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思考题,你是否同意动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一观点?
不同视角下的动机观有何关系?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归因有何影响?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是从认知角度着手?还是从情感角度着手?,动机的性质,动机(motivation)
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力量。,动机的类別,1.生理性动机(physiological motivation)
个体身体上生理变化而产生內在需求,从而引起行为的动机。如,饥饿、渴、性等。
2.心理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引起个体各种行为的內在心理原因。多由学习
而获得。如求学、求名、求利行为背后之心理
性动机。,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內在心理历程。,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观,痛苦/快乐原则
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快乐及避免痛苦。
行为是由驱力所促动,而驱力则因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如在个体行为表现时给予需求上的滿足,就会强化保留该行为。,有效的赞美原则,赞美是课堂上重要的强化物。
教师常犯错误:
(1)不常赞美学生
(2)未依据学生实际行为而加以赞美,行为主义学习动机观局限所在,1.重外部控制较难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
2.手段目的化的结果可能有碍学生人格发展
趋奖避罚的心态
短暂的功利取向不利于学生产生迁移,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观,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內在原动力。
人是永远有动机的;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沒有动机。谈到人的动机之有无时,只能说某些人对他所面对的不想做的事缺乏动机(而对其他的事仍有动机)而已,但不能说他沒有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need-hierarchy theory),(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
(4)自尊需求,(5)知的需求
(6)美的需求
(7)自我实现的需求,,成长需求
基本需求,自我实现
美的需求
知的需求
自尊需求
隶属与爱的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1.主要观点,(1)需求有高低之分、前后之別;只有低一层次
需求获得滿足之后,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产
生。
(2)基本需求又称匮乏需求。因为这些需求的驱动作用,是发生在生理感官的需求有所不足时。
(3)成长需求又称衍生需求。因为这些需求之所以能引导行为是由于我们追求自我成长的傾向。
成长需求的特征:需求強度因获滿足而增強,2.两大需求的交互作用
(1)基本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成长需求对基本需求则有引导作用。
(2)学习动机属于求知需求。求知需求的产生于基本需求是否滿足。,3.自我实现中的高峰体验
(1)自我实现:个体皆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潜力,使
个体得以展现潜力的內在心理历程。
高峰体验:个人自我追寻到自我实现之前的一
种喜悅感。
(2)自我实现是多种需求连续滿足后出现的心理需求。
(3)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重要的,因为决定个体行为者,就是自我实现需求。
(4)自我实现是一种过程,而非一种状态。自我成长是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时,所必然经历的重要部分。,需要层次论在教育上的涵意,1.缺失需求是成长需求的基础
只有先对成长中个体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其各种缺失性需求均各获得滿足之后,个体才会自发性的继续成长。
2.教育历程的因果关系
因:经由教育环境使个体获得缺失性需求的滿足
果:个体自行负责且自由选择地从成长需求中追寻自我实现,学习动机的认知论,学习动机是介于环境(刺激)与个人行为(反应)之间的一个中介历程。是学习者个人对学习事物的一种看法;因看法而产生求知的需求。,归因论的形成,Heider的社会知觉理论
Rotter的控制点(locals of control)
Weiner的归因论,Heider的社会知觉理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为。
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Rotter的控制点(locals of control),人和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一种看法。
内控: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内部的个体会认为成功或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造成的。(自我效能感)
外控: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外部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运气、任务难度、他人行为等因素导致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具有相对性:控制点会随着某些具体的活动与情形的不同而发生变化。,Weiner的归因论,1.又称自我归因论或成败归因
2. 集中解释个人在行为之后,自己对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认知解释。
3. 成功和失败会影响到我们对个人能力的判断。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失败或成功都做出相同的回应。这大部分决定于我们的人格, 尤其是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4.假设
(1)个人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所表现的行为存有
自求了解的动机
(2)解释自己行为后果时个人所做的归因是复杂
而多向度的。
