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37467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舞蹈学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Tries To Discuss The Opposition To Japan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Sing Movement To Star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院 系 专 业 学 生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音乐学班 指导教师 摘要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的屠杀和蹂躏,激起了中华民族广泛、全民性的抗日救亡斗争。在这场民主革命斗争中萌生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2、。这场运动酝酿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三、四年间;而在 1935 年“一二九”运动中得到很大发展,形成全国性热潮;自 1937 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之后到 1938 年 11 月武汉撤退之前的抗战初期,成为这场运动的最高潮。救亡歌咏运动如此迅速地得到中华儿女的认同,由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为苦难的中华儿女而歌,它喊出了近百年国人积压在心底的,被侵略,遭涂炭,受迫害的愤怒激情和争取胜利的吼声!关键词: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发展,影响Tries To Discuss The Opposition To Japan Saving TheNation F

3、rom subjugation Sing Movement To Start,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Musicology 2,003 levels of Instructs teacher AbstractThe sum has trampled on Japan aggressor troop to massacring of northeast China people , has evoked the Chinese nation is broad , resisting Japanese invasion of the whole peopl

4、e saves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to fight with. In th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fight with middle have budded to resist Japanese invasion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singing moves. During that this motion brews after incident in 1931 “Sep. Eighteenth“ three , four years; But get the countrywid

5、e upsurge very greatly, developing , taking form on 1935 among “129“ motion; Anti-Japanese War initial stage before Wuhan retreats since 1937 after all-round Anti-Japanese War of “the July 7 Incident of 1937“ to November , 1938, become this motions most climax. The singing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

6、inction moves the acception getting Chinese sons and daughters so prompt , have full patriotic enthusiasm and distinct political inclination since are content reported by it, it is to be the suffering Chinese sons and daughters but sing, it has been called out close fellow countrymen a century keepi

7、ng the great affliction , invading , meeting with in the heart long in stock , intense emotion has been composed in reply by the anger oppressing cruelly striving for the victory roaring!Key words:The opposition to Japan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singmovement, emerges, the development, affe

8、cts目录前言 1一 抗日救亡歌咏的兴起1(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原因2二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及影响3(一)建立歌咏团体,举行歌咏运动3(二)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6结束语 7致谢 7参考文献7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1前言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 60 多年,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历史应该永远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因为那是一段惨痛的记忆。然而今天那些“侵略者”并未对自己的罪过进行反思,反而一再表现出不可原谅的骄狂和蛮横。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并非狭隘的民族仇恨,而是要让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的同胞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世世代

9、代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把那些破坏世界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意在把这些响彻一时的抗敌号声、英雄主义的颂歌,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里。一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屡遭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她的东方,一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的国家-日本,就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中最贪婪、最疯狂而无人道的强盗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在打中国的主意,妄想把我们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祖国变成为它的独占殖民地。它将杀戮变成一种疯狂的游戏,它制造着灾难和毁灭。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始于 1874 年对台湾的侵犯

10、,此次战争中它从清政府手中货利 50 万两白银和琉球岛等。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又对中国派往朝鲜的海陆军发动突然袭击,不宣而战。该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所属岛屿让割日本;赔偿军费 2万两白银;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享有设立领事馆、建造工厂、进出口各种机器设备等特权。1904 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权利的帝国主义强盗之间的角逐,日本获胜并把中国的东蒙与南满收入囊中。1914 年8 月,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幌子,乘机出兵我山东半岛,侵占济南,夺取胶济铁路,攻陷青岛,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

11、侵略位置。1915 年 1 月 8 日,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1916 年 10 月,日本政府以隐蔽的经济手段,促使黎元洪、段祺瑞、政权成为其傀儡,并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其统一东北的代理人。事实证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 ,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早已形成。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21928 年,日本制造了“皇姑屯事件”进行挑衅;1931 年 5 月,制造“中村事件”1931 年 7 月,制造“万宝山事件” ;1931 年 9 月 18 日 10 时 20 分, “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线,在日本侵略者长期精心的策划下,终于在沈阳北郊的柳条湖

12、地区点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只用了 4 个月零 18 天,就将东北三省沦为其铁蹄下殖民地,使得上万民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背井离乡。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屠杀和蹂躏,激起了中华民族广泛、全民性的抗日救亡斗争。在这场民主革命斗争中萌生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原因1929 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四年之久,是破坏力空前巨大的世界性危机。这场危机于 1930 年春波及到日本,1931 年达到顶点。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失业者充斥街头,农民生活极其贫困,城市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动荡不安,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面临着这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

13、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日本人民的视线,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日本成为远东的战争策源地。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不断制造挑衅事件。1931 年 7 月,日本侵略军在吉林省长春市北的万宝山,挑起中朝农民纠纷造成流血冲突,日本警察开枪伤害中国农民多人。接着,在日本的煽动下,在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事件,一周内杀害华人 109 人,160 多名华人受伤,这就是万宝山事件。8 月又利用日本参谋本部中村震太郎大尉和随员 3 人非法潜入大兴安岭地区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驻军抓获秘密处死的所谓“中村事件” ,煽动战

