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817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论文序号: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论文作者:准考证号:作者单位:指导教师:主考学校:完成时间:2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汉语言文学 xxx 指导老师 xxx【内容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中的弃妇诗里一些弃妇形象的特征和表现弃妇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这些诗歌,也有助于理解诗经时代的“弃妇诗”中弃妇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塑造这些弃妇形象的价值意义。【关键词】 诗经;弃妇形象;艺术手法;道德情操;价值意义恋爱、婚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早在诗经里有三分之一的诗歌是歌咏爱情、婚姻的。而在这个古典诗歌中有一个重要的题材不容忽视,那就是诗经

2、中的弃妇诗。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弃妇形象,这些形象以其善良、勤劳、温婉、痴情、哀怨的性格特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们的不幸婚姻是由于她们对爱的痴情,对男子的迁就,对婚姻的草率以及自身的性格缺陷而造成的。对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探讨为我们在现实社会条件下怎样对待爱情、婚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男欢女爱、儿女情长。少男少女们的恋爱生活,大多浪漫缠绵,躁动着青春的热望,色彩斑斓,富有情趣。即使有波折也总能让人在“忧心钦钦”(秦风晨风 )中看到云开雾散后的喜悦,而当真正步入婚姻殿堂时

3、,她们现实的婚姻生活又如何?诗经中表现婚后生活温馨和谐的作品仅有郑风女曰鸡鸣这首诗歌,而抒发妇女被遗弃,走投无路、呼天抢地的、悲痛情感的“弃妇诗”却有八首之多,分别是:召南江有汜 、 小雅我行其野 、 卫风氓 、 王风中谷有蓷 、 小雅谷风 、 郑风遵大路 、 邶风谷风 、 邶风日月 。下面我就其中几首进行分析。一、 诗经中弃妇形象的特征诗经中这八首弃妇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被弃妇女的形象,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弃妇形象,她们性格各异,但在诗歌发展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却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下面我们就一一来分析这些妇人,看她们被弃后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一) 、坚韧顽强、清醒自持型。诗经中的弃妇形象有着

4、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卫风氓 、 小雅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为代表的顽强清醒型的一类弃妇形象,其性格中的核心成分是坚韧、顽强、清醒、自持。 卫风氓里女主人公集善良、温柔勤劳、刚强于一身,即使这样也没能逃脱被遗弃的命运。婚前,女主人公是一位天真纯情“其叶沃若”的少女当“氓”借“抱布贸丝”的名义来与她交结时,涉世未深的她把“氓之蚩蚩”看做是他诚实、敦厚,这样就陷入了爱河。她不但耐心的解释“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甚至为了不让“氓”怒,便约定“秋以为期” 。结婚后,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却换来的是丈夫的虐待和遗弃:“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不但如此,她的兄弟也不理解她

5、,还“咥其笑矣” 。最后,她把婚变归因为“氓”的“二三其德” 。并总结教训告诫后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谴责“氓”的“士3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卑劣行径。面对“氓”的始乱终弃,她毫不犹豫的表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你狠心把我抛弃了,我也绝不再回归你处,从此与你一刀两断。态度坚决,不卑不亢。小雅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同样是位正直善良的妇女,在“将恐将惧”的日子里给予丈夫无限的爱,她对丈夫的忘恩负义也有倾诉不尽的怨恨,字里行间透露出她沉郁哀痛的心情,但是她没有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她的自我意识有此觉醒,通过“催嵬”的高山展示自己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和坚贞不渝的伟大人格。以草木的必将

6、枯萎来预示忘恩负义之徒将为世人所遗弃的卑微,令人读起来兴奋。上述主人公尽管略有差异,但她们能够挥泪斩尽无情义,直言痛斥负心郎,这是她们超越当时女性的最突出共同特点。在题材方面具有时代性,在思想方面具有进步之处。(二) 、爱恨交织、旧情难忘型。这一类弃妇的形象具有以缠绵不断的情谊,痛苦无望的企盼为内核的复杂心理。召南江有汜 、 邶风日月 、 邶风谷风是其中的代表。 召南江有汜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遗弃后同样抱着幻想,在爱的驱使下,她坚信“不我以,其后也悔” , “不我与,其后也处” , “不我过,其啸也歌” 。她坚信夫君的行径日后必然受到感情的煎熬。她总认为,今后的生活将会告诉丈夫“新人不如故” ,祈

