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差异姓名:李忠顺摘 要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的人物类型的代表。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宝钗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她们的性格也当然迥异。林黛玉多愁善感、孤高自许、目无尘下; 薛宝钗性冷无情、八面玲珑、上下逢迎。文章从才情、感情方面比较了她们不同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性格; 才情; 感情红楼梦 在人物的塑造上, 最引人注目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因此研究她们的学者也是最多。有的尊薛而抑林, 有的则尊林而抑薛。有人则认为, 黛玉尖酸刻薄, 心胸狭窄, 爱使小性, 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 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 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同样的人物
2、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两个人物形象呢? 这里只从才情、感情方面作一对比分析。一、对待情感问题上的差异薛宝钗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 表现出很多细微的差别, 也反映了她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薛宝钗严格遵循封建社会为人处事的规范。她想力争做一个封建淑女, 这是她的性格, 因而在感情上必然是深藏不露的。林黛玉对宝玉的关心, 对宝玉的爱,就不像宝钗那样。薛宝钗的爱偏重于功利, 而宝黛之间则心心相印, 无纤无尘。王国维说: 红楼梦 书中明确揭示出黛玉解脱之道在于投身恋爱生活, 这亦是黛玉的爱情观。王昆仑说: 没有恋爱生活, 就没有林黛玉
3、的生存。这些见解都肯定了黛玉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林黛玉来到贾府同宝玉的初次相见, 就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由于他们年纪幼小, 加上贾母的宠爱,使得二人得以 日则同行同坐, 夜则同止同息。这种形鬓厮磨的生活培养了两人之间比别人更加深厚的感情, 为二人以后的爱情发展打下了基础。黛玉一直反对仕途经济的科举制度, 她所以一往情深地爱着宝玉, 绝不是仰慕对方的财势和才貌, 更丝毫没有夫贵妻荣, 博得个五品诰封的鄙俗观念。黛玉是宝玉叛逆道路上的同行者、支持者。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封建, 鄙弃功名利禄思想基础之上的心灵契合。纯真的爱是黛玉一生最大的追求, 她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
4、己所爱的人及他们的爱情。黛玉与宝玉生活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思想认识上蔑视世俗的仕途经济、功名利禄, 因而产生了如胶似漆的爱情。仅仅听紫鹃一句! 林姑娘要回苏州 的话, 贾宝玉就昏迷不醒。黛玉敢于追求纯真的爱情。而在宝钗的头脑里! 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学教条逐渐成为她的指导思想。她努力压抑内心的感情, 坚信封建礼教的陈腐教条, 总远着宝玉。黛玉的爱情表现为外在的口角、嫉妒和猜疑, 而薛宝钗更多表现为内在的矛盾和斗争,她的爱情是被她用理智牢牢控制着的, 何况她对宝玉并不是真动感情, 常表露讥讽之意。如她讥笑宝玉整天杂学旁收, 却不知喝冷酒的坏处; 讽刺宝玉在元妃省亲作诗时忘了!绿蜡之典; 建诗
5、社时给宝玉起名曰无事忙富贵闲人等。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 作者创造了木石前盟与 !金玉良缘的故事。薛宝钗梦寐以求的是 金玉良缘, 林黛玉日夜向往的是! 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预示着宝玉、黛玉之间纯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无间契合。然而, 尽管他们的爱情出在正常发展的时候, 黛玉还是和着泪水, 唱出了“ 一朝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歌, 含蓄地暗示着爱的难以实现。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相反, 是以家世利益为前提条件、以父母之命的形式出现、以和尚之言作为幌子的婚姻, 这就预示着宝玉与宝钗之间婚姻关系的功利性。薛家只有一男薛蟠, 此人却大不争气, 其妹宝钗反倒成了薛姨妈也是薛家的唯一希望了。
6、第四回的护官符也说明了当时社会上是非曲直以钱势为准绳, 而四大家族就是本省最有钱有势、极富贵的人家。四大家族本来就是联络有亲, 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扶持遮掩, 互相照应。但现在史家已经衰落, 王家未听说有未娶之男, 薛家所能联姻的只有贾家了。从宝钗自身来看, 她一直希望宝玉像贾雨村一样走仕进飞腾之路, 这是一个封建淑女对自己要嫁男子的一种殷切希望, 以便夫贵妻荣。在宝钗看来 , 宝玉仕进, 可保贾家永盛不衰。于是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 委身于经济之道。然而宝玉却反对功名仕进, 因此指责宝钗 : 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 也学的沽名钓誉, 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这就是对功利思想的批判。宝
7、钗追求宝玉, 她从自己的!夫贵妻荣的封建思想出发 , 使自己的爱情变为一座强力的吸盘, 要吸引宝玉离开他的叛逆道路, 成为封建统制阶级的孝子贤孙、贵族世家的继业者; 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是从叛逆思想出发, 她使自己的爱情化为一股叛逆的力量, 推动贾宝玉更坚定地走自己的叛逆道路, 成为于国于家无望的贰臣逆子。二、才情发挥上的差异林黛玉的诗是她内心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表征, 她有理想, 并为理想的实现而热烈追求。她也是清醒的, 她知道自己的结局是! 花落人亡两不知, 是冷月葬魂。诸如 秋窗风雨夕 桃花行 等篇章, 明白如画地写出了“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一声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
