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自 考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考籍号: 010611100710 姓 名: 苏平题 目:浅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指导教师: 王小井专 业: 汉语言文学 联系电话: 15273282909地 址: 长沙县星沙镇特立路 邮 编: 4101009 号长沙师范学院 QQ 号: 1299541516二 0 一四年四月2目录目录- 2摘要及关键词- 3一、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塑造- 3(一)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塑造根源- 31、聂赫留朵夫与现实人物的共同点- 32、聂赫留朵夫与现实人物的不同之处- 3(二)托尔斯泰老练的描写方法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塑造的作用- 31、托尔斯泰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外貌、动作、神态、
2、心理等描写方法的作用- 42、环境描写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塑造的烘托- 5(1)自然环境- 5(2)社会环境- 6(三)巧妙的修辞手法的趣味性- 7二、聂赫留朵夫与托尔斯泰-7(一)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相同的经历- 7(二)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的思想转变-8(三)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在价值观上的相似点- 8四、参考文献-93浅析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摘要】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历程十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此时他的思想、写作的技巧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本文就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分析了托尔斯泰老练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笔下带有自传性的主人公,他身上的经历、思想和价值观都
3、有着托尔斯泰的影子,他是托尔斯泰思想探索及转变的体现。从他身上也能引发我们深思,他的一些精神品质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关键词】聂赫留朵夫、人物形象塑造、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价值观一、 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塑造 (一) 、聂赫留朵夫形象的塑造根源复活这一著作的创作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是托尔斯泰听了他的朋友,法官柯尼所讲的一个真实案件:有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在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正在审判的一个偷盗女犯人是他亲戚的养女,他曾诱奸过这个姑娘,还使她怀了孕,而他的亲戚知道后,认为她道德败坏,就把她赶了出去。姑娘最后还是堕落了,沦为了妓院的妓女。青年了解一切后,决定不管别人的眼光同这个妓女结婚来赎自己犯
4、下的罪过,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法官柯尼,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罪行。柯尼很同情这个青年,并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固执的青年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婚礼前那个姑娘得伤寒症病死了。这个结局对这个姑娘或许是一种解脱,但青年的内心或许永远脱不开内心“罪责”的绳索。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托尔斯泰,激起了托尔斯泰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是整部小说的关键,他是托尔斯泰经过千百次琢磨创设出来的角色,概括出俄国民主革命时期贵族阶级叛逆者的本质特点,沿着他让我们见证了当时俄国的历史。1、聂赫留朵夫与现实人物的相同点其实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就源自于这个固执的青年,是托尔斯泰根据青年形象进行加工的。他们俩