7、祷他早日回到自己身边来,重新和好,旧梦重圆。但这毕竟是遐想之语,一方的希望,其中更含有她对与丈夫和好的幻想,体现了她的报复心态,体现了她无法化解的哀怨,体现了她无可奈何的软弱。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初嫁到夫家时,家里十分贫穷,她严守妇道,吃苦受累“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她辛苦操持家务,生活富裕了,男子却另觅新欢,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在丈夫的呵斥下,苦苦哀求,语无伦次。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执迷不悟,心存幻想。 【1】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希望总有一天丈夫会回心转意,其性格显得十分懦弱。在怨情的尽情倾诉和满篇的伤心话中,虽然使人产生揪心和怜悯,但却看不到主人公愤怒的发泄。更有视男人

8、为日月的弃妇就是邶风日月中的女主人公一开始把人生、婚姻、爱情想得太美好。她把男人当做自己唯一的依靠。认为有花前月下,有阳光明媚的普照,生活就一定不会与她为难。可是天不遂人愿,原来作为可托付终身的丈夫很快就抛弃了她,另觅新欢。在那纲常、礼教禁锢人们头脑的时代,妇女纯然是男人的私有物品,男人就是她们的太阳和月亮,她们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出自东方”的太阳、月亮永远能够“照临下土” ,希望自己永远能在丈夫的“恩泽”下生活,因此被丈夫抛弃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天崩地陷,日月从她们内心陨落,的确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痛、悲哀的了。在谴责丈夫不忠于爱情的同时,又希望他能消除恶念,回心转意。以上几首诗歌中的女主人

9、公虽然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纯洁的心灵,以及忍辱负重的品格,但是却不能跳出那个时代的怪圈,狠不下心来发誓“与君绝” ,以致给人一种“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感觉。(三) 、悲哀自悼、无可奈何型。这一类的弃妇形象可在王风中谷有蓷 、 郑风遵大路 、 小雅我行其野这3 首诗歌中充分体现出来。 王风中谷有蓷诗中的妇女在遭遗弃后,无能为力,别无办法,只能叹息、哭泣、以泪洗脸,然后发出“遇人之艰难”的感慨。好像婚姻就与她过不去,总觉得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此女的不幸不是由于自身的不检点、品德不端正,而是由于丈夫喜新厌旧、无情无义造成的。表现了弱女子在被丈夫遗弃后满腔愤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小雅我行其野中“婚姻

10、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反应出女主人公曾幻想与丈夫白头偕老,可如今丈夫却“不我畜” ,无奈之下只好“复我邦家” ,她怨愤、哭诉、谴责但又能怎么样呢?郑风遵大路此诗既没有弃妇对往事的追忆、追悔,也没有诉说满腹的辛酸和委屈,也没有对负心郎的痛切谴责,而是跟在4负心郎后面,拉他的衣袖、拉他的手,苦苦恳求他不要忘记旧情,不要厌弃自己。这些言行鲜明的呈现出她执着、痴情与痛苦。女子“执祛” “执手”的动作及哀告之语,都表现了她孤苦无助,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以上这些女子被抛弃后都集中表现出脆弱的心理,那些挽留也好,控诉也好,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她们始终没有去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的人格,就是学会独立、坚

11、强。二、 诗经表现弃妇形象的艺术手法诗经弃妇诗里塑造的弃妇被弃的原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弃妇们的形象却各有千秋,这得益于每篇文章采用了不同的人物表现手法来正面或者侧面的展现那些弃妇形象,使得我们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了那些坚强不屈或者悲哀自悼的弃妇的大体人物形象。下面就本文分析,看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展现这些弃妇不同性格特征的。(一) 、夹叙夹议,以叙事为主,抒情议论为辅。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首要任务。 诗经弃妇诗最大的艺术成就也就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弃妇形象,她们栩栩如生、形象鲜明,都非常感人。如我们上面分析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她是那么勤劳善良、纯情美丽、自朴无私,然而最终还是遭到被遗弃的命

12、运,这样一个弃妇形象让人深受感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以:以叙事为主,抒情议论为辅。如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从她们相见、相恋,到结婚后的生活,一直写到被弃,回到娘家的生活,她都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娓娓道来让人跟着她的人生起伏而高兴或担忧,回到娘家后的她也不能安心过日子,因为兄长还讥笑她。而在婚恋过程中,又间以抒情、议论。如第三段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便是借物抒情。借桑叶的陨落来说明自己颜色已故。接着又发出了:“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议论,理直气壮,语重心长。劝世上的女子不要迷恋爱情。因为男子在爱情里很清醒而女子一旦陷入爱情就不可自拔

