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沙洲职业工学院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 1984 年 7 月,是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办学 25年来,沙工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2 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 7 次 14 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7 年 10 月沙工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评估专家对沙工“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2006 年 7 月,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沙工新校区。2007 年 9 月,新校区交付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 856 亩,建筑面积 28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28.3 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 10 亿元。目前,沙洲职业
2、工学院和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共用一个校园,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我院共有教职工 315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8 人,教授、副教授 94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 86 人,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 57 人。有江苏省教学名师 1 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 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 5 名。 “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 70%。一、我院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我院一贯重视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龙头,带动和推进其它专业的建设。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
3、和有关文件精神,我院于 2002 年启动并实施了院级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创建工作,制定了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 沙洲职业工学院特色专业标准(试行) 、 沙洲职业工学院专业建2设奖励办法等文件,并遴选出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与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3 年 12 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于 2006 年 10 月正式成为省级品牌专业。2005 年我院对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进行验收评估,确定国际贸易、纺织工程、电气技术与自动化及数控技术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在各方面都给予优先资助和重点建设。在加强
4、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学院紧紧围绕“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为不断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努力培养适应一线生产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学院以张家港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为依据,及时进行专业的整合和调整。重点发展与张家港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机电、纺织、建筑、外贸类专业,把创品牌、特色专业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工程,进而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正是有着清晰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使得我院的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 年 7 月和 2008 年 7 月,作为我院特色专业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特色
5、专业建设点。2008 年我院启动了新一轮的院级品牌、特色专业遴选建设工作,截止2008 年 10 月底,共有 7 个专业申报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对照特色专业标准,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会计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四个专业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二、学院在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方面做的主要工作3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色专业创建,组织机构健全近年来在全国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院抓住机遇、奋力发展,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设置与调整专业,使得专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市场基础。学院重视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改
6、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各系主任以及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点所在专业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创建领导小组。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点都制定了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规划。2、广泛调研、主动适应、科学定位,彰显品牌与特色专业的鲜明特色我院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中,较早地成立了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我院各专业通过技术岗位需求和能力素质调查、毕业生岗位能力需求调查、专业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调查、市人才中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调研,了解社会对我院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地方产业结
7、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涉及建筑、纺织、电子、机电、经管、外贸等,以适合张家港产业需要的机电、纺织、外贸为重点,兼顾适合苏州地区产业需要的建工、电子和经管。这些专业,或分别对应于本地区的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汽车、建筑、装潢、纺织、服装、电气等专业) ,或直接面对外贸外资企业(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日语等专业)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会计、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和科技企业(电子信息、计算机等 IT 专业)的需求。4专业建设与改革中,我院充分发挥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领域面向,强调工学结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8、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努力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为了稳步推进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我院早在 2003 年就出台了沙洲职业工学院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2008 年学院重新修订沙洲职业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精品课程体系。2008 年下半年,学院先
9、后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专家的报告会内容和 08 年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指标,组织全院精品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以及相关教师开展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学院专门成立由 21 人组成的精品课程评估小组,在 12 月初开展 08 年度院级精品课程说课、评选工作。组织全院精品课程申报负责人进行说课,仿真模拟操练,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专业评估奠定基础。今年上半年,我院组织了新一轮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点,共评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点 12 个,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点 1 个。其中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的纺织材料学 、 机强工艺与设备 、 机械设计 D 、 数控加
10、工工艺与编程等四门课程榜上有名,其他入选院精品课程建设点的大部分均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中的课程。同时为进一步5落实和加强课程建设,分别举行了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书签订仪式、院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经验交流会等。2009 年我院机械零件的普通加工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我院纺织工作系与华芳集团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反映现代纺织企业最先进技术水平的高职教材棉纺工程 (第四版)2008 年 9 月被教育部高教司确定为精品教材。在相关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努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
11、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2007 年学院抓住新校区搬迁的机遇,开展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大规模建设,重点建设了机电、纺织、建筑、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 7 个校内实训中心,学生拥有设备额从人均 5000 元增加到 10000 元以上。各系在规划校内实训基地时,添置了大量生产型设备,建设一批生产型实训基地,吸引校外企业进校合作,建立与工厂