8、。将封建势力对她无穷无尽的折磨, 以及她的必然悲惨的前途历历画出。她的诗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 葬花辞 , 是她自挽诗, 也是她光辉品质的集中体现。诗的核心, 是表现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洁身自好, 绝不向封建势力的庸俗偏见投降的高尚品格。诗中字字血, 声声泪, 又是一幅心灵的解剖图 , 是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宣言书 , 也表现出林黛玉清丽隽永的风姿、孤高超逸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在贾府这个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的环境下, 她渴望出污泥而不染, 更渴望随花飞到天尽头的自由, 她感慨于落花的短暂, 联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凄婉生活, “ 侬今葬花人笑痴, 它日葬侬知是谁?”词尾又道
9、出其悲凉的心境, “一朝春尽颜老 , 花落人亡两不知 ”成为千古绝唱, 无不催人泪下, 感叹韶华易逝、年华短暂。第三十八回写她 魁夺菊花诗其 问菊一诗! 孤标傲世偕谁隐, 一样花开为底迟句, 诗如其人, 孤标傲世正写她自己。第六十三回怡红院群芳宴为宝玉庆生日, 行占花酒令, 她掣得一根画着芙蓉花的象牙签。众人都说: !除了她, 别人不配作芙蓉, 出污泥而不染, 美丽而高洁。不可否认, 林黛玉也是愁苦的, 病态的, 呈现在心头的理想也只是遥远天边的一抹彩虹甚至还似乎是隐在雾中的朦胧, 她的内心! 中有双丝网, 上有千千结, 充满了矛盾。她将自己满腹的才情化成诗词控诉那个时代的黑暗, 又将自己渴望
10、自由、渴望摆脱封建束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可见, 诗是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写诗不仅成为她的一种特殊爱好, 同时也成为她抒发自己抑郁心情的工具。薛宝钗的诗不大会像林黛玉的诗那样动人心魄。因为她的诗中缺少深挚的情感。她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不自觉而又坚决的遵守和维护, 所以, 她的诗难以让人产生共鸣。而且 红楼梦 中她的诗作也不多 , 那是因为她恪守妇道, 谨记“ 女子无才便是德”,作诗写字等事 , 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的教训, 所以她的第一首诗是元妃省亲时所作的大观园题咏。薛宝钗题的是 凝晖钟瑞, 诗为:“芳园筑向帝城西 , 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葺时待凤来仪。文风己著
11、宸游夕, 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相詹仰处, 自惭何敢再为辞 ?”整首诗是句句称颂, 且称颂得体, 她似乎特别擅长作这种颂祷应制的诗。因为这类诗正符合她的性格! 素淡稳重。宝钗有才却贬抑才, 她要的是封建淑女的德。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林黛玉是作者融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大观园中所有女儿中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生存力量的姑娘。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其怀抱,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恼。优秀的古诗,将她塑造得发散出“美人香草”的韵味。她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敏
12、锐、智慧、有灵性,把诗当做正经事去做,努力向内发展,成为性格中一个特点。薛宝钗 ,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形象 ,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 ,仿佛 “大江东去、浪淘尽 ,古风流人物”之后 ,她才是最经得起历史风雨 ,永远焕发艳丽光彩的人物。两人性格完全不同 ,一个钟灵毓秀 ,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 ;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 ,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从二人的象征意义来看,也有很多不同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象征了具有道家思想的士子形象;宝钗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象征了具有儒家思想的士子形象。薛宝钗是一个由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完美世俗形象,不仅知识渊博,
13、而且品格端方,稳重和平。她对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都涉猎广泛。同时孝顺,由责任心。她放弃对“书字”的爱好,承担起家族的“家计”责任,具有儒家“克己复礼”的品格。 薛宝钗对人性看得很透彻,她是冷静理智的。而且她对自己也有比较深刻的体察,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儒家的信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是并举的。薛宝钗既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又有圆通的理家才能,成了具有儒家内外兼修品格的士子形象,象征了具有强烈进取心和治国才能的士人。 但由于儒家价值论、等级观念本身有所欠缺,“礼”脱离了内在的精神,“德”就沦为虚伪。薛宝钗表面上安分平和,清心寡欲,骨子里却时刻追求着显身扬名,青云直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
