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768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苔丝与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摘 要: 哈代的苔丝描写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性毁灭。 呼啸山庄以十八世纪末狂风呼啸的英国约克夏荒野为其沉郁背景,次第开展出具毁灭性爱恨情仇的动人故事。本文从比较文学的新视角挖掘了苔丝和呼啸山庄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它们相同的悲剧根源是爱情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不同的悲剧根源是道德悲剧、命运悲剧、心理悲剧。两部作品虽各有千秋, 但仔细分析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键词: 苔丝; 呼啸山庄; 悲剧Abstract : Tess written by Hardy described the unavoidable tragic ruin。 Wuthering Heights

2、The story of doomed passions set against the gloomy background of the bleak, windswept Yorkshire moorland at the end of eighteenth century is its most noticeable characteristic. This thesis from the new visual angl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excavate the tragic origins from two works of Tess of th

3、e DpUrbervilles and Wuthering Heights. The same tragic origin of theirs is love tragedy 、personality tragedy and social tragedy. The different tragic origin is moral tragedy desting tragedy and psychological tragedy. Although two works have their strong points , while analysed carefully they have ac

4、hieved the same goal with different means.Key words : Tess ; Wuthering Heights ; tragedy苔丝和呼啸山庄 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哈代创作精神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被人称为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它描述了主人公苔丝的悲惨结局并批判了当时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的资产阶级的虚伪及传统道德的桎梏对苔丝的迫害。 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以十八世纪末狂风呼啸的英国约克夏荒野为其沉郁背景,次第开展出具毁灭性爱恨情

5、仇的动人故事。 两部作品相差近半个世纪 , 两位作家也有着各自的经历 , 当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两部作品都产生于维多利亚时期, 因此都带有那个时期的特点。多年来对两部作品的单独评论与分析可谓层出不穷、浩如烟海, 但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分析的还为数不多。本文则把两部作品放在了一起进行分析, 找出了它们的相同悲剧根源和不同悲剧根源,为进一步欣赏两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一、相同的悲剧根源1、爱情悲剧苔丝写的是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悲剧故事。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

6、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就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克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尔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这对苔丝的伤害比第一次更重。但她仍没放弃对爱的追求, 她一边做工, 一边寻找着她的爱人。命运似乎在捉弄温柔、善良、孝顺的苔丝, 父亲的死 , 把她又一次推向亚雷克。而此时, 克莱尔在失去苔丝之后才意识到他是多么爱她, 这时这对多

7、难的爱人又重逢了。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 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而“明正”典型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众神的主宰,结束了对苔丝的戏弄” (1) 。她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是一个超凡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则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凯瑟琳性情复杂, “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时而任性” 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曾经在希思克利夫生活饱受挫折的时候,唯一关心他、爱他、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是凯瑟琳,希思克利夫除凯瑟琳以外一无所有,在凄凉黑暗的呼啸山庄里,他们彼此互相依赖,互相理解,共同

8、反抗欣德利的压迫。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的遭遇和反抗中萌芽。当时凯瑟琳把她一切感情献给社会低层饱受折磨的希思克利夫。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转机在于凯瑟琳意识到希思克利夫和林顿的社会地位悬殊,她致命的弱点是:无法抗拒画眉山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和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满足虚荣, 为了获得社会权利与经济地位, 她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她曾幻想借她所羡慕的林顿家来“帮助希思克利夫高升”使她哥哥“无权过问”。结果反而从此开始了这个爱情悲剧,她陷入了自己亲手编织的罗网,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婚后,她发现失去的人比得到的好得多, 她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有增无减。而希思克利夫在得知凯瑟琳要嫁给画眉山

9、庄小主人后毅然离家出走。3 年后, 这对恋人得以相见 , 而此时希思克历夫已变成了一个疯狂的复仇者,凯瑟琳一直受着心灵的折磨, 忧郁绝食而死。希思克利夫在复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下一代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看到了当年他与凯瑟琳的爱情, 在爱的感召下,他良心苏醒, 情不自禁地停止了复仇的双手。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2、 性格悲剧现代研究表明:“性格决定命运” , 黑格尔在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