12、完全一致的的“全真”实习环境。例如,学院与张家港冠联冶金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生产型实训基地”协议,聘请该公司总经理担任生产型实训基地总经理,由企业派遣生产管理人员,专门为大型企业(沙钢集团、浦项集团等)配套生产零部件,这一生产型基地已经正式投产,在年产值将达到62000 多万的同时,为机电类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实习环境,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2008 年学院“机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及实训基地建设点” 。张家港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有沙工的校友,为学院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
13、训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开展岗位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学习。例如,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每年分别组织整班学生到一汽集团无锡柴油机厂、苏州长风机械厂等实习;纺织工程系每年组织所有毕业班学生到中国华芳集团、海澜集团进行毕业实习;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每年在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和装饰装潢公司展开实习。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了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性环节的正常开展,也给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把实习实训放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全真环境中,使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有效地缩短了就业的适应期;同时,参与产学结合的企事业单位也在组织学生实习过程中找到了许多
14、优秀的适合本单位的专业人才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台了沙洲职业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管理办法 ,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认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院级项目开展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四个省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并顺利结题验收。今年我院申报 2009年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8 项。这些举措极大的促进了我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5、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7为了适应社会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各个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点必须面向未来,优化并实施专业职业(岗位)所涉及的专业职业知识与技
15、能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统一的教学模块。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如开放式、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动力。建立并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从而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通过对原有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增强了知识内容的整合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加强了主要用于纺织应用的实训(习)与实验环节,为学生取得纺织保全中级工证书、纺织 CAD 证书、纺织品检验与检测中级证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些举措,使大部分学生达到了双证出校门的要求。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技术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强化
16、学生使用实际生产设备操作、维修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取得电工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电气电子 CAD 证书;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取得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证书。由于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最近一届毕业生中,我院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系的毕业生人均持证数分别达到 4.16 和 2.25。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6、实施以研促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坚持走“产、学、研”的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这些课题大部分都是结合毕业设计、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开展的,学生参与了项目,得到了实际工程的锻炼,教8师参
17、与了课题研究,在提高科研业务水平的同时,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为当地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了双师型的训练。参与现代纺织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老师共发表教科研论文 49 篇,其中核心期刊 36 篇,SCI 检索 6 篇,EI 检索 7 篇,申请发明专利 5 项,承担各项课题研究 15 项,完成科技服务项目近 30 项,帮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张家港市市级以上学术表彰或奖励 12 项,院能以上教学成果 11 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学院将重点规划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为纺织、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师生提
18、供应用技术学习、实训的良好环境的同时,努力打造服务地方企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研发基地。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了帮助这些专业建设好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锻炼;(2)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级职称教师;(3)送青年教师进修攻读硕士或博士;(4)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横向课题和科研项目;(5)鼓励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实效。近三年来,学院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近 50 人,约占专任教师的 1/4。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代纺
19、织技术专业9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博士 2 人;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都取得了硕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他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青年教师也大部分都取得了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8. 制定鼓励政策,优先扶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学校为了优先扶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制订了沙洲职业工学院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奖励办法 ,对参与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人员专门进行奖励,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给予优先投入。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师资给予优先引进。以确保品牌专业的建设。9. 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特色专业与品
20、牌专业建设学校在加强现有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的同时,每年都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学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如下主要成绩和经验:(1)紧跟本地区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确立学生能力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地方地方经济的要求,使之符合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的要求。(2)围绕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整合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各种需求。(3)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掌握多种基本技能,注重应用、有创10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
21、才。(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形成了一支勇于创新、锐于改革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优秀师资队伍。(5)建立了以学生毕业率、学生成绩优良率、毕业生社会评价优良率为主要指标的教改成果测评体系。(6)通过在教学改革中量化教师的科研、教学要求,形成了促进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激励机制。利用地方大学与当地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加强。三、我院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二十五的勤恳办学,我院的特色专业与品牌专业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学院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鲜明办学特色,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使我院的办学能更好地适应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加大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物质基础;2、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张家港市企业众多的有利条件,力争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技术服务与课题研究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3、继续以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为契机,在整合教学资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