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7298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崔甜甜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湘潭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学号:2008070725姓名:崔甜甜指导教师:李雁鹰完成日期:2012.5.162试论宋朝的娱乐市场摘要: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当中商品经济繁荣程度空前绝后的一个朝代。有着如此发达的商品经济做后盾,宋朝的娱乐市场较前代有了极大的发展。宋朝的娱乐市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与整个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又有何不同之处。在那个时期,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现象产生,它对于我们现在又有哪些指导意义。关键字:宋朝 娱乐市场 商品经济 市民阶层 消费习惯1、 宋朝的娱乐市场有哪些内容?1、宫廷娱乐宫廷娱乐主要由教坊、诸军百戏承担演出。此外

2、还有钧容直、诸军乐等军乐队。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此类宫廷演出的记载,比如“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 、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 “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等,在其记述中,那巨大的场面,热烈的氛围,精彩的演出,真实记录了当时皇家娱乐的情景。所演节目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杂居、神鬼之类” ;“上杆、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擎戴之类” 。其中舞蹈表演尤为突出,有小儿队、女弟子队、文舞、武舞等,且规模巨大,参演人数多达数百人。2、市民娱乐文化宋朝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内容是市井文化。两宋时期,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开始觉醒,具有群体特征的市民阶层正式形成。而

3、宋朝的市民文化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趋势,具体的表现形式有:类似于现代大型游乐场的瓦子、历史上最早出现于市井中的商业性剧场勾栏、露天演出节目的露台、灵活且数量众多的乐楼彩棚、形象生动的木偶戏以及深受各个阶层喜爱的说唱艺术,而至于雅俗共赏的魔术杂技、关扑以及蹴鞠、相扑这些为所有人喜爱的活动则更是遍地开花,处处可见。二、宋朝的娱乐文化市场与前代相比有何不同,有哪些发展?1、宋代时市坊已经分开。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某一行政区域的政治中心,长期实行“坊市制” ,将坊与市分隔开来。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单位,市是交易场所。市场管理极为严格,周围有高墙环绕,营业时间以市场大门的关闭为准。一般

4、日落市门就关闭,交易时间受到限制,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唐末五代战乱, “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观象。太平兴国五年(年) ,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3过,但屡禁不止。北宋至道元年(年)和咸平中(年)曾两次试图恢复坊市制,都终归失败。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宣告旧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2、宋代有早市夜市。晚唐五代时虽已有夜市

5、的记载,但大都时间很短,而到了北宋中期以后,夜市的时间限制基本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商品贸易已没有时间的限制,夜市普遍出现。夜市作为城市生活的特征之一,它与农村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 “鬼市子”也是夜市的一种,在潘楼街, “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3、宋代出现了“瓦子 ”,还有娱乐机构“勾栏” 。随着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 “瓦子勾栏”开始出现。 “瓦子勾栏”是当时市民文娱游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一种标志。瓦子

6、又叫瓦舍、瓦市、瓦肆,简称“瓦” ,是固定的娱乐中心,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据记载,北宋开封的瓦子有十多座,南宋临安的瓦子有二十多座,并且除了都城以外,不少繁荣的大城市也有瓦子。 ”。勾栏又叫勾肆,设在瓦子中,其原意为“栏杆” ,是固定的演出场所,内设戏台、后台、观众席。宋朝的大城市内的勾栏,可供艺人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等,可容纳观众数千人。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实勾栏的外型与方形木箱无异,四周围以板壁。 “东京般载车,大者曰太平 ,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 ” 为了宣传,有些勾栏门首会悬挂“旗牌、帐额、神帧、靠背”等装饰物。勾

7、栏内部则设有戏台和观众席。瓦子勾栏是宋代一种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勾栏里的文娱活动种类多样,并且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爱好的人。瓦子勾栏演出的内容主要有说唱、戏剧、杂技和武术等。宋代,瓦子勾栏成为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中心,每个大型的瓦子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场所,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在瓦子勾栏中轮番上演,无疑是将我国民间百戏、说唱曲艺活动推向一个高峰。4、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宋代以前的文学艺术,尤其是士大夫文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一般都是高雅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产品。而由于宋代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这块土壤上的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所谓