13、。女主人公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使得诗句更有说服力。另外,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其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对比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婚前的年轻美貌和婚后的年色衰。又如氓婚前“信誓旦旦,言笑晏晏”,婚后则“二三其德,士也罔极”,对比中揭示出了氓贪恋美色、喜新厌旧的本性,从而更突出了弃妇命运的悲惨,也更加深了对男权社会的控诉。(二)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郑风遵大路此诗,简单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个自信不足、无可奈何的女子形象。她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一直跟在负心郎后面,拉他的衣袖、拉他的手,苦苦恳求他不要忘记旧情,不要厌弃自己。这些言行

14、鲜明的呈现出她执着、痴情与痛苦。女子“执祛” “执手”的动作及哀告之语,都表现了她孤苦无助,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同样在小雅我行其野中也塑造了那么一个弃妇形象,因为丈夫“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而“尔不我畜”把这个女主人公赶回家,于是她走在野地里的时候“言采其篴” 、 “言采其葍” ,一路走得饿了就采羊蹄草充腹,无聊难过了就采了路边的那种小旋花来解忧。她采篴、采葍的行为都表现出她因丈夫不念旧情、另觅佳偶的怨愤和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三) 、大量运用了暗喻的表现手法。在 8 首弃妇中,其中有 4 首是用了以水做暗喻。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处境。如“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和暖的东风吹着

15、,只有风和雨。说明女主人公的晴天过了,雨天来了。她的婚姻并不是一直风调雨顺。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用这句说明泾水浊不是因为渭水有多清澈只是泾水没有活水注入才至于此,而女主公特地暗示不是她不好,而是丈夫喜新厌旧罢了。 “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 、也同样被诗中的女主人公用来暗示大江水的倒流和大江的支流说明她才是主流,总有一天那个负心汉会发5现她才是最好的。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一句的回忆暗示氓妻的美满幸福已成过去,只能在回忆里。当时嫁来氓家时,淇水满洋洋打湿车帷和下裳,但是依然觉得甜蜜,而现在氓“二三其德”只能靠回忆来安慰自己,从而说明了她的不幸。最后还有对偶、夸张及其它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

16、的使用。正是由于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的存在使得诗经中的“弃妇”形象更生动、可感。三、赞扬了诗经弃妇诗中弃妇的高尚道德情操。诗经中的弃妇是一群值得同情的女性,她们被弃并不是由于她们自身的过错,相反她们却表现了在家庭生活中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伴随着女性被奴役被压迫而形成,因而带有逆来顺受的奴性色彩,但是这些美好的品质却随着时间流逝被积淀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这其实充分的体现了诗经时代的道德审美取向。(一) 、肯定勤劳持家卫风氓中的弃妇自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了氓妻在进入他家后就是一个终日劳作不知昼夜的好妻子,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家,为改变这个家的贫困

17、状况作出巨大的贡献。而“言既遂矣”之后生活的好转改变了氓的本性,他忘记了是谁使得这个家富裕起来,于是“至于暴矣” 。但是氓妻还是勤勤恳恳做分内的事情直至被赶回家。 邶风谷风里的弃妇也申诉:“就其深也,方之舟也。就其浅也,泳之游之。 ”这几句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不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或是容易的事情,她都能想办法解决,照顾好家庭。她说,当初他们的生活穷困,“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 ,于是才逐渐积累了财富生活好转“既生既育”正是由于这些勤劳能干的妻子,这些原本贫困的家庭才富裕了起来。所以所在她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热爱劳动,勤劳能干的美德。(二) 、宣扬善良温婉诗经中的弃妇,对于自己被弃的命运多表

18、现出善良温婉的品格。如邶风谷风的弃妇,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丈夫翻脸,动辄挑起家庭纠纷,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劝丈夫“不宜有怒”希望他“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可是丈夫还是跟新人享受了他们曾经努力创造的果实。她回忆丈夫娶了新人后便厌弃她,于是用“泾浊渭清”安慰自己不是不美,只是丈夫迷恋新婚燕尔的美人罢了。虽然不免伤心气愤,但又念念不忘丈夫曾经对她说过的情话, “不念昔者,伊余来墍” 。她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她这样逆来顺受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善良温婉。同样氓中的氓妻在氓家“三岁食贫” 、 “靡室劳矣”可最终还是因年老色衰被氓赶了回家,回家后又遭到兄弟的讥笑。面对种种不幸,她不

