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庸俗化不等于学术普及:近来学术界很热闹,一会儿是“北京人”头盖骨去向的追寻和众说纷纭,一会儿是某大学教授的论著真伪和任职资格被质疑,一会儿又是专家学者出面讨论红学及国学研究准入资格。 “熙熙攘攘状”令人不禁疑惑,学术界究竟怎么了?表面看学术确实有点空前“受宠” 。但,受谁的宠?为何受宠?比如,前些日子,大张旗鼓地成立的“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 ,被一些媒体在显著版面显著位置作为显著新闻刊播。以至于“北京人”的头盖骨在失踪了 60 多年后,终于著名到连北京胡同里几个蹬三轮的大爷也在探讨:“谁的头丢了?”一件原本“小众”的事今天“大众化”了, “学术”好像应当为之额手称庆,但世界著名
2、古人类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科庞斯说了:“所有关于头盖骨下落的说法都只是猜测。现在常常蹦出来的一些关于头盖骨下落的说法未经科学证实,是非常不严肃的。 ”严肃的考古研究课题成为众人参与的“快乐大本营” ,不排除个别人为功利计,不负责任地制造事端,借“头盖骨”做由头,炒作学科。有人“关注”学术研究,意味着人力、物力的支持,学术本该感到“三生有幸” ,但仔细端详便又发现,被“遗忘”了的头盖骨之所以又被“关注” ,是因为有人要打捞“头盖骨”作为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的传播效应。“寻找”的动机原来在此!学术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目的不够纯正,在学术界已是痼疾,不足单论,只是近来这一问题格外显眼,实在值得警惕。近
3、来,学术界造假之事也时有耳闻,被指名道姓者有高校在读的籍籍无名之辈,也有功成名就的学界名流。 “文抄公”泛滥,当然非现代独有之事,但近期同类事件的恶劣之处在于,除了涉及学术造假,据说还搀杂了“权力斗争” 。一本论著的背后有如此之多的弯弯绕,不论真相如何,也不论孰是孰非,学术之水“浑”到如此地步已令人反思。不问水准如何,量化地把学术文章的发表与职务、职称升迁系于一体,恐怕是学者庸俗化、学术研究变味的重要诱因。在功利主义思想主导下,作为主体的人或是获益者,或是受害者,但无论获益还是受害,作为客体的学术都易于沦为道具和玩偶,偏离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即独立、客观、求是、创新。学术普及是好事,问题是功利思
4、想支配下的学术普及,严肃的学术庸俗化,严肃的学术娱乐化,最终便很难也很少提供科学的信息。民主开放的舆论环境和大众传播的快捷透明,为学术探讨提供了舞台是好事,但关键是要用好、用准。学术界的人要有振兴学术的职业操守,媒体从业者也要有尊重学术的道德良知和行为规范。学术受宠自然是好事,但一向寂寞清高的学术如果“受宠”不当,就难免受惊3 月 12 日,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做客人民网,就为人才强国战略与高等教育改革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在网友提出“如何看待学术明星化、学术商业化,复旦有没有打算也推出几个像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来”这个问题时,秦绍德表示,学术明星化可能有助于向社会介绍人们
5、所不熟悉的学术。而学术商业化肯定是不对的。秦绍德进一步介绍说,所谓“学术” ,就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比如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对人类的认识和总结等等,这种认识和总结,或者说是学术,它超越了金钱,超越了利益追求,因此是不可能商业化的。如果是真理,它还能超越时空,当然,真理也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分了。秦绍德说,复旦大学有着自己一批名牌教授,他们的社会声誉,不是靠外界捧出来的,而是凭着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及良好的学风道德,长期形成的。这样的教授,可能长期默默无闻,肯坐冷板凳,拒绝在屏幕上亮相,十年磨一剑,但是,他的成就也可能永远记载在历史上。我们希望这样的大师,能够
6、更多的涌现,这不是靠我们主观能够培养出来的,更不是靠一时捧出来的。学者明星化:用相声语言讲述历史,用奇异的观点面对观众,这就是今天站在电视讲坛上侃侃而谈被戏称为“学者明星”的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 2006 年电视和文化学者联手打造的一个文化奇观:学者明星化。要是放在几年前,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本来潜心书斋做学问的阎崇年,整理的一套正说清朝十二帝在一年之内居然可以再版 15 次;易中天的一本品三国书稿竟能拍出 500 万元的天价;刘心武在 20 年后的今天借着在电视里解读红楼梦又红上一把;于丹将 2500 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论语以现代人的智慧诠释后,创下中国出版史上个人单天 12600 册
