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05961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篆刻艺术-篆刻工具及刻印步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篆刻艺术,中国篆刻艺术史简论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

2、精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商鞅铜方升,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3枚类似的实物, 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 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这种表现

3、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风格都对后世篆刻产生了很大影响。古代使用玺印时

4、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 的特殊效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

5、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此外,中国最早印学理论著作学古篇、宣和印史、集古印格、啸堂集古录等对古代玺印都有辑录。书画家赵孟頫以擅长刻圆朱文而著称,为历代后人所效法。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

6、遍重视的印章范体。,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工匠之手,所用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硬度高,坚涩难刻。早在古代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印章。据传元画家王冕最早采用花乳石刻印,明代文彭用灯光石(即冻石)刻印,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天地,为篆刻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好物质条件。篆刻流派形成于明代中叶。印章为实用品、书画艺术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独特的篆刻艺术品。篆刻艺术明清两代之际好手如林、派别繁多。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贯、姓氏、师承关系及活动区域来命名的。明代中叶到晚清近500年间,出现了篆刻艺术繁荣时期。 明代文彭是书画家文徵明的

7、长子,尤以篆刻擅名。他继承与创新篆刻艺术,被后来篆刻家奉为篆刻之祖。他以“六书为准则”的主张,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则。,由于文彭的倡导,篆刻艺术“一时靡漫,畅开风气”。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这一流派又经后继者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8人的继承发扬,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篆刻流派。这 8位篆刻家也称为西泠八

8、家。,篆刻工具,一、篆刻刀二、笔墨砚三、砂纸四、印床五、印刷六、棕老虎七、拓包八、印规九、玻璃小镜子,篆刻材料,一、印石二、印泥(朱砂、朱磦)三、印纸,朱砂印泥,朱磦印泥,拷贝纸,印谱、字书,一、印谱汉印、古玺类明清、近现代类二、字书,篆刻步骤,步驟一 章法的籌佈:亦即打稿,與作品的好壞息息相關。有人說:治印之難,不難於刻,而難於章法。,步驟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時有傾斜,或上蠟磨光時,印面留有蠟,這時要用砂紙整平,以利上石刻製。,步驟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種方法:一為把印稿用毛筆反寫在印面刻製;二為用耐水紙反拓上石。,步驟四刻製與修整:依據印文選用合適的刀法來刻製,刀法可分切刀與衝刀二種

9、。,步驟五 邊欄的處理:印文工整,邊欄要工整;如印文斑剝,邊欄也要寫意自然。作邊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步驟六邊款:刻印之後,在印章左邊刻上作者字號、刻製年月等,謂之邊款或具款。,步驟七 邊款的拓製:拓款的方法與古銅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濕拓、乾拓、油墨拓等。,步骤八 印泥的使用:钤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步驟九 鈐印:將蘸好印泥的印章,對準應鈐蓋部位輕輕落下,用力鎮壓。,步骤十 钤毕:印章用过后,应用棉花擦拭干净,收存起来备用,并小心勿使碰,印稿写法 写印稿前须磨细面,如磨石时力度不无法均匀,会出现印面倾歪斜,须注意变换印石方位,初

10、学者写印稿方法如下:一、反写法:先将印稿设计透明度较好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复写一遍。如临印,可将印谱倒头放置,在选临的印拓边置一小镜,即依镜中印章样摹写上石。印稿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原作仔细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正。二、水印法:1、先将毛边纸(或毛太纸等)复于印面,在手掌中压一痕迹,然后在纸透上压痕范围内用浓墨临写或设计印稿(初学者可先用铅笔)2、将墨迹干透的印稿复于印面。注意固定不使纸石浮移位。3、用干净毛笔在印稿上施以不太湿的清水,再用干净的毛边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复二三毛边纸于印稿上,用指甲均匀地研磨后揭去印稿便成。(如印文不清晰,可用笔稍加勾描掌握水印法的

11、关键是:经细砂纸磨平后印面残剩的粉质不要去。以浓墨写印稿,宜待墨稿干透以后再湿水,以微湿均匀为要,刻者可不断实践中逐渐改进方法。,怎样摹印在临刻前,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摹印。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或碳墨水、绘图墨水),依原印线条摹写。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摹写和接近原作,同时细心体会,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摹前须以肥皂洗手,并用纸垫手,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摹印右列各印,白文摹字的线条,以细线勾边。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

