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第10课 短新闻两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探究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写法。4.学习写作消息,培养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2.探究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写法。,导入,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也会铭记这一刻。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新闻名篇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知识
2、课前自学验收,课堂学习,1.新闻的特点:针对性、及时性、真实性和社会性。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可分为正标、副标和引标。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背景:在事件的叙述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学习,1.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哪几个场景?提示:写了五个场景。场景一:下午4时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东面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7
3、时45分,英方第二次降旗仪式。场景四: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五: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学习,2.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你能找出几处?提示:文中运用了四处背景材料,即港督降旗传统的介绍、港督府的介绍、英军占领香港历史的介绍和英军对香港管治时间的介绍。,香港港督府,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课堂学习,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有关英方撤离的报道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
4、;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英国管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意,耐人寻味。从文中哪些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苦心?,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课堂学习,提示:(1)耐人寻味的语句举例: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再读课文,品味语言,课堂学习,(2)言外之意:这是作者在末任港督离开港督府,举行降旗仪式之后发表的评论
5、,它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无比兴奋之情。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让人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管治的结束,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起伏的心潮。,三读课文,探究写法,课堂学习,1.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于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并仔细品味其蕴含的意味?提示:(1)意味深长的细节描
6、写举例: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三读课文,探究写法,课堂学习,(2)蕴含的意味: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样子。通过这一特写,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无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也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香港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呢?英
7、国曾经占领了众多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统治”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管治,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中国国旗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落下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了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三读课文,探究写法,课堂学习,2.这篇特写中的背景材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文中运
8、用的四处背景材料,将英军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放在历史背景中,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的方式交错呈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使香港回归这一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三读课文,探究写法,课堂学习,3.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试分析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题的妙处。提示:课文标题,仿拟名篇,巧用借代,一方面指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里。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
9、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习了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并探讨了意味深长的细节描写、以背景材料加深事件历史纵深感的写作特色,希望同学们从中学到一些新闻写作的常识并能付诸实践。,布置作业1.前不久,我们学校部分高一学生参加了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请你以此作为新闻报道的材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消息。2.从校园生活中,选择你熟悉的场景,如升旗仪式、课间操、劳动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