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14363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下) 2013 年 06 月 06 日 09:39 来 源 :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2013 年 第 4 期 作 者 : 武 靖 州 字 号打 印 纠 错 分 享 推 荐 浏览量 117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口的迅速扩张是粗放式而非集约型的。虽然出口总值连年大幅增长,出口商品数量跨越式提升,但出口商品结构和盈利能力却很不合理。我国的出口商品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低廉,中国制造成了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而出口商品的低价格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压低其他生产要素成本获得的。这种低成本、低附加值为特征的扩张方式难以持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频繁的贸易摩擦。数据表明,我国出口服装单价仅为

2、发达国家的 13,毛纺产品是英国、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 18 到 15 ,印染产品是瑞士同类产品价格的 14,丝绸产品是意大利同类产品价格的 15,化纤产品是日本同类产品价格的13 到 12。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劳动力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正在缩小,出口的增长速度也不再持续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这就印证了粗放式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加工贸易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体形式,占整个出口贸易的近一半。加工贸易主要采取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的形式,东道国的生产企业从中只收取加工费,所获收益很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较也在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多年居世界第

3、一位。但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并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了很大份额。出口商品结构的低端化,与资源性产品的低价格有直接的关系,低要素价格导致的低产品成本,阻碍着商品结构的优化。在依靠低成本就能获利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动力进行技术革新与产品优化。出口的粗放式增长也会减弱国内福利效应。一般来说,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与要素收益成反比,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越高,本国要素收益就越低,国民利益流失就越严重。在要素价格扭曲基础上的出口比较优势并不是真实的优势,它导致的贸易结构性扭曲和过度出口,都会使本国福利外流。在我国一直以来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出口却依靠低成本优

4、势连续多年迅猛增长,外汇储备激增。这种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实际上是以压低生产要素价格为代价,对其他国家进行出口贸易补贴。花旗银行的保守估计显示,我国制造业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中节约了约 3.83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通过出口形成了对发达国家的利益补贴。(五)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助长了资源的高消耗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因素,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通过行政或计划手段压低资源性产品价格,就会助长这类产品的消费。正是在低价格的诱导之下,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26.13 亿吨油当量,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21.3%,自2009 年以来

5、连续三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规模与经济规模是不相称的,如美国以占世界 10.5%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世界 21.7 的生产总值;日本则以 3.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世界 8.4%的生产总值(见图 5)。同理,低地价也使得经济增长中的土地消耗过多。由于工业用地价格被人为压低,甚至存在工业用地转让中的零地价、负地价现象,助长了经济主体多占地、占好地的倾向,甚至一些企业缺乏优质的投资项目也要跑马圈地,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三、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

6、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状况大大缓解;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持续推进,企业债券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外币大额存贷款利率均已实现市场化,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也只是时间问题。与此相比,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仍然滞后,应着力推进。(一)树立资源性产品广义成本的理念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的直接表现是成本构成的缺失,而成本构成缺失则基于两种观念:一是资源无价值,这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片面理解。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自然资源不是劳动的结果,本身不含有物化劳动,故而没有价值。但这种不含有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资源,却在人类

7、的劳动创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补偿甚至代替了人类劳动。如石油本身不含有人类劳动,但其在机械中的使用却大大节约了人类劳动,并可使简单的人类劳动转变为高度复杂的劳动。如果说劳动是价值之源,资源就应是价值之泉,劳动与资源的结合才是价值的源泉。二是资源性产业居于产业链上游,且直接关系民生福利,单纯靠市场配置容易引起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民生福利。这种认识一方面忽略了资源错配对国民经济与民生福利的影响,资源错配的负面影响如产业结构扭曲、收入分配失衡等,在一定的阶段甚至超过了价格扭曲带来的福利效应;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不仅会稀释资源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还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基于