(3)个人以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将决定于他
对以前行为结果所作的归因解释。,Weiner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个体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六种: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况以及其他。
根据个因素的性质又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纬度:
原因是 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来源)
原因是稳定还是不稳定的(稳定性)
原因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能控制性),,合理归因的建议,让学生了解归因对人情绪和动机的影响
不要把成功归之于外部因素和运气
不要把失败归之于自己的能力(习得性无能)
客观分析学习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习得性无能(learned helplessness),什么叫习得性无能
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表现为三个方面: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动物的习得性无能
学业习得性无能
社交习得性无能,,习得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的实验研究:
1964年,当Seligman进入宾州大学研究所攻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生时,正好赶上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不解地议论:
他们在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给狗做迁移(transfer)实验研究时,让狗接受两种不同的成对出现的刺激――一个高频率的声音和一个短促的电击,先有声音后有电击,实验的目的是希望狗能够把声音与电击联系在一起,在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一听到声音就象受到电击那样感到恐惧。,,在狗学会了对声音的恐惧条件反射以后,实验的主要部分才真正开始。他们把狗放到一个中间被一个矮闸分隔成两半、可穿梭往返的大箱子中,希望看到狗在大箱子中听到声音以后就产生与受到电击一样类似的逃避反应,跳过矮闸逃避电击。
研究者希望籍此来观察情绪学习是否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在大箱子中要产生听到高频声音以后的逃避反应,狗首先要学会跳过闸栏逃避电击,这样才能观察只有声音刺激时会不会引发同样的反应。要训练狗跳过矮闸逃避电击本来是轻而易举的,因为它跳过矮闸就可以避免电击。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学过在高频声音产生以后就会面临电击的狗躺在地上哀鸣,根本试都不试一下能否逃脱电击。
当然,狗不跳闸逃避电击就不能继续下一步看狗能否对声音产生逃避反应的实验研究了。所以这个结果让研究者们很困惑不解。,,Seligman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一个远比情绪转移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在实验的早期过程中,这些狗一定学会了无助(Helplessness)。
在电击发生时,无论狗是狂叫、挣扎都不能使电击停止,所以他们才会放弃,因为它们无论做什么、无论做不做对结果都没有影响,它们何必做呢?,,为此,在1965年1月, Seligman与同伴另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与演示动物是如何学会无助的:
他们给第一组动物(狗)可以逃避的电击,它们只要用鼻子去推墙上的一块板就可以停止电击,因此这一组动物是可以自我控制的,他们的行为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与遭遇。
第二组动物所受的电击的分量与次数和第一组完全一样,但是它们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能改变电击。
第三组是控制组,不接受任何电击。
经过上述过程以后,三组动物都分别放入可以穿梭往返、跳过闸栏逃避电击的大箱子中,看看狗是否会学会逃避行为。,,结果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在进入大箱子后的几秒钟内就发现、学会了跳过闸栏逃避电击。
而第二组狗虽然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矮矮的闸栏的另一边是什么样子,但它们没有去尝试逃避,它们放弃了,躺下来接受固定时间的电击。这项实验重复了8次,在无助组的8只狗中,有6只就坐在那儿等电击,而第一组的8只狗没有一只放弃。动物学会了无助以后,就会悲观地放弃。,,当时的心理学界,行为主义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Seligman的思想是对行为主义的挑战,当时他24岁,而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让人们相信他的研究结论。
因为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只有在反应带来奖励与惩罚的情况下才可能学习到这个反应”。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环境塑造的结果――奖励的行为会一再发生,受惩罚的行为会受到抑制,行为不受他内在思想的影响。而这里的狗的无助感并没有得到强化。,,行为主义者认为老鼠压杠杆是因为食物,人去上班是因为过去工作被薪水强化过,他们认为人与动物不可能学会思想与期待。但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期待与思想恰恰是人们行为的基础。
在Seligman的这个实验中,行为主义者认为狗在受到电击时一直不动而不去逃避是因为一定有某个时间狗躺着不动而电击停止了,电击的停止强化了狗躺着不动的反应。
这种解释十分勉强,因为狗可能因为电击的停止而被强化了“躺着不动”的反应,但也可以是在实验开始时,因为狗“躺着不动”而受到了惩罚,狗不应该“躺着不动”。,,尽管如此,为了迎接挑战,证明习得性无助的存在, Seligman与同伴后来又进一步改进了原先的实验设计:
第一组的狗只要静坐5秒钟不动,电击就会停止――不逃也不要紧;
第二组仍然是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摆脱电击;
第三组是控制组,没有任何电击。
然后再次分别把三组狗带到可以穿梭往返、跳过闸栏逃避电击的大箱子中,看看狗是否会学会逃避行为。
结果与原先的实验结果相同的是无助组仍然采取躺着不动的策略,控制组很快就学会了逃避电击。,,第一组狗的反应很关键,它们是静坐还是主动求变以逃避?
