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741666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 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 ,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 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

2、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

3、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而再别康桥本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学生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以讲带读”或许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这首诗的真意。不为教一首诗而教一

4、首诗,应力争通过对一首诗的解读,让学生走近诗人,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乃至内心世界。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学中最好辅以多媒体,以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广泛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收获。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

5、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再别康桥 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2. 再别康桥 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 (学生笑)(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

6、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 (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 )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

7、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篇与康桥有关的作品:康桥再会吧 我所知道的康桥 再别康桥 ,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1.

8、先推选一位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2.再欣赏黄磊的朗诵录音;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感。讨论后明确:作者主要表达了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之情。四、鉴赏诗歌,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1.诗歌的哪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1)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轻轻的”为何要提前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

9、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 ,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2)第二四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

10、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金柳” “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作者此时在干什么“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 “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

11、离愁可见一斑。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 ,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 “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 ,不但增强了水草

12、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

13、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 “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

14、,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3)第五六节 “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为何又不能放歌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第5、6 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 ,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

15、在康河里“寻梦” “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 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 ,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

16、,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而徐志摩的梦是什么呢?概括而言,是“爱” “美” “自由” ,他“追求自然的爱” , “找寻自然的美” , “向往自然的生活” ,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 。而康桥,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4)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 不带走一片云彩。 ” (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吗?)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

17、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 “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2.对比古人写的离别诗句,鉴赏再别康桥的独特意境。(1)学生讨论:你会为离别创设怎样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2

18、)列举古人写的离别诗句,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同之处是:离别情绪感伤沉重。(3)对比分析, 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离别的对象特别离别的气氛轻松选择的意象新颖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五、结语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

19、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 ,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板书设计离别的对象 特别(云彩)离别的气氛 轻松(轻轻、悄悄、沉默) 清新飘逸选择的意象 新颖(金柳、新娘、青荇)评价与反思一、课堂设计的优点1、尊重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的时候,先从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总结出诗歌鉴赏的方法 展开想象,感悟意境;鉴赏诗歌是,先说出诗人传达的情感,在探究这种情感的怎样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展开讨论

20、,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2、课堂思路明确由导入传达方法,由情感引发鉴赏,由比较分析意境,这堂课思路明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地剖析诗歌。3、实现三维目标这堂课较好地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既定计划,基本实现课前制定的既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收获。4、课本钻研深刻设计者对课本的钻研较为深刻,在很多地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对“新娘”这个意象的解读,对“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理解等方面,都表现出设计者的刻苦钻研精神。5、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乐于参加课堂讨论,发言也比较积极,思路更为活跃。6、基于上述优点,这堂课曾荣获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学艺术与观摩大赛一等奖。二、课堂设计存在的不足1、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过多过细,忽略了对诗歌的反复诵读。2、相关知识介绍过于丰富,知识容量太大,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