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 同位素质谱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核外电子的重量非常小。原子核包含大量的基本粒子,其中质子和中子被看作是原子核的主要构成,反映了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质子是一种带正电的离子,一个质子的电荷与一个电子的电荷大小相同,极性相反。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近而略偏重,不带电荷。一个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因此,当原子处于电中性时,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所拥有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及其分布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同位素:指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第一节 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的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前面,下脚标为质子数,上脚标为质量数。如氧的同位素:
又如碳的同位素 等。由于某一元素的质子数是固定的,所以下脚标质子数可以忽略不写;如16O、17O、18O、12C、13C等。
每一个同位素又统称为核素,其总数目接近1700种,但只有约260种是稳定的。许多元素有两种或多种同位素。
同位素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不稳定同位素两类。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并不自然存在,因为与太阳年龄相比,它们的衰变速率太快,但它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用核反应的方法人工产生。
同位素含量用同位素丰度来表示,即一定元素的某一同位素在诸同位素总原子数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如1H为99.9852%,2H为0.0148%。,在地球科学中,研究最多的同位素包括:
稳定同位素包括:1H、2H、12C、13C、14N、15N、16O、18O、32S、34S等。
放射性同位素及放射成因同位素包括:87Rb→87Sr、147Sm→143Nd、238U→206Pb、235U→207Pb、232Th→208Pb等。
宇宙射线成因的放射性同位素10Be、14C等。
应用:
稳定同位素在地质过程中有分馏现象,从而对地质过程有示踪效果;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可以作为地质体的年龄测定;
放射性同位素与稳定同位素的比值往往对地质过程也有示踪效果。,第二节 质谱仪器的组成及结构,质谱仪器是用于测定物质的分子量、原子量及其丰度和同位素组成的仪器。按检测离子的方式,质谱仪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照像法同时检测多种离子,称为质谱仪(mass spectrograph),另一类是用电子学方法检测离子,称为质谱计(mass spectrometer),后者目前已被广泛用来精确测定元素的同位素组成。,,质谱仪器是一类能使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化并通过适当稳定的或者变化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来实现质荷比分离,并检测其强度后进行物理分析或同位素分析的仪器。
质荷比:是指每某带电粒子(原子和分子)的重量与其电荷的比值。
现代质谱计主要由3大系统组成:分析系统、电学系统和真空相同。其中分析系统由3个必需的部分组成:单能级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接收器。
(1)离子源:在这部分,中性原子和分子被电离成离子,然后通过高压电场加速并通过一系列夹缝使之形成具有一定速度和形状的粒子束,以进入磁分析器进行质量偏转分析。,离子源的种类主要有:电子轰击、表面热电离、二次离子化等。
(2)磁分析器(质量加速器):是质量分析器的一种,目的是把不同质量的离子分开。主要由精心设计的电磁铁和置于其间的飞行金属管道组成。
(3)离子接收器:由一个有限制狭缝板和金属杯(法拉第筒)组成。现代质谱计有多个接收器,可同时接收、记录被分开的几束离子及其强度,生产商:美国菲尼根玛特质谱公司
制造地:德 国
前处理设备:
① 双流进样系统
② 气相色谱HP6890-燃烧界面Ⅲ
③ 元素分析仪EA1112-连续流界面Ⅲ
基本功能:H/D, 13C/12C, 15N/14N, 18O/16O, 34S/32S 五种元素的气体同位素比值的测定,DELTA plus XL 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器的三种基本配置,① 双流进样系统 + 质谱
② 气相色谱HP6890-燃烧界面Ⅲ(氧化炉型和高温热转变型) + 质谱
③ 元素分析仪EA1112-连续流界面Ⅲ + 质谱,1、双流进样系统 + 质谱,允许样品气体或标准气体的同位素比值的 测量和标定,如 CO2, N2, SO2, HD等
绝对灵敏度:200 bar μl :0.25‰,2、气相色谱-燃烧界面Ⅲ+ 质谱,气相色谱-氧化炉型燃烧接口-质谱
(GC-Oxidation Reactor Interface-MS; i. e. GCCMS):
允许液体和气体样品中单体有机化合物13C/12C,15N/14N 测定,单体化合物中13C/12C测定的基本原理,外精度 (n=10,std.dev;n-C14、C15、C16烷烃,每次1 nmol C,即12ng进入柱内) :0.2‰,,单体化合物中15N/14N 测定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型燃烧界面-质谱(GC-High Temperature Conversion Interface-MS; i. e. GCTCMS) :
允许液体和气体样品中单体化合物18O/16O, H/D的测定,,单体化合物中18O/16O, H/D测定基本原理(1),,单体化合物中18O/16O, H/D测定基本原理(2),外精度 (n=5,std.dev;FID MIX 标样300 ng/μl=45 ng H2;无分流) :5.0‰,3、元素分析仪-连续流界面Ⅲ+ 质谱,允许固体或液体样品的 13C/12C,15N/14N,34S/32S测定
外精度 (n=10,std.dev;尿素100μg = 46.6μg N and 20.0μg C) :
N :0.15‰ ; C :0.15‰,固体或液体有机质总
13C/12C,15N/14N,34S/32S 测定原理,由分析流程串起的基本结构,数据处理与ISODAT 软件,REAL32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但支持鼠标;
能控制上述多种配置,包括质谱和样品前处理设备(Duel inlet system,GC,EA etc.);
多任务操作软件,如在样品采集的同时,可对已做过的样品进行数据处理。,举例: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数据采集
——一个谱图实例,*a、*b、*d、*e:参考气峰(m/z44)
*c:样品峰(m/z44),有关质谱计性能的几个概念
1、质量数范围
说明质谱计能够处理的最轻和最重离子之间的质量范围,通常以质量数或质荷比(m/e)表示,它规定了分析物质的上、下限。
2、质量色散
质谱仪使质量为M和M+ΔM的两离子束分离并聚焦成中心距为ΔX的两个缝,则质量色散(D)定义为
其物理意义为单位质量差所分开的距离。
3、质量分辨率
是指仪器在质量M附近能够分辩的最小相对质量差。表示为,4、灵敏度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检测的最小样品量。相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与小组分含量之比。
在同位素比值测定中,常给出丰度灵敏度。若大丰度的M质量峰的离子流强度为IM,该峰的“拖尾”对于相邻的低小丰度的若离子质量峰强度的贡献为ΔIM,则
因此, ΔIM越小,丰度灵敏度越大。
5、精密度和准确度
精密度表示仪器所进行的重复测量的符合程度。以标准偏差S表示: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一、样品制备
1、H同位素制样
(1)还原法:将水样引入真空系统的冷阱内,样品被冷冻除气后,在反应炉内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常用的还原剂有U、Zn、Mg、Cu等。
(2)H2-H2O平衡法
是一种在铂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高纯度的氢气与水进行氢同位素平衡交换测定水中氢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第三节 样品制备与质谱分析,,2、氧同位素制备
根据所分析的对象不同,氧同位素制备有如下几种方法。
(1)常量水样的CO2-H2O平衡法
适用于测定样品量较大的水样,基本原理是采样少量的CO2与过量的水在恒温(25℃±0.5)条件下进行同位素交换反应。
(2)微量水样的BrF5法和CO2-H2O高温平衡法
①BrF5法:BrF5+H2O→BrF3+2HF+1/2O2 (100℃)