10、的分裂”。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就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我们在论及苔丝悲剧的诸种因素时,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的悲剧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苔丝的反抗精神也是很不彻底的,有时候也有顺从命运安排的一面,有时候又以自我牺牲的态度去接

11、受一切,她为了家人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而把自己再次推向深渊亚雷克的身边,并且还会把自己的希望和幸福全部维系在世俗的克莱尔的爱情上,这必然导致个人反抗的失败和个人追求的确良幻灭。她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

12、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苔丝是一个单纯的乡村姑娘, 对周围这个“有毛病的世界”了解太少, 对爱情还没来得及有清醒认识就轻信受骗, 铸成了爱情悲剧的第一步。后来在流离失所的为难时刻, 她又违心地跟了亚雷克。当然家庭所迫是主要原因, 但她还是轻信了亚雷克的谎言, 以为丈夫永远也回不来了, 对爱情绝望才走向亚雷克, 继而迈出了悲剧的最后一步。苔丝的善良天性没有给她带来好处, 却铸成了她的悲剧,因此苔丝悲剧的美学特质在社会悲剧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 性情复杂,她致命的弱点是: 无法抗拒画眉山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和自己的虚荣心。她

13、觉得林敦漂亮, 和他在一起会很开心。他又年轻又有钱, 她会以这样的丈夫而自豪, 会令邻居们羡慕。而嫁给希思克利夫会贬低她自己的。就这样, 她被吸引得背叛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这种本性与希思克利夫是一体的, 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小主人。从此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她不仅轻贱了自己的一生, 也毁了希思克利夫的一生。而希思克利夫扭曲人性的性格决定其悲剧的命运,希刺克利夫从小是个孤儿,心灵中有其难以言说的苦处,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后,他的日子并没有变的好过。亨德利欺负他,约瑟夫诬蔑他,他从一个孤儿变成了复仇者, 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因, 他被剥夺了爱导致他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

14、, 希思克利夫性格的使他自身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一个残酷、残暴的人。导致他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利和埃德加凄苦而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虽然他们都有自身性格的弱点, 但如果在面对厄运到来之时她们逆来顺受, 自悲自怜, 那么两位作家的艺术形象也就黯然失色了 , 两部著作也就不称其为经典之作了。正是由于苔丝对命运的不屈不挠, 凯瑟琳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以及

15、希思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作报仇的计谋和行动中,才使两部著作扣人心弦, 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3、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 ,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

16、、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 。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

17、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曾经在希思克利夫生活饱受挫折的时候,唯一关心他,爱他,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是凯瑟琳,希思克利夫除凯瑟琳以外一无所有,在凄凉黑暗的呼啸山庄里,他们彼此互相依赖,互相理解,共同反抗欣德利的压迫。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就在这种共同的遭遇和反抗中萌芽。当时凯瑟琳把她一切感情献给社会低层饱受折磨的希思克利夫。原本以为经过这么多考验、磨难、挫折的他们是会幸福的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最终凯瑟琳却嫁给了她并不爱,

18、也不理解的埃德加林顿。因此希思克利夫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和打击,并对凯瑟琳的家人进行一系列残酷的报复。因此出现了故事中他们人性的扭曲,为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寇戴一幅人格面具。它的悲剧根源主要来自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呼啸山庄的特殊环境及生死不渝的爱与恨。 呼啸山庄所描写的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恨交加,具有独特的爱情悲剧。在那个畸形社会里,世俗等级于金钱至上,导致善良的人性被摧残和扭曲了。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不仅背叛了希思克利夫,也背叛了她的“自我” 。同样,希思克利夫所采取的那些复仇行动,正是当年他的压迫者用来对付他的方式,也导致了他人性的“自我”化。爱的越深,恨的越深,原本伟大的爱情,却被他们

