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者探讨的内

9、容。有学者进 实验,表明 3-6 岁儿童的想象发展是迅速递增的,尤其是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其想象力远远超过小班幼儿。学前儿童以无意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刚开始发展,学龄初期儿童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Cox,Perara,Fan 做了中国和英国儿童绘画能力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低幼儿童比大年龄儿童把以幻想为基础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差。Taylor 和 Carlson 研究了儿童早期的幻想/假象和心灵理论的关系,结果表明,4 岁儿童的幻想行为可以预测儿童在心灵理论方面的得分,而这种关系与儿童的年龄和言语智力无关。其次,研究者对儿童想象和现实的区别进行了一些探索。3 岁儿童通常不能

10、从事物的外表来识别它的真实身份,他们还分不清“现象”与“真实”之间的区别,而 3 岁以后儿童的区分能力则获得很大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发现,3 岁儿童能从对象的伪装身份中来识别它的真实身份。有学者对我国儿童的各种心理推断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后也发现,3-4岁时个体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王振宇在儿童心理学提到,学前儿童的想象有以下特点:(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2)不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幼儿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往往加以夸大。(3)缺乏计划性和预订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的本身。(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

11、行创造性想象。在越来越丰富的活动中,幼儿一方面不断储备大量表象,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经常使用想象,使想象的发展逐渐趋向完善。儿童的想象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漫长、复杂和有意义的过程,不断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至今还在热烈的进行中。影响儿童艺术创造想象的因素多种多样,陈荟昌和夏菡在儿童的想象与幻想中认为,从生物学角度看,遗传因素当然是重要的,根据行为遗传学的研究,遗传无论对人的智力、还是对人的个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都在 50%左右,除此以外,环境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幼儿园、学校和家庭。家庭环境主要由父母来创设。因此,父母的文化程度、喜好、习惯、观念等对孩子的想象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

12、响,而这种影响又是非常大的。在儿童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家庭的氛围,看到家庭教育的方式。幼儿园、学校环境主要是由教师、学生一起创设的,但目前教师的作用占的比率较大,因此教师也是影响儿童艺术创造想象的一个因素。丰富多彩的的生活能够刺激人的想象力发展,枯燥乏味的生活则难以激发想象。中科院的王极盛教授提到,从外部因素看,应试教育仍然是阻碍想象力和幻想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十分在意孩子的成绩,剥夺孩子们的自由爱好,逼着他们识字、计算或训练有等级证书的特长,儿童没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时间去进行他们的艺术创造。再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是儿童自身生活经验的贫乏,他们艺术创造思维中缺少可取的

13、材料。4、艺术创造与儿童的艺术张同道的艺术理论教程指出,艺术创造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造过程伴随着强烈的心理活动,遵循着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它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阶段。滕守尧在艺术与创生中认为艺术是多种异质要素对话后形成的一种奇妙的生命体,或是与人的精神和生命的发展息息相关,或是与它们有诸多的类似。艺术是激发人的智慧和灵感的源泉,是文明的里程碑,它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文明,记录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但他认为,在整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不是西方传统中一度强调的

14、“创造” ,而是东方智慧强调的“创生” ,即有中生有,而非无中生有。天才是善于将异质的信息和要素相互融合、对话以造成新质的人。这样的行为只能是一种创生,而不是一种创造。那么艺术创造也不例外,艺术作品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凭空出现,而是通过与材料、信息、时空等的对话而产生的成果。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中认为,艺术是客观化了的审美,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心里世界的真实流露,他们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某一年龄的儿童的艺术是这一年龄阶段

15、儿童内在精神在美学维度或情感侧面的外化,是儿童对物质的、心理的环境和具体事件的反映,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创造心态、感受模式、构形规律、造形机制等等,它们与儿童的认知、道德等形式一起构成儿童的精神整体。一一一 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对屈原的离骚 、 天问 、 楚辞的评价各是: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神话和历史作为连续的疑问系列在天问中被提了出来,并包裹在丰富的情感和想象的层层交织中;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家宣扬的道德节操与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交织陈列,混合出现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这里(楚辞中的招魂 )仍然是

