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安全风险管理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既有线大面积提速、高速铁路的不断投入运营,铁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水平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推行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大力提升铁路安全工作水平是新形势下解决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铁路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的目的。第一节 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其发展一、安全风险管理的起源及发展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风险,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几千
2、年前人类就认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一直到 18 世纪,“ 风险 ”一词才被提出来研究。到了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1931 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 年,美国几家大公司成立纽约保险经纪协会,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二战以后,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竞争加剧,面临的风险日益凸显,进行风险管理的要求与日俱增。1963 年和 1964 年,美国先后出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与保险等专著,正式拉开了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序幕。20 世纪 70
3、 年代初期,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亚洲,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传入我国。虽然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 2006 年6 月,我国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新阶段。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践看,安全风险管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石油、电力、核工业、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其中,在铁路安全管理实务上,承认运输活动具有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关运输安全法制化的规则,以强制运输主体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报告已经被美
4、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法定营运审查文件。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已经是包括铁路在内的交通运输业的营运条件。可见,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及各种交通运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国外铁路安全发展模式国外普遍具有把安全管理置身于大的经济环境中去探索,以整体管理体制为背景去研究,倾向于战略性研究的特点,主要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在思想上突出了整体安全、系统安全的概念,将涉及行车安全的人、设备、环境等因素实现系统地管理与调度。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加大了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实现法制化管理;三是 在手段上开发了大量先进的行车安全监测设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运输安全信息的远程集中管理和科学分析
5、。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探索成果,主要是以下三种安全管理模式:1德国模式。采取的是“专业化安全管理模式” 。他们把探索安全管理与治本途径问题一并考虑,推行了以“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路网系统分开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突出重点,技术管理更加专业化,管理范畴更加合理化,安全生产得到了根本性改善。2. 日本模式。它是靠技 术装备升级而建立的 “高技术型安全管理模式” ,直接采用世界最先 进的技 术装备,大力发展标准轨、高技术、高速度、高安全的轨道交通决策。如“新型运输安全系统”、 “编组 站自 动化系 统” 、 “摆式列车” 技术等。3美国模式。采取的是“集中化安全管理模式” ,使安全管理环境特点相
6、近的线路集中起来,既有利于抓住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又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并通过加大投入来进行保证安全的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三、国内铁路安全管理发展模式在铁路部门和学术领域内,我国基本都是些单项和观点性的,尚未形成理论或实际模式。铁路部门的主要观点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种观点 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 铁路安全管理的主导观点。它主张“ 通过大力度地 奖惩来引导 各级管理干部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靠强化各级干部的作用保安全”。我国学术领域的观点主要是借鉴上述三种国外铁路的安全管理模式的特点,在考虑中国国情和路情的前提下,提出了相应的“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等。按照发展历程
7、,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1.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同类事故发生,但只是就事论事,不能发现隐患。2.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往往只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一方面的问题,是不全面的。3.过程安全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考虑了人、机、环境系统对安全的影响,力图为企业提供指导的“综合管理模式” 。但是,这种思路只是片面强调从外部环境给企业及其员工施加“标准” 和要求,而没有从内部提供激励措施,没有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4.系统安全管理模式:通过预防型安全管理的技术步骤,使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被动、辅
8、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第二节 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一、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1风险的概念风险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一般来说,风险就是指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如果用定量模型表示即为: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故发生的损失程度。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事件的一种可能性。就安全生产而言,安全生产风险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与安全有关的风险都称为安全生产风险;狭义的安全生产风险则表示:在未来的或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可能付出的代价,包括由于采用安全技术措施投
9、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安全生产支出可能获得的安全生产收益,或者没有适当的安全生产投入可能付出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等代价。2危险、风险和事故的关系危险是指可能产生潜在损失的征兆,是因事故隐患存在而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它是风险的前提。当危险暴露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时就成为了风险。风险不仅意味着危险存在,还意味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一旦风险控制失败,将发生事故。3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通过风险识别,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综合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也可以
10、说,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从微观角度来说,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1)风险因子。风险因子是指以一定的状态、形式存在的物或物质。风险因子自身具有中性的属性,但从事故的不期望角度而言,它又表现为风险性。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不期望的、能导致事故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和控制。(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
11、转化为隐患、事故的根源或状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危险源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但实际上只能加以控制的特性。从防范事故的角度而言,危险源表现为风险性。危险源是否变成隐患,进而引发事故,往往取决于人们的行为。(3)隐患。隐患是指超出了人们设定的安全界限的状态或行为,如超标、“两违”现象等,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隐患能否导致事故,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和状态。由于人们设定界限的不同,隐患既可能被划定为隐患,也可能被划定为危险源。从这个意义上讲,隐患是完全可以被消除的。(4)事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故是指系统的发展、变化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如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
12、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或偶发事件。事故是由一种危险因素或几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这些危险因素是事故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事故具有理论上可以减少,实际上也是可以减少的特性。4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概念及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系统中尚未发生的、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连续的识别和归类。(2)所谓风险评估,是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等理论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构成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确认企业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3)所谓风险控制,就是对不能接受的伤害和损失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达到消除、降低危害的目的。(4)风险管理是指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13、、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都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并且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二、安全风险的特点和类型1安全风险的特点(1)安全风险具有客观实在性。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安全风险等级是人们依据不安全因素有可能达到的危害程度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也是以危险客观性为基本依据的,绝不是人们随意编造的,所以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2)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客观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容
14、易被察觉,或虽然被察觉,但对其危害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或者风险还处于潜在的状态,没有明显暴露出来。(3)安全风险具有可评估性。人们可以在掌握不安全因素表现及危险性的基础上,根据有关风险评估理念和标准,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按轻重程度进行分级。比如国外 MII-SID-88A 标准中,按照危险严重度将安全风险分为 4 类:类,致命的,可造成人员死亡或系统破坏;类,严重的,可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或者主系统破坏;类,危险的,可造成轻伤、轻职业病或次要系统破坏;类,可忽略的,不会造成伤害和职业病,系统不会遭到破坏。(4)安全风险具有可控性。倘若无控制措施,容忍安全风险滋长蔓延,迟早会酿成安全生产事故。
15、因此,安全风险管理的直接目标,就在于控制安全风险。人们在了解安全风险程序后,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到最低。2安全风险的类型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险;按照损失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按照风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纯粹风险(纯粹风险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如铁路风险)和投机风险(有好的风险也有坏的风险,如投资炒股、做生意);按照分担方式不同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如地震引发火灾,火灾引发爆炸)和不可分散风险。三、构成安全风险的因素众所周知,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设备的异常状态和人员的违章行为,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了事故。显然,环境的不安全因
16、素、设备的异常状态和人员的违章行为,都会产生和增大安全风险。环境不安全因素构成安全风险,主要取决于作业的种类和能量大小。设备的异常状态构成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本身存在缺陷;二是平时缺乏保养和检查,使设备的功能失灵。人员的违章行为包括管理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和行为性违章三大类。作业环境、设备和人员这三项因素中,人员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良好安全素质的人员,不但能够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指挥和操作,而且能够及时辨识和发现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设备出现的异常状态,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第三节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一、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铁路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基础。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