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和除杂.ppt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3,物质的分离和除杂,物质的分离和除杂的目的: 混合物 纯净物,,分离: 根据各组分的性质差异,采用适当方法将它们从混合物中一一分开,得到较纯的物质。 除杂(提纯): 利用主体物质和杂质间的性质差异,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除去杂质(杂质不用保留),得到较纯净的物质。,除杂的原则,(1)不增:不引入新杂质 (2)不变:尽量不改变主体物质 (3)易分: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分离、除杂常用的物理方法,思考与讨论: (1)如何除去NaCl中含有的少量NaOH? 盐酸 NaOH+HCl=H2O+NaCl (2)如何除去NaCl中含有的少量Na2CO3? 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3)如何除去盐酸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BaCl2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分离、除杂常用的化学方法,气体混合物: H2(HCl) HCl + NaOH=NaCl + H2O CO2(CO) N2(O2) CO(CO2) CO2(HCl),4P+5O2==2P2O5,点燃,CO2+2NaOH==Na2CO3+H2O,HCl+NaHCO3==NaCl+H2O+CO2↑,固体混合物除杂,CaCl2(CaCO3) KCl(MnO2) Cu(Fe) Cu(Fe2O3) Cu(CuO) Fe(Fe2O3) Cu(C) CaO(CaCO3),分离、除杂常用的化学方法,溶液中除杂试剂的选择,(1)确定杂质离子; (2)选择除杂试剂的离子, 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水、气体或沉淀; (3)根据主体成分, 确定除杂试剂的另一离子。,加入H+,形成水,加入Fe3+、Mg2+、Cu2+形成沉淀,加入H+形成水和气体CO2,加入Ca2+、Ba2+形成沉淀,,加入Ba2+形成沉淀,加入Ag+形成沉淀,加入CO32-形成沉淀,加入OH-形成沉淀,加入SO42-、CO32-形成沉淀,加入Cl-形成沉淀,常见离子的除杂方法,OH-: CO32-: SO42-: Cl-: Ca2+: Mg2+、Cu2+、Fe3+: Ba2+: Ag+:,例1:粗盐中混有Mg2+、Ca2+、SO42-和泥沙,为了除去杂质,在实验室中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①⑤④③②,E.⑤②④①③,A E,例2:实验室可以用右图装置实现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干燥。 (1)试剂选择 广口瓶甲盛有过量的 , 广口瓶乙中盛有 ,分 液漏斗丙中一般盛有 。 (2)操作程序 先分离出氢气:关闭 , 打开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再分离出二氧化碳:关闭 ,打开 ,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浓硫酸,稀硫酸,b,a,a,b,练习,1. 选择试剂或方法除去下列固体或溶液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反应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 ① ZnCl2 溶液(HCl) ; ② NaCl 溶液(CuCl2) ; ③ CuO(Cu) ; ④ Cu(CuO) ; ⑤ MgO [ Mg(OH)2 ] 。,Zn粒,NaOH,在空气中加热,加热,盐酸或硫酸,,2. 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①,3. 只用一种试剂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 A. NaOH溶液 B. Ba(OH)2 溶液 C. Ba(NO3)2溶液 D. HNO3溶液,B,4. 将氯化钾、氯化铁和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 H2O、AgNO3溶液、稀硝酸 B. H2O、NaOH溶液 C. H2O、KOH溶液、盐酸 D. H2O、KOH溶液,C,5. 某溶液中含有Cu2+、Ag+、Ba2+,为使这三种金属离子分别转化为沉淀并逐一分离出来,现提供三种试剂:①Na2CO3溶液 ②NaOH 溶液 ③盐酸,请设计实验操作顺序。 ③→②→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