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大学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二一三年九月目录海洋生物学教学大纲 .1环境学概论 B教学大纲 .9中学生物教学论理论课教学大纲 .14生物伦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27专业见习(二) 、 (三) 、 (四) 教学大纲 .35营养学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37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8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57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74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 .89专业见习 (一)教学大纲 .100生物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02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16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24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29无机及分析
2、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35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140生物技术产业与政策教学大纲 .1461海洋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海洋生物学 (Marine biology)课程代码:122116001L课程类别:模块方向课学 时:36 学时(总学时 36,其中理论 28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2 学分考核方式:考察(论文+读书报告)适用专业:10 生物技术前修课程:动物生物学 、 植物生物学建议开课学期: 第 7 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和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课程主要内容是讲解各类海洋生物的形
3、态、分类、生态生物学(包括生长、繁殖、生物发光、共生共栖现象)以及经济意义,同时还扼要的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以便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学习本课程后,能基本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调查研究方法,能认识我国海区一些主要而习见的种类,了解它们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时空变动规律等。二、课程基本要求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1%,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口膨胀、陆地资源减少、环境恶化三大全球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地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海洋生态
4、和海洋环境以及当前发展的实验海洋生物学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知识;2、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及其与海水养殖业的关系;3、掌握海洋生物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海洋生物调查研究方法;4、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了解如何合理规划、高效利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2章节 标题 学时数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海洋环境和生物适应 2第三章 海洋藻类植物和红树林 4第四章 海洋无体腔动物 2第五章 海洋低等体腔动物 4第六章 海洋高等无脊椎动物 4第七章 海洋脊索动物 2第八章 潮间带群落 1第
5、九章 深海海洋生物 1第十章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 2第十一章 海洋生物学研究与海洋生物技术 2第十二章 海洋生物学相关的读书报告 2第十三章 海洋潮间带野外观测、标本采集及鉴定 8合计 36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海洋生物学 ,黄鹤忠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海洋生物学 ,相建海主编,科学出版社。海洋生物学 ,李太武主编,科学出版社。Marine Biology, Karileskint Jr.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力求层次分明、表达准确、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有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
6、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生物学原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注重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及各教学环节间的有机联系。紧扣各个教学环节教书育人。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考勤(20%) 、实验(10%) 、读书报告(30%)和期末考查(40%) 。六、大纲正文第一章 绪论(1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该课程的学习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动态。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教学内容第一节 海洋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学习目的3一、海洋生物分类学二、海洋生物形态学三、海洋生态学
7、四、海洋生物生理、生化与遗传研究五、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六、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环境一、海洋区带与海洋生物二、海洋环境的生态因子第三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群落一、海洋浮游生物二、海洋游泳生物三、海洋底栖生物第四节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动向一、海洋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国外研究进展与发展概况三、中国海洋生物学发展史第五节 海洋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 海洋生物的研究内容;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有关的名词术语;掌握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生物适应(2 学时)目的要求 系统掌握海洋环境的主要特点及环境因子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了解各类海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内容 第
8、一节 海洋环境概述第二节 海洋生物分类及适应重点难点 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第三章 海洋藻类植物和红树林(2 学时)目的要求 系统掌握海洋藻类植物概括及其各门的细胞学和形态学主要特征;了解各门、纲或目的分类依据;一般掌握常见藻类的形态特征、繁殖、生长方式和生活史类型,了解其生态、分布及经济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藻类植物概述4一、海洋藻类植物特征二、海洋藻类的分类三、海洋藻类的生态类群及分类意义第二节 蓝藻门一、主要特征二、繁殖三、生态、分布及意义四、常见属种第三节 绿藻门一、主要特征二、繁殖三、生态、分布及意义四、常见属种第四节 褐藻门 第五节 红藻门第六节 金藻门第七节 黄藻门第八节 硅藻