5、的灵魂都在恶臭污浊的“泥沼”中奋起挣扎,都全力摆脱毒害他们的“利己主义” ;他们的精神上都存在着忏悔因子,愿意为了自己的罪行牺牲自身利益来“赎罪” 。2、聂赫留朵夫与现实人物的不同之处聂赫留朵夫在“复活”之后的思想高度是远远高于那个固执青年的,聂赫留朵夫为无数无罪的犯人奔走;放弃了母亲留给他的大面积土地;最后放弃了他的贵族身份;他爱这世上的所有人,无论是可怜的罪犯还是可恶的军官,这种“博爱”的境界是人所难达到的,是人性最大程度上的升华。小说中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并没有和女主人公天人相隔,这与真实故事有所出入,托尔斯泰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小说男女主人公上了。但是他们也不是美满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
6、因为这实在与现实相悖太远,所以最后是由聂赫留朵夫见证了玛斯洛娃与西蒙松的幸运结合,他自己也找到了自认为的人生意义。(二)托尔斯泰老练的描写方法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塑造的作用托尔斯泰在写复活时已步入了晚年阶段,这时他的写作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巧妙运用一些描写方法把人物刻画得饱满,生动。41、托尔斯泰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的作用首先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聂赫留朵夫就是以一段外貌、动作描写来出场的, “他从床上挂下两条光溜溜的白腿,用脚找到拖鞋。他拿起一件丝绸衬衣往胖胖的肩膀上一披,迈着沉重的步子,急速地走到卧室旁的盥洗室里。 ”1他的出场就带着贵族阶级普遍的浑浑噩噩与堕
7、落,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他每天奔走的状态就仿佛是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的地四处窜飞着。紧接着作者就对他的梳洗的讲究进行了描写“盥洗室里充满了甘香酒剂、花露水、发蜡和香水的香味。药水漱口,然后上上下下擦洗身子,再用几块不同的毛巾擦干用两把刷子梳理他那卷曲的黑胡子和头顶前面已变得稀疏的卷发。 ”2托尔斯泰以他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一副讽刺的画面,以聂赫留朵夫为代表的贵族的虚伪尽显无疑,他们对自己的梳洗装扮细致入微,连每根胡子都要梳理整齐,可见他们对外在的形象非常讲究,但是他们光鲜、整洁的外表下是虚伪、荒淫的内心,他们的精神已经被利欲的毒瘤腐蚀得空洞、扭曲。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托尔斯泰对人物描写的掌握已
8、经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对聂赫留朵夫精巧的神态描写丰满了他的形象。 聂赫留朵夫在面对他讨厌的盖拉西莫维奇时,他“脸上现出了极不快的神色,仿佛刚刚接到亲人全部死光的噩耗。 ”3这里把聂赫留朵夫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传神地表现出来了,他看不起不拘礼节、 “粗鲁无礼”的盖拉西莫维奇,而其实他的这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是最愚蠢的,这仅仅只是他内心自我满足的一种手段。当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在法庭上相遇时, “聂赫留朵夫胆战心惊,觉得血往脸上直涌” 4从他异样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不敢面对被他伤害的卡秋莎,不敢面对他所犯的罪行的逃避心理,他懦弱的性格也由此体现。他听到无罪的卡秋莎因为他们审判员的失误被判流放时,嘴里不由自
9、主地发出抽噎的声音,这是他精神中善良因子在忏悔,为后文托尔斯泰塑造复活的聂赫留朵夫埋下伏笔,这位堕落的贵族也是有复活的种子的。这里又表明了托尔斯泰写复活环环相扣,脉络的清晰。托尔斯泰在聂赫留朵夫的后期复活后听到卡秋莎与医生勾搭后的神态描写“他的脸色冰冷,气愤” 、 “他声音呆板,眼睛并不看她,也不向他伸出手” 、 “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 5对聂赫留朵夫这一系列神态描写揭示了他内心愤怒,对卡秋莎的失望以及对自己这一切努力的失望,但即使是极度的生气,他也努力让自己对卡秋莎的态度不变。托尔斯泰在刻画这里的神态描写巧妙地暗示了男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斗争,把他羞愧和纠结的复杂情绪传达在文中。描绘聂赫
10、留朵夫的语言,托尔斯泰也可谓是独具匠心。 “你好您好,聂赫留朵夫不知道对她说话用你好还是用您好,脸涨得和她的一样红。 身体好吗? ”6写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的重逢,他们都感觉喜悦,兴奋。而这里对聂赫留朵夫的语言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他害羞、激动的心情,爱情的朦胧和美好在他的语言中如花香散播出来,愈加浓郁。在聂赫留朵夫复活期间,他与他的姐夫讨论监狱时, “那些缺点是无法克服的, 聂赫留朵夫提高嗓门说。 ”7讨论到怎样改造犯人们的时候,聂赫留朵夫是锋芒毕露的,他性格鲜明1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11 页2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
