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907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浙江师范大学函授学员毕业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学 层次专升本 学生姓名 林国铃 学号 通讯地址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一中 邮政编码 325200 指导教师 陈开勇 完成日期 2004 年 月2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识【内容摘要】诗歌发展到盛唐已经是众体皆备,王维于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全才。尤其是他的山水诗写的更美,所以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而在这些诗中蕴涵着禅意,表现了其独特的心灵意境及人生体验。当然,他的这种体验是与他家庭背景、社会经历和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的,因而诗人在四十岁后特别钟情于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以宗教体验的形式,揭示了其对宇

2、宙自然人生的独特思考。这种诗风的产生,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从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识着手,分别从诗歌中的意境、感知方式方面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王维 禅意识 独特体验 宗教体验 思维方式禅趣 目 录一、王维与山水诗的概况及其在诗坛的地位-1二、王维山水诗中空灵、宁静的意境-2三、王维山水诗中对自然人生的感知与思考- 3 四、由王维山水诗歌注重内心省视引起的几点想法-3“诗必盛唐” ,诗歌发展到盛唐当是一座伟大的丰碑,众体皆备矣。王维又是盛唐诗人的一大典型代表。王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田园诗,他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惊人才华,甚至掩盖了他在边塞诗等方面取得的

3、成就。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古今中外诗歌发展证明了的创作规律。王维诗之所以有这样的意境美,关键就在于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而正是在这些形象中,倾注了诗人的宗教体验,即禅意识。他把自己对自然人生的全部体验都融合在诗歌的艺术形象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空灵宁静的静谧空间,不尘不染,不悲不喜,不仅体现了诗人恬静的心态,也呈现出一片佛光禅影。推究其根源,是与他家庭背景、社会经历和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本文首先从他的家庭、社会背景说起。一、王维与山水诗的概况及其在诗坛的地位王

4、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因喜释氏,故字摩诘)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谛济州司仓参军。后 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 右拾遗。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 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 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开 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 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 史乱前,官至给事中,最后,终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当时,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 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 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

5、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原先受家庭影响的意识也被激发出来,因为他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 ,大照是北宗神秀的弟子,这对少年的他不可能没有影响。四十岁左右时,他又遇到南宗慧能的弟子神会,接受了神会的南宗心要。禅宗是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耀出禅光佛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维对本土化的佛教兼收并蓄的态度。正是他的这种态度,使他融合佛教精华,把认识提高到宗教认识的程度,而显的超脱悠然。再看看王维的

6、作品,他的诗现存不满 400 首。其中最能代表 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自然风景的诗篇。山水之作有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 的山岭,汉江4临泛描绘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 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氛,青溪、过香积寺、 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 象,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 5 首、辋川集20 首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 得很精致,有如精美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 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 川田家、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 等 10 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 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 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

7、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 活的喜爱。其他一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 的写景片断,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韦侍 郎山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 居赠裴秀才迪)、“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 鹂“(积雨辋川庄作)等,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 动人的风景画面。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 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8、。过去时代不少人 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 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在中国诗史上,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以他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包括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以山水为审美对象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些诗人,不仅是王维、孟浩然、裴迪、常建、储光羲等主要活动于盛唐的诗人,而且也包括如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等主要活动于中唐的诗人,都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王维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在他生前

9、,人们就认为他是“ 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死后更得到 “诗佛”的称号。正因为他笃志信佛,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历代以来,对王维诗歌中的禅理禅趣论述颇多,近年来更是百家争鸣,各有其说。但对他的成就却是一致赞同。二、王维山水诗中空灵、宁静的意境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5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

10、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我们先看他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树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开头三联描写了在初秋的夜晚,山雨初停,万物一新,皓月当空,青松若盖,山泉流泻,翠竹青莲,洗衣归来的景象。不仅呈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还通过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间,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最后,诗人情不自禁的感叹:“随意春

11、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世外桃源图啊!它的形象构成了一幅明暗、动静和谐相应的,清幽明澈、静谧优美的山涧秋月图,创造了富于韵味和禅趣的艺术境界。且意境空灵,于平常中见妙处,而更富诗情画意。禅趣也自然流露。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的景象。“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这时却传来一阵说话的声音,却看不到人影。这声音似乎是消除寂静的,而实际上是以局部、暂时的“响”来反衬全局、长久的空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的人语,这时的空寂感反而更突出

