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谈小学语文的有效性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探究新钢一小 刘欢摘要 :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不停地对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让学生体验生活,但是这一系列的努力却收效甚微,学生对于写作还是惧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根本:传统的阅读教学割裂了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我们一直在两条平行线上进行着阅读与写作教学。于是我们又不停地探索着“怎样打通阅读与写作的通道”。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本文分析探讨了阅读、写作的关系,并对加强小学生有效性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能
2、力的提升做作了分析探讨。关键词 :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效性阅读;写作能力引言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提出新的要求: 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 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方面则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 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读书和作文是学生要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能力。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然而我们的传统的教学中并没有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味地讲究精读、细读文本,使用各种办法让学生对文章“深度理解”
3、;而写作教学则一贯地讲究模板和方法, 这样的做法是割裂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并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教学的本质,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很大提高,他们还是惧怕写作。教师的文本细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因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但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也不需要学生拥有教师的深刻。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和老师们不懈地努力与探索,我们逐渐走出了误区,也认识到了阅读与写作需密切联系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也摸索出了几条道路,但是对于亲临一线的无数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哪条道路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性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有效性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这需要每位老师在每日的教学实
4、践中进行反思、总结、改善和提升。 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人们多以为作文难,其实作文并不难,难于不懂得读书罢了。在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中,我第一次看到这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在读书上多花工夫,那么写文章时就轻松容易了。然而细追它的出处和内涵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元代程端礼的一篇读书笔记这样写道:“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读书就像熔化青铜,把铜块收集起来放入熔炉中,然后就用皮风箱给炉火扇风,不到铜全部熔化就不停止,所以非常地费工夫。而写
5、文章就像铸造铜器,这)铜已经熔化了,按照模具的形状来铸造成各种各样的铜器,那是一经冶铸就能成功的事情,只要识得模具,铸造过程全不费力。人们常说的“在读书方面费力了,在写文章方面就省劲了”。这一则短文运用比喻,形象地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书到用时方恨少”。类似这样的经验之谈还有很多,比如袁枚讲:“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欧阳修讲:“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近现代诗人叶圣陶:“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童书,是最美妙
6、的种子;阅读,是最幸福的生活。”余秋雨如是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大凡会作文章的人,都是读过许多书的。鲁迅幼年就读中国小说,而且能背诵不少。到南京水师学堂后,他热心读严复翻译的书籍和梁启超办的报纸。在日本,他学习论著,又读自然科学的书,而且加以研究,抄录。马克思能背诵海涅的歌德的许多诗句,并且常常在谈话中引用他们的句子;他每年要重读一遍埃斯库罗斯的希腊原文作品。他特别热爱莎士比亚,曾专门研究过他的著作,连莎士比亚剧中最不惹人注意的人物他都很熟悉,他把莎士比亚特殊风格的词句都搜
7、寻出来并加以分类。可见只要多读书,当你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用得着的文句或故事,它就会突然出现我们的脑际,效驰于我的腕下。正如鲁迅所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以上种种都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多阅读,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多阅读,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很匮乏,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依赖于大人的告知,所以他们更需要在阅读中慢慢地形成自己对事物认识的能力,他们没有阅读积累的写作更是无米之炊。小学是
8、爱上阅读的黄金时期,不要让他们在纯真年代埋没在枯燥的题海中,而是要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们多阅读。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 书本知识的积累就像滚雪球,先有一个基本的核,随着在雪原不断地滚动,雪球的体积也就越聚越大了。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理解能力就发展得越快,自学能力也就越强。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只要能下决心,经过一番“劳于读书”的苦,是一定会出现“逸于作文”的乐的。实践证明,凡是作文写得好、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往往是那些爱读书的
9、孩子。他们脑中有一定量的词汇和语言积累,因为“厚积”而“薄发” ,在说话或写作的过程中他们会“手到擒来” 、挥洒自如。而不愿或从不接触课外书籍的孩子他们则难以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二、海量阅读,日有所诵无可置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仍然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读书不少,但照旧犯愁写作文,作文水平也不见得提高。这是因为学生自由阅读尤其是默读的过程没有注重语言的积累,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于故事性,读完一本放下来再读第二本,对于书本里面的好词好句和遣词造句都没有关注,因此这样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作用收效甚微,学生写作时对于写景、记事等文章该如何遣词造句,会有一种“似曾相识”但
10、就是想不起的现象。过于自由的阅读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最起码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但“投入” (学生话费的精力、时间)远远高于“收入”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属于“低效”的学习。教材外读物的阅读过于放任自流会造成效率低,不仅学生的学习没有事倍功半,而且也打击了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自信心,所以老师们开始探索如何让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其中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反响最为热烈。她的“课内海量阅读”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引发了“语文课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她把教女儿认字、读书的做法迁移到了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她带
