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纪孢粉分析现代过程研究,许清海河北师范大学,孢粉分析作为一种古环境的代用指标,在恢复古环境、古植被、古气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孢粉学的发展,使用孢粉数据重建古环境、古气候,已经从定性向定量上转变,但是定量恢复的古气候曲线的可信度往往使人产生怀疑。,孢粉数据定量重建古环境、古气候的前提条件是了解花粉的现代过程,其中包括花粉分析鉴定、花粉的产量、花粉的传播、搬运与沉积、花粉的保存、花粉与现代植被、气候的关系等六个的方面。但是关于花粉现代过程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孢粉工作者的重视。在这里想通过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想到和遇到的一些基础性研究问题提出来,以达到与广大孢粉
2、工作者共同研究、共同讨论的目的。,花粉分析鉴定花粉产量花粉传播、搬运与沉积花粉保存与埋藏花粉与植被关系花粉与气候关系,花粉分析鉴定,花粉鉴定是孢粉学最基础的工作,但目前的鉴定水平,还主要停留在科和属的水平上。Bennett(2002)等认为,英国一个2990种植物的区域中,能鉴定出的孢粉类型只有390个,而且在Gramineae及Cyperaceae等科的花粉分类上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花粉分析鉴定,根据作者这些年开展的中国北方花粉分析鉴定工作,我国北方地区可以鉴定出来的花粉类型不超过200个。可以看出,花粉分析鉴定需要向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花粉分析鉴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花粉计算机自
3、动鉴定技术已经有了初步进展(Li, 1998 France et al., 2000)。为了提高花粉分析鉴定水平,国际上出版了一些新的花粉图板(Moore,1991, Reille, 1992,1995, Colinvaux 1999, Hooghiemastra 1998)。一些网络孢粉图板数据库也已经开通(http:/www.geo.arizona.edu/palynology),花粉分析鉴定,而国内近年来没有新的花粉图版出版,花粉分析鉴定水平也没有实质性提高。受经费等限制,从事现代花粉形态研究的人很少。虽然利用花粉资料的人很多,但真正可以进行花粉鉴定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提高国内花粉分析鉴定
4、水平,希望更多孢粉学工作者注意现代花粉研究,并希望有基金支持、有人投入到花粉基础图板的制作,及现代花粉片制作的工作中。,花粉分析鉴定,希望花粉自动分类技术更快发展,促进花粉分析鉴定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这样一种新方法、新手段来进行更加方便、快睫、高精确度的花粉分析鉴定。但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少,使用的图板也比较陈旧,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值得广大工作者的重视和注意。,花粉产量,不同植物之间具有不同的花粉产量,确定不同植物的花粉产量,对于如何解释地层花粉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花粉的产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该种植物释放到空气中花粉的数量。Pohl(1937)就开始了关于花粉产量的研究,他计算了植物每朵
5、花上所含有花粉的数量,估算出了一些植物的花粉产量,但是由于精确度较低,一直没有引起重视。,花粉产量,Andersen(1974)通过对Tilia、 Quercus 、Betula 、Fagus等花粉的研究得出,植物花粉的产量具有年际变化,而这些年际变化受控于当年的气候变化。Grosse Brauckmann(1978)通过对德国某些地区的花粉产量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花粉产量,但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关于花粉产量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由于植物的花粉产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现代及地层花粉谱的解释,所以广大孢粉工作者应給予这一领域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花粉收集器来研究