11、,11 页3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20 页4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38 页5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313 页6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51 页7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330 页5的一面也表现出来了,这也突出了托尔斯泰在人物塑造中善于巧用描写方法把人物性格的特征抓住。托尔斯泰在对聂赫留朵夫的塑造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心理描写,而他最成功的也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他在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
12、写中也贯穿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这种直接和间接的心理描写给了聂赫留朵夫一个鲜明的性格。当他以一百卢布“补偿”诱奸卡秋莎的后果后“他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好一阵儿,一想起刚才那一幕,他便浑身抽搐,甚至跳起来大声呻吟,好像肉体上感到痛楚似的。 ”8这里聂赫留朵夫一连串的动作透露了他别扭的心理,真实地展现了站在道德的角度上聂赫留朵夫对自己行为的痛恶,但是站在他所代表的阶级的角度上他又觉得这是合理的。他的动作的激烈程度也透出他对自己的失望,这段经历是他纯洁爱情的坟墓,他已不再是那个热血青年了。不只是动作描写,对男主人公很多神态、语言等细节的描写所展现出来的也是男主内心情绪的波动。托尔斯泰还把大量的文笔用来
13、写聂赫留朵夫的内心自白,聂赫留朵夫时常在内心展开矛盾的内心独白,而且在他碰到问题无法解决时,经常采用自问自答式心理刻画“现在怎么办?他问自己。 我还要跟她同甘共苦吗?既然她这样做,我可以撇开她不管吗? ”“不!那件事不能改变我的决心” 9这一处是聂赫留朵夫得知卡秋莎“本性不改”时内心的斗争。这种内心自白的写法可以清晰地看出男主人公的精神状态,也让读者站在男主人公的角度体会他这种矛盾而固执的思维。通过对人物精准的心理描写,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更加真实,人物的性格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2、环境描写对聂赫留朵夫形象塑造的烘托(1)自然环境托尔斯泰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仅是写环境, 对人物的刻画也有侧面烘托
14、的效果。而托尔斯泰描写环境的视角有时是站在他的视角来交代,有时也是借聂赫留朵夫的眼睛看到的环境所描写的。托尔斯泰常常利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暗示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 “天气晴朗,他舒畅地吸了一大口春天的空气。 ”10聂赫留朵夫决定对卡秋莎的案件负责,他看见了卡秋莎案情申诉成功的曙光,替卡秋莎更是替他自己感到松一口气,他觉得为卡秋莎做了一件事,他所犯下的罪也就没那么严重了。这里的环境是以聂赫留朵夫的视角描写的,所以他眼中的各种环境更能代表他的不同的心情。聂赫留朵夫准备探监寻求卡秋莎的原谅,他看见“昨天晚上下了第一场春雨。凡是没有修马路的地方都长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里” 11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聂赫
15、留朵夫的精神就是新长出的绿草,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破土重生。他此时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改变了,他认为他有罪,需要向卡秋莎赎罪,自省的精神正在一点一点萌芽。作者把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阶段的环境背景写在花红草绿的春天,带着春天特有的苏醒特点,聂赫留朵夫从感知的麻木到渐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他常常享受着春天的力量,在万物苏醒的春天慢慢复活了。在这些环境描写中,尤为突出的的是对月亮和早晨这两个意象的描写。月亮在托尔斯泰笔下是最纯洁的东西,它能吸附一切罪恶,它也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纯洁与否的显示仪。在聂赫留朵夫污奸了卡秋莎后, “迷雾开始下沉,丛雾8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6
16、4 页9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311 页10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88 页11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140 页 6幕后面浮出一钩残月,凄凉地照着黑漆漆、阴森森的地面。 ”12这时的月亮已变得残破不堪,它幽幽地照着大地,失去了它原来的光彩,这种黑暗的月色也就是男主人公内心黑暗的象征。而当聂赫留朵夫在思考他的土地要不要赠送给农民时, “从打开的窗子里飘进来清凉的空气,泻下溶溶的月光,传来一片蛙鸣,还夹杂着夜莺的低吟浅唱。 ”13当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矛盾时,外面的环境也是颇不宁