14、的这种矛盾体现在对宝玉的态度上。她对整天无所事事的宝玉不怎么看得上眼,称宝玉为“无事忙”,很有点不屑。但对有一个皇妃姐姐的宝玉提供的宝二奶奶的位置是暗中窥视的。薛宝钗为了家族的利益名声,调适了个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她对黛玉也存在两面性,在人前对黛玉的性格很是宽容,但背后就不知怎样了。同时她身上也存在令人心寒的冷酷无情。她根本就不重视一个生命,更不去想她的尊严。因此,宝钗象征的是封建社会士子的理性精神,是政治的,社会的,物质的,群体的。林黛玉在精神境界上与庄子一脉相承,她的性格精神体现了道家文化的精神实质,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彻底否定了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将人的生存境界诗意化,在有限
15、的生命里追求精神的永恒。他们都热爱生命,情趣高远,将人生的痛苦转化为对大自然的诗意融入,对现实既茫然又清醒。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意识的人,她有丰富的精神境界,率真坦诚,折射了一个没有强大家族势力做后盾的清贫世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映射出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变的世人面对难以把握现实的痛楚。林黛玉虽然“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却非常谨慎,从她进贾府起,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步路”。此后她在贾府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养护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林黛玉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她有深沉的悲剧意识。她非常清楚自己在贾府的依附地位。林黛玉的身世之感也非常强烈,这既是
16、一种永恒的宇宙和短暂的个体生命的迷惑,也是一种文化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冲突。而 林 黛 玉 的 敏 感 多 疑 ,好 使 小 性 , 正 是 激 愤 与 焦 虑 情 绪 的 外 在 表 现 。 体 现 出 她 对 生 命 的 期 望 ,即 使 受 到 外 在 的 挤 压 , 仍 然 希 望 保 持 生 命 的 本 来 状 态 。 作 者 通 过 林 黛 玉形 象 的 塑 造 , 抒 发 了 世 子 共 有 的 对 个 体 生 命 生 命 价 值 的 追 问 , 从 而 获 得普 遍 永 恒 的 感 发 力 量 。林黛玉是几千年来清贫的才子士人在政权的夹缝生存的尴尬艰难形象,既希望能在统治者面前“大
17、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希望能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但往往事与愿违,更的时候是“未得展其抱负”。林黛玉是一个性灵已通的博学之士,她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她的闺房就像一间上等的书房。她在贾府的人际遭遇就是文人在朝廷政治生活的缩影。她面对高层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但由于性格坦诚,终不能深藏而谨慎言语,落得杜鹃啼血,泪尽而逝。林黛玉虽注重精神生活,但也关注现实人生,并不是一个不吃人间烟火的人。她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不逃避现实。总之,林黛玉象征的是士子的情感世界,她是天性的,自然的,个体的,精神的。结语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薛林二人的对立, 并不是生活中的对立, 而是性格精神上的对立。薛
18、宝钗自觉地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律己处世; 而林黛玉则是那个时代的独行者, 她在为世所不容的痛苦中挣扎, 彷徨寻觅, 追求而又无可奈何。对于钗、黛形象, 王昆仑先生曾有一段精彩评论: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 宝钗在解决婚姻, 黛玉在进行恋爱; 宝钗把握着现实, 黛玉沉酣于意境 ; 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 , 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 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 黛玉代表当时闺阁知识分子的感情。如果说林黛玉让我们感到那一时代的阴暗和沉闷, 那么薛宝钗让我们看到了封建主义虚伪的本来面目。参考文献 1 王昆仑. 红楼梦人物论 M . 三联书店, 1983. 2 王志武. 红楼梦人物冲突论 M
19、.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3 胡文彬. 论红楼梦 M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4 蔡义江. 红楼韵语 M . 中华书局, 2004.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 作者创造了 ! 木石前盟 与! 金玉良缘的故事。薛宝钗梦寐以求的是 ! 金玉良缘, 林黛玉日夜向往的是! 木石前盟。 ! 木石前盟预示着宝玉、黛玉之间纯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无间契合。然而, 尽管他们的爱情出在正常发展的时候, 黛玉还是和着泪水, 唱出了! 一朝尽红颜老 , 花落人亡两不知 的悲歌, 含蓄地暗示着爱的难以实现。! 金玉良缘与! 木石前盟 相反, 是以家世利益为前提条件、以父母之命的形式出现、以和尚之言作为幌子的婚姻, 这就预示着宝玉与宝钗之间婚姻关系的功利性。薛家只有一男薛蟠, 此人却大不 收稿日期 2007- 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