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六数学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参考答案1 【解析】 ,故选 B.79553coscos(14)cos6622.3.4 【解析】点 的坐标为 ,设 , ,(45,35) = ( 2) =35,即 , ,( 2) =45 =35 =45 ,若 , ,则 ,= |=1+=3 =3则 ,故选 B.3cos22sin2cos2 32=3212=(+6)=(2)=355 【答案】A6 【解析】由于 ,所以 是 图象的对称轴,即 ,(3+)=(3) =3 () (3+)=1而 ,所以 或 .(3)=2(3+)+=2=1 =3 =17 【解析】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3si
2、n(2+)(20)的图象,因为 的图象都经过 ,所以 ,( ) =3( 2+2) ()(0,322) =22又因为 ,所以 ,所以 由题意得2=7以四边形 的周长取值范围为 . (3+7, 3+2717 【解析】 (1) =sin()cos(3)tan()tan(2)tan(4)sin(5+).来源:学科网()()()() =(2 )原式 .= sin(tan)(tan)2cossin=tancos=sin18(2)由(1)知 , , ,()=2(2+3)+2 3,3 2+33, , , .(2+3) 32,1 ()2 3,4 ()=4,()=2 319.2021 【解析】 (1)由 , ,
3、,得 ,30BDM45ACN60BM30CBD ,0BC11sin222CSD 5(平方米) (2)由题意得 , , ,75A在 中, ,即 , , sinsiDA0sin6i45A1063在 中,BC 2coBBC2 11010(),3在 中,A 2cosADA故船长为2106106()(3)345103米5322(2)由 得 ,又coscosADBC2222ADBADC为 的中点, ,又 , ,即C730 20b又 , 281cos328bc又 , , , b432sin1i 47ACa化学 四、仪器的创新使用1. B 2 (1)H 2、H 2S、CO 2(任选两种) (2)H 2 2Al
4、2OH 2H 2O=2AlO 3H 2 23 (1)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A (2)澄清石灰水 (3)B B A(4)B 量筒 难溶于水 (5)B4. (1) (2)能 (3)3NO 2+H2O=HNO3+NO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1、 A 2. (1)对装置 A: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对装置 B: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2)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
5、在盛放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 KMnO4溶液的试剂瓶中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浸没在溶液中的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且水柱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历史(三) 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其中官府开支所较家庭开支占比例较小,故 A 项错误;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是主要特点,受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西汉的生产力获得提高,但是材料中并未现出来,故
6、C 项错误;整个表格分支出与收入两部分,收入:8500(钱) ,在支出中:供给官府(赋役两部分)2889(钱) ,开支部分:7950(钱) ,总的开支:10839(钱),支出多余收入,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2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宋代江南经常出现的旱灾,缺乏适应旱地种植的作物,宋真宗时期将从越南传入福建的占城稻种分给江、淮、两浙三路旱灾地区,故答案选B。ACD 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但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引进良种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说的是西周时期的工商食官的现象,工匠既不可
7、兼做它事,也不能改变行业,为王室和奴隶主贵族服务,故选 A。BD 产品主要进入市场;C 产品主要自给自足,很少进入市场。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4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表现了棉的作用及地位“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说明了棉布的普及,B 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棉花的种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排除 AD;棉纺业成为新兴部门在宋末元初,排除 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5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政府在长安设置的固定商业场所(交易场所) ,推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故 A 错误,B 正确。宋明打破了坊市界限,打破了空间限制,排除 CD。故答案选 B。考点
8、: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城市的发展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的经济政策。AD 是经济措施,不是目的;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是根本目的,排除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是直接目的,B 正确。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7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宋代由于土地买卖、兼并,丁口隐漏,赋税收入与前朝相比,有所减少。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代放松对商业发展的限制,A 正确。宋代推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政策,B 与历史史实不符;C 是政治措施;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排除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政策8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是井田制,
9、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故A 正确。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包括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土地私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确立,排除 BC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 ,即明清时期的商业概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白银广泛流通,货币的作用变大,故 B 正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排除 A;对外贸易的繁荣指的是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发生在唐宋时期,排除 C;金融服务机构的出现在唐代,排除 D
10、。考点:古代中国商业革命明清商业革命表现10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农民日益贫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活。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 D 正确。A是土地兼并的结果;B 发生在宋代;C 是现象,不是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的原因11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提及的是葡萄牙人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对地中海商业贸易的垄断,根据所学可知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故 A 正确。BD 是现象,不是原因;D 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12A【解析】试题分析: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
11、是东方(或印度、中国) ,结果却到了美洲,题干材料表达的主旨是哥伦布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故 A 正确,D 错误。BC 题干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故答案选 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1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关键时间“17 世纪初期” 。葡萄牙兴起于 15、16 世纪,排除B;英国和法国崛起于 18 世纪,排除 AC。根据所学可知荷兰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贸易,组建大型商业公司,顺利发展成了欧洲的马车夫,故 D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的殖
12、民扩张与掠夺。根据题干可知大皮特说的是七年战争。近代英法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数十年的较量中,17561763 年的七年战争是最后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战争的实质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这次战争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故答案选 A。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D 是荷兰的崛起时期,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扩张15A【解析】试题分析:“大量的初级产品” “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可知美洲地区的殖民活动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分工、形成,故 A 项正确;十八世纪后期世界市场
13、中心在欧洲,故 B 项错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材料论据不足,故 C 项错误;“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不等于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区域扩大,故 D 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影响16B【解析】据所学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等所创办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题意中“中体西用”不合,故 A 项排除;结合 “现代化工业国家”“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中体西用”等信息可判断出应该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汉阳铁厂为洋务派欧创办,故 B 项正确;继昌隆缎丝厂为陈启沅回国后所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C 项排
