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版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松山湖实验中学 郭振维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和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结合资料和已有知识,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观看视频,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征。(3)通过读图,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列表对比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差异。(4)通过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5)通过观看微课,了解极地科考的
2、历史、科考站的建设和科考基本方法。(6)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极地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形成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促进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 教学重点: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三、 教学难点:1、 极地方位投影图的判读。2、 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成因。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孩子们因为参加最近创客节的创意沙盘比赛,表现突出被评为最具探索精神的班级,拟定假期作为极地科考志愿者参加极地科考。【新课学习】1、科考前要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1、探寻极地学生说出地理位置与范围2、深度调查学生
3、说出极地的自然景观(观看视频) 、气候特征和自然资源。2、极地探险1、暑假选择去南极还是北极科考探险?2、作为科考志愿者,去极地之前需要带哪些东西呢?3、极地考察历史、科考站建设情况和科考方法(观看微课) 。3、极地保护1、小组合作,探讨极地科考遇到的问题。2、保护极地地区环境的策略,实现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反馈】成功之处:1、设置了去极地地区进行科考的教学情境。2、沿着一条主线,以问题导学,从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到极地探险最后上升到极地保护。3、信息技术与和课堂教学巧妙融合,智慧课堂平板教学的抢答、设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当堂推送文件、分享学生屏幕、观看微课等活动,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不足之处:1、虽然设置了去极地科考的教学情境,但是情境不太连贯,中间有缺失。2、后半节课的教学环节有待整合,如极地科考攻略和真真假假就可以进行合并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