8、“商品化趋势”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有些文学艺术作品开始直接参与到商品交换之中;二是指文学艺术的创作开始遵循商品生产的法则,并反映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的都市风情和都市意识。词是宋代的代表性文学,是一种音乐文学。它从唐代“声诗”发展而来,兴起于中晚唐,流行于五代,繁荣于两宋。词本是尊前宴边娱宾遣兴的工具,由士大夫文人在宴会中即兴创作,由歌妓当场演唱。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4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尊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伎艺小唱。小唱又称“浅斟低唱” ,是宋代十分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无论是歌楼、酒馆,还是瓦舍、私宅,都能见到它。谢桃坊先

9、生认为:“小唱是由简单的方式演唱流行的通俗歌词。宋词中的绝大多数作品便是供小唱艺人演唱用的。 ”5、商业经济发展使文化娱乐市场形成体系。 商业经济发展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了宋代文化娱乐市场的自由发展,而且在生活中使之专业化、商品化。宋代文化娱乐市场包括绘画、印刷、诗词演唱、说诨话、合生、杂剧、南戏、音乐等。商业经济市场体系形成面向不同阶层有四种市场形式:货郎式流动市场,定期集市,常市,专业市场。与之相应,宋代文化娱乐市场大致也以这四种方式服务于各阶层市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第一:流动文化娱乐市场。这是娱乐市场的最初级形态之一。路歧人“每会聚之冲,阗咽之市,官府讼听之旁,画为场资旁观者笑之,每于一钱以

10、上皆取之。 ”在宋代,其主导地位渐渐被更为高级的专业娱乐市场所取代,只是作为娱乐市场的必要补充而广泛存在。 第二、定期集市型文化娱乐市场。据统计,宋代有七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时序性节日,宗教性节日,政治性节日。这些定期的节日无形中就是一种定期的商业市场与文化娱乐市场。在这些节日里通常都是叫卖声不绝于耳,百戏演出丰富多彩。例如二月八日霍山行宫朝拜、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都是“百戏竟集” 。 第三、娱乐常市。虽然宋代一年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 70 余个,平均 4 天一个,但这些定期的市场形式依然不能够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于是又产生了更为高级的每天都存在的市场形式常市。与之相应,文

11、化娱乐常市也随之产生了,它们一般都分布在茶楼酒店妓院里。三、宋朝娱乐市场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发展进步。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进步与不同。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文化娱乐市场是商业市场的重要组成,不是先于商业市场而发展的,其发展受到商业市场的制约。宋朝时, “市坊分区制度打破,随处可见小卖行贩,交易不限于市区,临街之处,随处见商店酒楼瓦子勾栏,时间限制亦不复存在” 。由于这一系列制约文化娱乐市场发展的商业市场条件都已被打破, “坊市合一”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繁荣的局面,政府对城市居住和商业限制解除,城市所能容纳的市场空间可以扩大至市区的各个角落乃至溢

12、出城外,城内店铺林立,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而由此对于文化娱乐市场的时间与地域限制也被解除,从而促进了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其次,政治环境较为稳定。由于赵宋的“重文轻武”和“守内虚外”5政策,虽然在对西夏与辽国的战争中,输多赢少,但也有效的保证了宋朝的内部稳定,宋朝的大部分时间内部都是处在一种稳定安宁的发展环境中的,所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为经济以及文化娱乐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再次,宋朝各种各样的节日对促进各个阶层的娱乐文化消费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节日具有数量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人们物质和文化消费增多、市场化因素明显增强等特点。这除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步伐加

13、快的根本原因之外,与宋代政府对节日的重视密不可分。政府在创设新节日、维护和“加工”传统节日习俗、规定节假、组织开展各种节日活动、营造节日气氛等等方面,都起到了她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民风民俗所应有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皇帝及其臣僚还或者以统治者身份,或者以普通俗民身份积极地参与各项节日活动, “与民同乐” ,这些使得宋代几乎每个传统节日,无论是在都城还是在地方城镇,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而这种官方上的引导与支持很大程度会影响社会风气产生一种歌舞升平的娱乐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为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对娱乐文化消费的内容转播以及受众的扩大产生了极大的促