7、的签售记录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频频发生在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专家学者身上。他们一个不小心,就从“布衣学者”变成了日进斗金的“明星” 。面对这些大红大紫的学者,同时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在发问:他们到底是明星,还是学者?渴求学者“秀”多多: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悬念等电视手段的运用,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也让明星学者收获了大量的名声和利益。虽然学者像明星一样在电视、平面等媒体频频露面,引来一些“做秀”的非议和责难,但社会需要书斋型的学者,更需要把学问普及到大众中去的学者。过去束之高阁的一些“高谈阔论”走出了象牙之塔,让学者“做秀”大受追捧,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渴求表达。高雅
8、的音乐能被大众所接受,通俗的学术也会被大众所欢迎。某一个学者明星也许只能热几年,但只要“诱惑”在,学者明星化的现象就不会绝迹。这种诱惑来自社会,来自大众,因为社会正在走向和谐,人人享受娱乐,人们的感受也在摆脱严肃而需求久违的轻松。辩论焦点:反方一辩我认为学者明星化之后,学者身价提高了,但学术价值却降低了。对学术明星的崇拜体现了当今人们的信仰缺失,以及精神世界的空虚,需要在世俗社会中寻找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因而,造“星”运动才会大有市场。反方二辩在娱乐时代的大背景下,任何明星的出现都难免带有泛娱乐的色彩,学者、学术在迎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也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自己的气节。如此,学术便常常
9、与噱头和包袱为伍,演讲也成了哗众取宠的表演。正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你能否准确地说出“祭酒”与“中郎将”(相当参谋长) 的区别吗?恐怕未必说得清楚。那么由学者来为我们作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不是有利于学术普及么?正方二辩明星化是一种途径,作为学术普及来说也是有效的。时下难以产生学术大师,但却能制造大量的学术明星。这是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需求。辩论焦点:学术大众,还是小众正方一辩学术成果应由更多人分享,还是由学者藏在书斋里供少数人赏玩?“三国” 、 “红楼” 、孔子本身就是与大众有关的传统文化,有专家站在一个大众平台上进行通俗性讲解,这是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学者明星化的贡献。正方二辩由于有了明星学
10、者于丹,使更多人有了走近哲学家庄子的机会,让本来小众的学术得到大众层面的普及,这难道不是非常好的形式?反方一辩正方说了好多意义、益处。但细想想,这些意义和益处是学术吗?不是吧。学术是特指小众的。大众化的才该称为文化。换言之,茶余饭后咱滔滔不绝才是文化,才是传统。反方二辩如果仅仅能满足茶余饭后的滔滔不绝,还要学者干什么?学者是干什么的,辨真伪,寻考证,这才是学术,但这必然不是大众所能接受的。不是时间、精力、经济不能接受,而是能力不能接受。没有足够的教育,你说杨振宁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时候怎么能热?听听学者怎么说正方代表易中天:我从没想到要成为什么,学术明星是你们说的,没有举行过加冕仪式。从社会效益来
11、说,学术明星应该是利大于弊,因为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把人文研究的成果传播出去。反方代表陈平原:你要是觉得自己的研究需要被大众所接受,那么这种掌声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被这种掌声所陶醉。如果你以为这种掌声代表的是学术水平,那是不对的。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欣赏的,不可能是专业性的东西。 作为一个学者,我有专业的追求,但我不能整天上电视。要是整天上电视,那就等于变成新闻从业人员了。辩论会争议四大热点争议 1:是授业解惑,还是误人子弟身为教授,易中天的支持者遍布全国,号称“易粉” 、 “乙醚”易中天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品读着历史,也正是这种很现代化的语言,
12、遭到学术界的质疑。争议 2:是服务公众,还是个人扬名从阎崇年到刘心武, “百家讲坛”推出的主讲人基本上都火了,而这些人多年的学问积淀也随之走向了市场。一方面包装了明星,另一方面让明星以自己的视角讲解,并广泛传播给受众。争议 3:对埋头研究者是否公平余秋雨、刘心武、易中天等人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收益。他们获得的这种名利双收,对那些埋头书斋研究学问的学者是否公平?争议 4:是为挣钱还是责任驱使 对于学者像明星一样地在电视、平面等媒体频频露面,部分读者产生了逆反心理,认为他们的“传播学问”过程很明显是在作秀。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在此与
