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言文复习常见固定句式(答案)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就没有用来达到千里之外的办法;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是我) 还有比死更严重的厌恶的事情,所以祸患 (也)有( 我)不躲避的。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质明,避哨竹林中
2、,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 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 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 “对怎么样呢?”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对太行、王屋怎么办?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 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
3、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人、物、事” 、 “原因” 、 “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
4、译为“有可以拿来的” , “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 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例 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 比我小呢? 2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这些人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
5、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恐怕要责备你了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其是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吧。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孰与君少长?和你相比,谁大谁小?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
6、时候才能快乐呢? 19(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2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 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
7、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 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23独耶、 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 1: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24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 1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325 庶几: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例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8、大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例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 )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反馈训练:翻译下列句子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巫婆三老还不回来,怎么办?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盗?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们这一代恐怕很贫苦吧?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庄暴见孟子 )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一样呢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像这样找剑,不也糊涂吗?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是鱼肉,为
9、什么要告辞呢?7、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呢? 8、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10、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 能有什么功效呢?1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每日饮食恐怕没减少吧1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恐怕该责备你吧?1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你与他的年龄相比谁大谁小? 1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 )有句俗语说道,“听说过成百上千的道理,便认为没有
10、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呀。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浪费?4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用尽了我的力量而不能够到达的,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难道有谁能嘲笑我呢?16、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17、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 为时 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 全活 甚众。又善辨疑 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 当 死
11、。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由我来代替盗贼,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 )礼泣谢,从之。文 桎梏诣 部,继宗察非盗, 竟 辨 出 之。 成化初, 用 王翱荐, 擢 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 者 ,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 劝 ,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告, ”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 但 剔 奸弊 ,劝惩官吏。若 比户稽 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 衔 之,濒行,突入府署, 发箧 视之, 敝
12、 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 遗 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 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 咋舌 不敢受,入觐,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 九载秩满, 超迁 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 每 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 “你说的莫非是那个不贪一个钱的杨继宗吗?)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 籍 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注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中官:宦官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13、的一项是 AA师儒竞劝 劝:劝告 B若比户稽核 比:靠近,挨着5C而心甚衔之 衔:怀恨 D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遗:赠给劝:鼓励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遇学官以宾礼 遇:遇到。 B濒行,突入府署 濒:临近。C数与中官张庆忤 忤:触犯。 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籍:登记。对待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上已知其人矣 吾其还也B儒惭而去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C御史杖人至死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D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 表修饰。A这个人;助词,表婉商语气。C助词,构成者字词组;助词,用在时间副词后。D应该,就是;就。
14、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A金具在,与我印券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中官过者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D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A 项给,结交。B 项定语后置标志,的人 C 项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D介词,相当于“拿” ,连词,同“而”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继宗“性刚廉”的一组是 ( C )而时时集父老问其苦,为祛除之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善遇之,帝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欲宽之而无由A B C D
15、表现关心民间疾苦。表现重视教育。从正面表现刚廉。从侧面表现刚廉。表现居心慈厚。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杨继宗对囚犯讲人道,按时提供饮食,还叫他们洗浴,体现了一种悯民爱民思想,与古代许多官吏的残酷苛刻、草菅人命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善断疑狱,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C杨继宗本来生性“刚廉孤峭 ”,一般人难以接近,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D杨继宗廉洁清正不爱钱财,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明胡作非为
16、,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来源,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6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这句话是汪直的高度赞美之辞,是夸张,不是对朝政的批评。【译文】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邢部主事。当时狱囚病死较多,杨继宗按时为他们提供饮食,下令每三天洗浴一次,使很多囚犯得以继续生存。杨继宗又善于辩明疑案。河间府捕获了强盗,派遣乡里村民张文、郭礼押送京师,途中强盗逃走了。张文对郭礼说道:“我们两个人都应当处死。你母亲年老,又缺少兄弟,由我来代替强盗,希望能保全你母子性命。 ”郭礼哭泣而谢,听从了张文的安排。张文带着
17、桎梏前往刑部。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了。成化初年,由于王翱的推荐,被提拔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带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冷落朴素。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直严肃,无人敢冒犯他。然而,他时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并帮助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去读书的,罚他们的父兄。遇到学官时都待以宾客之礼,府内教师儒生竞相于劝学,一时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 ”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为治之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弊,劝惩官吏,那些挨家挨户稽查考核的事,本该地方官府去做,不
18、是御史的本份职事。 ”孔儒无法与之相难,但心中深为忌恨。临行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孔儒惭愧而去。有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送给他们菱角、芡实和历书。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官文去取府库的金银,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凭证。 ”太监们吓得咋舌头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入觐,太监汪直想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底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 。九年任满,破格升迁杨继宗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太监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任职,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莫非那个不贪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清理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