② CO2-H2O高温平衡法:与常温平衡法类似,但其反应温度一般>1000℃。
(3)硅酸盐氟氧化法
基本原理为氟气和卤氟化物(BrF5,BrF3等)可使含氧物质分解产生氧气,然后使氧和碳反应制成CO2,供质谱分析。,(4)碳酸盐磷酸法
适用于测定碳酸盐矿物或岩石的C、O同位素组成。
(5)氧化物碳还原法
其原理是使纯碳(石墨)和含氧矿物在高温下反应,利用碳的还原作用先生成CO,然后转化成CO2供质谱分析。
3、碳同位素制样
自然界中的碳可分为无机碳和有机碳,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都要把它们转化为CO2后才能供质谱分析。
对于无机碳矿物一般采样磷酸法,对于有机碳或元素碳,将其在高温(1000℃)氧气流中燃烧,使之转变为CO2气体。,4、硫同位素制样
供质谱分析的硫同位素气体一般为SO2,也可采用SF6。对于不同样品采用不同方法。
(1)对硫化物,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直接氧化法:把纯的硫化物与氧化剂(CuO、V2O5、Cu2O、O2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真空系统中加热至1000℃,使硫化物转变为SO2。
②间接氧化法:将硫化物与HCl反应生成H2S气体,在用醋酸镉吸收后加入AgNO3,形成Ag2S,然后用直接氧化法生成SO2。
③氟化法:以BrF5为氧化剂使硫化物转变为SF6供质谱分析。
(2)对硫酸盐采用:
①直接还原法:把样品与氧化铜、石英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1120℃时,硫酸盐被还原转变为SO2。
②还原-氧化法:采用HCl+H3PO4+HI混合酸还原剂,将硫酸盐还原成H2S,然后用间接氧化法制备SO2。,二、稳定同位素样品质谱分析
1、氢同位素质谱测定
H元素有两个同位素:1H、2H(氘,D);氢气中有H2、HD和D2。由于D的丰度很低,一般通过测量H2与HD的离子流强度比值计算D/H。
氢的同位素质谱测定有两个困难。①由于H2和HD的相对质量差很大,同位素分馏效应明显,因此为防止测量过程中的质量分馏效应,需采用粘滞流进样;②H3校正,在离子源形成H2+和HD+的同时,还由于H2++H→H3+,形成副产品H3+,而质谱计难以分辨HD+ 和H3+,因此必须对H3+进行校正。通常采用双进样比较法进行校正,即在进气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交替引入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用标准样品的测定值和真值对待测样品进行校正,求得待测样品的同位素值,2、碳、氧同位素测定
样品制备所得CO2气体在进入质谱计的离子源中电离时可能的离子类型为,,3、硫同位素的质谱测定
在离子源中,当SO2气体的质量数是64、65和66时,可能的离子类型为,第四节 稳定同位素的地质应用,一、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概念
稳定同位素分馏(fractionation)是指在一系统内某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例分配到两种物相中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的稳定同位素包括H、C、N、O、S等。
同位素分馏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中:
(1)在不同分子中某一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再分配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双向反应);
(2)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同位素组成的单向反应;
(3)蒸发、凝结、溶化和结晶、吸附和解吸,以及浓度或温度梯度引起的离子或分子的扩散等物理过程。,,不同分子或物相间同位素到达平衡后存在的分馏称为同位素平衡分馏。偏离平衡的分馏称为同位素动力分馏,它往往是由不同同位素的反应速率差异引起的。
同位素分馏程度用分馏系数(α)表示,是指一体系经过同位素分馏过程后,在一种化合物(或一种状态)中两种同位素浓度比值与另一种化合物(或另一状态)相应同位素浓度比值之间的商,即:
式中RA是在A相中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之比, RB是在B相中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之比。,分馏系数与温度有关,一般随着温度增加,α趋近于1,因此同位素分馏可以作为环境温度的指标。,同位素的表示方法: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可用同位素比值来表示(δ),即样品中的同位素含量与标准样品中相应同位素含量的相对比值(‰)。