13、建平的同学一起探讨“学者明星化”的利弊问题。我方的观点是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首先让我来解释下何为学者,何又为明星化。学者,是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学者的明星化从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其工作重心由学术研究转为商业娱乐活动,从另一方面讲,是学者们,在其正当工作范畴之外的曝光率不断增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者明星化,势必会给其带来用于叙述研究的时间、精力的大大缩减,心态失衡等各种不利因素,随之将给他们的本职工作学术研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明星化的弊端,也就渐渐显现。接下来,我方将由此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明星化后,学者们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将被占用,去参加各类娱乐性节目、评足球、评
14、选秀。这使得他们不再拥有原来那样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正常地进行学术研究,必定会使他们在学术上的造诣及价值有所下降。学者对本职工作的疏忽,会使得我们的学术界面临成果匮乏的境遇,而对社会将会造成发展上的不平衡、影响现代社会文明和谐的发展。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其次,明星化了的学者们,也难免要在人气、名利的泥沼中滚打一番。人一旦与这些东西扯上关系后,是否还能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公众场合的形象、举止、言论呢?陷入娱乐圈的大染缸,不免担心我们这些学者,是否都还能“出淤泥而不染”呢?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学者不是圣人,难免会被娱乐界浮夸的风气影响,待到他们一个个都不再高洁、庄严之时,只得悲痛我们
15、的学术界,不得不将经历一场浩劫了。 再次,明星化将为学者带来大量粉丝的追捧。这些人中不乏有思维定势尚不成熟的青少年。随着明星化的学者的某些个人观点,甚至错误的个人观点在追捧这种传播,随即在整个社会中传播,某些浅层次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必将使青少年,甚至更多人的思想及思维模式受到影响,有碍于他们的思维模式正常发展,阻碍社会向文明处前进,随即而来的又将是一场全社 会的灾难。 最后,我方要强调,每个人、每种职业,只有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自己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地发展和运作。如若过分越位,必将使社会不能正常发展。至此,学者的明星化,便是在这个社会中,由一种身份越向了另一个身份,这必将造成一种不和
16、谐,必将带来许多弊端,造成不良后果。而这些后果,足可以掩盖其所能带来的益处。也就是学者明星化之后,其弊将盖过其利。所以,我方的观点是,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 攻辩问题: 一/1. 人的寿命是无穷的吗? 2. 学者的寿命是无穷的吗? 3. 各学术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的发展进步是否都关乎国家的发展进步? 4. 既然学者是个自领域中有较高成就者,是否理应肩负起在各自领域中不断钻研,开拓进取的责任? 5. 可否视其为学者的本职工作? 6. 既然科研是其本职工作,而学者的寿命由不是无穷的,那么可否认为学者频繁出席商业、文体活动会影响其本职工作? 7. 既然会影响其本职工作,而对方辩友也
17、已肯定其本职工作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性,那么我是否应该谢谢对方辩友城人我方观点呢?谢谢对方辩友。 二/1. 请问对方辩友,明星化的学者能否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传播其学术观点呢? 2. 那么这种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似是而非的观点被由其明星化而产生的粉丝们疯狂的追捧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浅思维的风潮,会影响到许多人对吗? 是 否(且不论其好坏,会影响到许多人对吗?) 3. 而这许多人中包括了思维模式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对吗? 4. 那么当这种浅层次的思维模式影响到青少年尚未成熟的思想而形成不深入的思维习惯,直到变为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定式又会是怎样一种灾难性的后果?要知道青少年可是祖国的花朵啊! 是
