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34570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球化中大学中的价值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球化中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摘要: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观历史潮流,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历史、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心态,使大学生们的价值观面临着选择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背景的复杂化和渠道的多样化等新情况,这些都对大学生们的思想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信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支柱,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践行标杆。关键词:全球化 大学生 社会主义 价值观一、经济全球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既打破了传统的民族经济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民族精神、文化上的壁垒。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各种信息和

2、观念愈益快速地传播,人们将在日益扩大和频繁的思想文化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国经济生活的变化,相应地带动了思想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变化,以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为基础,世界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思潮在众多领域广泛交流,有利于我们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抛弃落后观念,加速形成和确立新的必要的思想观念。2、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一些非社会主义甚至敌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文艺作品等常常被一起引进来,这就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觉,以为它们是社会主义所允许或认同的东西,从而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的防御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

3、信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还涌现出了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体,越来越影响到民族国家主权和职能的实施,甚至对主权国家本身存在的价值构成挑战,这当然会使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挑战;同时全球化进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和超国家的人类共同利益,这促使人们以崭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当代世界,形成了一种超越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等界限的全球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与效忠,从而削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对立共同合作,这就容易使人们模糊阶级界限和制度界限,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二、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时代境

4、遇 1、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客观进程和特殊时期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回避的历史进程,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从以往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它表现为各国、各民族和不同文明体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上多元性的整体化趋势。在这一进程中,不仅商品、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互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推向世界,希望可以实现自己“普世的价值观” ,从而使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受到

5、新的调整与改变,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将来。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全球化过程中充满了意识形态的陷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企图在价值、伦理和意识形态上取得主导权,以便按照他们的意思和标准来塑造世界。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自觉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发挥民族核心价值观的

6、主导地位和价值导向作用。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又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正一步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政治和文化思想也在经历着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成就的同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负面效应和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从世界历史的现实来看,社会转型时期是最容易发生贫富分化、社会失衡、信仰危机和政治腐败等问题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各种经济和政治问题都会通过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表现出来。比如,当前我国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组织形式、就业岗位、管理方式等也日益多样化。与此同时,社会

7、阶层、群体进一步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其他丑恶现象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不断蔓延并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2、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境遇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表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生活在变迁的时代境遇中,在全球化的冲突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和多层化的特点,核心价值在动荡中摇摆,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本位的一元价值观日渐脆弱,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

8、“价值困境” 。一是社会、国家与自我关系出现偏差,个人价值第一。西方人生哲学、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利益趋动,使一些大学生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逐渐淡漠甚至丢弃,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过分注重自我,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强,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取舍中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步入了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二是他人、自然与自我关系出现偏差,功利性倾向明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摒弃了人生目标中的超然性目标,普遍认同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观。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往往更多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正确的道德标准。在利他与利己发生冲突时,毫不犹豫

9、地选择利己,为了一己之利,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其生存方式越来越世俗化、功利化。三是理想信念模糊,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上出现偏差,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获得,一切向钱看。一味追求生活安逸舒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追求时髦的“酷”文化,推崇怪异、反常、颓废的生活行为方式,意志力薄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责任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困惑已影响到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学业的完成。三、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背景: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1、西方价值观和东方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东西方价值观因历史背景和哲学基础的不同,具有各自

10、不同的内容。总体来说,东方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讲求“利他”的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观领域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一方面推动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容易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价值观上的混乱。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本民族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看作是“普世价值”,凭借他们在经济和科学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地把他们的价值观念向亚洲地区进行渗透,希望实现全球“一体化”局面。但实际上,全球化进程不仅没有调和不同国家的利益,反而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化方面,就形成了全球化时代民族

11、、国家文化与价值的冲突与激烈碰撞。2、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价值观,尤以儒家文化为典型。建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流的价值观念也相应地发生转变,强调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和社会,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化发展成为多元化,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不断发生利益冲突。市场经济在充分激发社会成员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的同时,也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只讲个人利

12、益,不讲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他人利益;只顾个人需要,不顾他人需要;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以及过分强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价值等,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准则。”1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出现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趋势。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价值多元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多元化所决定和支配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多样化的现实和多种社会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认识上的分歧。价值多元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四、大学生价值观重构的困境:价值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1、混淆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价值认知是

13、指“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价值认识的过程”。2价值认知相对于价值认同而言处于感性认知的低级阶段,但却是后者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因为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通过思维活动对社会现实进行初步了解和把握,并在判断、推理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完成已有个人价值观对其的“过滤”,才能达到由“知其然”的感性认同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同即价值认同的阶段。3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人们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激烈冲击,对原先所提倡的传统价值体系产生的怀疑,削弱了原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的淡化和信念归属感的迷茫。很多大学生对到底追求什么价值、怎么追

14、求价值困惑不解。2、消解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4在我国,市场经济提倡的自由竞争和与之相伴生的利益多样化,扩展了人们选择的空间,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价值多元化的日益深入也使得人们在诸多的价值尺度中感到无所适从,增加了对基本价值选择的困难。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实用化和价值判断模糊化的特点。一项调查表明,有 40.3%的大学生认为“漂亮女生傍大款”是个人自由,5.8%的大学生认为“

15、漂亮女生傍大款”是摆脱贫困的手段,两者合计达 46.1%。大学生对“留学生学成不归”现象的看法,认为“归不归是个人自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43.1%,认为“不归国不等于不报国”的人数占 32%,传统的观点“不归国有负祖国人民培养”的选择率仅为 13.8%。53、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两个环节,只是停留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知、理解和认同上,更重要的是要将之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向上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而在具体行为中却又难以践行,价值认知与价值行为之间存在着

16、严重的分离现象。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 892 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 82.77%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6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相当多的学生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道德信条,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我,集体观念淡薄,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置社会规范于不顾。南京师范大学社会调查协会对南京 5 所高校近 500 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诚信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学生愿高价做枪手”。7此类现象与大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水平极不相称,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

17、的价值观的抉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形成自己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我国,价值多元化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危机,给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指针,引领着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实现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8、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依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2.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共同理想是理想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共同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19、同理想是我们党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的理想认同基础,是保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是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武器。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更应该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服从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3.精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20、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引领全社会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尤其需要以这两大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同时

21、要大力弘扬时代先进人物事迹及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坚定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决心和信心。4.基础: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新时期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被破坏,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些人包括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构筑坚实的道德基础,其重点是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

22、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道德准则转化为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和规范,并通过道德实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使个人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知荣知耻。总之,全球化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全球化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全球化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全球化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全球化大学生社会主义

23、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束语:我从 2009 年进入大学学习后,就发现我身边许多同学对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有很深的误解和成见,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想去了解,甚至有资本主义自由化泛滥的倾向。个人思想严重,对于一些关乎集体主义的事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是嗤之以鼻,更有甚者报以反对的态度。作为一名当代大

24、学生我深深地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这些现象也促使我想对全球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调查,我以采访同学,查文献,上网查资料形式为研究载体着手开展调查工作。将调查结果写成上文。参考文献:(1)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 李斌雄,张小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年 4 月(2)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 郭良婧. 河南大学学报,2004 年3 月(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 年 9 月(4)全球化与价值冲突 程光泉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7 月(5)全球化与公民社会 李惠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