19、挣扎,只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默默独自忍受这份苦楚。而在氓对她“至于暴矣” ,她也没有跟他理论,可见氓妻是一个善良温婉的人儿。以及郑风遵大路这首诗里女主人公被弃后她什么也不说,而是跟在丈夫身后“执祛” 、“执手”的动作哀求丈夫,而不是大哭大闹,都可以看出, 诗经中的弃妇是温婉善良的人儿,让人可敬。(三) 、主张对爱情的忠诚诗经中的女子都是十分忠诚和痴情的女子。如氓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每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见她是把氓成天挂在心上的。即使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毅然相约“秋以为期”嫁给氓。由于她对丈夫深爱,所以才能忍受在丈夫家常年“夙兴夜寐”的煎熬。而邶风谷风的弃妇以前

20、跟丈夫一起捕鱼一起筑石堰,能与他同甘共苦。正是因为深爱着丈夫,当丈夫变心时还叫丈夫不要发怒,希望能像之前一样同心协力过日子。 召南江有汜里面的女主人公也一样,她虽然怨恨丈夫花心,但是还是希望有一天丈夫能明白“人不如故”能有这样的想法不得不说她依然6希望能跟丈夫与子偕老。这些女子虽然放下身段来挽救家庭,无非不是为了留住丈夫的心。可见她们对爱情的专一、家庭的负责很值得我们钦佩。四、 诗经弃妇诗中塑造这些弃妇形象的价值意义。周代处于一个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此时,它的各种礼法制度已臻完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一步步地丧失了其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恩格斯曾有精辟的论述:“母权制的被推

21、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掌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1这尤其是表现在妇女的婚恋地位上,这在诗经的婚恋诗中可见一斑。妇女在婚姻和爱情上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重束缚,同时在婚姻上实行的是“同姓不婚” 的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多妾的嫡媵制。并在婚姻的缔结上制定了各种礼法加以约束,使得女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到歧视。(一) 、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对妇女迫害。1、封建礼教在社会上宣扬“三从四德” ,使得女性只能沦为男性附属品。诗经中的弃妇形象揭露了夫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和迫害,控诉了夫权制的罪恶。 春秋谷梁传隐公二年有文曰:“妇

22、人在家制于父:既嫁于夫,夫死,从长子,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在礼法,夫权,君权所编织的大网的笼罩下,许多妇女只能战战兢兢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只要丈夫厌弃她她就会成为不幸的弃妇 , “可以说,弃妇的大量出现,是女子的群体性悲哀,它与专制的男权社会分不开,具体则来自男性为轴心的家庭形式,来自极不公平的婚姻形式 一夫多妻制” 。 2所以这就是卫风氓女主人公“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王风 中谷有蓷里“遇人之难矣” 、 “遇人之不淑矣” 邶风日月中“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这些怨妇有怨有恨,却不能奋起反抗只能逆来顺受的主要原因。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平等,在家庭生活

23、中,妻子必须服从丈夫。丈夫有权抛弃妻子另结新欢,女子只能听任处置:被休或被允许留在夫家充当“免费的仆人”。女性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受到打击。在这种不平等制度下,周代的妇女受族权、夫权和礼教等的多重迫害,婚后生活幸福者少,痛苦者多。2、女子联姻必须经过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各种礼制的认可才被社会认同在周代,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各种礼制的认可,才会被社会认同,婚恋自由的观念与当时的礼制格格不入,真正的爱情被阻碍,使得人性被压抑。因此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当时“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3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卫风氓中的氓妻在自己私自约定“秋以为期”的私定终身后

24、,嫁入氓家,后被氓遗弃而不能引起别人同情的原因,甚至被赶回娘家后还被家人取笑。而封建卫道士朱熹还曾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述其事已道其悔恨之意也” 。 4正因为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氓妻才会被一些封建文人所不齿。要知道当时的社会舆论将私下结合陈为“淫奔” ,社会舆论对奔女的谴责是尤为严厉的。3、社会从财产上对女子加以束缚,女子无论在家或者出嫁后都没有经济实权。周代的婚姻制度剥夺了女子本该与其兄弟们同等享有的财产继承权及其他权利。她们的出生似乎只为等待一件事:嫁人。而在嫁人时,也只能拥有作为嫁妆的少量财产,出嫁后的女子尽管承担了夫家的全部重担,辛勤的劳作,但最终她们也没有财产的所有权。卫风