14、争狂热,叫嚣“应利用中村事件的机会诉诸武力,一举解决各项悬案。1931 年 9 月 18 日晚上,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火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们同声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全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进行抵抗。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日浪潮。在反日浪潮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全国

15、各城市的爱国工商业者纷纷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中来。他们起来抵制日货、拒绝与日商买办往来,要求政府实行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3对日经济绝交。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爱国热情极为高涨,其他阶层的爱国人士也积极主张抗日,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一部分人违背国民党中央的意志起来抗日。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成为不可阻挠的历史潮流。对那时代的的热血战士和民众而言,除前线的真刀真枪的血战和无私忘我、激情洋溢的后援外,还有另一种伟大的“启蒙” ,那就是“歌声” ,响彻中国城乡的“救亡之声” 。二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及影响(一)建立歌咏团体,举行

16、歌咏运动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之声召唤着音乐家们投入到民族救亡战斗的行列中去。“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上海国立音专师生在萧友梅、黄自的鼓励支持和直接参与下组织了“抗日会” ,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他们先后到青浦一带为义勇军募捐演出,到杭州举行“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等,呼吁同胞们快快觉醒,团结抗日。1935 年 2 月 22 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刘良模发起组织了上海的“民众歌咏会”。明确的提出:“我们不是为唱歌而唱歌,我们是要为民族解放而唱歌。 ”并号召“凡是会唱歌的人,都应该把这雄壮的歌声传播到他的周围的群众中间去,这是歌唱者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应该负的责任” 。 “民众歌咏会”很快发展壮大,并

17、在香港、广州等许多城市建立分会。以音乐工作者聂耳、吕骥为主,1935 年 5 月开始着手组织了“业余合唱团” ,并大力支持当时由爱国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民众歌咏会” 。这两个歌咏组织在群众中传播了许多优秀的爱国歌曲,广泛地团结了上海各阶层中要求进步、爱国的音乐爱好者,掀起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救亡歌咏运动,并且还为这一运动的深入普遍发展培养了许多骨干。由于救亡歌咏的社会影响不断增长,当时的南京政府和上海租界的统治当局,以禁唱禁演、禁止出版、取缔歌咏组织、驱散歌咏集会、直至逮捕歌咏骨干等手段,力图扑灭救亡歌声。1936 年 8 月,民众歌咏会被勒令解散,其他歌咏团体也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压迫。但民

18、众歌咏会、业余歌咏团等仍以分散、隐蔽的方式坚持了活动,并于同年 10 月以后,随着全国抗日民主斗争的再度高涨,掀起了救亡歌咏运动的新高潮,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歌咏活动。其中如:1936 年 10 月 22 日,为鲁迅葬礼举行的“挽歌游行”;年底为援助绥远抗战,举行的“援绥音乐会” ;1937 年 6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4月,为赈济西南、西北各省灾民举行的一系列“赈灾音乐会”和“赈灾歌咏大会” ;1936 年底至 1937 年上半年,吕骥、刘良模及“青年会战区服务团”等,赴绥远抗战前线,举办“军民联合歌咏大会”和“军官歌咏训练班” ,后又到山西等省继续推广;其他爱国宣传团体如新安

19、旅行团等,也在绥远前线进行相同的活动,并巡回宣传于全国各地。这都标志着救亡歌咏运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抗日救亡歌咏在 1935 年下半年举行过两次音乐活动,第一次是“聂耳追悼会” ,会中一些歌咏团体演唱了聂耳的大部分歌曲;第二次是在精武体育会礼堂举行的群众歌曲音乐会。两次活动都对广大听众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1936 年 1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于上海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歌曲作者协会” ,成员包括当时各方面从事救亡歌曲的词曲写作的诗人、作家陈子展、龙沐勋、柳倩、任韵、塞克、关露、周钢鸣等,音乐家冼星海、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孙慎、丁珰、吕骥、任光、张曙、

20、孟波、麦新、周巍峙、沙梅等人。从此,团结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丰富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了。1935 年 12 月 9 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学联的领导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示威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反对华北自治”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有百余人受伤,30 多人被捕。翌日,北平学联决定全市学生总罢课,抗日反动当局镇压学生的暴行,并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斗争。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中共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把救亡运动推向新高潮的号召。随着“一二九”爱国运动爆

21、发,并由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全国各地的救亡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至 1937 年 8 月在上海还成立了 50 多个歌咏团体参加的“国民救亡协会” 。北平、南京、苏州、无锡、杭州、桂林、福州等城市的歌咏团体更是不胜枚举。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渐形成了全民性的热潮,音乐界的各方面人士在此运动中逐渐汇聚拢来,结成了以抗战音乐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战线。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同入侵者殊死抗争。大敌当前

