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季节性 检查 节假日 检查日常检查岗位自检电气设备检查消防检查重大危险源及特种设备机械设备检查综合性检查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每天/班组级每天/岗位员工每月一次/电工每月一次/厂级每月一次/厂级每月一次/维修工每季度一次/公司级每月一次/厂级每季度一次/厂级节假日前/厂级按规定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 1 资质证照 按规定取得消防验收(备案)文件。 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2
2、安全生产目标 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含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含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应定期、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向归口部门汇总,并发布清单。 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 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更新的法律法规传达给从业
3、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应掌握相关内容。 基于岗位风险辨识,编制完善、适用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下发,员工应掌握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按规定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编制、发布、评估、修订。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资料实行档案管理。 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按规定取证,并与实际岗位相符且证件要在有效期内。 5安全教
4、育培训按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操作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日常教育、“三级”教育、“四新”教育、转岗、重新上岗等安全培训教育。 6 安全投入按国家相关规定提取安全投入资金、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等。 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按规定缴纳足额保险费。 对相关方有关安全资质和能力确认,确定相关方具备合格资质。 按规定签订安全协议,或在劳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等。 7 相关方管理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 按规定正确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辨识。 按规定进行登记、建档、备案等。 8 重大危险源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设置明
5、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按规定选用、配备、按期发放所需的个体防护装备。 9 个体防护装备 按规定对个体防护装备实施有效管理。 按规定申报危害因素岗位,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向原申报主管部门申请变更。 按规定对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布、存入档案。 为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健全职业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和岗位应按规定进行专门的管理和控制。 定期校验和维护各种防护用具,
6、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10 职业健康对于职业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疗、疗养。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应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 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如实意书面形式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对员工及相关方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按照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按规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并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 按规定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并对预案进行有效管理(论证、评审、
7、修订、备案和持续改进等)。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 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等。 11 应急管理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按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等。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 按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按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上报。 12 隐患排查治理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8、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病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登记、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每月自检,按期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 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报废或拆除。 13 生产设备设施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所产生的隐患进行排查、评估和控制。 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等。 对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处理、分析等。 14 事故报告、调查和 处理对员工进行有关事故案例的教育。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15 持续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