式中R为样品或标准的重/轻同位素比值。
作为同位素标准,一般应满足①同位素组成均一,并且大致为天然同位素组成的中间值;②数量大,可供长期使用;③化学制备和同位素测定操作简易。
根据δ值和分馏系数的定义,可以推导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二、大气和水圈中的氢、氧同位素,1、水和水蒸气中的氢、氧同位素,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各种组合有:H216O、 H217O、 H218O、 HD16O、 HD17O、 HD18O、 D216O、 D217O、 D218O。
样品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用与同位素标准之间的差异来表示,即,氢氧同位素标准(SMOW—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为取自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500~2000m深处的平均海水,其D/H=156×10-6,18O/16O=2005×10-6。另一个氧同位素标准为PDB (Pee Dee Belemnitella),为采自South California的Peedee地层组中的石炭纪拟箭石。两种同位素标准之间的转化关系为:δ18OSMOW=1.03086×δ18OPDB+30.86,雨水线性方程(Craig,1961):δD=8δ18O+10
雨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
δ18O约为10‰~-60 ‰,δD为40‰~-400 ‰;
海水的δD、δ18O接近与0,但表层海水的氢氧同位素存在以下关系: δD=Kδ18O,其中K在太平洋为7.5,北大西洋为6.5,红海为6.0。,2、海洋碳酸盐古温度计
海水和从中沉淀出的碳酸盐(方解石和文石)之间的氧同位素交换反应为:
1/3CaC16O3+H218O↔1/3CaC18O3+H216O
平衡常数K为:
由于分馏系数依赖于温度,所以与水平衡的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组成也是温度的函数。实验获得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与温度的关系为:
式中δ代表δ18O,角标w和c分别为海水和碳酸盐。,除了温度以外,其它因素对海水的δ18O也有影响,重要有:
(1)冰川,由于冰川富集16O,陆上冰川量大的时候,海水δ18O大,反之则小;
(2)被有机质分隔的碳酸盐与海水不处于同位素平衡,这样碳酸盐的δ18O就不是温度的函数;
(3)碳酸盐的矿物成分对氧同位素分馏也有影响(Horibe & Oba,1972):
文石: t(℃)=13.85-4.54(δc-δw)+0.04(δc-δw)2
方解石: t(℃)=17.04-4.34(δc-δw)+0.16(δc-δw)2
因此,碳酸钙的δ18O不仅取决于环境温度,而且受海水的同位素组成、贝壳的矿物成分以及可能的生物代谢效应的影响。,三、岩石圈的氢、氧同位素
1、成岩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
矿物1和矿物2之间的分馏系数α21与温度T(绝对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可以证明1000lnα21=δ1-δ2,
因此δ1-δ2=A(106T-2)+B。
即与一个共同的储库到达氧同位素平衡的两个矿物的δ18O值之差,是温度的函数。
应用成岩矿物的δ18O值计算平衡温度的前提条件为①交换反应需到达平衡;②平衡建立后,同位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③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已从实验获得。,矿物-水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矿物-水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方程,2、火成岩中的氧
矿物中的δ18O含量按下列顺序依次降低:石英、白云石、碱性长石、方解石、中性长石、白云母、钙长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石榴石、黑云母、绿泥石、钛铁矿、磁铁矿。
氧同位素组成常被用来研究火山岩的物质来源。如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岩基中的Ⅰ型花岗岩类具有低的δ18O值(6‰~10‰),S型花岗岩类具有高的δ18O值(10‰~13‰)
如一些火山岩δ18O分布。,3、沉积岩中的氧、氢同位素