14、进作用。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标志着在印刷业技术上,宋朝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在整个宋朝时期,政府以及民间对于图书印刷业都是十分的重视与青睐,普通的民众能够更加方便的阅读图书,此外,在宋朝,平民阶级能广泛地接受社会教育,那个时代整个社会,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这个广泛的基础既为娱乐文化内容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也为娱乐文化内容的快速及大范围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为宋朝娱乐文化市场的繁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在宋朝,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观念与娱乐意识较前代都要大为增强。宋代不仅文化娱乐市场体系成熟,而且当时的消费观念娱乐意识也较历代大为增强。完善的文化

15、娱乐市场体系与宋代市民浓郁的消费观念娱乐意识紧密结合,使得宋代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据宋史载:“(两浙路)俗奢糜,而无积聚,厚于滋味,善进取,急图利。 ”9这种“奢糜”之风在当时非常浓郁。而且宋代政府对不对这种“奢糜“之风并位象历朝一样加以制止,反而提倡刺激。具体体现在:(1) “与民同乐”犒赏游玩。据梦梁录 “元宵”条载:“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以宽民力遇夜,官府支散钱酒犒之此岁岁州府科额支行,庶几体朝廷与民同乐之意。 ”(页 124)据武林旧事 “赏雪”条载:“并于内藏库支拨官券数百万,以犒诸军,及令临安府分给贫民。 ”6(页 359)由此可见政府

16、对娱乐消费的支持,整个社会商业文化很浓。(2)维持秩序保证娱乐的正常举行。武林旧事 “元夕”条的记载:“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闹处,蕡烛糁盆,照耀如昼,其前列荷校囚数人,大书犯由,云某人为不合抢扑钗环,挨搪妇女 。继而行遣一二,谓之装灯姑借此以警奸民。又分委府僚巡警风烛,及命都辖房使臣等,分任地方,以缉奸盗。四、从宋朝娱乐市场的发展情况的研究,可以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些启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

17、强大文化的支撑。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政府和广大人民最为重视和关系的问题。从宋朝的娱乐市场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信息:首先,文化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在政治体制方面,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1)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

18、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2)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推动副省级以下城市完善综合文化行政责任主体。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19、(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娱乐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在经济体制方面: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7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

20、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其次,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其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创意与智力支持。(1)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要将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放在最前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

21、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当前劳动者知识结构正在转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呼唤着富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涌现。早在 1997 年,美国学者戴维布鲁克斯就曾指出,伴随信息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新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 ,是“技术专家,是商人,又是艺术家” , “喜欢新概念,新思想,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变革,喜欢破除传统的东西” , “不信仰宗教,不喜欢等级制,认为等级、职务头衔是限制性的,已经过时” 。我们要适应劳动方式和劳动者

22、的变化,在观念上和体制上营造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条件。在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形成部门内外、国内外、体制内外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打造高端文化创业平台,吸纳国际化文化创新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持。再次,要注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鼓励东中西部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确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文化产业带,支持中小城市和农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区域、城乡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3、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行业,培育科技型文化产业集群。引导中西部地区及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节庆会展等文化产业,走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之路。结合国家各项区域性专项规划,主动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区域发展总体框架,加快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8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支持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发挥技术、人才、资金密集优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鼓励大型城市和城市

24、群科学制定功能区域规划,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持中小城市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亮点。鼓励资源型城市合理利用其闲置旧厂房、废弃工业设施等,发展创意设计、演艺、会展、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鼓励各地积极发展依托文化遗产的旅游及相关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服

25、务,培育一批民族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项目,增强特色文化产业群发展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最后,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

26、外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完善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机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组织对外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文化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和国际性文化奖项。(2)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9注释: 教育学文摘杂志 2012 年第 5 期 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零四。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M ,北京:三联书店,1957,第 131 页 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