19、所处的社会和他们本身给毁灭了,所以呼啸山庄的悲剧,是社会的。二、不同的悲剧原因1、道德悲剧苔丝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 19 世纪 80 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那个年代正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与世袭道德观念发生冲突,维多利亚时期的自由面纱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社会道德的伪善面具不撕自破。男人主宰着社会, 妇女社会地位地下。清教思想统治着人们的灵魂, 禁欲思想盛行。所以,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苔丝心目中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的, 而是把自己的

20、一切托付给克莱尔。她因失身而自卑, 即使后来被丈夫抛弃, 她还认定是自己罪有应得而默默忍受。在她的心灵深处, 还残留着许多封建道德和封建观念, 至死都没能摆脱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苔丝是这个没有健全的道德观念的世界的牺牲品。2、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我们也应该看到,就思想而言,哈代虽然对苔丝的形象和苔丝悲凉的一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他深受叔本华等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有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力主宰着人类的命运,正是这种在冥冥之中支配人类命运的、不知善恶、冷酷无情的“内在意志” ,把人生变成了一系列的不幸和绝望,

21、因此,作者在对苔丝悲剧深表同情的同时,又以神秘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苔丝悲剧的原因,甚至把苔丝的毁灭也看成“众神的主宰”对她的“戏弄” 。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他力图把希腊悲剧的主题移植到英国小说中,认为这是人和命运的悲剧冲突。这样,苔丝的形象既有反抗命运的一面,又有顺从命运安排的一面,这些都是作者本人思想局限性的反映,表现了他既揭露社会阴暗又看不到出路的浓郁的悲观主义情绪,从而发出一种听天由命、悲天悯人的感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和困惑。3、心理悲剧希思克利夫的心理是反常的,他从“一个穿得破破烂烂、肮脏的黑头发小孩”(2)变成了复仇者, 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原因

22、 ,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告诉我们, “孩子被剥夺了爱会变得没有能力去感受那种感情, 或者以某种毁灭性的方式将其扭曲。 ”仔细分析他的成长过程, 我们可以发现, 希思克利夫从小是个孤儿,心灵中有其难以言说的苦处,被恩肖先生带到呼啸山庄后,他的日子并没有变的好过。亨德利欺负他,约瑟夫诬蔑他,甚至和他相爱的凯瑟琳也“抛弃”了他。他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受到凯瑟琳哥哥的残酷报复 , 连佣人也用针刺他 , 呵斥、鞭打他。他不仅被剥夺了做人的尊严, 而且被剥夺了爱的权利。所以在他的心中, 一切事物多被扭曲了, 他用及其残忍的手段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与凯瑟琳的爱也是一种超常规的爱: 他们不是通过取悦彼

23、此来相爱, 而是将巨大痛苦施加给对方; 他们不谈生活在一起, 而是谈死在一起; 他们不是靠进食来维持生命, 而是靠绝食来维持生命。最终都痛苦地死去。这正是他在恋爱上的绝望和畸形心理。笔者仅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了两部作品的悲剧原因, 其实造成两部悲剧的原因说法众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而通过研究比较两部作品,使我在对两部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哈代本人就有着“威塞克斯农民固有的宿命论气质” (3) ,而在苔丝中,这种气质体现得非常明显。哈代对苔丝有一种命定主义的观念。他认为苔丝所受的苦难是由于德伯家祖先所造罪孽的因果报应,是

24、苔丝注定要接受的命运。在苔丝被亚雷侮辱之后,哈代这样写道:“我们固然可以承认,现在这场灾难里,也许有因果报应的成分在内。毫无疑问,苔丝德伯有些戴盔披甲的祖先,战斗之后,乘兴归来,恣意行乐,曾更无情的把当日农民的女儿们同样糟蹋过。 ”(4)当苔丝一家被驱逐出住屋时,他更是这样写道:“当初德北家是郡中望族时,一定有过许多次,曾把无地可耕的人,毫不客气地驱逐。不想这种情况,现在轮到他们自家后人身上了。本来天地之间,盛衰兴替,时起时落,一切全都一样。 ”(5)哈代在小说中对德伯家的家谱进行了肆意的嘲讽。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但她走上

