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 2001 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师九团中学王志琼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5 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淡淡的思乡之情。诗歌的首、颔、颈联的 16 句属于写景。尾联 7、8 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
2、作手法。其中还用到了互文、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还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易品味。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初一(1)班的孩子,初一(1)班的孩子已有基本的认知规律,能够背诵许多古诗,但理解不透彻;能够读诗,但情感不到位。对古诗只是机械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我必须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亲身参与了,获得了亲身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真正领会古诗学习的乐趣。初一(1)班的孩子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创造性的景物描写,对于一些学生可能仅局限于诗的内容,思维空间的拓
3、展、想象有待长时间的训练。教学设想:为了贯彻我校 “少教多学”模式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以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诗情背诵体悟 拓展达理”四个环节,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
4、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教学难点: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搜集古今中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2、查找一些关于“思乡” 的感人故事;3、学会唱一首游子思乡的歌曲。4 、预习王湾的次北固下。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1、朗读法: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自主、合作、探究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和小组合作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实录过程:一
5、、情境导入师: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思乡的作品,如,歌曲诗词等。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有关思乡题材的作品。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思乡的诗 ”,题目是:生:齐说, 次北固山下师:今天就让我们架起轻舟,荡起艺术的双桨。共同去探索、品味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看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师:人生无目标就会迷惘,学习无目标就会事半功办。请孩子们看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朗读明义1、请
6、同学们各自放声朗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要求: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模仿古人,仿佛时空交错,自己现在是一个远行的游子即诗人来吟读。)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师:咱们先不点评。老师再请出一位“大诗人” 读,认真听,并试着划分停顿节奏。(播放诗歌朗读的视频)欣赏完了,咱们来点评一下刚刚四位诗人的吟读吧!谁来点评呢?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3、指名再读4、结合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 再读课文。5、齐读
7、思考:体会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学、质疑、小组合作、问师)江上美景,思乡之情四、感悟诗情(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诗人的感情。)1、思考: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先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每小组派代表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品读首联师: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生:老师,“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就在
8、青山的外面”,我觉得它的背后隐藏着“我家乡的路却早已看不见了,不知在何方”。他要去的是前方,前方是离家的地方。所以他有点想家了。师:你发现了文字背后的深层意思,看似旅途轻松,实则心情沉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真好!师: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生:愉快,舒畅。理由:从青山、绿水景色秀丽看出来的。板书:青山、绿水(景色秀丽)师: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全班学生再齐读。品读颔联师: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生:和风吹拂,春意融融。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知道的。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师: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9、”,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生: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师: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愉快,舒畅师:请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生:诗人可能正在欣赏美景,但宽阔的江面,初涨的江水却让他感到了孤独,想念起了家乡。所以前后之间有一个转变。师:你的感觉很敏锐。我们可以称之为“波澜”,这是情感的“转折”。那你觉得两句之间情感应该各是怎样的呢?生:“潮平两岸阔”这句诗写的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在这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只有诗人独自一人,他“四顾皆茫然”,内心涌起的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师:好漂亮的感觉。你
10、是第二个曹文轩。大家读过青铜葵花吗?曹文轩是怎样写葵花的孤独的?生:好像把它比作鸟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翔,只听到气流划过的声音。师:对的。两者异曲同工,都在借助无边的宽阔写无边的孤独。师:还有新发现吗?生:这两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诗。(生读的速度有点快)师:要读出一种宽阔感,孤独感,将语速放慢,字与字的距离拉开,情感放得深沉。(示范读,生读)师:有人发现“风正一帆悬”的秘密了吗?(生沉思)生:“风正”说明这个风儿很静,很平,一点声音也没有。在宽阔的江面上,除了孤独,诗人一
11、无所有,甚至连风声也没有。师:好漂亮的感觉,此时诗人在做什么?生:他在看帆。师:看一眼吗?他怎么看?生:盯着帆看。师:此时读出什么来了?生:他盯着帆,内心涌起的却是无尽的思乡之情。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有。例如:小学毕业,和好朋友分开的时候,很想他。孤独时,我会看着我们的照片发呆,想着我们曾经的故事。师:当有一天你们毕业的时候,当眼前的教室空无一人的时候,人去楼控,我一定会盯着眼前这块黑板发呆,想念着我们之间的故事的。让我们读一读这两句诗歌,体会王湾的孤独、寂寞的乡愁吧。(生读)师:还有新发现吗?品读颈联师过渡: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师
12、: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感悟到了什么呢?生: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能回到家乡,面对这个时光流逝,新年又来的时刻,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师:万家相聚时,独我飘零日。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所以应该以怎样的语速和语调读这两句诗呢?生:低沉,缓慢。师:我为你的发现点赞。请你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孩子们,让我们反复地三次诵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一句比一句低沉,最后一句拉得更长一点,感受一下诗人无尽的乡愁。语调要深沉、舒缓。(生读)师:这两句诗还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绪?继续我们的探讨。还有新发现吗?生: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诗人借物言志:“海日” 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 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师: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生:乐观积极向上的
14、情绪。师:朗读时声调要高一些。请用这种情绪朗读。男女生重读,女生感慨,男生乐观这两句诗与刘禹锡的哪两句诗有有异曲同工之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师: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生:岁末腊残之夜。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彻夜未眠。师: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生: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师: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请孩子们齐读这两句诗,语调要忧伤一点。品味尾联,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师: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请孩子们齐读最后两句诗。师:大雁飞过
15、,诗人会说些什么。生:四顾茫茫,我的家乡,你在哪里啊?我的家书该送往何方?归去的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请你把我这封信送到洛阳边上我的家吧!师: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应该以什么语气来读呢?生:惆怅、无奈师:请孩子们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五、背诵体悟(学生诵读 教师诵读)师: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师: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给人以新的希望。感谢王湾,让我们领略
16、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乡愁。让我们在马思聪的思乡曲美妙音乐声中,以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的语调再次诵读诗歌,再次体悟乡情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马思聪的思乡曲(或音乐背景送别)六、拓展达理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 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
17、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 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七、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诗中美丽的景色,品味了诗人的情感,用情感诵读的方式体味了古诗的深远意境。更希望在这情感的释放与体味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在今后的学习中拓展思维、展现自我。八、作业1、今天欣赏的古诗进行再创作,改写成一篇景物描写短文。(用散文的手笔描绘诗的意境改写成一篇景物描写短文。)(完善课堂创作)2、积累表现思乡主题的古诗词不少于五首,并背诵。板书:次北固山 唐 王湾停泊,停留,停驻首联:旅途之思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风正帆悬,潮平岸阔)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生,入)尾联: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