18、否(请注意,它的后果是使社会上掀起浅思维的风潮,使青少年形成浅尝辄止的 主要思路: 1. 破坏学术严肃性 2. 对于学者的盲目崇拜导致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被奉为真理 3. 在学术界掀起轻浮之风 4. 在社会上掀起浅层思维的风潮 5. 影响思维模式上不成熟的青少年人群,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式,浅尝辄止 思路简述: 我方认为,我们的辩题是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而非个别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所以,必须以全局的眼光来衡量由此带来的利与弊。 正如我方队明星化所给出的定义,这样一个群体工作重心的转移,非学术领域曝光大大增加对学术界,对社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因为学者在各自领域承担钻研发展的任务,对国家,对社
19、会至关重要,所以这样一个群体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学术界意味着止步不前!对国家意味着发展受限! 学者明星化之后显然无法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传播学术观点。而由其明星化带来的粉丝们对其一些个人观点,似是而非的,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言论的追捧,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浅层思维的风潮。这种风潮影响到更多的人们,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思维方式还不成熟的青少年人群。当他们的思维模式受到这种浅层思维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一种浅尝辄止的思维定式,当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浅层思维的影响,当各个群体的思维模式都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的时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怎样的危害! 不错,明星化的学者将学术通俗化,使其更易理解,在这一点是其有利之处,我方
20、不否认,可是在使其通俗化的过程中破坏了学术的严肃性,是否能 copy 不走样,谁都不知道。可是作为一个明星化的学者,拥有大批粉丝的疯狂追捧,而正是这样,一些并不十分正确的言论可能被奉为真理,从而使其流传度更广,危害性更大。不仅危害了对明星化学者盲目崇拜的粉丝们,更危害了一些原本有机会在其他渠道接受正确引导的人们。 而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的是,无论谁站在讲台上,观众们所认同的都是其所穿破的文化而非崇拜学者本人,将学者明星化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故我方认为学者明星化弊大于利。 陈振民 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双方在这个审题立论上都是运用了限制内涵,明确内涵这个方法,这个正方一开始在审题立论上,就明确提出,从
21、有利于本方观点出发,提出学者明星化与明星学者是两个概念,学术是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普及是系统的专门的学问的传播以及这个是电视传媒制造的一个卖点,非常鲜明,同时反方针对正方提出的观点,也明确提出传播学问是学者的社会责任,这是对反方非常有利的一个角度,然后明星化是增强学者知名度和他的社会影响力,他的学术话语权的一个非常好的这样一个途径。第三个是学者的明星化与学术的普及的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展望。我觉得双方应该说都把自己的观点体系明确的提出来了,胜而且在限制内涵明确内涵上都着眼于此,下了很大的功夫,那么接下来在二辩和自由辩论当中呢,我觉得象刚才我们几位评委老师所说的,这个我觉得这个双方都有没有抓住自
22、己本方的观点去找对方的弱点,然后致敌于死地,在攻击的这种尖锐性,锋利的程度,抓住对方不放,抓住对方的弱点不放这上面,我觉得这个论辩性,这个是缺少的,如果在这个上面下功夫的话,那我们今天这场论辩会是一个非常好看,非常好听的这个论辩。好,谢谢。 吴刚 这是一场有趣的比赛,凭心而论,两支队在文化的底蕴上是有所差距的,如果从他们个人的知识的积淀来说的话,可能反方可能稍好的,但是今天在场上的表现来说,我觉得各有千秋。正方的破题尽管显得不够周全,但是在破题的过程当中,他始终抓住学术这个特性,把学术内涵加以深化,这是他的一个非常重要底线,而反方呢很周全,但是底线在攻击的方面,没有显露出它的锋利的一面来,从自
23、由辩论来说,正方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明星与名人的差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陷阱,因为确实明星和名人是有差异的,因此反方在举证的时候比如说举到王选和袁隆平,应该说他们都不是明星学者,但他们又都确实是学术的名人,大家也都可以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差别,因此正方的展开的线路实际上面在当中,他的第二条线就涉及到了知识与学术,然后在这条线上面,反方跟正方是纠缠在一起,各说各的,有一场混战,但在混战过程当中,我发现正方有意识把反方陷入这么一个命题,就是学术普及有利于学者的明星化,也就是学术普及是学者明星化的捷径,使得这个反方回答或者在纠缠在这个命题当中,那么整个的论辩过程当中我觉得始终正方是一会儿混战,一会儿