6、花粉产量,关于这一研究我们做了一些设想,大家来共同讨论。,关于花粉产量研究的设想,花粉传播、搬运与沉积,花粉传播和搬运的途径主要有风媒、水媒、虫媒,之后花粉再沉积到不同的沉积物中。每一种花粉的传播、搬运及沉积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了解花粉传播、搬运及沉积过程,对深入花粉的现代过程及较好地解释地层花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花粉传播,风力传播是花粉最主要的一种传播途径,我国宋之琛(1959)、张金谈(1964)、陈彦卓(1964)等老一批孢粉工作者,关于空气孢粉的研究为花粉传播过程研究打下了基础。郑卓(1990)等利用空气中风标式孢粉捕捉器等探讨了广州主要孢粉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黄赐璇、许清海
7、等(1997,1999)还通过空气孢粉研究探讨了作物孢粉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风力传播花粉的能力很强,北极冰芯中花粉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古气候研究代用指标。(Fredskild and Wagner, 1974; McAndrews, 1984; Bourgeois et al., 1985, 1986; Andreev et al., 1997).,花粉传播,花粉传播与风力作用及大尺度的气候环流密切相关,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观测资料,并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研究。关于风力花粉传播,我们做了一些沙尘暴花粉样品的分析,列举如下:通过20012003年北京大学取得的尘暴天气和非尘暴天气降尘花粉的对
8、比研究,发现两类天气条件下大气降尘花粉组合都以北京地区木本植物花粉为主,但尘暴天气样品中含有相对较多的草本植物花粉,推测草本植物花粉中可能有来自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成分,同理推测黄土高原黄土中草本类型花粉多,是否有从尘暴区带来的可能性?,花粉传播,尘暴、非尘暴降尘样品花粉百分比图式,花粉搬运,流水搬运花粉也是花粉搬运、散布的重要方式。植物开花后,花粉便随风飘落在植物体周围或风吹到他处,成为表土花粉。表土花粉遇到降雨形成的地表片流,便会被流水带到河流中成为冲积物花粉。冲积物花粉与湖泊、沼泽等沉积物花粉有着完全不同的沉积过程与机理。,花粉搬运,冲积物花粉学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由于河流搬运
9、花粉其自身存在再均匀、再搬运及分选作用,所以研究冲积物花粉具有一定复杂性,现在国际学术界关于冲积物花粉还存在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是花粉在河水中是否存在着分选作用。,花粉搬运,Fall(1981,1987)等认为冲积物孢粉作为沉积颗粒被水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选作用,冲积物孢粉恢复古植被、古气候是不可信的;all等(1985;1989)则认为冲积物孢粉虽作为颗粒搬运, 但由于比重明显低于沙质碎屑,在河水中多以悬移质存在,分选作用不明显,冲积物花粉恢复古植被、古气候是可信的。水槽实验表明,花粉在低流速中会发生不同的分选作用,而当流速达0.3/m/s-1以上,分选作用不明显(Brush a
10、nd Brush,1972;Holmes,1990)。,花粉搬运,目前孢粉界对冲积物及河流搬运花粉的研究还很不足,一些搬运机制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在这方面研究上取得突破,下面列举一下我们关于华北地区滦河流域冲积物花粉的研究情况,花粉搬运,通过滦河流域13 个水文站不同时期(枯水期、洪水期、平水期)新鲜冲积物花粉分析表明,冲积物花粉组合受流域内植物花期影响,枯水期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高于草本植物,对应春季多数乔木花期;平水期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于木本植物,对应夏、秋季多数草本植物花期;洪水期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略高于木本植物,洪水期冲积物中的木本植物花粉主要是由雨水片流将春季落入表土中的花
