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尚村中学 陈琛摘要: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更新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合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
2、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更新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合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一、更新观念,明确学习目标。(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 21 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
3、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4、。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要注意
5、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初一信息技术课本第 3.3.1 节中要求学生输入的一段英文,取自初一英语课本第 16 单元第 120 课,第 3.4.4 节练习第 4 题使用了初一语文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名篇爱莲说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
6、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沉迷网络游戏、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
7、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主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
8、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学习键盘的时候,我让学生金山打字里面的打字游戏,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有积极性,能更快、更好的熟悉键盘。在学习 Flash 动画制作时,我先给同学们看一些有趣的动画,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开拓视野,又可以激发想象力,促进创新,这一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中小学信息课本中,每一节都明确了学习任务,包括任务分析,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是一种启发
9、式,探究式学习方法。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例如:初二信息技术课本第 2 章第 1 节,就提出一个学习任务“制作一个人在跑步的动画” ,并且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理解完成任务的关键步骤,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更好的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更具有基础性和趣味性,信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参考文献】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 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李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