25、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小说叙述的是天生丽质的贫家女儿苔丝为生活所迫,到一个据说是“本家”的富户做工,被少爷亚雷克奸污怀孕,她辛酸地回到家,生下孩子;社会偏见反而视其为不贞的姑娘,虽在本乡本土,却似异地他帮。孩子夭折后,她去一家农场当挤奶工,希望通过辛勤劳动忘掉心头的创伤。但春风关不住,她的美丽和善良引起在这儿学习农业经营的大学生克莱尔的痴迷,真挚的爱情产生了。新婚之夜,她将自己失身之事老实地告诉了丈夫,不料却遭其鄙弃,克莱尔扔下她独自去了南美。苔丝为了生存而进行艰苦的斗争,遍尝人生辛酸,终于向破坏她贞操的坏蛋实行了报复,但也招致了自

26、己的毁灭。苔丝的命运是悲苦的、短暂的,正是在这短暂的悲苦之中发现了她的完美。在众多人的眼中、脑海中一直认为只要这个人没有洁身自爱就是不是一个纯洁的人,可我却不敢苟同,什么是纯洁,在我看来它不只是肉体上的纯洁,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纯洁,有的人因为世俗的、生活的逼迫而走向毁灭或死亡,难道说他们就是该死吗?即便是妓女也有她的纯洁之处。苔丝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毫无疑问她是纯洁的,因为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尊严与坚强。如果我们要恰当地评价艾米莉勃朗特,首先必须认识这样一个事实:她的成就从本质上是不同于她的任何同时代人的。确实,与狄更斯一样,她的作品以它的想像的力量为特色。而且与狄更斯一样,她的想像是一种英国式

27、的想像。在艾米莉勃朗特身上,没有一点异国色彩。 呼啸山庄不同于埃斯特瓦特斯这部按法国式理想、带着法国式局限性、用英文写的法国小说。赋予呼啸山庄活力的想像是典型英国式的。它是激烈、坦率、超越世俗的。它的表现形式完完全全是乡土影响的产物。它的每根纤维都散发着它植根其中的北方泥土的气息。但是,虽然艾米莉勃朗特具有英国特色,她却没有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特征。她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写不同的主题。跟布莱克独立于 18 世纪诗歌主流之外一样,艾米莉勃朗特明显地独立于 19 世纪小说主流之外。 呼啸山庄这部名著。它被称为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 ,向我们讲述,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残缺的不完美的爱情

28、,可是却为了爱的人痛苦了一生,没人希望得到这样的爱情,却是永恒的爱情。我发现,文中的故事并不离奇,但给人的感觉十分粗犷,野蛮,并且能抓住读者的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者为故事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背景,即一片狂风呼啸的荒野。透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依然保持着大自然风貌和原始本性的故事主角。所以加上了这样没有被城市文明熏陶过的背景的渲染,使故事更加富有激情,原汁原味。可见,在写故事时加上适当的背景渲染,会使情节更有震撼力。主人公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只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冷酷无情的等级制度压迫下,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欺压凌辱、甚至失掉了自己铭心刻骨的爱情后才变成魔鬼。他的凄凉绝望的一生是值得同情的。他的爱

29、情的坚贞不渝是让人敬佩的。所以,这是一部美好的作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 苔丝描述了主人公苔丝的悲惨结局并批判了当时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的资产阶级的虚伪及传统道德的桎梏对苔丝的迫害。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两部著作虽各有千秋,但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笔法, 展示给读者令人震撼的悲剧。注释:(1)哈代苔丝 ,吴笛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第 196 页(2)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宋兆霖译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年第一版 34 页(3) 约巴特勒托马斯哈代第 1

30、07 页,选自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17 页。(4)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二版,第 112 页。(5)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二版,第 517 页。参考文献: (1) 、哈代苔丝 ,吴笛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2) 、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二版(3)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徐晓雯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 、卢那查尔斯基论文学 ,蒋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沈东子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年版(6)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宋兆霖译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年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