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国务院发文:2016 年开启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5-11-6 9:01:00 来源: 教育部新闻办 作者: 佚名 编辑: 葛玲玲 阅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 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总体目标分三步实现 看看具体是啥 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
2、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到 2020 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 2030 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五大建设任务是啥任务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
3、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任务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
4、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任务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大力
5、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提高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任务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静心治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
6、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遵循,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任务五: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
7、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高校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五大改革任务是啥改革一: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体现高校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
8、建设责任制,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改革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改革三: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
9、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加大对领军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在争取社会资源、扩大办学力量、拓展资金渠道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改革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加快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制定理事会章程,着力增强理事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健全与理事会成员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加快完善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模式,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
10、。积极引入专门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改革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三大支持措施具体有啥措施一:总体规划,分级支持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
11、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 年开始新一轮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
12、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并通过相关专项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央高校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地方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给予支持。措施二: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
13、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完善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自主权和统筹安排经费的能力,充分激发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和活力。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评估评价结果、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 措施三:多元投入,合力支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一流大学和一流
14、学科建设。围绕培养所需人才、解决重大瓶颈等问题,加强与有关高校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培养、科技合作攻关等方式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按照平稳有序、逐步推进原则,合理调整高校学费标准,进一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油点赞!关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2015-11-6 9:11: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佚名 编辑: 葛玲玲 阅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
15、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这实际上提出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命题。全会闭幕不久,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重大举措,必将加快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跨越的步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2014 年 5 月 4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 ”今年 8
1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中央的决心和推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举措,不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大促进作用,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发挥基础性作用,也将极大增强我国教育文化科技的实力。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一长远谋划是拓展未来国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
17、转型发展的根本保证, “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这不仅为我国现代大学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所证明,而且也为现代世界强国的崛起所印证。19 世纪德国的崛起得益于柏林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应运而生,20 世纪美国的发达受惠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势出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担当着社会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使命,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和急需领域的振兴与开拓必须依靠一流人才和一流文化科学技术,舍此别无捷径。 未来的中国
18、一流大学,应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坚持这一点,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尽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定义与标准存在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仍然有世所公认的标准,比如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是致力于传播和创造尖端知识,既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又促进国际和人类共同事业,它们无一不是所在国家软实力的主动脉,人类文化科技进
19、步的领跑者,造就全球精英人才的摇篮,国际文化融合与交流的主阵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主体责任在大学。因此,必须调动大学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与建设活力。当今时代,中国虽然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影响力的核心大国,但毋庸置疑,我国教育文化科技的先导性还不足,前瞻性和创新性还不够,国际影响力还比较弱,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状。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其规模、结构和质量虽得到了显著改善,建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在世界顶尖大学和顶尖学科“俱乐部”中还难觅身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恰逢其时,中国的大学更应勇于担当,自我加压,以创新发展的激情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
20、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前瞻性和先导性作用。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总体方案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是切实行动起来,落实落实再落实。除了在投资和机制上给予全面保障外,还必须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大学和学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看,大学所释放出的创新能力,在一个国家总体创新能力中居于基础性原创性的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动能和可持续性,可以说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这句话,让我们读出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紧迫感。 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 ,科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历史方位、一流大学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和趋势,描画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清晰路线图,更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诞生在我们这代人手里,那将是我们留给后人的一项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