17、静的,作为贵族阶级的聂赫留朵夫能考虑将私有的土地交给农民,这本就是不易的。 “溶溶的月光”是使聂赫留朵夫内心平静的力量,托尔斯泰在这里也使用了环境与心理相融合的描写手法,情景交融,让人物的心理愈加真实。当男主人公对自己的行为忏悔,开始怀疑整个地主阶级的罪恶时“一轮近乎圆满的明月从仓房后面升起,院子里布满了黑黑的阴影,破房子的铁皮屋顶都被照得闪闪发亮。 ”14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世间万物,它的几近完美也是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上彻底觉醒的信号,近乎圆满的月亮就象征着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层面已经快达到理想的状态。托尔斯泰不仅对“月亮”富裕了特殊的意义,他对“早晨”的描写也可谓是独具匠心。 “第二天早晨,昨天舍
18、不得交出土地、清理庄园的心情已经完全消失。 ”15聂赫留朵夫晚上矛盾,犹豫不决的思想到了早晨就似乎得到了净化, “早晨”好像对聂赫留朵夫的精神进行了洗礼,让他正面的思想更加坚定。 “聂赫留朵夫早晨醒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昨天他做了一件卑劣的事情。 ”16聂赫留朵夫受到了玛丽爱特以及贵族生活的诱惑,他牺牲一切的心动摇了,但是经过了一个晚上,早晨醒来时他又感到了忏悔,他的思想高度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所以“早晨”这一意象对聂赫留朵夫的思想有净化的效果。托尔斯泰用“月亮” 、 “早晨”两个意象寄托了他对聂赫留朵夫的期待, “月亮”与“早晨”让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19、是导致聂赫留朵夫堕落的直接原因,其中突出的是三年的军官生活对聂赫留朵夫的影响。这种生活迅速地腐蚀了他,使他彻底发生改变了,因为他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当时格格不入,总是受到其他人的不解和嘲笑,而他的恶劣品行却能融入当时的上流社会, “军官生活本来就容易使人堕落” , 17所以聂赫留朵夫屈服了,他鲜活的思想也慢慢被磨得扭曲变形,他顺应了人们所认为的“本该如此”的生活方式,这说明了贵族社会对他灵魂侵蚀之深。而小说中对他在军队生活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对沙俄军队腐败、糜烂的抨击。像这种环境描写处处皆是,揭示了男主角的思想变化的缘由,托尔斯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把聂赫留朵夫慢慢步入深渊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了,使
20、聂赫留朵夫的形象更加圆满。托尔斯泰还利用环境的对比描写加强人物的性格。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在强烈的环境对比下出场的,卡秋莎待的妓院荒淫、糜烂,她之后被关的监狱肮脏、哄臭。与她所住的环境有天壤之别的聂赫留朵夫过着极其奢华,舒适的生活。这样环境对比的写法加深了聂赫留朵夫罪恶的程度,致使卡秋莎沦为了受人摆布的妓女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罪恶,而且依然潇洒快活。这对卡秋莎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无罪的人正在受罪,有罪的人逍遥法外,强烈的对比让聂赫留12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62 页13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206 页14 列夫托尔斯
21、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230 页15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207 页16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295 页17 列夫托尔斯泰著 .复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年 6 月,57 页7朵夫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加深刻。(三)巧妙的修辞手法的趣味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多次运用了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环境的对比,人物精神变化前后的对比这些对比的运用使聂赫留朵夫形象更加鲜明,让他的形象的轮廓越来越凸显出来。托尔斯泰还用了很多带有讽刺味道的比喻,给读者带来视觉上愉悦的同时,也让读者走进聂赫留朵夫的内心。
22、聂赫留朵夫与米西小姐交往时,结婚与不结婚的决定困扰着他, “聂赫留朵夫因此嘲笑自己是布里丹的驴子。他始终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选哪一捆干草好。 ”18这里的比喻是聂赫留朵夫的自嘲,他自己也知道他对结婚这件事犹豫不决很可笑, “布里丹的驴子”这一比喻也非常的贴切,显示了托尔斯泰高深的写作技巧。米西的曲意奉承让“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好像一匹被人抚摸着而要它带上笼头、套上车子的马。 ”19聂赫留朵夫并不是迷糊的人,他有细腻的思想,他懂得女性内心的细微想法。而他内心是一个不愿被束缚的人,所以他对米西的种种牵绊纠缠是不情愿的。而当他去监狱探访卡秋莎时, “看见房间被一道铁丝网隔成两半,人们像苍蝇钉在糖上那样紧贴