沉积岩的δD和δ18O取决于碎屑沉积物的δD和δ18O ,就内部不存在同位素平衡这个意义上讲,沉积岩的同位素组成是不均一的,但某些条件可使同位素再平衡。
页岩和深海沉积物的δ18O值变化于5~25‰之间,δD值为-30~-100‰。碎屑石英和长石不与海水平衡,大部分粘土矿物也呈碎屑状,不与海水平衡。
硅酸盐矿物化学风化形成的粘土矿物的δD和δ18O值受控于以下因素:①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水;②粘土-水体系的同位素分馏系数及趋于平衡的程度;③环境温度。而源岩的同位素组成不是控制因素。,形成与表生环境的粘土矿物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控于雨水同位素组成(δD=8δ18O+10),所以不同粘土矿物的同位素组成应有相似的方程:
蒙脱石:δD=7.3δ18O-260
高岭石:δD=7.5δ18O-220
海绿石:δD=7.3δ18O-260
海相石灰岩的δ18O从现今的+28~+30‰降低到寒武纪的+20 ‰。燧石的δ18O也从现今的32 ‰降到3.4G时的20 ‰。这些变化可能反应前寒武纪地球表面温度高于现在。
淡水石灰岩的δ18O低于海相灰岩,火城碳酸盐的δ18O变化较小(+6.6~7.6 ‰)。,4、变质岩中的氧同位素
由矿物对计算的温度不一定是变质作用的最高温度,因为退变质作用中氧同位素再平衡和矿物的化学成分、氧逸度、水分压的变化,以及在随后的较低温度下变质形成的矿物可能与先前形成的矿物不处于同位素平衡,从而使得计算的温度不准。
在没有退变质作用的岩石中,一些变质平衡矿物对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如下:
石英(q)-白云母(ms)对
石英(q)-磁铁矿(ms)对
石英(q)-石榴石(ms)对
石英(q)-黑云母(ms)对
石英(q)-钛铁矿(ms)对,四、碳同位素
碳同位素的平均丰度:12C=98.89%,13C=1.11%
碳同位素组成的表示:
碳同位素标准是用100%磷酸与Peedee地层组中的拟箭石化石反应所得CO2气体,即芝加哥大学PDB标准。其13C/12C=1123.72×10-5,
18O/16O=2067.1×10-6,
δ18OSMOW=30.86‰。,地球各碳储库的δ13C值及其循环,地表,地壳,地幔,(一)无机碳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1、海相和非海相碳酸盐
(1)从水溶液中沉淀的CaCO3的碳酸盐中的δ13C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
①与溶液中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平衡的CO2气体的δ13C;
②与CO2溶液中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及固相CaCO3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
③同位素平衡时的温度;
④气体pH值和对碳酸盐、重碳酸盐离子浓度有影响的其它化学性质。,(2)各种碳酸盐的δ13C同位素组成特征
①寒武纪到二叠纪的海相碳酸盐的δ13C 值稳定地接近于0(+0.56±1.55‰,321个样品);
②淡水碳酸盐较海相碳酸盐富集12C,并且变化较大(-4.94±2.78‰,183个样品);
其原因归于淡水的δ18O低于海水的δ18O,以及淡水环境存在大量从土壤植物碎屑演化及植物呼吸产生的富12C的CO2的缘故。
③现代海相和非海相软体动物壳的δ13C与相应的碳酸盐岩石相似,即海相软体动物壳为+4.2 ‰~-1.7 ‰, 淡水软体动物壳为-0.6‰~-15.2‰;,④碳酸盐的δ13C 、δ18O可作为侏罗纪以来的环境指示,即Z=2.048(δ13C+50)+0.498(δ18O+50),其中Z>120为海相,Z<120为非海相。
⑤一些碳酸钙很富集12C,δ13C值为-23~-60 ‰,这些碳酸盐可能是:A. 由细菌活动释放的CO2; B. 或从比沉积岩中总的有机质强烈富集12C的甲烷氧化后产生的CO2所形成的。
⑥接近沉积物表面富CO2的气体或次生方解石可成为探测油气或天然气藏的一个辅助标志。,2、火成碳酸盐和金刚石
火成碳酸盐的δ13C变化范围:-2.0‰~-8.0‰。22个碳酸盐的平均δ13C=-5.1±1.4 ‰,13个金伯利岩中碳酸盐的平均δ13C=-4.7±1.2 ‰。
金刚石的δ13C=-2.0 ‰ ~-10 ‰,但kovaltskiy & Cherskiy(1973)分析了不同颜色的金刚石后发现, δ13C=-5 ‰ ~-32 ‰。碳酸盐和金刚石的δ13C重叠且变化不大,说明碳同位素在高达1000℃温度下仍有分馏,金刚石的δ13C不能指示地幔碳。,3、火成岩和火山气体中的碳
(1)火成岩、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的δ13C值为:火成岩全岩:-13 ‰ ~-37 ‰;碳质球粒陨石: 5 .6‰ ~-18.3 ‰;普通球粒陨石: 24 ‰ ~-30 ‰。