11、粉带入河水中所致。燕山地区的冲积物主要系洪水沉积,冲积物花粉组成反映的是整个流域的花粉组成。,花粉沉积,经过各种方式传播并搬运的花粉,将会在地表、湖泊、沼泽、海洋等环境下沉积下来,搬运及沉积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作为一个现代过程来讲,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特别是已经作为研究古气候的一种可靠代用指标的湖泊沉积物花粉。我国湖泊化石孢粉研究有很多报道(如王吉平等, 1996; 唐领余等,1999;周曙等,2001;羊向东等,1995;刘会平等,2001, 许清海等,2004;Xiao et al.,2004)。但现代湖泊花粉研究很少。,花粉沉积,而实际上湖泊花粉源面积、湖泊沉积动力(风力、河流搬运)在
12、相当程度上会影响湖泊花粉组成,湖泊边缘与湖泊中心也存在花粉组成上的分异。另外,湖边缘可能还有沉积相的改变。如不注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湖泊沉积物花粉谱的正确解释。为了更大程度上提高对湖泊沉积物花粉谱解释的可靠性,更准确地恢复古环境、古气候,需要大力加强现代湖泊花粉研究。下面列举一下我们关于这一方面的初步工作。 (李月丛等,2004;Xu et al., 2005),岱海表层花粉组合特征及花粉来源,岱海及入湖河流取样点编号及主要花粉类型百分比对比图,湖表层鉴定出68个花粉类型,入湖河流鉴定出42个花粉类型,河流不是湖泊花粉的唯一来源。湖泊不同部位花粉组成有一定差异。入湖河流花粉浓度高于湖
13、边缘,湖中心花粉浓度高于边缘,蒿:湖区蒿属花粉百分比及浓度高值更集中于湖区的东北部。湖区和入湖河流蒿属分布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表明其主要由河流搬运而来。藜科:花粉百分比湖区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湖区和入湖河流藜科花粉分布也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其也主要由河流搬运而来。,松:湖泊的东南缘及西北缘百分比较高,中部花粉浓度高。湖区和入湖河流松花粉分布的一致性较差,显示出花粉来源的复杂性。 禾本科:花粉百分比自北向南增大,浓度分布中心位于西南部。 禾本科花粉湖区和入湖河流分布虽有相近之处,但总体湖区略高于入湖河流,显示出花粉来源的复杂性。,岱海湖区孢粉主要来源于区域性植被,其总体组合特征与区域植被
14、相一致,但湖区不同部位孢粉组合的变化反映了湖区周围植被的变化。 岱海孢粉来源以河流携带的为主,同时受风力传播的影响。有些花粉还可能是昆虫或鸟类等动物或人类活动带来的。 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岱海表层孢粉浓度低于其入湖河流(这一现象与华北平原区湖泊相反,可能与岱海湖水的Ph值有关),湖区中部孢粉浓度最高,依次向湖滨递减,湖区东南边缘孢粉浓度最低。,花粉保存与埋藏,花粉自母体掉落,直至成为花粉组合的一分子,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甚至决定花粉在土壤中的保存状况。花粉自身的特点,如花粉壁的薄厚,花粉粒的大小,孢粉素的含量等是花粉保存差异的内在因素。据Kwaitowski等研究,杨(Populus)树花粉孢粉素
15、含量仅占花粉壁的5%,桦(Betula)可占8%,而松(Pinus)可达19.6%。松、桦较杨更易保存。Havinga等认为孢粉素含量越低,花粉在沉积物中保存的稳定性越差,花粉外壁孢粉素含量与花粉的被氧化速率成正比,外壁薄和外壁光滑的花粉与外壁厚和有纹饰的花粉相比更易被分解掉。,花粉保存与埋藏,氧化作用,土壤的pH值,干湿度变化,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作用等是花粉保存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关于花粉的保存、蚀变等问题,国外者进行过一些研究,如Campbell不但开展了地层中花粉保存方面的研究,还进行了花粉粒破坏机理实验;Cushing讨论了美国明尼苏答州晚第四纪沉积物中花粉保存状况的差异,将花粉保存状
16、况分成了5个不同的级别。Havinga对不同沉积环境下不同类型花粉的蚀变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实验研究。Holloway通过实验,讨论了花粉的降解机制。,花粉保存与埋藏,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际上关于花粉保存与埋藏学方面的工作做得还比较少,没有比较系统的科研成果。国内花粉保存与埋藏学方面研究更少,仅作者最近做过少许初步研究(许清海等,2005),在研究中发现花粉保存对正确解释花粉谱的重要性。鉴于花粉保存与埋藏的重要性及国内花粉保存与埋藏方面研究的不足,作者开展了青藏高原东北部花粉埋藏特征及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花粉保存与埋藏,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植被类型的6个土壤剖面花粉埋藏研究表