23、在铁丝网上。 ”20这里的比喻让人初看时忍俊不禁,但是脑海中出现这种画面,内心还是会引发深思的。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运用的比喻描写大部分都带有幽默色彩,让读者在认识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时不再那么深沉,而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作者的比喻也有浓浓的讽刺意味,既讽刺了聂赫留朵夫在不同情境中可笑的行为与思想,又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二、 聂赫留朵夫与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很多部小说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都带有很浓的自传性色彩。而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后一部带有自传性的小说。 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就像是作者的影子。他与作者的经历、思想的转变、还有价值观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聂赫留朵夫的不只是托尔斯泰观察生活所得,他几乎就是
24、托尔斯泰自身经历和思想的实录。他也寄托了作者对于叛逆贵族的殷切愿望,他与作者都是孤独的,他的思想很难得到与他相同得贵族阶级的理解,更不用说支持了。他和作者一样是进步的叛逆贵族阶级,但是他们的探索道路注定是孤独而艰难的。 (一)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相同的经历聂赫留朵夫和托尔斯泰都是出生在贵族地主阶级,托尔斯泰出生名门世家,聂赫留朵夫出生在世袭贵族。这种出生就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人、朋友、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都有过几年参军经历,最后都受到了军队的生活荼毒。从军队回来后聂赫留朵夫和托尔斯泰差不多都有十年的堕落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他们的思想觉悟不止是停滞不前
25、,而是在猛烈地后退。但是他们都有着深刻的自省精神,在对自己的罪行忏悔后,都付出了行动。聂赫留朵夫最后把土地都交给了农民,跟随卡秋莎前往西伯利亚;托尔斯泰一直尽力帮助农民,最后不惜与他圈子的生活决裂而离家出走。他们俩在家庭方面也有一些相似点,托尔斯泰和聂赫留朵夫对于姑妈的爱18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17 页19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97 页20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 月,143 页8都是一致的。托尔斯泰的父母早逝,所以他一直是由姑妈抚养,他的思想品质有着姑妈的教育因素,他对姑妈
26、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而聂赫留朵夫的姑妈终身未嫁,一直都很疼爱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也很爱她们,爱着她们的纯朴。(二)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的思想转变聂赫留朵夫与托尔斯泰在思想性格上很相似。和作者一样,聂赫留朵夫的思想也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转变历程。他们的思想都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这三个阶段。学生时代的他们都有着伟大的抱负,处理事情方面也是热情、有激情。他们都是热血、纯洁的青年,西欧启蒙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都给了他们强烈的影响。然而几年的军官生活迅速地腐蚀了他们,使他们彻底发生改变了,因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当时格格不入,总是受到其他人的不解和嘲笑,而恶劣品行却能融入当时的上流社会, “
27、军官生活本来就容易使人堕落” , 21所以他们屈服了,他们鲜活的思想也慢慢被磨得扭曲变形,顺应了人们所认为的“本该如此”的生活方式,这说明了贵族社会对人灵魂侵蚀之深。而小说中对聂赫留朵夫在军队生活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对沙俄军队腐败、糜烂的抨击。聂赫留朵夫和托尔斯泰都带有叛逆思想和深刻的自省精神,所以注定他们要经历“复活”这一阶段。聂赫留朵夫道德和精神“复活”期间的形象隐藏着托尔斯泰的影子,托尔斯泰晚年极力脱离腐败,黑暗的贵族势力,转向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放弃了自己的贵族特权和工地财产,成为了千百万农民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者。聂赫留朵夫在精神复活后帮助无辜的囚犯获得自由,对受到剥削压迫处于水深火热中的