8、上述理念,在绝大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仍然沿用行政和计划手段对资源性产品价格进行控制,造成价格只反映了部分而非全部成本。如我国矿产资源价格构成中主要是开采成本,资源补偿成本、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等未得到合理反映。因此,要进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首先要破除两种片面认识,树立资源性产品广义成本的理论,通过市场手段形成价格、通过机制设计调控价格,而不应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资源性产品的广义成本,不仅包括其全部的生产成本即内部成本,还应包括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代内外部性成本和代际外部性成本)。生产成本是自然资源从自然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的必要投入,主要包括资源勘探和开发

9、投入、资源加工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资源的存储与运输投入等;代内外部性成本是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当代人利益损害的补偿,包括环境治理成本、生态修复成本等;代际外部性成本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考虑,资源总量是即定的,当代人的开发利用的多,留给后代人的资源量就少,这就要求利用价格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维护后代人的利益。(二)以市场化为导向,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渐进式的转轨过程也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不断扩大,从消费品市场到劳动力市场,再到资本市场,资源性产品市场也不例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首先应减少政府干预,逐步放松对资源性产品的

10、价格控制,改变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价格形成机制,除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资源应由政府调控或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外,其他资源应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机制。政府应把精力转变到市场监管上来,对价格的调控也主要用税收等经济杠杆。对于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性产品,如水、电、气等,不宜完全放开由市场定价,可采取定额管理办法,比如可对上述资源性产品采用阶梯定价法,既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资源使用量,又对超过定额的数量进行累进式收费,促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节约。水价改革应分类推进,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水主体,实施不同的水价改革措施。工业用水价格应包括资源成本、水务工程成本和环境成本:资源成本以水资源费(税)

11、的形式征收,反映的是水资源消费的有偿性;工程成本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人力与物力投入成本,反映的是水资源消费的直接成本;环境成本是水资源消费后回收、利用与排放所形成的直接成本和外部成本。居民生活用水应推广实行阶梯水价: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量、区域水资源丰度和整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居民生活用水基础价格,对超额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水价累进幅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相适应。农业灌溉用水要统筹考虑保障粮食生产和促进节约用水,可根据区域性农业生产特点确定单位土地农业用水平均量作为定额,定额以内政府进行水费补贴,定额以上则按市场价收取。2007 年 12 月 1 日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

12、稿)确定了能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方向:“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按照这一改革方向,能源价格改革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推进:一是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坚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方向和原则,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对部分弱势行业和弱势群体适当补贴的机制。二是针对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的状况,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促进天然气行业的

13、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推进上网电价改革,将上网电价由政府制定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竞争形成;改进和规范输配电价格管理办法,形成合理的定调价机制;改革销售电价的分类和结构,形成有利于公平负担的销售电价定价机制。四是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要进一步建立市场化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政府逐步淡化对煤炭价格形成的干预;研究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全面反映煤炭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改进煤炭订货方式,推行长期交易合同;加强价格监测,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煤电价格的良性互动。在矿产资源领域,应严格实行资源有偿取得制度,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除国家特别规定以

14、外,都应以招拍挂等形式进行有偿出让。要深化资源税改革,制定合理的资源税税率,改进计税方法,扩大资源税目;现阶段应扩大煤炭资源税试点,逐步把一些稀有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尽快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适当提高税负水平。要通过矿产资源价格和税费改革,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价格构成,使矿产资源价格反映出不同资源的稀缺性程度,同时包含矿产开采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及恢复成本。土地价格方面,工业地价扭曲主要与现行土地制度和监管不力有关。应着力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及土地收益的受益主体,防止地方政府和企业侵占农民土地收益;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使征用补偿费涵盖土地所有权补偿费、地上物补偿费、安

15、家补偿费、社会保障补偿费等;应严格工业出让最低价的监管,严把工业用地审批,对工业项目用地选址、用地规模严格把关。在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培育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行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要加强和促进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的公开、公正,制定和颁布各类价格标准,完善土地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及区域综合地价标准,引导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三)强调政府严格监管、适度补贴下的市场竞争市场化改革不是不要政府干预,而是要把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转变为对市场的监管、对消费者的补贴。价格控制是对生产者的补贴,虽降低了企业成本,终端价格偏低也