22、,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战地服务团,负责宣传的学生整天携带着抗日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5宣传品,高唱着嘹亮的抗日歌曲,活跃在抗日救亡前线,活跃在大街小巷,抗战号角的歌咏运动正蓬勃的开展。全国各地的抗战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也纷纷聚集到当时被称为“战时首都”的武汉。文艺界各方人士不分派别,不分阶层,一致团结起来。为了进一步点燃全国各地的抗战音乐烈火,一大批救亡歌咏运动的骨干,如冼星海、吕骥、麦新、刘良模等人,联合影剧界各方人士,先后组织了救亡演剧队,战地服务队,青年战区服务团,儿童抗战宣传团体等,奔赴全国各地,所到之处,不仅传播救亡歌声,播撒抗战音乐火种,并帮助当地组织起了众多的歌咏团体,使抗战歌

23、咏遍布全国。此时,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曾组成了数以百计的“战地服务团” 、 “救亡演剧队”和“抗战歌咏团” ,走向战区和内地,深入到前线、工矿和农村,在更边远的地域内传播和组织救亡歌咏,从而形成了“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的形势。救亡音乐队伍的团结,也在全面抗战的形势下得到加强。1937 年 8 月 8 日,上海成立了有 50 多个歌咏团体参加的“国民救亡歌咏协会” 。1938 年前后,各种抗战文化组织和歌咏团体云集于武汉地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于同年 1 月 17 日,成立了包括全国音乐界各方面代表的“中华全国歌咏协会” 。同年 4月 1 日,以郭沫若为首的国民政府军

24、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由冼星海、张曙等组织了数百个歌咏团体,并连续举办了“抗战扩大宣传周” 、 “七七抗战周年纪念”歌咏游行、 “抗战献金音乐大会” 、 “七七儿童歌咏大会” 、“音乐游园大会” 、 “八一三宣传游艺会” 、 “抗战歌曲播送会” 、 “九一八纪念音乐会”等活动,发动起拥有数十万人参加的规模宏大的抗战歌咏活动。与此同时,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部队、机关、学校的群众歌咏运动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蓬勃开展起来。此外,海外华侨也开展了救亡歌咏活动。如在抗战爆发前后,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华侨中,均建有各种救亡歌咏团体,其中以任光在新加

25、坡举办的“民众歌咏训练班”和他辅导的“铜锣合唱团”等影响较大。1940 年后,刘良模在美国华侨中组织了“华侨青年歌唱队” ,并与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合作,录制了以“起来”为题的一组中国抗战歌曲和民歌唱片,其中包括罗伯逊用中、英文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 。(二) 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6可以说, “七七”事变不仅揭开了全面的抗战序幕,而且也把救亡歌咏运动推向最高潮。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歌曲作为宣传群众、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不仅使众多的爱国音乐家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而且一般业余音乐爱好者们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从

26、而使抗战歌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抗战歌曲中数量最多的是直接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和正面表现军民抗日斗争的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孙慎的救亡进行曲 、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麦新的大刀进行曲 、吕骥的武装保卫山西 、贺绿汀的全面抗战 、江定仙的打杀汉奸 、张寒晖的游击乐等,这些歌曲在音乐表现上虽各有特点,或深沉稳健,或慷慨激昂,或豪放粗犷,但一般多为行进曲形式的齐唱歌曲,并含有呼唤或呐喊的音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像贺绿汀的保家乡 、张寒晖的去当兵等群众歌曲,则是采用民歌风味的曲调,在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亲切的口吻中向群众宣讲抗战道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歌唱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合

27、唱曲的创作得到发展,并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 、 垦春泥 ,刘雪庵的流亡三部曲 ,江定仙的为了祖国的缘故 ,陈田鹤的巷战歌 ,夏之秋的歌八百壮士 、 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沙梅的打回东北去 ,舒模的军民合作等,特别是贺绿汀的游击队歌曾广为流行,反映了在群众歌咏活动广泛普及并提高的基础上,大众由习惯于传统的单音音乐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复音音乐转移的客观现实与可能。这一时期产生的不少抒情性歌曲同样激发着人们爱国抗战的热情,像五月的鲜花 (阎述诗) 、 松花江上(张寒晖) 、 长城谣 (刘雪庵) 、 故乡 (陆华柏) 、 嘉陵江上 (贺绿汀)及思乡曲 (夏之秋)等,都是感情真切,激动人心的

28、优秀之作,这些歌曲往往在对烈士悼念或沦亡的家乡的怀念中,不失愤怒和复仇的决心,在诸如长城谣 、 故乡 、嘉陵江上等抒情歌曲中,更通过结构、音调、节奏的对比手法,使悲伤、痛苦和激昂、仇恨的多种情感表现交织发展,从而在音乐上获得了戏剧性的效果。此间还产生了不少儿童歌曲,如麦新的马儿真正好 、吕骥的小队伍 、贺绿汀的谁说我们年纪小等,把儿童日常生活、思想感情同抗日救亡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塑造了抗战中的儿童天真活泼而又勇敢无畏的形象。唱着这些歌曲,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走向革命;听着这些歌曲,丧心病狂、骄奢淫逸的敌人闻风丧胆。抗战歌曲有如此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其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家们创作的歌曲不仅反映了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呻吟悲鸣,更以沉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