16、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的浪漫世界。他在研究“比德”和九章时提出,想象一环的突出地位,无论是在神秘性的朦胧想象,或是概念性的想象,或是真正个性情感的想象,在审美的情理结构的塑造形成中,无疑都极为重要的。想象在这里,不只是心理问题,经由历史,它已形成某种人文模态。它积淀在传统中,呈现在文艺上,哲学应注意它在建构塑造心理本体的情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由此可见,想象在古代的艺术创作中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康德认为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想象的过程,而想象的内容是如此丰富,以致于超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同康德相似,荣格认为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幻想或想象。陈荟昌、夏菡在儿童的想象与幻想中指出,想象是儿童艺术创造活

17、动的必要因素。中外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想象和创造性活动的关系。儿童的想象过程是一个创造力发展的过程,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艺术创造中,儿童必须通过想象感受头脑中人物的形象、各种情境和情节才能进行创造活动。有专家采用自然实验法,探讨了采用构造玩具进行启发儿童想象力的教学对儿童创造力的作用,受试者为 50 名平均年龄为 4 岁 8个月的儿童,教学中采用模仿改进法、改变模仿法、模仿生活圆形法和改造上或原形法启发儿童,结果表明实验班儿童创造力明显超过了控制班,具有“多机能替代作用”的改造玩具,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三) 目前儿童艺术创作想象力的培养目前,教师、家长、各类教育机构都非常

18、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方法。刘志红、李建春在论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中归纳的三点最具典型性。他们认为,学龄前儿童再造想象占据着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成分越来越多。在这个关键时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丰富多样的培养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首先,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儿童感知、体验生活, 丰富其生活经历,增加知识积累,建立多种审美取向,使儿童大脑储备大量的信息和生活素材,为想象力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通过讲文学性较强的寓言、童话、小故事, 玩游戏、听音乐以及演示现代多媒体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儿童进行联想,把自己对日常生

19、活的感知和体验同文字描述、嬉耍、视听觉结合起来,使之转化为创造性视觉图像符号。其次,教师要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幻想,不必局限于精确的观察和合乎逻辑的推理。富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想象往往超出成人的意料之外。在儿童的美术作品中几乎都是不符合情理,甚至是荒诞怪异的,虽然说世界是有规律的,但时不时会发生这样的事:太阳绕着地球转、雪花从地面上冒出来、桃树上结满了鸡蛋、人的腿上长了汽车轮子.,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却在儿童“异想天开”的幻想中产生了。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真实表现,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上,定势思维少,敢于从成人想不到的任何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儿童的思路和创作需要

20、、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切不可横加干涉。再次,对儿童不宜过早地教授有关绘画概念和规律性的东西,如空间、体积、透视等。因为这些概念和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影响其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在儿童绘画中,他们常常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车身,在长方形两边各画两个圆圈表示车轮,再给长方形加一条尾巴,这便是俯视状态下奔跑的车;在画十字大街时,横向大街用平视(侧面图) ,纵向大街则用俯视图,即平视和俯视同时构成二位空间形式。这表明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受到诸多概念规律的思维限制,才会这样妙趣横生、极富想象力。三、研究方法文献法查阅、搜集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丰富充足的理论基础。访谈法访谈幼儿园教师,了解

21、她们在组织儿童的艺术创造活动时所有的指导策略,为研究提供一系列现实的资料。观察法观察儿童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创造的过程,提供真实的、感性的了解。四、论文的进度安排1、6 月底至 7 月初定论文题目2、7 月至 8 月搜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3、9 月至 10 月中旬定成论文提纲4、11 月中旬定成开题报告5、12 月至 1 月进一步翻阅资料6、1 月至 2 月基本定成论7、3 月最后完善论文内容五、论文提纲一、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的价值(一)想象对艺术创造的价值想象、艺术创造、逻辑、理性、情感一一一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的价值儿童艺术创造想象在儿童与成人艺术创造中的比较儿童想象极其相关因素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22、二、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的价值的实然考察教师指导儿童艺术创造的策略的现状、误区三、如何发挥想象对儿童艺术创造的价值教师指导策略的探讨参考文献1陈会昌,夏菡:儿童的想象与幻想.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1.5.2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3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刘志红,李建春:论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成都教育学院报.2005.3.5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6高楠: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8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1.9. Anthony S. Kessel .10. Nigel J. T. Thom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