17、明:土壤表层8cm 以下,花粉总浓度迅速降低。氧化作用对花粉的破坏性最大,花粉浓度随土壤的pH值升高呈指数形式递减,pH值7.6以上,花粉浓度迅速降低,花粉在土壤中的运移作用不明显(许清海 2005)。,青藏高原东北部土壤剖面花粉学研究,取样点位置,花粉浓度图,距地表8cm以上与8cm以下样品花粉总浓度差别显著,花粉浓度与土壤pH值的关系,花粉浓度随pH升高呈指数形式递减。pH值 7.6以上,花粉浓度迅速降低。,花粉与植被关系,80年代前Fagerlind(1952)等建议用现代孢粉与植被数据来估算不同孢粉类型的代表性以正确估算化石孢粉数据。1963年,Davis提出孢粉百分比与植被丰度之间的
18、校正系数R值,为认识现代孢粉与植被关系开辟了新的途径。 Flenley(1973)认为现代已知植被的现代孢粉雨研究可使化石孢粉谱按植被的概念解释。 Andersen(1970,1973,1974)提出用相对生产力来表示孢粉对植被的代表性,首次提出孢粉百分比与植被盖度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表示。,70年代,,Davis(1984)提出用联合指数(A)等来表示孢粉对植被的指示程度。与R值相比, 联合指数的优点是考虑了外来孢粉的影响。 Prentice & Webb(1986),提出了孢粉与植被为非线性关系和孢粉源区面积计算模型(Prentice,1985;Jackson et al., 1990,1
19、994,1998; Sugita,1993,1994)等。R值的概念被扩展和深化(Schwartz et al.,1989)。,随着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的深入,及降趋对应分析(DCA)、主成分分(PCA)、 聚类分析 (CLA)等数 学方法的引入,孢粉与植被的关系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变为 以定量研究为主。,80年代以来,现代孢粉与植被关系研究,最近十年来在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等的支持下,近年来国际上还开展了孢粉监测网计划(PMP)(Hicks et al., 1996) 和孢粉/植被校准数据库(PVCD)(Jackson & Kearsley,1998)等研究。 随着国际现代孢粉与植被关系研究的发展
20、该项研究受到高度重视,我国学者也开展了不少现代孢粉与植被研究工作。,国内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山地垂直带的孢粉组成研究,是我国现代孢粉过程研究中比较深入的一个领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李文漪,1985;孙湘君、吴玉书,1988;于革、韩辉友,1995;于彭涛、刘鸿雁,1997;阎顺等,1996,2003,2004;童国榜等,2003;吴玉书、孙湘君,1987;于革等,1998;吕厚远等,2004;王琫瑜,1996;李宜垠,1998)。,国内现代孢粉与植被关系研究,在R值研究上,我国也出了一批成果(李文漪,1998; 刘会平等,2001;杨振京等,2004; 童国榜等,1996)。 随着A值研究
21、在国际上的开展,李宜垠等(2000)利用联合指数(A)对东北样带主要孢粉类型的代表性进行了讨论。,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代花粉与植被研究方面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目前国内的现代孢粉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区域山地垂直带的孢粉组成。关于花粉与植被间的校正系数,Davis(1963)R值的概念还在使用,新的方法较少。现代花粉研究中,较少同时进行植物和群落生态特征调查,因而很难进行现代孢粉与植被定量关系研究。,植被恢复多数只能分辨到植被带,如森林、草 原、荒漠等,至于何种群落类型,则鲜有研究。不同生态区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也鲜有研究。地层中化石花粉解释不注重对现代过程的了解,使得化石花
22、粉资料的分辩率不高 使得其在古环境研究中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花粉与植被关系理论模型存在缺陷,不适用于小区域,需要实验数据检验修正,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由于注意到目前现代花粉研究方面的不足,在基金委的支持下,作者开展了一些现代花粉与植被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结论,愿意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花粉与植被关系,通过205个样点的表土孢粉资料、野外植被调查资料和相应区域气象资料的分析对比,借助于统计学方法,总结了中国北方典型生态区重要群落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并建立了它们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中国北方主要植被类型花粉组合特征,花粉与植被关系,以往我们在利用孢粉资料恢复古