24、就是打自己有利的牌,反方在回应,回应比较多但进攻相对比较少,谢谢。 刘明厚 今天的小品表演我认为正方的构思非常得好,特别是结合现实,在短短的四分钟内,最后有一个小小的转折是吧,夫妻关系之间有个小小的转折,编排得非常得好,而且在表演上丝丝入扣,表现出你们的一定的基本功,但是你们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不过呢在表现上有一点偏激之嫌。也就是说你们把学者明星化有点过于妖魔化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反方的小品是初赛小品构思的一个延续,当然也有你们的独特性,但是整个过程呢前面的铺排太长了,最后亮出观点这个转折有点突兀,少了一点说服性和小小的戏剧性。 叶航 今天的正方,他这个论辩的主线在很多时候是把这个学术明星化
25、,他的内容啊,强调了他的内容是非学术的,在这一点上面呢,他做了很多的强调,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确实在反方论辩的时候抓住了你们的破绽。正象反方在论辩的时候多次指出的,我们在论述一条道路的时候这条道路通向某一个目标,但是这个道路上发生的一些意外的或者偶然的事件呢,它并不一定能够评证明这个道路呢,就一定是选错的,这样子我觉得你们正方过多的把论战的主线,包括你们的小品也是过多得强调这个学术明星化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非学术或者甚至是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那么我个人认为,抛开这次辩论我个人讲一讲,就是说我今年在暑假为了做研究啊,我要寻找一些资料,我从互联网上搜寻了以后,要找一些人类学资料,然后我找到了,最后我再
26、追下发现呢,这个我找到的资料,恰恰就是英国 BBC 电台所做的一个学术普及节目,当然我觉得 BBC 电台所做的这个学术普及工作和我们现在国内电视台做的那水准大不一样,是吧,但是我觉得,就是抛开你们双方的论辩来说,我觉得媒体参与到学术普及的工作,在这点上成绩是非常得大的,当然这跟你们双方今天的论辩是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论辩当中能够更好得发挥出你们的这个水平。谢谢。 王德峰 这个辩题非常有意思,也是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在这个辩题当中,其实有一个陷井,这个陷井是学术普及这个概念。就是学术普及是不是等于思想观点的普及,或者是不是等于知识的普及。所以这个概念是这个辩题当中
27、的一个陷井,正方比较聪明得抓住了这个陷井来打击这个反方,就是学术普及这个概念和知识普及和个人思想观点的普及的区分要划清楚。所以这是一个正方比较成功的一招。那么这个正方也有缺点,就是在这个明星与名人之间在做概念区分,这件事情上纠缠实际上没有什么价值,问题在于明星化,关键其实是个“化”字。我们也可以说爱因斯坦是学者明星,对吗?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当初都是明星了,但是他终于没有能够让相对论学说得到普及,我就评到这里。 正方三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学者的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一个歧途。刚才在我们的辩论当中,对方辩友慷慨激昂,一直在说学者学者,似乎我们否认了这个社会存在学者,当然不是。还
28、有,刚才对方辩友在发言的时候说,文章不著一句空,对不起,是半句空,学者要严谨。还有,我们在辩论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对方辩友就一直想要将名人和明星划上一个等号,似乎在业界有点名那就是一个明星喽。当然不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个叫马加爵的,我们的例子,例子已经举了,他是一个学生当中很有名的人,难道他是一个学生的明星吗?当然也不是。对方辩友接下来的辩论便更加的出奇,将知识等同于学术,这个让我很难想象,我们在小学当中学习的知识难道也是学术吗,学术应该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东西,在继续的辩论当中,对方辩友又否认了在电视上讲的那些东西是学术,那如果不是这样地广泛媒体进行普及,我们又何谈普及,既然不谈普
29、及又何谈捷径,对方辩友的想法是,大学教授在大学的课堂里讲,因为他有一个明星的身份,听他的课的人就会更多了,这就叫普及了吗?我国的大学教育现在只占百分之五,请注意,高等教育只占百分之五,我们的大学教授即使他有一个明星的身份,只面对百分之五的受众,百分之五的受众啊,对方辩友百分之九十五都听不到,你又何谈普及,刚才对方辩友在小品表演的环节的时候,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就是说,那个教授很有名哎,是的,那个教授很有名,学者明星化必然导致的就是我们的受众过多的关注于学者本身是否有名,而不去关注学术本身是否正确,也就象我方一辩立论当中说的一样,学者明星化让我们的受众首先是关注的是学者本人,也就是用一个感性的判断来