16、有利于消费者,但却阻碍了技术进步,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最终还是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通过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使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则有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进而也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于市场化带来的价格上涨问题,也可通过科学的机制设计予以消解。1.政府的有效监管资源性产品往往具有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等特征,难以实现完全的市场调节,政府必须履行好监管责任。政府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企业的不合理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资源性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特征,企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见到效益,同时进入的企业又不能过多,过多的企业进入会带

17、来无序的竞争,如煤炭行业大量小煤窑的存在就造成了严格的资源浪费和较多的安全生产事故。政府一方面要对新企业的进入进行适度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也应对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进行强制性退出,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二是价格监管。资源性产品的自然垄断性质意味着企业容易获取垄断利润。政府应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企业定价,使资源性产品价格既能刺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也能避免消费者承受过高的价格负担。三是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维护和增进消费者的利益。四是安全生产管理。政府应督促企业制订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确保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五是市场秩序监管。

18、市场化改革意味着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对每个企业都很重要,政府应通过监管防止破坏性竞争、制约企业的不正当行业和防止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2.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市场垄断与行政管制一样,也会造成价格扭曲。政府控制价格很大程度上是为着民众福利或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定价扭曲往往是低价;而垄断性企业定价扭曲往往是高价,如果某个产品为几家,甚至一两家企业所垄断,企业便有了自主定价的能力,同时企业追求经营收益的目标也会产生过高定价的动力。因此,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改变政府定价的模式,更要引入市场竞争,打破市场垄断,使价格在竞争中形成。当前,应着力打破资源性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打破地区间、部

19、门间和行业间的垄断,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资源性产品能够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之间有序合理流动。同时,应逐步打破资源性行业的自然垄断,降低行业门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实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多元化,促进经济主体间的竞争。只有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竞争,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才具备了条件。3.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者补贴机制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则,既不会同情生产者,也不会怜悯消费者。市场化所形成的价格,包含了供求、预期等各种因素,尤其是在前期价格扭曲的情况下,一旦市场化,必然向正常回归,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转变补贴方式,变前期对生产者的补贴转变为对消费

20、者的补贴。以城市供热补贴为例,现行补贴主要是对供热企业的补贴,在补贴基础上供热企业按供热面积向居民征收等于或小于成本的取暖费。这种对生产者的补贴就缺少激励作用,一方面供热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居民用热浪费严重,居民面积大的得到的补贴就多,政府补贴是扶强而非扶弱。如果在供热市场化的基础上变生产者补贴为消费者补贴,供热企业依据热量按成本加利润向消费者收费,政府则对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则企业会扭转亏损状态,消费者也有了节约用热的动力,政府补贴的扶弱性也更加凸显。因此,市场化改革后的资源性产品补贴,应重点由补贴生产者变为补贴消费者,由“暗补”变为“明补”,由“扶强”变为“扶弱”。参考文献:1国

21、家水利部.2011 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EB OL.水利部网站,http: zwzchygb,2012-12-10.2世界各国水价一览表EBOL.http:/4ife 552.html,2012-01-19.3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2011 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分析简报 EBOL.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 zwSkqwsj201104t20110425-845842.htm,2011-04-25.4发改委称我国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EBOL.人民网,http:/GB182802 183411 16479221.html,2011-12-02.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2N.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11,158.6朱明龙,周智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与“三过”问题解决途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7 ).7王庭东.区域导向型发展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扭曲与对外开放效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8沈明高.中国企业价格扭曲节约成本 3.83 万亿N. 第一财经日报,2008-04-18.9肖韶峰,蔡伟民.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基于要素价格机制视角的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7).10李梅,吴朝阳 .我国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