23、植被时,往往一见到一定量的草本植物花粉时,就将古植被推测为森林草原植被,其实真正的森林草原植被仅为森林区与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其分布面积是非常有限的,我国不会有那么多的森林草原植被。森林内也有许多草分植物,所以不能一见到有草本植物花粉就说是森林草原植被。,花粉百分比,植被类型,中国北方主要植被类型松蒿比、蒿藜比、乔木与非乔木比值,松花粉百分比在有松树地带多高于30%云、云冷杉花粉在云、冷杉林中高于20%落叶松花粉在落叶松林中高于5%桦树花粉在桦木林中高于40%。栎花粉在栎树林中高于10%,低于35%。鹅耳枥林花粉在鹅耳枥林中多高于5%,低于15%。胡桃花粉在胡桃楸林中高于25%。榆花粉在榆树林中
24、高于8%。杨树花粉即使在杨树纯林中也多低于5%。,花粉与气候关系研究从孢粉学诞生之日起,利用孢粉数据进行古气候重建,就是孢粉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Sepp & Bennett,2003)。近年来,花粉与气候定量关系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转换函数法是应用较早也比较成功的定量研究方法,原理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孢粉类型,建立它们与现代气候间的回归关系,将化石孢粉组合代入回归关系式即可求得古气候参数。欧洲(Birk & Gordon,1985; Huntley, 1990;)、北美(Bartlein & webb, 1984,1985,)、非洲(Peyron et al., 2000)、中国(宋长青、孙湘君,
25、1997;童国榜等,1996,1998;),都有关于该方法的研究报道。缺点将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关系简单地看作线性关系,但是花粉与气候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花粉与气候关系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孢粉-气候响应面(Bartlein et al., 1986; Bartlein and Whitlock, 1993; Huntley, 1990; Webb et al., 1993; Cheddadi, 1997; Bush, 2000; Markgraf et al., 2002;)得到了更较广泛应用。原理是将每类现代孢粉丰度在地理空间的分布转换为在气候空间的分布。然后,利用趋势面进行拟合
26、,求出该类孢粉分布的最佳气候条件和极端条件,将化石孢粉数据与各类孢粉的气候响应面对比,便可求出古气候参数(王琫瑜,2001)。我国学者孙湘君等(1996)、王琫瑜等(1997;2001)、许清海等(2004a,2004b)也利用孢粉气候响应面对中国北方孢粉与气候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许清海等,2004年,地理科学,花粉气候响应面,许清海等,2004年,地理科学,花粉气候响应面模拟结果,花粉与气候关系研究缺点:尽管考虑了花粉与植被间的非线性关系,但建立的是单个孢粉类型与气候的转换关系,由于花粉鉴定只能到科或属的水平,而科与属的范围内植物的生态特征非常复杂,这就使得以其建立的花粉与气候的关系存在
27、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近年来花粉气候相应面的应用较少。,花粉与气候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最佳类比法(MAT)受到广泛关注。方法是将与化石孢粉组合相近的510个现代样点的气候变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化石孢粉样点的气候变量估算值。Cheddadi et al.(1998)缺点:来自于不同气候区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被有可能产生相类似的孢粉组合,这就使得用来与化石样品进行对比的现代样品可能源自于不同生态区,影响恢复的准确性。另外,有可能找不到可与地层化石进行对比的现代样点。,孢粉气候距离面(MacDonald & Reid, 1989)是另外一种进行孢粉与气候定量关系研究的方法。它首先将现代孢粉组合在