25、氓中是这样描述“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如谷风1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52 页。2 刘绿宇 .论“ 弃妇”形象的文化内涵.南都学坛J .2000 年 7 月.第 50 页。3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 72 页。4 朱熹. 诗集传.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65 页。7中的女主人公曾和丈夫经历艰辛的岁月“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她们辛辛苦苦得来的财产在丈夫遗弃她后她只能躬自悼矣。在夫家辛苦的操劳,使得夫家从贫穷到富

26、有,但她却又被逼离开了自己辛勤操劳起的家业,两手空空的离去。这时的女性几乎就是一无所有,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得于生存。(二) 、反映了中国妇女的一些传统美德。诗经中的弃妇被弃不是她们的错,而是由哪个封建的时代造成的,但是她们在面对困苦遭遇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秀品质,至今还被认为是传统的美德。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温柔善良、邻里和睦的美好品质。(一)吃苦耐劳。如邶风谷风里的弃妇申诉:“就其深也,方之舟也。就其浅也,泳之游之。 ”这几句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不管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或是容易的事情,她都能想办法解决,照顾好家庭。 (二)勤俭持家。如卫风氓中的弃妇自诉“三岁

27、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说明了氓妻在进入他家后就是一个终日劳作不知昼夜的好妻子,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家,为改变这个家的贫困状况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温柔善良。如邶风谷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丈夫厌弃妻子时,他把妻子当做毒物说“比予于毒” ,对妻子动武发怒“有洸有溃” 但是他的妻子还是劝他不要发怒不要背弃自己。 (四)邻里和睦的美好品德。如邶风谷风中的弃妇说自己是“凡民有难,匍匐救之”可见她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常讲的互相关心、和睦共处的美德体现。(三) 、表现了早期文人反封建意识的初步觉醒。诗经弃妇诗中,表现了早期文人反封建意识的初步觉醒,是通过弃妇诗中女性自

28、我意识的初步觉醒而体现出来的。首先表现在女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自主意识的萌芽,自己决定婚姻大胆追求幸福。在周代当时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六礼”制度。 “六礼”的精髓是“三重”重卜、重媒、重父母之命。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缔结婚姻的章程。但是在当时也有敢于冲破藩篱,为自己做主的女性,如卫风氓的女主人公。从诗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句子中我们看以看出她们俩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自由恋爱的她对氓是一往情深,以至在“子无良媒”的情况下,为了不让氓发怒便约定“秋以为期” 。在没有举行婚礼,没有亲朋的祝福中,她坐他的上车嫁给了他,虽然这桩没有经过礼法程序的婚姻最后带给她无限的痛苦,但是

29、至少在当初她是按自己的意愿嫁给了氓的。诗经弃妇诗中早期文人反封建意识的初步觉醒,还表现在女子对自己命运不甘于忍气吞声。虽然封建礼法给女性制定了条条框框,但是诗经中也有个别弃妇对自己的处境不远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她们对夫权统治发生了抗议,尽管声音微弱,但也表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如小雅我行其野的弃妇斥责丈夫“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从正面揭露丈夫喜新厌旧的卑劣行径。 召南江有汜里女主人公被抛弃后没有过多的乞求,而是决然的说那男子“其后也悔” 、 “其后也处” 、 “其啸也歌”她认为男子现在抛弃她,将来一定会后悔,没脸见自己最后会叹歌悲哀。 邶风柏舟中的弃妇更是宣告“我心非鉴,我

30、心非席,我心非石”表明自己不受摆布,与迫害她的人抗争到底。在敬畏神灵的先秦时期,能发出这样的心声是少见的勇敢,这更是对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有效的控诉,从中可以体现出早期文人反封建意识的初步觉醒。综上所述,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代妇女正处于一个社会渐变的过程中,开始受到来自于社会及家庭等各种礼法制度得束缚。面对这种泯灭人性的束缚,周代妇女为了应有的婚恋自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这种反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后代的妇女争取婚恋自由做出了示范,但毕竟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女性地8位的全面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说,在男权社会里,统治者所标榜的法律和道德实际上针对女性设置的,是极端虚伪的。参

31、考文献【1】余冠英等.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3】刘绿宇.论“弃妇”形象的文化内涵.南都学坛J .2000 年 7 月.【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5】朱熹.诗集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65 页。On the image of Abandoned Wives in “The book of songs“Chinese literature Liang Qinghua Advis

32、or: Que Zhen【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anthology of poetry in China, its poetry presents the characters of abandoned wives and analyses the ways to show the image of abandoned wives, which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etry,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abandoned wives high-minded moral sentiments in their er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haping their image.【keywords 】 The book of Songs; Image of abandoned wives; Artistic techniques; Moral sentiment; Significa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