(2)火成岩中含有不同的碳化合物:①碳酸盐矿物和气/液包裹体CO2;②以石墨和金刚石存在的元素碳;③有机分子和碳化物的混合物。
(3)氧化态(碳酸盐、CO2)的δ13C的变化于+2.9‰~-18‰,火成岩中氧化态碳的δ13C变化很大,明显超出了火城碳酸盐岩的范围。
(4)还原态碳(石墨、金刚石和有机化合物)的δ13C值比氧化态的均一得多,且强烈地富集12C(δ13C= -20‰ ~-28‰),与生物源碳的δ13C重叠,所以还原态的碳可能是次生来源的。,(5)火山气体的CH4比CO2富集12C。采于地热区的CO2的δ13C为-2‰ ~-6‰,采于熔岩流区的CO2的δ13C为-14‰ ~-28‰,大多数地热区CH4的δ13C为-20‰ ~-30‰,表明CO2-CH4之间即使在高于600℃时仍存在同位素分馏。
(6)沉积碳酸盐的碳占地壳总量的73%,剩余的27%以化石燃料和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不定形碳存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碳占地壳总碳小于0.2%,碳酸盐的δ13C接近于0 ‰ ,而生物圈的δ13C=-25‰。这样地壳碳的平均 δ13C估计为-7‰(Baker,1973)。如果现在地壳中所有的碳来自上地幔,则地幔中的碳应具有近似的组成。,4、热液矿床中的碳
热液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海相碳酸盐(δ13C ≈0‰)、深源的或平均地壳源(δ13C ≈-7‰)和生物源的有机化合物(δ13C ≈-25‰),气液包裹体中CO2的δ13C变化范围为-4‰~-12‰)。,(一)有机碳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1、光合作用与有机碳的循环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新的有机碳合成的唯一途径,它几乎是所有生命有机质的基本源泉。光合作用有两种类型,即细菌和绿色植物,由以下总反应式表示:
2H2A+CO2-→2A+(CH2O)+H2O
(CH2O)代表一种碳水化合物有机质,是光合作用形成的储存与生物细胞中的有机质的主要形式。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因此光合作用的生物只局限在湖泊和海洋的透光带里,以及陆地上。光合自养生物是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得能量的生物体。光合自养微生物是水下环境中最重要的光合作用的成员,而陆地上则以高等植物为主。这种基本差异影响了这些环境中有机质的类型和碳同位素组成。,有机碳的氧化还原循环图,2、现代生物圈和沉积岩中的碳
(1)生物在光合作用下生长,固碳作用把CO2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的速率大于呼吸的速率,因此地球上整个碳循环是根据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保持的正平衡进行的。
(2)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使进入植物组织的C相对于CO2富集12C。
(3)大多数陆地上的δ13C变化于-24‰~-34‰之间,而水生植物、沙漠植物和盐沼植物以及热带草类变化于-6‰~-19‰。藻类和地衣植物的δ13C为-12‰~-23‰。一般来说,在同一环境中,不同植物会具有不同的δ13C值,动物也是如此。,(4)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变化于-10‰~ -30‰,大多集中于-20‰~-27‰。由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优先分解,剩余有机质富集于类脂物、木质素、纤维素中,这样,有机质进一步富集12C,一致三叠纪仪器的沉积岩中有机质的δ13C平均为-28‰。,3、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是由于岩石圈深埋作用而暂时从碳循环中脱离出来的有机质。地球上的天然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沉积岩中的高度分散有机质。
(2)陆地上煤的δ13C =-25‰),稳定的δ13C 值表明,在成煤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成煤植物的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植物类似。
(3)石油的δ13C变化于-18‰~-34‰),平均-28‰。一般石油的δ13C值比现代水生植物低10‰,12C的富集可能与石油从有机质转变过程中同位素分馏或选择性富集12C的有机质有关。