14、除;大生纱厂为张謇所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D 项排除。17D【解析】试题分析:商品输出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A;B 应该是殖民扩张的进步性,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主导,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排除 C;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主要流向亚非拉地区,故 D 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18A【解析】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后,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信号的应运而生,A 正确;
15、题干没有题干技术支持,排除 B;C 是从政治角度分析,与题意无关;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除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城市化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才能富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 ,而没有学习其“本” (政治制度和法律) ,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A 错误,B 正确;郭嵩焘处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没有摆脱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对西方的民主和法治思想有所肯定和借鉴,他仍然希望保留君主制度,排除 C;根据题干可以判断郭松焘对西方社会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排除
16、 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郭嵩焘的思想20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 1851 年,排除 B;根据图表可以看出 1848-1852 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入总额开始下降,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御,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外国商品不适合中国需要,C 错误,D 正确。故答案选 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顽固性21B【解析】试题分析:1860 年日本还没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还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排除A;1840 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发展,B 正确;1990 年法
17、国已经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排除 C;1900 年中国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 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22C【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国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也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导致国际分工的加强,故C 正确。这种现象不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 A;反映出殖民地经济
18、越来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 B;不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排除 D。故答案选 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分工23B【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在经营模式上,大型的企业已不是一个企业主就能经营的了,需要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故答案选 B。A 项“淘汰”说法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企业管理趋向专业化,排除 C;大企业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D 项“将部
19、分利益分与其它阶层”说法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24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并没有得到改善,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导致了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故答案选 A。题干提及的是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排除 B;西欧封建社会崩溃于 16-17 世纪,排除 C;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D 项题干没有体现。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25C【解析】试题分析:A 项在材料中并未
20、体现;仅仅根据进出口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当时国民经济结构的实际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结论,排除 B 项;再结合材料的时间分析,这是抗战前夕,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故 C 项正确;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量下降,间接反映出轻工业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是在发展的,排除 D 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26 (1)与海禁相结合;政治目的为主或宣扬国威;厚往薄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政府进行有效管理;朝贡国多;商业成份重;达到高潮。(任意四点 8 分)(2)变化:由海
21、禁政策到多口通商,再到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 (2 分)原因:平抚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力量;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天朝上国心态,统治者缺乏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小农经济意识;自然经济抵制。 (任意三点 6 分)(3)海外贸易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发展。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4 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得出与海禁相结合;根据“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 “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得出政治目的为主;根据“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得出商业成份重;根据“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得出政府
22、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根据“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得出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根据“遍赐海外诸国”得出朝贡国多。(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从材料“1644-1683 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 ,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中可以概括出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从材料“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
23、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的原因。(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内容,是对以上各问题的总结和升华。此类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海外贸易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才能长久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明初“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27 (1)现象:17 世纪-18 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争夺海上殖民霸权的历程(殖民争霸) 。或:英国经过 17-18 世纪的数次殖民战争后最终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历程。 (2 分)相同之处:以国家武力为后盾
24、,积极对外扩张;重视军事力量,重视国家的海外商业利益,(重商主义)激烈争夺殖民地。 (任意两点 4 分)(2)特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对华输出资本,资本输出额增长迅速;英国和法国的资本输出额增速相对较缓慢;美日增长迅速,日本增长最为迅猛,在 1930 年跃居首位。(三点全部答对给 6 分)原因: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2 分) ;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相对落后(2 分) ;日本的侵华野心(日本成为侵华主要国家)(2 分)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2 分)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分)(本小题累计不超过 6 分)(3)第一阶段:
25、高产农作物,人口增长;使中国白银内流,对外贸易出超;商品经济发展;国家税收制度变革;葡萄牙荷兰侵占澳门和台湾(海禁、闭关锁国) (任意三点 6 分)第二阶段: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和思想领域(或答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史实) (任意三点 6 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 17 世纪-18 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最后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第二小问,相同之处主要从对外殖民方式、军事政策、经济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特点,首先从总的角度分析增长速度,然后分别从英法美日四个国家对华投资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原因,首先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的改变、英法美日四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3)材料一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人口的增长、对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税收制度、对外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扩张特征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