28、农民产生了无限同情。于是他将土地无偿交给农民,并为他们思考如何处理土地分配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他已经将底层劳动者的利益看得高于自身利益,回到了当初有思想的热血青年状态。完整体现了“它对专制制度的原则提出了愤怒的抗议,向俄罗斯宣告土地应属于从事耕作的农民” 22在于政治犯前往西伯利亚期间,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与革命者们接触以后,发现他们中有的人其实是无私的奉献者,革命者中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染了聂赫留朵夫,使他又燃起了为人民谋利,自我牺牲的拳拳之心。(三)托尔斯泰与聂赫留朵夫在价值观上的相似点聂赫留朵夫与托尔斯泰在看待土地私有的制度上的观点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土地不能被地主所独有
29、,所以他们都为农民思考过他们的利益问题,也为他们做过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作为贵族想要真正融入到农民中去,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这就注定了他们思想探索道路的曲折。聂赫留朵夫开始是把一部分土地收益送给农民,以低廉的租金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但这种改革并没有挽救农村的经济,解决土地问题。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还给农民,收取租金,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最后农民对他改良的不信任让他对自己的阶级做了彻底的否定,这时的聂赫留朵夫精神上已经复活并且开始向人民靠拢。托尔斯泰也是一直与他所在的贵族地主阶级进行思想斗争,他想过很多的方法解决农民的灾
30、难,但是他提21 列夫托尔斯泰著 .复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年 6 月,57 页22何满子编.青年文学手册C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年 5 月,738 页9出的解决策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当时土地私有制的社会根本行不通。最后他对他所在的阶级彻底失望,抛弃了他的贵族地主的地位,毅然离家出走,这时他的思想高度是空前的。他们对于土地制度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土地公有,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贵族阶级也都是批判的态度,聂赫留朵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叛逆贵族”的形象,他有深刻而坚定的自省精神,但他也有一些荒诞的想法,可笑的缺点。代表贵族主义的他作为线索见证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虚
31、伪、腐败、糜烂的现象,也见证了不同阶级的人利己主义的膨胀促使他们变得冷血无情的过程。托尔斯泰对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当时社会和官场中的实际形象,而他也确实是一个真实人物的影子,映射着当时的社会现实。 “60 至 70 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宗法制俄国一切旧关系的急剧变动,世界观开始转变的托尔斯泰开始更加同情劳动人民,疏远贵族阶级,表现出了同本阶级决裂的意向,提出贵族平民化思想。” 23首先,聂赫留朵夫的出场就是一个上层社会的贵公子,他光鲜、整洁的外表下是一颗虚伪、荒淫、无耻的心, “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迷恋酒色,享乐成癖。 ”24这是一个典型的贵族主义形象,
32、反映了几近所有贵族老爷的恶行。此时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笔下完全否定了的人物。但是学生时期的他是一个善良,纯洁,有思想的人,西欧启蒙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反对封建制度、僧侣和贵族特权的思想,给了他强烈的影响。他曾经批判“土地私有制” ,并把父亲留给他的小块田地送给了农民,那时他是一个真诚,充满活力的小伙子,甚至还愿意为一切高尚的行为做出自我牺牲。他善良的本性揭示他日后精神上的觉醒是有可能的。然而三年的军官生活迅速地腐蚀了他,使他彻底发生改变了,因为他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当时格格不入,总是受到其他人的不解和嘲笑,而他的恶劣品行却能融入当时的上流社会, “军官生活本来就容易使人堕落” , 25所
33、以聂赫留朵夫屈服了,他鲜活的思想也慢慢被磨得扭曲变形,他顺应了人们所认为的“本该如此”的生活方式,这说明了贵族社会对他灵魂侵蚀之深。而小说中对他在军队生活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对沙俄军队腐败、糜烂的抨击。在堕落中,他不仅抛弃了自己曾坚持的信念,而且还做出了一些恶行。他诱奸并遗弃了自己的初恋玛斯洛娃,还给了她一笔钱来掩饰自己的虚伪,保留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其实这也源于当时社会上的习气,大多数贵族老爷都这么做,聂赫留朵夫身边的申包克,他的叔叔格里沙,连他的父亲也干过这种事。在这种情况下,聂赫留朵夫的行为也就不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显得合情合理了。(二)叛逆贵族的“复活”不过,在聂赫留朵夫的心灵深处还隐藏