30、选择一条理性道路,这对吗?在我们的辩论当中对方辩友一直在说这是一条路,这是一条路,首先我们要判断价值层面上的正确,我们再来选择这条路,如果这条路走的很快,但它根本就是与事实的目的地相反的,我们不是南辕北辙吗,刚才对方辩友一直说我们是想在将明星商业化,庸俗化,迎合大众化,我们是这样的吗,明星在我们今天的辩论当中,就是有一个特定的定义,是媒体捧出来的,是有一定的商业意图,商业炒作意图的,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百家讲坛,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因为要迎合受众的心理,还有,我们作为今天最后一个发言的,想对这个辩题整个的辩题进行一下深入的思考,我们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探索真知,那么媒体在这个环境当中应
31、不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认为显然是应该的。但是,应该有一个度的问题,是不是要媒将学者捧红到明星来普及学术呢?我们的答案是,当然不是。谢谢! 反方三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任何一场有价值的辩论,是不是我们要明晰概念之前才能建立呢?今天对方辩手把概念就已经搞错了,第一,明星的概念,对方辩友一直以为明星就是好象不是我们心中拥有的偶像,而是一种娱乐的化身,他的身上有着很浓很浓商业的意味,可是我要问了,这个明星是存在着一定的领域之中,我们没有明星这个职业,学者明星是因其学术得到了学界和大众的认可,他怎么就是一个娱乐化的象征呢?其二,对方辩友对学术普及的定义也出现了错误,对方辩友首先说学术是一种很专心的事
32、业,所以他很难普及,难道很难普及我们就不该普及吗?错了,我们应该更好的普及,用更真正的学者,更伟大,更大家的学者来进行普及,恰如对方辩友说这种高深的知识我们要普及,可是对方辩友却忽略了,将学者和学者普及的东西进行了一种混淆,好像学者说的一切东西都是普及,一切有意义有道理的东西都是学术,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学者的思想包括学者做其它事情,这和学术要严格划分开来的。其次,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们,说我们百家讲坛也好啊,其它类学术类普及节目也好呀,它不是在普及学术,因为那个是知识,这本来就没有在普及学术,你还说普及学术是歧途,那是不是老太太嚼牛筋白费口舌呢?对方辩友刚才说得很好。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
33、一句空。我们崇拜学者是因为学者高深的学术,以踏实研究的精神能够让我们感动,可是我们这样一种学者,在我们心中崇拜的学者难道就是能够打造出来的吗?即便能打造出来,但这样一个所谓的明星学者也必将遭到我们大众的唾弃的,其实这样概念的错误也不怨对方辩友。为什么?因为我们眼前已经太过于浮华了。我们的内心都很难安静下来,对于这个辩题我们很难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学术,什么是学术普及,如果这个都界定不清,我们今天在这讨论还有什么意义。也许这样感性的认知对在座的各位还可以的话,可是我们作为一个辩手,是不是应该保持客观,保持理性,保持一个深邃的目光来批判这样东西,来寻找它闪光点呢?说到这里我心情非常的沉重,为
34、什么?因为对于任何一件事物的判断,我们不能沉湎于其中,因为我们一旦沉湎于其中,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像这样一个辩题,一些学者走出了书斋,普及了学术,也许他们普及的在某种意义上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学术,也许他们普及的方法还不是真正的完善,可是我们要不要就这样打击他,就这样因此说他是歧途。如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也许他不够美丽,是不是我们要让这个朝气蓬勃的生命就这样的一下子在这个世界消失,还是应该我们寄予他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呵护。我们需要学者,因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个学者的责任,更是我们大众的呼声,谢谢大家。 反方二辩 首先感谢你的提问,其实我们今天首先有一
35、个前提,就是明星化是一种途径,他是一个做为学术普及的途径来说他是有效的,高效的,但是你要普及什么样的内容,这个与明星化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要走一条路,这条路是通向目的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如果你在这条路上翻车,或者是做一些别的事情,发生交通事故,这都与这条路的好坏没有关系,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不满意? 盘问员 谢谢主席,我想请问反方二辩一个问题,你方今天的辩题是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捷 ,那么你方是着重从他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上来论证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东西它能够称之为捷径,首先它必须存在着一个大前提,就是它方向的正确性,而你方对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做更多的论述,比如你在二辩陈词的时候,举出你要