11、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这种“课内海量”的阅读带着一定的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有目的的阅读,她让学生养成每日诵读经典、大声朗读、读故事给家长听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的有效性阅读依赖于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千年名言。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惠及人的一生。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来自幼儿园,可见良好的习惯形成得越早越好。学生的有效性阅读需要养成的习惯如下:一是“课内海量阅读” 。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顾名
12、思义就是把精彩的课外书籍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有目的地进行阅读。1、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 论语 、 道德经 、 增广贤文等古代经典,也可以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和古诗词等一切优秀读物。虽然学生的年龄对于这些读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这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 ,现在不必“一步到位” 。不强求学生“深刻理解”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千古不变的真理。2、语文教学, “读”才是硬道理。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特技教师韩军主张语文应该“举三反一” 。他认为学语言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大量读文识字,才能由量变到
13、质变。学生自我积累、大量积累,才会读写反刍点滴, “举三”于前, “反一”于后。这就是学习母语、习得语言的特点。语文教学也应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不要把某一个字、某一篇文章、某一个知识点学得扎扎实实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学生学习语言应在“巨大数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形成。语文学习不是“日日清” ,而是“日后通” ;不是“清清楚楚一条线” ,而是“模模糊糊一大片” ;不是“打一口井” ,而是“挖一片坑”书面语言的学习如同口语的学习一样,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3、韩兴娥老师的课堂,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讲解,也听不到诗意般的语言。但,她
14、的学生却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洋洋洒洒轻松写作。在韩老师的课堂中,老师的话很少,她把话语权都交给了学生,她的学生却对语文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她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 。她清楚地认识到大量阅读对孩子们语文素养的重要性。4、儿童的阅读需“鲸吞牛食、精博结合” 。海量阅读在课堂上的实施,韩兴娥老师已经有具体的模式,但是老师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有所调整。但无一例外都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竞争学习,如若能做到静悄悄的革命中所描述的“润泽的教室”教室里每一个人都轻松自如,相互信赖,相互尊重。促使那些“慢慢” “懒懒”们尽快踏上学习轨道的同时,保护他们那点
15、自己并不珍视的自尊,尽量不让他们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大声就能得分” 。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教育即培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乐于阅读,享受阅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老师的幸福!二是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需,一日不可缺。 “我给他买了很多书,但他就是不爱看”这是很多家长向老师抱怨的问题。这些不爱阅读的孩子主要是那些精力不集中、做事拖拉和缺乏读书氛围等原因造成的,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负积累”太多,上课不认真,家长督促跟不上,家长大都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判断孩子的好坏。没有孩子是天生不喜欢阅读的,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来说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阅
16、读氛围和阅读习惯,特别对于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孩子,需要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提高持续注意的能力。有位哲人如此说过“参差不齐是世界幸福的本源” ,或许我们对于“差生”的定义太过狭隘,对于他们的耐心也远远不够,对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关心不够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不够,方法不对,看着那些有爱的好妈妈对于自己有缺陷的孩子,永远是充满爱和信心的。 “爱是一切事物的法则” ,著名教师万玮也主张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要在有爱的前提下,对学生“攻城为上,攻心为下” 。让孩子热爱阅读,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配合和努力。1、课内海量阅读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读书如同交友,不可良莠不辨;读不好的书,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腐蚀心灵
17、。初涉书海,缺乏必要的识别力和免疫力,应该在师长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阅读。引导读好书最有效的办法是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的名著,以自己的阅读热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于是课内课外,师生可以共读名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儿童如果缺少必要的外部压力,就不能产生自觉阅读的动力。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培养、引导。优秀的教师,不在于自身给予了学生多少知识,也不在于布置多少死作业,而在于做出与学生陪读的好样子,引领并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去书海泛舟,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我们好读书了,才能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外,影响和
18、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引领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并进一步做到让每个学生都适得其所地从书本中获得相应的快乐。2、一日之计在于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敏感期机不可失,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想对困难。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就引领他们走上“海量阅读”之路。 3、亲子共读。听孩子读,稚嫩的童声会让您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检查,他检查得比老师还会认真的;跟孩子进行讲故事比赛、阅读比赛。这样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睡前阅读是一个很好的
19、习惯,让孩子伴着故事入眠。不管家长有多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与孩子阅读的时光,不要以忙为理由葬送了孩子爱上阅读的机会。同时家长也需要阅读,比如朗读手册 晨读十分钟等指导阅读方法的好书籍。4、大声朗读。低年级的学生生字的掌握量不够,孩子读起来困难,家长可以读给孩子听;高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多了,孩子可以读给家长听。朗读时经常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声朗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从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到有感情地朗读,而且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语感。朗读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早上,晨读十分钟相当于深夜一小时。4、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
20、种成就感, 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 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 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 ,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 “优美词句共赏析” 作为手抄报的内容, 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第三, 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 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 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