34、着一颗追求正义的种子。他的叛逆之路经历了非常艰巨的过程。而他的“复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聂赫留朵夫以检察官的身份出席法庭时,意外碰到了以前姑妈的养女卡秋莎(玛斯洛娃) ,十年前那个被他诱奸后抛弃了的女人。事实上,23 金元浦、孟昭毅.外国文学史 C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 年 4 月,227 页24 列夫托尔斯泰著.复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年 6 月,55 页25 列夫托尔斯泰著 .复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年 6 月,57 页10他在抛弃了卡秋莎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也有过自责和纠结。但是为了让生活没有思想的包袱,日子能过得更快活,他努力让自己忘记这件事情。而现
35、在在法庭上,他记起过去自己的种种罪行,内心感到无比羞愧,但他的利己主义又让他不敢承担责任,不愿让人知晓他所做的一切,不愿让自己的名誉扫地。各种复杂而痛苦的情绪在他的心里抗争。最后无罪的卡秋莎却因为法官,检察官等粗心大意,敷衍散漫的审判判刑 4 年流放生活。然而玛斯洛娃的错判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官场下的必然结果。这让聂赫留朵夫认清了官场让白变黑,黑变白的劣性,对贵族阶级组成的官场产生了逆反心理。而当卡秋莎被判刑后放声大哭时,他的心灵受到了猛烈地撞击,他为以前的罪行感到深深地自责后悔,赎罪的想法一直盘踞在他内心。这种情绪正是聂赫留朵夫心灵“觉醒”的开始。他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思
36、想限定,对自己和自己的阶级做出了否定。他为赎罪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让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卡秋莎的案子奔波,许诺同她结婚,取得她的饶恕,尝试着唤醒无可救药的卡秋莎的善良本性等一切都是聂赫留朵夫在灵魂上的觉醒,这个充满空想主义的思想探索者开始采取切实的行动,不做行动的矮子。他搬离了大宅院,辞退了仆人,鼓起勇气探望玛斯洛娃。同时他也见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败,黑幕重重的政府机构,贵族主义官场各种形形色色的剥削者和自以为是的压迫者,还有那些社会底层被剥削被压迫、灾难深重的老百姓,让他对贵族主义更加叛逆。于是他开始冲破束缚他精神的虚伪思想,摆脱与其他贵族的虚伪关系,抛弃母亲留下的遗产,放弃了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他
37、这才走上精神复活的光明大道上。而这一时期聂赫留朵夫做的最艰难的决定就是和已经无可救药的玛斯洛娃结婚,作为贵族阶级的他坚持和一个下层妓女结婚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深受贵族主义腐蚀的他只有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这样做,而这也正说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困难重重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是聂赫留朵夫灵魂的逐渐复活。此时他已不再是托尔斯泰笔下否定的人物,而成为了托尔斯泰精神的寄托,他已是理想贵族主义的代表。托尔斯泰将玛斯洛娃作为引子,带着聂赫留朵夫一步一步地接近社会最底层,在几次探监过程中他见识到了狱中的恶劣环境和各种各样的冤假错案,看到了律和监狱的不公正和不合理,他在认识上得到了逐渐的提高。处理两次田产的
38、农村之行,他亲眼目睹了农民一贫如洗的残酷现实,见证了从城市到农村人民的苦难:儿童夭折,妇女从事超负荷的繁重劳动,人民因粮食不足而必须忍受饥饿,老百姓一步一步走向这种悲惨的境地,而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用来养家活口的土地被贵族地主霸占了。这些都加深了他对私有制造成农民苦难的认识。而且他意识到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整个贵族阶级不合理的土地私有制导致的必然结果。 “动物的人”诱惑他一味追求个人幸福,甚至为了自己幸福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幸福。经过精神净化的聂赫留朵夫终于让“精神的人”战胜了“动物的人” 。聂赫留朵夫不仅帮助玛丝洛娃,还帮助了其他受难者。他为无助的囚犯奔走,为贫苦的农民解囊,并放弃了两处田产,决心陪伴玛丝洛娃去流放。在为民伸冤中他更加认清了贵族阶级的罪恶,决心与贵族彻底的决裂。他由对地主阶级的否定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彻底的否定。精神复活的聂赫留朵夫对深受苦难折磨的农民产生了无限的同情,因此他对自己田产采取了土地改革,来减轻农民的压力,而青年时代的思想观念是聂赫留朵夫采取土地改革的基础。但是一个贵族想要真正融入到农民中去,光有美好的愿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