28、二维气候空间排列,然后用玄距离或其他差异性系数计算沉积物孢粉组合与现代孢粉组合之间的数学距离,将这个距离用等值线的形式在气候域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反映古气候与现代气候的差异程度。用新的方法或将原有的方法进行修正来进行孢粉与气候定量关系的转换是人们不断追寻的目标(Birk et al.; 1995, 2000; Seppa et al., 2002,2004;Guiot et al.,1989, 1993)。以下是我们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花粉与气候关系,我们的方法将现在样点的花粉组合进行DCA排序,然后将年降水量、年均温、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分别与DCA前4个排序轴的样品得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显
29、著的轴反映相应的气候指标较好,此时将该轴样品得分与相应的气候指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响应关系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及F值、T值检验等方法来评判模型质量。,年降水量与第一轴得分相关显著, 与其它轴样品得分相关不显著。用曲线拟合其与样品在第一排序轴得分(图A), 决定系数R2达 0.80,F值、T值在0.0001以上水平显著。,(1)花粉组合与气候定量关系,七月均温与DCA第一轴样品得分值相关不显著, 与第二轴样品得分值相关显著,与第二轴相关系数为0.。拟合关系曲线见图A。 曲线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F值、T值均在0.001以上水平显著。,样品编号,年降水量、七月均温观测值与多元回归
30、拟合值的比较,对降水敏感花粉类型及其响应关系曲线,Pinus Quercus Carpinus,花粉丰度,Tamaricaceae Gramineae Ephedra,几个花粉类型花粉百比平方根与年降雨量多元回归响应曲线,年降雨量 七月均温,年降雨量 七月均温,蒿,蒿,藜,藜,桦,桦,荆条,荆条,锦鸡儿,锦鸡儿,中华卷柏,中华卷柏,对降水和降水敏感花粉类型及其响应关系曲线,锦鸡儿,花粉与气候关系,花粉对气候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松、栎、鹅耳枥、胡桃、绣线菊、木樨科、禾本科、柽柳科、麻黄属等为降水敏感型花粉。桦、落叶松、锦鸡儿、蒿、藜科、荆条、毛茛科、中华卷柏等为温度和降水敏感型花粉。云杉+冷杉、榆
31、、莎草科、唇形科、伞形科等为温度敏感型花粉。柳、榛、虎榛子、胡颓子科、白刺、虎耳草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等花粉尽管与降水和温度相关显著,但与气候指标拟合曲线拟合度低于0.1。蓼科、石竹科与主要气候指标相关不显著。,利用孢粉资料恢复古植被、古气候的基础是假设过去的植被和气候可与现代植被和气候相对比。不同植物,其孢粉产量不同,对产量的研究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空气、表土、沉积物中孢粉组成的理解。现代花粉的传播搬运和沉积过程研究可以让我们重新理解不同沉积相物质中花粉的组成。,小结,花粉在地层中保存能力各不相同,这是衔接化石花粉与现代花粉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之一。花粉的分析鉴定是研究孢粉学最基础的工作
32、,从根本上决定孢粉分析的可靠程度。也是制约孢粉学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花粉与植被的关系现在还存在一个可信度问题,表土花粉研究应重视植被生态特征的调查,以更好地理解花粉与植被的定量关系。花粉与气候研究中应加强建立较小尺度的花粉气候定量关系,提高定量关系的准确性在孢粉现代过程研究中花粉产量、花粉扩散与搬运、花粉保存与埋藏、花粉分析鉴定、花粉与植被关系等一系列环节上还有一些值得大家讨论的地方。,小结,现代孢粉学过程研究是恢复古气候、古环境的主要依据,也是第四纪环境变化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上所谈到的几点问题,在孢粉学现代过程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孢粉学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更大地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孢粉学工作者更加重视孢粉学的基础研究工作,使我国的孢粉学研究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小结,谢谢!请各位专家指正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