9、门第九节 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第十节 红树林重点难点 海洋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态结构;有关海藻的生活史;与藻类繁殖有关的一些名词,海洋藻类两种生态类群的特点;常见藻类中的经济种类的形态、生态特点及其与海水养殖的关系。第四章 海洋无体腔动物 (2 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海洋低等无体腔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分类纲目的特点及经济价值。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原生动物 一、主要特征 二、分类及分类地位第二节 海绵动物门一、主要特征 二、分类及分类地位三、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5一、主要特征二、分类(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三、腔肠动物的经济价值。第四节 扁形动物门一、主要特征 二、
10、分类(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重点难点 海洋低等无体腔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海月水母的生活史,腔肠动物的经济价值;扁形动物各亚纲与海水养殖有关的寄生虫类型和特点。第五章 海洋低等体腔动物 (4 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海洋低等体腔动物各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与海水增养殖关系密切的常见种类的形态、繁殖特征、生态习性和分类地位;了解它们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腔动物门一、概述二、轮虫纲(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常见种类)三、线虫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与海水增养殖的关系) 。 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一、概述二、寡毛纲(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常见种类)三、多毛纲(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常见
11、种类、养殖种类介绍)四、虫 益 纲(形态结构、常见种类)五、生态、分布及意义。第三节 软体动物一、概述二、腹足纲(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常见种类分类特点)三、双壳纲(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常见种类的分类特点)四、头足纲(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常见种类的分类特点)五、介绍主要经济养殖种类的特点 六、软体动物的生态与分布 七、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与贝类增养殖业的关系。重点难点 海洋低等体腔动物各门中重点纲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与生活史特征;常见种类分类地位、形态和生态特征、经济价值以及其与海水增养殖的关系。 第六章 海洋高等无脊椎动物 (4 学时)目的要求 要求熟悉甲壳动物、棘皮动物中常见种类,尤其是一些和
12、海水增养殖密切相6关的种类,掌握它们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生态分布和经济价值以及与海水增养殖的关系,从而为海水增养殖服务。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甲壳动物门一、概述(主要特征、分类)二、鳃足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三、桡足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四、软甲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五、蔓足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六、介形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七、甲壳动物的生态和分布第二节 棘皮动物门一、概述(主要特征、分类)二、海胆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三、海参纲(主要特征、常见种类)四、经济意义及其与海水增养殖的关系重点难点 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纲或目的主要特征,常见种及经济种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相关
13、种、属的区别,代表种的分类依据以及经济种在海水养殖中的地位。 第七章 海洋脊索动物 (2 学时)目的要求 要求掌握海洋脊椎动物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相比的进化特征以及脊椎动物进化地位最高的主要特征;掌握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和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了解海洋哺乳动物适宜海洋生活的特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脊索动物门的概述一、主要特征二、分类第二节 海洋尾索动物亚门一、主要特征二、分类第三节 海洋头索动物亚门一、主要特征二、分类第四节 海洋脊椎动物一、主要特征7二、分类(圆口纲、鱼纲、爬行纲、哺乳纲)重点难点 海洋脊椎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亚门和纲的分类、依据。第八章 潮间带群落 (1 学时)目的
14、要求 了解海洋潮间带及格潮区的划分分及生态类群。教学内容 第一节 潮间带生态及类群第二节 常见潮间带生物第三节 潮间带生物调查方法重点难点 海洋潮间带生物的分类。第九章 深海海洋生物 (1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深海海洋生物的类群及适应机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深海海洋生物类群第二节 深海海洋生物适应机制重点难点 深海生物适应机制。 第十章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 (2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海洋生物资源,掌握保护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海洋生物学资源一、资源类型二、资源合理利用第二节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难点 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十一章 海洋生物学研究与海洋生物技术 (2 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
15、海洋生物学研究方法;了解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生物学研究一、研究现状二、研究方法第二节 海洋生物技术重点难点 海洋生物技术的应用8第十二章 海洋生物学相关的读书报告 (2 学时)目的要求 通过查阅海洋生物学的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动态,学会如何撰写和汇报读书报告。教学内容 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和汇报读书报告。重点难点 撰写和汇报读书报告。第十三章 潮间带野外观测、标本采集及鉴定 (8 学时)目的要求 通过海洋潮间带的现场观测,了解潮间带的类群及常见生物类群教学内容 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和汇报读书报告。一、潮间带生态类群二、潮间带种类分类三、标本采集及处理方法重点难点 标本的鉴定。七、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考勤(20%) 、潮间带标本采集及识别(10%) 、读书报告(30%)和期末考查(40%) 。八、其他说明无九、编制与审核编制人: 应雪萍 审核人: 2013 年 9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