36、论述他这个学者明星引导作用的显著性,你举出的都是非常正面的例子,那我想问一下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韩国的黄玉新造假事件,那象这样一个学者明星他的这个泡沫破灭以后他对于这个负作用,这种毁灭性是不是也是巨大的,谢谢。 正方一辩 我刚才也说过了,学术普及是一种理性思维,而明星他是大众情感的需求,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我们不能通过感性认识来追求理性认识,还有一方面就是说,学术普及他首先普及的是一种踏实严谨的学风,而学者明星化他必然会带来一种学风不踏实,还有一种浮躁的学术氛围,所以说如果没有这种学风,更谈何学术普及呢,谢谢。 盘问员 好的,谢谢主席,正方一辩王铮同学你好,我想请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刚
37、刚你方在论证的时候说,学者明星化可能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造成学术萎缩或普遍一个错误的理论,那么今天你方要论证的是一个全称性的问题,就是学者明星化必然是学术普及的歧途,那么请问你是如何从逻辑上,从一个可能性的这样一个前提出发,论证一个必然性的结果的?请你回答,谢谢。 反方二辩 其二,学者明星化式是学术普及对普遍大众来说是不可取的,学术普及需要保证学术真实与受众接受两个因素,对于学者来说,他成为明星前后学术积累也许并没有增加,但是明星身份就象是一面放大镜,将其学术修为夸大,美化,正映了一句话,盛名之下,难腐其实,这破坏了学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对于受众来说呢,其接受能力是相对稳定的,绝大多数
38、情况下受众对学者明星的了解仅限于他很有名,而对其学术成果有系统了解的却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受众反而受之于名气的误导,而难以关注真正应该关注的学术,这又破坏了观众的理解力,因此不应该,我方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既不必须,又不应该,所以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歧途,谢谢。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如果论证正方观点,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歧途,我方将从以下两点入手,其一,学者明星化式的普及对于普及对象之一的各个学科领域而言,并不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综合各个学课,跨学科的普及需要平等的交流,而明星化这种华而不实,资深浮躁的普及方法对该类型的普及容易带来伤害,但是很可惜,今天在对方辩友的立论中没有听到学
39、课这个普及对象。 正方一辩 刚才对方辩友论述了很多关于学者明星是学术普及捷径的问题,那么下面就由我来说一说,如果我是对方队员,我会如何论证这个观点,首先,我们通常讲的学者一般大家都会认为是在书斋中读书的学者,那么学者明星化是书斋的学术与大众的对接,他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的平台,能够让观众了解这些学者所研究的学问,鼓励了更多的学者走出书斋,与大众交流知识,这是学者与大众的对接,学术与传媒的对接,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可以说学者明星化是学术普及的捷径,第二,学者明星故名思义,明星就是受到公众追捧和关注的人物,当学者明星受到更多人关注的时候,他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注意到他所宣传的知识,从而也就扩
40、大了受众面,普及了学术,第三,当学者成为明星之后,他以前所研究的不为人所了解的学术就会为人所知,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更深一层的去探索他所研究的学问,这就是说学者明星化和学术普及之间,两者可以互相促进,谢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学术和知识本身就有区别的,不知您看了我们一辩的立论没有?谢谢大家。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现在是说我方界定概念界定宽了,那对方辩友您把学术等同与知识,是你界定宽了还是我方。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我方就是不认同您的界定吗,因为你以偏盖全,请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的辩论赛也是日立杯赞助的,是不是一有商业元素我们的辩论赛就一塌糊涂了呢? 正方二辩 我们现在讲究的学术普及,我刚才已经界定了