12、。三四句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当那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光影与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对比,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全诗以有声反衬空寂,以光亮反衬幽暗,显得幽冷空寂。禅味浓烈,正是诗人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用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绘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又如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6随山将乃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趣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青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这是一首表现淡泊清幽境界的山水诗,由于王维对画面色彩构成意境的作用的深刻理解,并加以巧妙搭配而呈现出一种鲜明

13、的意境美。色彩本来只有色深色浅的区别,并无娴静文雅与粗野喧闹的区别。诗人却成功地运用了冷静热闹和人的感觉可以相互沟通的道理于诗歌创作。深松属于暗绿的冷调而溪水的喧闹声反衬出幽深松林寂静。而在寂静的境界里,乱石中争湍之声,更为分明,真切地描绘了青溪美如画的环境和这个自然界各种物体和谐的色彩,呈现出淡泊清幽的境界,体现了意境美。三、王入 维山水诗中对自然人生的感知与思考如果说,王维的宗教体验常常必须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实现,那么,当王维沉浸于山水自然境界进入极深层的审美体验的时候,这种审美体验也往往到达了宗教体验的层次。即以禅的眼光去看待自然人生,并从这种感知中进行沉淀过漉,而成为独特的人生体验。首先

14、,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禅?禅,原意是沉思、静虑。应用于生活,更多的是体现为自然、不加修饰。表现为生活,则为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种种色相美的体验只有深入到了宗教或哲学的层次,才能使自己所写的一切形象都具有了象征意味,才能借有限以表现无限,由对丰富复杂的色相描写到达最高最深的玄冥境界。请看王维的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坞。(辛夷)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这一切的一切,既是诗人片刻之间的审美体验,然而又含有无边的深意,多么精致,多么深邃

15、,这就是从刹那见永恒的超圆觉境界。“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禅在刹那,也在永恒,变幻无常,生生不息,虚空中有妙有,妙有即是虚空,空寂中见流行,7流行中见空寂,这究竟是审美体验还是宗教体验?究竟是艺术境界还是哲学境界?这就是禅,是“ 诗佛” 王维将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融合为一的最高艺术意境。宗白华先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灿烂的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因为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体验已经进一石,还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时时处在生灭

16、无常、变动不居中。无常便是事物的本质,刹那便是世界的永恒。王维诗中那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湖水,都是诗人所展现的艺术形象,是他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已经到达哲学层次或宗教层次的产物。在这样的艺术意境之中,理即是事,事即是理,一切都如同天珠交涉,互映互证,融彻贯注。这,就是璀灿的反光,入佛教空幻寂灭义理层次了。歌德说:“在璀灿的反光里面我们把握到生命” ,海德格尔说: “向死而生”,就是说,当人觉悟到生命无常的时候,也就证悟到了自己的本性不过是虚空,由此而产生的对纷浮世事不粘不滞、无执无求的态度便是一种解脱,经由解脱而达到自由之后,人就彻底去蔽了,在澄明无蔽的境界

17、中,人也就返回到了本真,获得了清净无染的自性,把握到了生命。所谓“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 ,在宇宙自然之中,无论是人是物,是一花一草,一鸟在这种璀灿的反光里,人与物,事与理,无限的时间与无穷的空间,一切都在对刹那永恒这一本真之美的体验中高度融合统一了,而我们的诗人于其中所领悟到的也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是一种宇宙的哲理、生命的哲理了。但王维笔下所写的空,不是生命寂灭的空,而是生命活跃、生机流动的空。在鹿柴中,由于响过清脆悦耳的瞬间的人语声,当空谷复归于万籁俱寂的时候,那更是让人谛听得到、并渗透和浸润整个心魂的幽静。而后两句写返照的夕阳那最后一抹余晖,透过幽密的深林,投射到林下青苔之上,这