12、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即可临刻。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入手。,运用刀法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故前人称刻刀为铁笔。前人谈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虚,实际上运刀法不外冲刀和切刀两种。冲刀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速度,但这“冲”并非一冲了事,而要一节一节地冲,可免直冲不够凝重之弊,冲角度较小,约30左右。切刀执刀角度较冲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条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因纯用切刀缺乏气势,一般宜冲切兼用

13、,依靠全身之虚劲,通过肘腕运到指间,而不是靠手臂大动作来完成。,白文刻法 初学主要用双刀法将笔画刻去,一方印分四次刻成:依次将横划的下部刻完,将石章转动180。将横划上部全部刻完,轻转刀角修好笔画两终端。竖线也依上述办法两次刻成,最后收拾印边及部分不够之处。刻时“宁使刀不足,莫使刀有余”。不足可补,超过则不可补救。朱文刻法 与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笔画、印边,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用双刀流水作业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后收拾印边。印不必刻得过深,刻刀须紧贴笔画,否则刻成钤出后令人觉得白文变细,朱文变粗。无论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尽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书写的笔意。根据印文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运刀速

14、度,转换刀刃方向和角度。切忌不掌握轻重徐使笔画断裂,或刮削重复致全印死板。临刻古印 学习刻印,临摹是必经之路。临刻古印开始主要选择秦汉印中比较平正、质朴一路的印以满白文为佳。有了基础后,可再选择有特别的巧思或古拙奇宕一路的印。,篆刻章法要领一、平正、匀落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二、疏密统一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

15、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三、巧拙、粗细印章的风格应提倡多样,“巧”“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但追求“巧”不能失之纤媚:追求“拙”不能失之狂怪。印章文字中多巧者,则就参之以拙,文字中多拙者,则应参之以巧。在传统艺术中,“漂亮”并非好字眼,常作为贬义词,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太漂亮”的。印文的粗细,是在篆印时就得注意用笔,这与作者的书法和金石修养有关。应多的留意并分析摹仿古印及名家印中线条粗细的自然处理。,四、增减、重复为求全印妥贴,对部分文字有时要作增减处理,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划也

16、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如增减后变成他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全弄巧成拙。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二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单调。五、挪让、呼应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六、盘曲、变化字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屈曲、有的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

17、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置印框,或变化流派风格,变化朱白等,以使其不相雷同,就是对几根平行线条,也应使粗、细、长短、波折、顿挫、斜度等取得变化冲破平淡、板滞局面。,七、穿插、 笔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有时白文印笔划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八、留红、空白印章的留空处,在白文叫留

18、红,朱文称空白。尤其白文,大块留红,可以给读者强烈的印象。篆刻讲究方寸之地“分朱布白”,这“布白”也即留出空处,实在是最要紧的事。好比造屋,设计前,先得定好门窗地位一样,在设计印稿时也得规划好何处留空,这种范例,在古印及名家中是不少见的。九、离合、变形离是将字形太局促者分开、使者宽展;合是将字形太散漫者连一体,不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离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划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十、 文、合文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

19、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合文”。十一、草、隶、楷外文字除篆书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须参考“元押”、“龙门二十品”、“汉简”等资料,使之有金石息。偶以外文字母入印,也要以汉字结构变能处理,使之与其它浑然一体。很重要的是必要多多揣摩有关的传统资料及名家作品。十二、加边,界划创作中,为求全套印谱之形式多变,可以依照古印的形式,在印章中加以各类界划,边框。所要注意的是,是所采取的界划同所配的文字要合乎印章的传统体制如在周秦格式中,填以汉印文字或宋元文字,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十三、“十宜十忌”十宜:1.笔划、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详:2.笔划、字数少的印宜排列得沉着;3.方笔方形字宜丰满;4.圆笔或圆形笔宜挺劲;5.单笔无所依者挺而略带濡涩;6.有相同的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得有参差;7.多转折之字宜灵活;8.字的横划或直划宜刻得浑厚;9.朱文一般宜刻得秀劲;10.白文一般宜刻得质朴。十忌:1.笔划方正忌板;2.笔划圆转忌滑;3.字数少忌散漫;4.字数多忌杂乱;5.巧忌纤媚;6.拙忌狂怪;7.笔划瘦忌单薄;8.笔划肥忌臃肿;9.笔划转折忌露角;10.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