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中国社会阶层及其利益差异分析,宋 尧 20150102085,目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社会阶层冲突的原因及解决路径,社会分化与阶层结构变动的影响,1.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现状,1.1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演变,1.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多元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结构发生了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当代中国阶层研究报告,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把我国现阶段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
2、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多元化的表现:,1.工人阶层分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工人阶级逐渐分化,不同行业的工人因其职业性质的差异而导致其阶级归属感和阶级意识的明显差异;2.农民阶层分化:经济利益有了较大幅度的的提升,但政治利益地位没有大的变动,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致,农民阶层的利益地位依然处在社会的中下层;3.农民工阶层:社会转型中的特有群体,待遇较低,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4.私营企业主阶层壮大:适应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鼓励,逐渐壮大。既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3、是引发权钱交易现象的一大推动力量;5.特权阶层问题凸显:掌握和支配了利益资源的阶级和群体,主动和优势地位,1.3 社会阶层结构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型,我国社会阶层正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转变: 第一,社会结构中的中下层逐步缩小。 第二,社会中间阶层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一支独特的力量。,2.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目前我国的社会人口流动率很高,但阶层流动率却很低,主要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没有及时改革和创新。 改革前户口制度、人事档案制度等极大地阻碍了社会流动。90年代以后,由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屏障、文化资源屏障和工作机会屏障构成的新的结构性屏障开始形成,阶层之间的流动机会大大减少。 中下阶层持久的社会地位固定化
4、很容易导致底层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蓄、阶层意识和冲突意识的不断强化。 当社会流动的路径完全被堵塞时,可能成为引起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3.社会分化与阶层结构变动的影响,3.1 冲突与和谐的关系(1)和谐与冲突共存(2)冲突对社会的正面功能3.2 阶层冲突的原因及认识(1)阶层利益具有差异。贫富差距悬殊 、日益明显的相对剥夺感 、新阶层的出现和阶层意识的强化 、意识形态对阶层的诠释滞后、利益表达渠道堵塞信访制度的缺陷与人民代表制的不足 、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不强等(2)阶层和阶级之间有利益冲突被大多数人所认可。,3.社会分化与阶层结构变动的影响,3.3现阶段阶层主要冲突:(1)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
5、与其他阶层的冲突 与下层民众的冲突: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中,相当数量是发生在基层,加重了党群矛盾、官民矛盾,使得本来已经社会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与私营企业主的冲突 :私营企业主、个体老板等人群是权力寻租的主要对象;每一个有审批权、检查权的部门都有一套“潜规则”,都有自己的“专车道” ;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开始积极寻求政治地位,参政议政热情明显升温,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也更为看重。这是寻求政治身份的保护,3.社会分化与阶层结构变动的影响,3.3现阶段阶层主要冲突:(2)私营企业主与农民工两个新阶层之间的冲突 劳资关系已成为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稳定压倒一切”遏制了劳资矛盾的公开化和扩大化,但
6、同时也助长 了强势群体恃强凌弱。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遍及全国。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做过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拖欠农民工工资高达1000亿元。 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恶性件爆发最多的地方;经济增长最快 的领域,往往是利益冲突最尖锐的领域。 劳资冲突往往是最容易直接引爆社会冲突的导火线。,4.产生社会阶层冲突的原因,4.1 贫富差距悬殊 邓小平同志1993年9月16日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几乎所有关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十分悬殊,这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贫富差距悬殊的具体表现:基尼系数过大、
7、阶层差距日益拉大、城乡差距显著扩大 4.2 日益明显的相对剥夺感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面对改革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很多人产生了一种被剥夺和地位不平等的感觉。一些阶层的相对剥夺感甚至绝对剥夺感有所增强,这在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地位越高的阶层,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好了许多”的比例越高,而地位越低的阶层,有相似看法的人比例越少。与此相对应的是,地位越高的阶层中认为现在生活变坏的比例越低,地位越低的阶层中承认生活变坏的比例要高出许多。,4.3 新阶层的出现和阶层意识的强化 阶层意识指的是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 新阶层的出现,打破了原来
8、的力量均势,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显然不满足于他们在现行体制中的地位和权利。4.4 意识形态对阶层的诠释滞后 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套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来解释社会分层中的不平等现象理由,以便让人们接受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目前中国社会缺乏一套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来解释社会分层体系,从而导致社会紧张。,4.5 利益表达渠道堵塞信访制度的缺陷与人民代表制的不足 信访制度存在如下缺陷: 1、信访制度不能依法立案,反而进一步诱发官民冲突; 2、由于地方政府的信访部门事实上没有能力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问题,逼得民众只能越级上访,导致中央信访部门的接待压力越来越大; 3、信访立案机率非常低,而信访解决率就更低; 4、
9、中央政府提出信访责任追究制,结果却在各级政府之间意外地生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畸形机制。 5、信访制度与法治建设存在着制度性矛盾。本来应该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的民间申诉,并不能通过信访加以解决,也不应该用信访制度来替代司法程序。以上情形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信访制度的信任危机,弱势群体对这种利益表达途径渐渐望而却步,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表达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体现阶层利益上的不足 : 1、各级人大代表不能完全真正代表选民利益; 2、人大代表名额的不能充分地反映阶层之间的利益均势原则; 3、人大代表的权力极为有限,他们的权限仍不足以对政府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 4、选民对人大代表无法有效地监督,因
10、此人大代表事实上并不是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各级人大代表在利益驱动下就可能与强势阶层结成利益同盟。近年来,人大代表的权力寻租现象屡见报端。 由于正式的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种种缺陷,中国的弱势群体通过这些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时,或者求告无门,或者代价高昂而收效甚微,因此他们就可能对这些利益表达渠道表示怀疑甚至加以否定,转而寻求其他表达方式,比如集体上访、甚至非正式地组织对抗等危险的方式。,5.解决社会阶层冲突的可能路径,消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利上的不平等;缩小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各阶层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1、保证社会各阶层在基本权利上的平等 一是保障迁徙自由权
11、和公平报酬权。 二是保障平等受益权2、缩小贫富差距在调查阶层之间最大的差别时,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金钱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和“住房”。“金钱财富”超越了“权力”被列在首位,它既表明了一种社会的追求,也表明了各阶层的差距的根本。 一是防止出现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建立阶层利益的整合机制,5.解决社会阶层冲突的可能路径,3、加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 当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被各种各样的壁垒,譬如“行业”、“职业”、“单位”、“户籍”和“地区”等等分割和阻隔时,不公平和不稳定也会愈演愈烈。 能增加社会稳定性的是各阶层之间的流动 4、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 我国的中间
12、阶层已经产生,但尚未成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力量。要逐步形成在社会阶层结构上,中间阶层占绝对优势的格局,促成社会阶层结构由现阶段的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5、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各阶层有序的政治参与,5.解决社会阶层冲突的可能路径,5、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各阶层有序的政治参与 各阶层都有着强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愿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就要对现存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形式、结构进行优化。 6、促使企业家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劳资关系的紧张首先来自资方缺乏社会道德责任。推行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是解决劳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问题。 推行企业社会道德责任,强化了强势一方的道德责任感,是以非对抗性的、积极的姿态来平衡劳资关系。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还不够成熟,普遍推行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还不可能。但可以从体制建设抓起,从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抓起,形成新型的、和谐的劳资关系。,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