(4)天然气与其相关的石油更富集12C,具有更低的δ13C值。,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
碳同位素组成,,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碳同位素分布,碳同位素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属于煤成气
1.δC1: -35~-28‰,δC2: -27~-23 ‰,分布于P1t、P1s、P1x
2.δC1: >-36‰, δC2: -29~-27 ‰,分布于P2s中
3.δC1: -32~-30‰,δC2: <-31 ‰,包括榆15、神3、陕193,煤成气,油型气,,,同位素倒转的混合气,,,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碳同位素分布,苏里格型,靖 边 型,神木-米脂型,同位素倒转型,苏里格型
δ13C1δ13C3δ13C2<δ13C3(神3,神8和陕193),五、硫同位素,硫同位素的平均丰度:32S=96.02%,33S=0.75%,34S=4.21%,36S=0.02%。
硫同位素组成的表示:
硫同位素标准为铁陨石中陨硫铁(FeS)的硫,其34S/32S=4500.45×10-5。
1、陨石和月岩
陨石中,硫主要呈陨硫铁形式。各类陨石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一般不超过1 ‰,且均值接近0 ,如我国的一些铁陨石为δ34S=-0.07~0.93‰。,2、水圈
(1)海水
海水中硫主要呈硫酸盐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海水硫酸盐比其它硫源更富34S。硫的来源包括:a,河流带入;b,海底热液及地幔去气。
海水硫酸盐中34S的富集主要是由细菌对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引起的。
②海水硫酸盐的δ34S 值很稳定,为20.0±0.8‰。其原因是硫酸盐在海水中的存在时间很长,通过海水的运动而混合均一。
③在内海和海湾中,SO42-的δ34S明显不同。在几乎没有河流注入的红海, δ34S=20.3‰,与广海相同,在靠近大陆的海湾,δ34S偏低,如南海北部湾δ34S=16~18.6‰,完全与大洋隔绝的黑海,硫酸盐的δ34S<10‰,表明大陆河流中硫酸盐的δ34S值低于海水的δ34S值。,④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在地质历史上是不断变化的。古海水硫酸盐的δ34S可根据相应地质时期内蒸发岩的δ34S值推测,这是因为a,实验室中溶解硫酸盐在同位素处于平衡条件下结晶出硫酸盐,后者的δ34S仅比前者高1.6‰;b,现代海相蒸发岩的δ34S值与现代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相近。
在显生宙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海水硫酸盐、有机碳的同位素组成变化与海平面的升降有明显关系。即在海平面升高时,硫酸盐的δ34S值升高,有机碳的δ13C值降低。
(2)大气降水
雨雪中硫酸盐的δ34S=3.2~15.6‰大陆地表水的δ34S为-10~27‰,池塘和水库水的δ34S为2.4~13.2‰,湖泊水的δ34S为-5.5~27‰。
受细菌还原作用影响和工业污染水的硫酸盐含量随离源距离增加之间降低,其δ34S值升高。地下水的δ34S变化很大,硫酸盐:-5~41‰,H2S:-32~-21‰,层间水:20~25‰,与海水近似。,3、沉积岩
沉积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δ34S值幅度可达90‰。沉积环境对从其中沉淀形成的硫化物的δ34S影响明显。
在开发系统环境,由于细菌还原消耗的硫酸盐可从海水中通过扩散渗透作用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从而由这种硫酸盐还原形成的硫化物的δ34S相对稳定,一般比同期海水硫酸盐的δ34S值低40~60‰。
在封闭系统环境,还原消耗的硫酸盐组分到不得补充,随着还原作用进行,所形成硫化物的δ34S逐渐升高。,4、变质岩
变质沉积岩的硫含量一般只有沉积源岩的1/10,说明在变质过程中,发生了硫的逸出和再分配。由于变质过程中逸出的硫富集34S,因而变质程度越高, δ34S值趋于降低。
5、火成岩
基性岩的δ34S与陨石硫相似,酸性岩δ34S变化很大,-13.4~+30.2‰,可能与岩浆多源成因有关。
影响火山岩δ34S的因素如下:
①岩浆源区的物质成分;②岩浆结晶分异;③同化混染作用。
6、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类似于氧同位素温度计,采用共生矿物对的δ34S及其分馏方程计算形成温度。,硫化物共生矿物对的方程分馏系数,,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