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7319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逻辑上的体现【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的与时俱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一是立足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三是要开放包容, 即立足于本国而又放眼于世界,随时关注人类所创造的其他文明成果。方法论是人的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无论是认识活动, 还是实践活动,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继承的马克思主义当中,包含着科学的、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恩格斯说:“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

2、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创新的内在逻辑结构,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 又是指导人们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一般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9 卷,第 406 页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又是指导人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方法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把握住了马克思

3、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虽然理论创新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其内在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以及一定的逻辑结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主要体现为其内在的不断向前的驱动力, 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有任何的停滞,而必然处于与时俱进的过程之中。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2.1 是立足于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回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之中。马克思在担任莱茵

4、报主编的时期就有许多社会调查和社会批判经历。恩格斯在工厂中大量接触了一线劳动人民,对劳动着的苦难有着切身体会,做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实证分析。作为马克思天才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 也并非是坐在书房里苦思冥想的结果, 而是经过对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的。再且,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就不断地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了毛泽东思想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果实。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要了解“实事”,掌握“是”,就必须去“求”,即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5、言权。正是把握和运用实事求是,才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点体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发展的历史任务、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不断发展, 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立足于实践,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实践联系起来,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6、。江泽民指出:“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所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划时代的成果都不是学者们进行纯粹的理论研究取得的, 也不是某一个政治家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创造出来的, 而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所创造的。 因此我们就是在实践中创新, 用创新的理论引领实践,用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对马克思主义不断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曾瑞明,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地进行继承和发展。2.2 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理论体系

7、。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牢固树立了这种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 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懈怠, 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看作是创新的前提, 而把创新看作是最好的继承。在方法论的层面上, 马克思主义以其唯物辩证的特质, 主张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反对事物是静止的、不动的,而承认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这种批判的精神,也说明了马克思理论自身需要不断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更高层次的迈进,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广度向宽领域纵深发展,在应对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时,首要之需是在理论上进行突破。当前,我们在改革开放实

8、践中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全球震惊的中国模式,取得了相对成熟的中国经验,但是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社会发展对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正是立足于引领改革开张传平, 改革开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理论逻辑 , 南京社会科学2009 年第

9、 6 期。放的伟大实践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 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 并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的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即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最具世界历史意义的生动证明。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 这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

10、新的重要思想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当今世界变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理论。只要我们始终根据变化着的实际而不是按照本本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也会不断得到完善。2.3 开放包容, 做到即立足于本国而又放眼于世界,随时关注人类所创造的其他文明成果。古往今来, 任何一种理论只要把自身当成终极真理,并用封闭的体系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必然被时代所抛弃。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最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其开放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它能用宽广的眼光审视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用阔大的胸怀吸纳人类的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1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切优秀文化成果;也决定了它能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融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虽然它们各自有其具体内涵,但都是在具体实践基础上,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开放式的。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精神文化食粮,从不盲目拒之门外,但也不是一概照单全收。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

12、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有目的、有选择地消化、吸收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这就要先认清国情,再看准世情。树立科学的国情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中国国情有一个总体的科学判断: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并且准确地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是从根本上、从全局高度对于我国的现实的基本国情所作的一种本质概括,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它一方面指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因此,我们在变革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不

13、能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另外它又实事求是地指认这样一个事实,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在马克思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确立的, 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仍然处于不发达状态。在看待世界全局形势时,我们要注意到,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现代科技带来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致使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调整, 由此引发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一轮的深刻调整和改革。无论世界发展还是中国发展都出现了众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加以分析和解答,

14、在此过程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践创新,必须自觉地置于全球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强调中国民族特色的不足,这种基于全球理论创新的中国立场,不仅不会弱化中国民族特色,反而是凸显中国民族特色的必由之路。所以,只有放眼全球,进行自我提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真正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不仅具有了更为切实生动的世界历史意义,而且也会具有更为具体丰富的时代性内涵。从全球角度来看,探寻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立足我们来说就是发展和完善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视野和历史发展终极关怀决定了它能够促使全球实践向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目标前行

15、,构建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实践创新的重大任务。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求其他国家都走中国道路和学习中国经验,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向外输出中国模式,只是说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确实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所以各国都要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在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就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之时,把人类在进一步实践中总结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纳入批判视野之中,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丰富自身吸收营养。3.通过逻辑分析,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创新。不断创新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16、义的过程, 而且内在地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中。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 都要勇于开拓,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与深化拓展阶段,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因为实践的全面推进与深化拓展,需要理论的全面创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与深化拓展极大推进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创新问题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大问题,是否实现方法论上的创新以及创新程度的大小将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绩效。因此,党中央作出了

17、对理论创新的新要求,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本文总结出三个方面来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创新和完善,从内在逻辑上进行分析、把握,一方面,体现了只有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理清其中的逻辑脉络,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新更大的胜利。【参考文献】:1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 (10) 2 张远新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逻辑起点新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3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文件汇编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 年(1978200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5 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 ,何怀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6 杨新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 覃正爱,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体系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1期。8 董德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概要 , 学术研究 ,2008.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