18、一抹淡淡的暖色调,与整个深林的冷色调,以及深林之下更幽冷的(青8苔的)色调,构成了多么丰富而极有层次感、对比鲜明强烈的冷暖色调序列啊!由于有过这一抹淡淡的暖色调,当返景如乐思般渐渐淡出和远逝的时候,空山就显得更为幽暗,而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空山和整个大自然将归于无边无际的幽寂。还有大家都熟悉的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一首很简单的写景诗却充满禅意整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境界。在这一境界中,我们既可以体味到诗人心灵的空寂闲静和精神的超然出尘,又能感悟到情与景二者在此诗中融为一体的混然。这种“闲” 、 “静”、 “空”、“寂”的境界描写,以

19、大自然的风景来抵御内心的骚动,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达到清静空幻和一尘不染的境界,这就是诗文创造的意境。这诗情便从意境的空灵向禅境的空灵发展,从直觉的顿悟出发去追求禅境完美的“空寂闲静” 鸟鸣涧一诗所包含的禅意就是:世事空幻如同花之聚散,若对此执著不已,有着种种的痴想和追求,便会生出无穷烦恼;而一但了悟得道,灭除妄想,便等于用智慧之斧斩除烦恼之根,可以进入宁静高远的境界。再联想起来也就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寺院都坐落在深山中了 四、由王维山水诗歌注重内心省视引起的几点想法首先,禅入诗,提升了诗歌的境界。从山水诗的意象来看,这些意象被王维赋予了禅的意味。诗中多描写山、水、云、雨、流泉、幽石“深林人不知,明

20、月来相照”(竹里馆)是参禅悟道之后完美的自我体验;“城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山中寄诸弟)是独居超然世外的清静闲逸;“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是自然天成的图画。这些具有浓厚的禅味的山水诗最终所要表现的虽是“空诸所有”的观念,但这些诗中的意象和境界也有生机活泼的,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禅宗那顺应自然、适应人生的态度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确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些诗是能使读者把握人生的真谛的。南禅的“顿悟”与诗歌中的“妙悟”完全相通,所以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观照产生了积极作用。读者不是禅宗,完全不必用参禅的方法去读诗,然而禅理禅趣都蕴含在诗中,于山水美景之外,更有一层深邃的意境。这也

21、是王维山水诗独标风物、更耐人咀嚼的原因。其次,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体现了他自身的个性,也还是中国山水诗高度成熟的标志。王维承袭了陶渊明、谢灵运的长处,又融合进自己独特的手法,创造出一种情景相偕、理意俱融的新型山水田园诗,为盛唐的田园诗派形成奠定了基础。以王维为首,还有孟浩然、裴迪、常建等一大批诗人,开创了唐代的一大诗派,又影响到中唐“大9历十才子”,尤其是刘长卿和钱起,及至韦应物、柳宗元,形成了王孟韦柳并称的局面,对宋以后的历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王维的创作实践,对于诗歌理论也有贡献,诗中那充满禅味的冲淡空灵的艺术风格,也是导致晚唐司空图诗品中冲淡、自然、含蓄等品,主要是针对王

22、维等山水田园诗人而写的,尤其是对王维那带着禅意的辋川诗的经验总结。诗品,冲淡中写“素处以默,妙积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非”。“自然”一品又说:“此境前则陶元亮,后则柳柳州、王右丞、韦苏州,多极自然之趣”。“含蓄”一品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及至明代胡应麟也曾点评王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甚至对于严羽的“妙悟说”以及清王士祯的“神韵说”诗歌理论的建立,也都是有着深刻的影响。最后,王维的山水诗丰富了禅的含义,禅的意义本是静坐,静滤的意思, 但在更多的时候,王维的禅观修习并非采取净坐的方式,而是南禅宗师们常常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采

23、取的是一种“山林优游禅”的修习方式,就在这种“境静林间独自游”的生活中,诗人既获得了“心法双忘性即真”的证悟,也获得了无人干扰、心清境静的静美享受,一首首意境优美、含蓄深邃的山水诗也就在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之中诞生了。例如这首泛前陂“秋自空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尤殊未还。”这首诗作于辋川隐居时期,写诗人独自在剞湖上荡舟赏秋。在这清澈坦荡的山间平湖上,诗人望着高远的天空,连绵的山峦以及闲静的白鹤,不禁悠然入禅,浑然忘我,直至夜深未归。在这种自然感悟中,诗人完成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也完成了禅悟的过程。这是对禅的形式的一种补充与完善。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