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53056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要的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要的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要的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要的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题目: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指导老师: 潘 阳 阳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 层 次: 本 科 姓 名: 郑 玉 玺 电 话: 158655151617 2011 年 10 月 18 日2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和融洽的感情,并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情感教育情感是

2、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从语文教材实际出发,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语) ,志者,感情也。没有感情或者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 ,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在语文教

3、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育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要上出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要“吃透”教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呢? 31、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

4、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吃透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授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语

5、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情感空间。2、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

6、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4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创设情境,教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1创设问题情境,

7、形成阅读期待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前提。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教师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提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问题:(1)儿童多的地方是怎样的情景?(2)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呢?这样,通过问题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激发起学生通过阅读探

8、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从而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2创设形象意境,体悟文本意蕴 在意境中,情是被物化了的情,景是被情化了的景,真可谓是“景中情”、“情中景”了,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些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对某些地区的学生较为陌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的意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呢?我们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使学生自主获得感

9、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如教学水乡歌一课,苏北地区的学生对“水乡”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便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介绍水乡的录像等手段再现水乡的美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了解江南水乡,使他们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去感知事物,获得真实具体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很好地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5爱生活的感情。从而让学生进入王国维的“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深刻地体悟文本的意蕴。 3、活跃思维,变静为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创新,不是凭空臆想,无本之源,必须建立在知识之上。要获取知识得

10、有活跃的思维,凭借现代信息传播。教师应砍掉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古板模式。现代网络内容多、变化快,语文课堂中,教师因地制宜,根据内容需要,利用网络制作动画,将文字变为可动、可换的画面,再让学生感触,能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直接让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较难,但如果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上台操作电脑,动画演示火车是如何走“人”字形。一名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演示,老师提出要求:“必须边演边将有关语句读出来,让学生体验当工程师的瘾,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4.借助媒体,巩固情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将音乐、

11、图片、投影等多种媒体组合运用,再现情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妙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媒体,能够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其情感。在全课的结尾,我根据教材内容,自编儿歌信用歌,让学生在明白课文的道理之后学诵。由于词琅琅上口,学生在动动、读读之中,在活跃的气氛中再次受到了“讲信用“的教育。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加强语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

12、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6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如朗读春中的“春风图”一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

13、得一字一顿,“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春风的和煦、舒坦和柔情。“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要读得气徐声柔。“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读者以嗅觉上的美感。“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句用亲切的态度、欣喜的感情、气满声高的色彩,将“清脆”“宛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

14、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四、用精辟而富有情感的讲述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丰富的情感。语文课文,尤其是那些文学性很强的课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周继尧等人合著的课堂美学新探一书中曾写道:“一般说来,审美需要审美趣味的满足,归根到底,是审美情感的满足。而一切具有审美意义的对象大都能投合人们的审美需要、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所以,我们可以说审美需要

15、是以审美情感为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情感”这个核心,引导学生去体验、体会作品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进而领会作者意图,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一、二句重在写体验,写登临以后所见的一幅意境恢宏的画面;三、四句重在写登临后的感慨,写登临者以有限的视力去尽情饱览无限的宇宙。分析和欣赏这首诗作,教师要通过讲述,让学生在诗人的形象描述中,来体验祖国山河的瑰丽壮观,从而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产生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7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作者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的

16、景物的描写为纬,来构思这篇散文,写景和抒情结合得很自然、和谐。荷塘上,月色下,种种景物,色彩是多样的,情态也各不相同,但都扣住一个“淡”字的韵味,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牛乳中洗过了似的花叶,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微微的风,缕缕清香,这些都是轻淡的。“蛙声”、“蝉声”的衬托,“酣眠”、“小睡”的比喻,情态的交融在一个“淡”字上。教师在讲授这篇散文时,要分析轻淡的光、影、色、香,共同形成静美淡雅的韵味,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作者希求恬静的心境吻合无间,体会出其中也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也是这样。总的来说,在教

17、学中,语文教师应把握住作品和作者的情感脉络,并运用丰富的情感,借助传神的动作、表情,运用精炼的语言和精辟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他们的心灵,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要求。 五、利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和谐得体的伴随语言增加教学的形象性。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活跃讲坛、树立声望的支点。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

18、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除此外,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文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试想,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两位教师去教,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简洁流利,生动形象,那么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喜听爱学;而另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枯燥无味,生硬刻板,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不合胃口,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兴趣了。实践证明,教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8我心,

19、丰而不余一言,略而不失一词,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就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 老师除了要拥有优美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外,还要有和谐得体的伴随语言。教师要通过借助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和姿态等形象的力量来加强感情的表达、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位老师是这样讲春的:“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作家用偷偷地这个词,也就是说,它是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觉察地就从土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教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马上齐答“钻出来了”。一个简洁的手势突出了小草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也恰到好处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

20、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可见,成功的教学,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像高明得像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拨出动人的乐章。如果一堂课中,缺乏和谐得体、生动自然的伴随语言的教学,则学生情感必会受到抑制,学习兴趣定然不高,课堂气氛必然低沉,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见柔和。 语文教学是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的知识面广,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八万里的地理等,都可在语文课上涉猎到,但学习并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

21、识从自己的头脑中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想为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提供最广阔的天地和最畅通的渠道,语文教师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参考文献: 1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王乃森等.语文教学过程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