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词句训练内容提要:学好语文不易,教好语文则更难。怎样教能化难为易,学生得益也多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几年来,通过课堂我边教学,边总结,摒弃了影响学生得益而又盛行多年的逐词、逐句、逐段的分析法,注重对重点词句的分析训练:通过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在词句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在词句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以来,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明显增强了,训练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词句训练作简单的分析。关键词:课堂教学 词句训练从踏上这三尺讲台起至今,我已经教了十六年的小学语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都上过。课余时
2、,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顺心。学好语文不容易,但要教好语文则更难。总觉得以前老套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了,自己教起来也相当吃力,于是在教学中边教学边琢磨,渐渐悟出一点门道来:前些日子看杂志,见一位老先生讽喻影响学生得益而又盛行多年的“分析法”为“发胖式的分析” 。这是何等确切而形象的概括!正是这种“分析法” ,使师生陷入繁- 2 -琐的教学,严重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得益并不多。语文教学的“学文育人”的目的能否落实,着实让人怀疑。“发胖式的分析” ,注重的思想内容上的“为什么” ,追求的是“挖掘要深” 、 “分析要透” 。如讲要学生分析“四
3、周黑洞洞的,怎么不容易碰壁?” “鲁迅先生为什么容易碰壁?” “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怕碰壁?”如此等等。从众多的类似的课中,不难看出“发胖式的分析” ,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咀嚼,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语文学科作为“独当其任的任” ,就在这“详尽的分析中”落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在这没完没了的分析中被丢掉了。日复一日,课复一课,岂能不影响学生的得益。那么,如何通过一堂堂语文课,让学生学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本领,获得充分的发展呢?那就得以词句的训练替代分析。俗语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用最通俗,最精辟的语言,阐明了训练的重要,训练持久的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语文教学
4、的词句训练,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 在词句训练中,突出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字词句篇,都是语文基础的重要方面。为提高训练的效率,必须突出最基础的基础训练,即遣词造句的训练。遣词造句的- 3 -功夫,尤其是我们汉语语言的词汇句式,仅一、二年级,学生是很难学到手的,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巩固加深。就拿讲读课文来说,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通过理解关键字词进行的。因为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句去展示主题的,抒发自己的情怀的。这就离不开“咬文嚼字” 。而值得咬嚼的,也就是那些牵动全文的关键词句。 “语感”的教学也就随之融入其中。例如一课中,描写春天的杨柳特别精彩,文中写道:
5、“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句中这些带点的字眼就得咬嚼一番。教学时,老师让学生看看图,读读文,先要将句中的主要词语划下来,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干,即, “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 ”再让他们对照课文读读比比,引导他们体会“雨”前加上“蒙蒙的” , “细” ,你有什么感觉。老师的点拨使学生储存在大脑里的春雨顿时清晰起来,感受到春雨轻轻细细,迷迷蒙蒙的特点。接着再让他们品味:一个是“风吹拂着柳” ,一个是“微风吹拂着柔柳” ,在“风”和“柳”的前面分别加上“微”和“柔”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仿佛看到那情景似的说:“我觉得柳枝轻轻摇动起来了!” “有一种春
6、风杨柳万千条的感觉。”再加上“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生动比喻的体验,更感到把柳数写活了。这些是通过咀嚼词语获得的真知,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和鉴赏,常常就在这一词一句的比较、推敲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 4 -在词句的续训过程中,老师还应结合课文,经常让学生学习有关的句式。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中,第三自然段就通过一系列的固定句式写出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
7、旺起来。 ”通过这些关联词语的运用,把要表达的思想清清楚楚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抓住关键词句的训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引导学生将知识及时加以运用,遣词造句乃至组段能力便可随之得到培养提高。二、 在词句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不仅是基础工具学科,而且还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语文学科完成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不仅同各科一样是共性任务,而且是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词句的训练必须渗透思想教育。思想和语言不可分,思想和词句的分析不可分。正如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是血与肉,是分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 ”同样的道理,在语
8、文教学中,在词句的分析中,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深透,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如在讲小马过河一课,这一课的提示语很有特点,- 5 -教学时应抓住对揭示语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自然段,有一提示语: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我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一词在这一段所起的作用。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请两名学生读,一名学生读出“连蹦带跳” ,一名不读“连蹦带跳” 。比较结果:学生认为有这个词好。如果理解到此,这就是孤立地理解词。这时应继续提问:小马为什么“连蹦带跳”地对妈妈说?学生答:小马很高兴接受妈妈给的任务。老师又问:小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时,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指点学生再读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你已经长大了,能
9、帮妈妈做点事吗?”这一读,孩子们明白了:小马过河的原因老马认为小马长大了,才让它把麦子驼到磨坊去。小马认为自己长大了,它也觉得很高兴。这样一脱展开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已长大了,在家中要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祖国的第二小节时,就要注意通过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中国当时已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的事实,又要让学生明白这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故事来体现了中朝人民之间用血肉凝成的深情厚谊。在讲解的时候,就要突出大娘当敌机轰炸时,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防空洞,为了抢救中国人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小孙
10、孙;另外还有小金花、大嫂。通过这三个故事情与理的分析,关键字词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中朝人民之间那比海深、比山高的深厚情- 6 -谊是用两国人民的学肉凝成的。三、 在词句训练中培养说话能力。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领会理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用,其中的说话更和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阅读一篇文章,先要理解,即会解词、析句、明段、最后读懂全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对一些重点词、句、段不但要读懂,而且要掌握,能够迁移运用。如以猫一课的第一段为例,在词句的分析中,把理解和运用的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理解和运用“古怪”一词,并用“古怪”一词造句 理解和运用以“吧、可是”说一句话。通过这样的训
11、练不仅透彻地理解了“古怪”一词的含义,而且会灵活运用“古怪”一词,从分析中学说、学写,对作文是很有好处的。 除了采用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外,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帮助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教学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可将表现黄昏时太阳逐渐落下,光线几乎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既能给人以面的感觉,又有逐渐展开动态的“铺”字与“照”或“射”相比较、最逼真的。若改用“照”则显得平淡而抽象,而用“射”又显得生硬,且具有“线”的感觉,均不如用“铺”好,让学生仔细体会怎样准确用词。这样,学生虽然没有进行口说,实际也收到很好的说话训练。又如在讲解荷花一课,第二节深读时可以进行说的训练,要求学生用上“看见看见还看见”的连接词,- 7 -把写荷花、荷叶、小莲蓬的颜色的句子说成一句话。学生说:“作者看见了绿色的荷叶,看见了白色的荷花,还看见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这样的说的训练穿插在讲读之中,即是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训练,又是运用连续性语言的训练。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绿叶、白花、黄莲蓬之美,可谓一师几鸟。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的词句训练,一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不同的语言基础,加强基础的练习,以顺利地推动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 四川教育 2、 新课程教学法3、 语文教学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望龙镇中心小学校曾灵敏(联系电话:1590826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