41、他有四种性,还有一个定义,我们是要提高大众的需求层次,而不是普及大众现在需要的知识啊。 反方三辩 我也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在对方辩友眼里大众就一定是愚昧的,一定是无知的,一普及大众,学术就掉了味呢? 正方一辩 那我来告诉对方辩友,学术普及是一种理性思维,而明星是一种感性认识,你们能够通过感性认识来推崇理性认识吗? 反方二辩 这恰是对方辩友忽略了互动的环节啊,请问对方辩友观众需要的东西你要不要给他学术呢?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如果说到媒体我想我们也算是半个专家,媒体上就说到大众有应知和欲知两个层面,现在对方只是满足了大众欲知,而大众应知满足了吗? 反方三辩 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明星学者相对于普
42、遍学者是不是有更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正方三辩 谈到了媒体我就要告诉大家,媒体我们是要以商业化运作手段为前提的,我们是要盈利,我们是要有受众的。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您说渠道不够,我们就给他一个电视媒体,让他连电视媒体上只要讲学术就是好的吗,可是您又说他不是在讲学术了。 正方二辩 可是我们现在让他出名的,他讲的是学术吗?他不是学术啊,对方辩友。 反方二辩 所以说对方辩友您今天的态度是不对的,因为你根本就不让他出名,不让他出来讲学,如何普及呢?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在大学里讲授会有多大的普及面积啊,我国高等教育人群才有多少?一共可以普及多少?你这是普及吗?这是专业讲授啊。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他普
43、及自己的学术我们可以看到,比如说他经常在各个大学进行讲座,而您说那个翁帆的事情,难道是他自己主动向媒体不停得来讲嘛? 正方三辩 再回到我们刚才杨振宁的例子,他算是学者明星了吧,他的学术普及了吗? 正方一辩 就是因为霍金又能深入又能浅出,为大众喜欢,是真正的学者明星,所以我们才知道吗,谢谢对方辩友。 正方二辩 但是之前大家为什么没有认识他,而恰恰是从霍金写了一本时间简史有了名呢? 反方三辩 错了对方辩友,霍金为什么有名,是因为他在物理界的学术成就而不是写了一个科普读物。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霍金是因为写了时间简史他才有了名,而不是因为有了名他才写了时间简史啊,对方辩友,你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颠倒顺序
44、错误。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霍金难道没有名吗,在座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吧。再给对方辩友举一个例子了,罗素也被 BBC 电视台请去讲哲学,他就是在普及学术,您再告诉我,他怎么是歧途的? 正方三辩 这与我们今天的辩题有关系吗?我们是将霍金明星化了还是让他走上了捷径了吗? 反方三辩 好,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霍金写了时间简史 ,他不是在普及他的学术? 正方三辩 好,对方辩友你一再地否认,我请你指出一个例子,哪位教授他是明星,而且他还在普及学术?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我们就是因为说他在普及知识,所以根本不在今天学术普及的范围内,您老拿不是在做学术普及的事情来证明是学术普及,就像是证明一个学者在吃饭,它
45、就是学术普及的歧途一样。 正方一辩 连对方辩友都承认了易中天是在普及知识,那你又何谈普及学术呢? 反方三辩 可是对方辩友,成为明星有多种的途径,有人尤其学者明星是通过学术来成为明星,而易中天是通过普及知识成为明星,这不叫学术明星,你不要概念界定错误啊! 正方三辩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如果易中天教授不是所谓的明星,他的课学生就不听了吗? 反方二辩 对方辩友也就是说,老师讲课讲的是学术,一旦这个课堂到了电视上,那就不是学术了,是不是媒体出现了问题呢?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在大众媒体上请问他们讲授的,我们现在讨论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讲授的是学术吗?而他在,我们承认他在校园里讲的确实是学术,但这个受众面
46、又有多大,何谈普及呀。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达到普及的意义,就象您方说的,达到了知识的普及意义,而还没有达到学术的普及意义,所以我们应该给易中天这样的教授,以及我们台下评委这样更多的平台,让他们真正得来讲学术呀。 正方二辩 那请问对方辩友这场讲座达到普及的意义了吗?是不是和对方刚才普及的意义已经相矛盾了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今年十月份易中天教授在中南财经政法学就讲了一篇关于文艺学的,所以这是学术,而讲三国这是知识那不是学术。 正方三辩 当然可以,我们今天是要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中辩论,正如我们短片所说易中天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学术明星,请对方正面回答易中天普及的是不是学术。 反方二辩 哦,原来对方辩友是质疑现在学者讲的不是学术,那您让真正的学者来讲真正