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刚进入大箱子时,由于受到先前静坐行为的良好结果的强化,它们会静坐几秒钟等待电击的结束。
但当电击没有结束时,它们开始乱窜,尝试新的逃脱方法,没有发现好的办法,它们就一跃而过,跳到箱子的另一边去了。
这个实验显示,如果不是习得性无助,动物甚至会放弃原先得到强化的有效行为去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学业习得性无能的模式,失败的
信息,消极的
情感体验,消极的
防御机制,逃避
学习,成败归因,消极的
自我概念,,,,,,,克服习得性无能的建议,重视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
失败情境合理归因
建立适当期望,获得成功体验
强化自我评价,谈化他人评价
学会消极情绪的自我调节,归因论在教育上的含义,1.根据学生学生自我归因可预测此后学习动机
2.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
3.长期消极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人格成长
4.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什么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Bandura,1986),班杜拉 (1925~)社会学习
理论代表人物,自我效能的来源,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的获得高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
替代性经验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产生的自我效能
言语劝导
通过积极鼓励增强自我效能
生理状态
焦虑、压力、唤起、疲劳等生理状态都能提供自我效能的信息,成功的信念,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
喜欢自己、悦纳自己
能力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压力是进步的动力
专注自己的事
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目标理论,目标理论就是以目标概念为核心的动机理论。Weiner(1990)在回顾80年代动机研究的概况时,预测目标理论将成为动机领域“一个新的主导方向” 。,Ames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成就行为的目的与指向,它是指由个体对成就行为的信念、归因和情感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复合体。个体“接近、投入成就活动的方式,以及对成就活动的态度”可以表现出他的成就目标取向。
成就目标理论(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对成就情境的认知差异会导致不同的成就目标取向。
成就目标系统直接影响个体对成就活动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成就行为,三种目标结构
合作目标结构(cooperative goal structure):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
竞争目标结构(competitive goal structure):个体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在团体中,只有当其他人达不到目标时,某个个体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
个体化目标结构(individualistic goal structure):个体是否达到目标与其他同伴是否达到目标无关,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对学习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幅度。,Ames提出动机是课堂目标和成就结果的中介变量,三种目标结构可以激发三种动机系统:
1、竞争目标结构激发的动机系统是自我中心的动机系统
竞争是个体的注意力指向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指向“怎样”完成目前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同别人比较时才变得可以解释,从中鉴别出自己能力的高低—能力归因
竞争会突出个体对能力的感知。
2、合作目标结构激发的动机系统是道德中心的动机系统
合作是为共同的目标——帮助行为的发生—共同努力-真实的评价
3、个体化目标结构激发的动机系统是学习掌握中心的动机系统
个体化目标结构不注重外部标准,强调自我发展与自身进步,Nicholls:任务参与(task involvement)/自我参与(ego involvement)
Deweck 学习取向(learning- oriented)/成绩取向(performance- oriented )
Maehr:任务目标(task goal)/能力目标(ability goal)
Ames:掌握目标(mastery goal)/成绩目标( performance goal),掌握(任务)目标: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注重学习的任务与掌握,考虑的是自己是否掌握了任务,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努力的作用,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提高能力的手段,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成绩(能力)目标:指个人把胜过他人,证明高能力,回避对能力的负性评价为目标,把完成任务作为表现能力的手段,重视社会比较。,在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归因与动机模式,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课堂气氛的比较,,掌握(任务)目标 成绩(能力)目标
成功的定义 提高、进步、掌握 高等级、与他人比较成绩
努力的原因 学习新东西 高等级、证明能力 满意的根据 进步、挑战、掌握 比他人做的好、用最小的努力
评价的标准 进步的证据 社会比较
对错误的解释 部分学习过程 失败、缺乏能力 关注焦点 学习过程 与他人相比的成绩,影响成就目标的因素,课堂任务
评价
责任定位,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一、现实学校教育不利于动机的因素
1.重知识的教学活动
2.整齐划一的学习进程
3.升学率与分数主义,二、有利于学习动机的理想条件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內在动机
2.从基本需求提升到成长需求
3.从需求滿足发展到价值追寻
4.从成败经验学到合理归因,,三、具体建议
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2.先要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3.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
4.使每个学生均获成功的经验
5.善用教师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